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aa名词解释aaa

来源:好走旅游网


名词解释

1. 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经验心理学思想的创始者,也是近代欧洲联想主义的倡导者。他在《人类理智论》中,反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宣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认为观念要靠经验而来,也要靠经验而发展,简单观念通过联想就会合成复杂观念;他最先使用了“联想”这一词语,洛克的联想主义思想,后来被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派所继承,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及其构造心理学就是建立在洛克联想主义基础之上。

2.冯特

冯特(1831—1920),德国人,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他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3.布伦塔诺

布伦塔诺(1838-1917)是此学派(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akt)。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向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厄棱费尔

厄棱费尔(Christian von Ehrenfels,1859-1932)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他是布伦塔诺、麦农的学生,也是形质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890年发表了《论形质》的论文,提出了形质的概念,对格式塔心理学影响很大。

5.托尔曼

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作出重要贡献。

6.符茨堡学派

20世纪初,冯特的弟子屈尔佩来到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符茨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实验研究,如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想思维的符茨堡学派,从此,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步由内容心理学转向意动心理学。

7.元素主义心理学

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mental element)构成的。心理学首要任务是通过元素分析把心理意识现象的分析为“心理元素”,以及人的“心理元素”如何构成的“心理复合体”,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8.时代精神说

是在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史实中所持有的一种观点。在西方心理学界,任何一位心理学史家在编撰心理学史时,几乎都要探讨每一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的理论所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有两种代表性的主张,一是“伟人决定论;二是”时代精神决定论。(即时代精神说)认为伟人们的思想受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潮和倾向影响,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9.拓扑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或位相心理学)(topological psychology)的创始人是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他用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标及达到的途径,采用向量学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问面积和距离的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可见,拓扑心理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了对人类行为以及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10.逃出自由说

逃出自由说(escape-from-freedom theory)是新精神分析学派弗罗姆(Erick Fromm)的理论。他的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认为人们的主要动机是逃避日益增多的自由而企求回复到较安全的存在。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组织已不如以前那些小的政治单位提供坚定的指导和安全的背景,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消极的自由”。所以,人们总是感到孤寂和不安,总想逃出这个社会中的自由,以求得安全的存在。

11.单子论

“单子论”是莱布尼兹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基础。他以为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心理是由单子组成,单子是能动的,分为不同等级,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单子具有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化的规律,单子越高级,观念越明确,单子起照射作用。

12.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

洛克虽然承认感觉观念是由外物刺激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外物的“真正映象”,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叫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另一种叫做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等的观念,是由主观反省而来的。洛克对第一性的质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但对第二性的质的解释滑向了唯心主义,后来被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利用和发挥。

13.同型论

该概念是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关系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型”特性,它们都是一个格式塔。由于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有同样格式塔的性质,因而它们都是同型的。这种解释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就称为同型论。

14.微觉与统觉

是莱布尼兹解释意识发展的重要概念。最低级的单子,只有一种微觉,几乎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更高级的单子,则有统觉,统觉就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指自我意识。此概念中包含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对冯特心理学思想,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等西方心理学流派都有一定的影响。

15.创造性综合

这一概念由冯特提出的,他认为简单的心理元素结合成复合物后,就改变了元素的性质,形成具有新的独特性质的心理形式,他把这种新质的性质或作用叫作“创造性综合”或统觉。统觉是主动把各种元素联合成统一体的过程。

16.意识阈

赫尔巴特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观念若要有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便为意识阈。他的无意识说和意识阈概念,对心理活动研究的数量分析等,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直接的贡献。

17.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石。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组成。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潜意识与意识之间有明显的界限,难以逾越。潜意识的心理内容往往在梦、偶然失误等形式中有所表现。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潜意识在人的心理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神秘色彩。

18.集体潜意识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最伟大的发现,也是最深奥费解和引起最大争论的一个问题。荣格认为,荣格认为潜意识可以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在潜意识的深层,既不为个人所自知,也不属于个人所独有,是人类在种族演化中长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累积的经验。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和暗影等。此等种族性的经验,留存在同族人的意识中,成为一个个体人格结构的基础。

19.心理物理场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研究影响行为的因素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除研究行为外,还要研究心理物理场。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自我是指人格,环境可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前者是实际的环境,后者是指意想中的环境,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行为与心理物理场有因果关系。

20.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life style)是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重要概念。阿德勒认为在不同的情境的影响下,每个儿童逐渐形成一套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这种每一个儿童在对付困境时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并逐渐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生活风格。他还认为儿童到了四五岁时,“生活风格”已经作为一种原型而固定下来了。

21.向上意志

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他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人生下来就有的追求卓越,超人一等的内驱力。

22.基本焦虑

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theory)是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 (Karen Horney,1885-1952) 的理论。她强调一个基本原则,即安全的需要。不安全的恐惧导致了焦虑。她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认为个体从出生就寻求安全的需要,如果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不好,缺乏温暖和情爱,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以后如果儿童没有从这种焦虑中解放出来,就会发展成神经性焦虑。

23.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或中介变项)(intervening variable,简称I.V.)是1932年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为了弥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他认为,中介变量是指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引起和决定行为的变化过程。他早年认为中介变量有两类,即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24.需求与准需求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需求(need)分为需求和准需求。前者是指客观的生理需要,如饥饿时想吃东西;后者指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如学业取得高分等。

25.内省法

是冯特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又称为“自我观察法”,既让被试对自己的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陈述并从中进行分析的方法。

26.自由联想法

是由弗洛伊德在精神病治疗中创造的方法,他让求助者很舒适的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从中找出致病原因,后变为心理研究的方法。

27.刺激错误

铁钦纳在采用内省法实验时提出的概念。如果被试的报告是说明刺激的意义,而不是描述自己的意识状态,就犯了用意义代替刺激的错误。

28.形质

形质是厄棱费尔在研究时间和空间形式中提出的。所谓形质是它本身能够互相分离的作为要素而形成的表象的复合,是一种直接经验到的新元素。

29.分子行为与整体行为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把人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子行为(或局部行为)(molecular behavior),指个体所表现的局部性动作。如声,光等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反应;另一种是整体行为(molar behavior),指个体所表现的大单元或整体性行为。如动物在复杂实验情境中的跑迷津,儿童上学、打球等行为。

30.意识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反对当时流行的元素主义思想,提出意识流的学说。他认为,心理生活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流动着和变化着的,像一条溪流一样。而不能把它分析为片断或元素,这就是他所说的“意识流”。他对意识流的论述主要有:1、意识是属于私人的;2、意识是常变的;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4、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5、意识具有选择性,选感兴趣的,排斥不感兴趣的。

31.反应势能

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赫尔提出的,反应势能概念是他的理论的有一个中心概念。赫尔认为,当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生物学适应不顺当时,有机体内部便能处于一种驱动状态。这种内驱力是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能激起有效的习惯强度,使之成为反应势能。反应势能是一种具有兴奋作用的势能。他认为反应势能的量是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递增函数,公式就是:sEr=D*sHr 。

32.心理生活空间

心理生活空间(mental life space),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心理生活空间是指有关行为各种事实的总和。它包括疆界、区域和移动。

33惠太海默(1880—1943):

惠太海默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1912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在《创造性思维》著作中阐述了对创造性思维的看法,对

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极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