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好走旅游网
考试周刊2009年第44期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杨 习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 子学”.距今已有7o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 社会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必须在外语教学中进行 异.地球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 文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 繁,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从以前的“沟通”、“传达”变成了现在 能力。 的“为生存、生活而学”。在新形势下,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发生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了根本变化。单一的语法、词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背景 下的外语学习需要。只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将主体文化与 一、语言、文化与交际的关系 客体文化渗透于外语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经常被人们比作冰山.语言是冰山露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时代方向。 在水面的一角,隐藏在水下的是文化,如价值观、社会规范、习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教学 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与交际的关系,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 (一)文化教学在国外的发展 W.B.Pearce提出的“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 着的文化”(W.B.Pearce,1994)。 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主要表现在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家在文化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 早在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Saussure在他的论著《普 1.美国外语教学界对文化教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 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代。1960年外语教学东北会议将文化教学选定为当年会议的 Saussure提出.要理解一种文化。就意味着要对它的符号系统 主题.并将会议报告在(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书中出 进行探测和解释。而学习一门语言,只有把它放在社会文化大 版 1972年和1988年东北会议又举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以文 系统中加以考察。才能有效地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规律。 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尤其是第三次会议着重研讨了语言 在中国.外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289年元朝的“回回国 和文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的问题,会议论文集(To一 重点;(3)鼓励学生在确定目标的同时能提出相应的学习策 自己的阅读理解感悟,以做到忠实于原文;(2)鼓励学生能在 略,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文本的研读和感悟。 阅读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予以表达;(3)鼓励学生在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 dvanee t,,ith English)模块一 研读的基础上能进行成果展示,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Un 1“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IIe UK”阅读教学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还能提高他们阅 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能有一定的明确阅读学习目标,笔者特 读学习的信心和有效性。 进行了如下的教学:(1)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归 3.英语研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纳出该文的大意;(2)教师布置一定的思考问题:( ̄)Whatdid 3.1英语研读教学应该注重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Wei Hua learn in the school of Britain?②Whv did Wei Hua like 和作用。研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对此,教师应该还学生学 the school life?( Whv did Wei Hua ifnd her homework dificult at 习的主动权.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 thebeginning ofher studyinthe UK?(3)建议学生在这样的教 兴趣。 学目标指引下进行研读,并探寻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思维模 3.2英语研读教学应该注意对文本的内化生成。文本是学 式, 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 生研读的载体,也是他们学习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对此,教 面。能体现研读的过程和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思维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 模式。 学引导。 2.2围绕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 3.3英语研读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学 英语思维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线。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 生对文本的研读在忠实于文本宗旨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激 训练,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敏锐性和感悟力,另一 活学习的潜能。培养发展创新精神。 方面,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总之.研读是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阅读思维的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1)学 也是培养学生丰富的知识视野和跨文化学习意识的一把钥 生的自悟理解能力的培养.即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生成理 匙。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不仅能增强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敏 性的理解感悟;(2)把握文章重点和难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在 锐性和深刻性.还能有助于培养发展创新能力。 阅读中的深刻理解穿透能力;(3)情感体验的生成发展和创新 能力。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积累和创新是阅读的 参考文献: 总目标任务。 『1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3注意研读方法的多样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实验稿)f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o1.7. 研读的方法是阅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研读的 『21田彦君.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尝试 多样性。一方面,是学生阅读学习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 [J].中国教育学刊,2005,(8). 是学生提高自身阅读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 [3]郭丽斌.研读课标,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素质[J].中学教 注重研读方法的多样性就是教学多元化的重要表现。 学参考・语英版,2oo5,(7). 在研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以下几方面的 『4]李俊.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J].国外外 训练来体现方法的多样性:(1)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结论丰富 语教学,2001,(1). 113 ■匪 ward a New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Singerman)) (1988)集中反映了当时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1966年美国教 育部修改了外语教学的全国标准,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核心地 位。新的外语教学大纲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可概括为五个C, 即Communication,Cultures,Connections,Comparisons,Commu— nities(standards.1996:28)。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 际培训成为美国文化教学的两大阵地,这两个领域相互沟通, 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2.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欧洲的外语教学受美国听 说法和西欧视听法的影响,将语法结构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开 设文化课程.文化被当作背景知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脱 离。随着国际合作和交往的密切,尤其是1951年欧盟的诞生, 交际法教学的兴起.欧洲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语言教 学改革和文化教学研究。12位来自英、法、德三国的研究者在 Trangle会议上的发言构成了第一部论文集。该论文集集中体 现了当时英国、德国,以及奥地利等国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 研究的兴趣。其中法国的Zarate提出了两种互补的文化教学模 式.即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授和较新的体验式学习和本族文化 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德国的Buttjes强调了参观和交换访问 学习的方式对于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和本族文化的重要性: 英国的widdowson着重探讨了课堂文化教学实践,它区别了语 言与文化之间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如象征意义(symbolic)和 所指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出后者在外语教学中起着更 为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教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受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影响.大 家很少考虑语用、文化、社会习惯等问题。80年代以后,我国外 语学界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目益重视.并 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研究。虽然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 论著和论文在中国并不少见,但是文化教学在中国发展的现 状却并不明朗。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化教学大纲使得文化 教学没有理论指导.而调查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技能 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远远低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张红玲, 1999) 文化教学,需要更长足的进步。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目前文 化教学的现状.更是由文化习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决 定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 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 (Thomas)所说:“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 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 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 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 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 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 敌意。”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两者既是教学手段,又 是教学目的: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文化教学不仅能够通 过语言教学提供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语境,以促进语言学习和 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了解外国文化 的基础上.反省本族文化,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 文化交际能力。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 (一)显性文化教学法 显性文化教学法指的是直观的、外显的、客观的.与“语言 点”相对的“文化点”的教学,甚至是可以独立或者相对独立于 语言教学的 在外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文化导人”,主 要特征为:在内容方面,注重“显性”的文化知识,包括既有的 文化事实、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现象,以及某些跨文化交际的规 约,如词语的文化背景、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在方 法上.采用结合语言材料学习“文化点”。例如:在教学part一 114 time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结合“part—time students”介绍每个人 的价值观。半工半读在美国大学生中十分普遍,有的学生是因 为家庭困难.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只是不愿意 依赖父母,想自主。在美国,“自主”被誉为一种美德,是美国的 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在外语教学中,结合语言知识导入文化知识,能够使学生 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通过介绍目的语的文化 习俗、历史事实等,引起学生对所讲解材料的兴趣,达到潜移 默化地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自觉性。学 生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与文化上的异同.可以 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然而.文化的内涵并非都是“显形”的。显性文化教学法很 容易使学生对异文化形成简单的、粗线条的理解,形成的定型 观念往往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在显性文化教学法 中.学习者扮演着被动的、接受的角色,教师忽略了学习者的 实际面I 异文化时的主观认识、思维过程和行为能力,忽略了 学习者进行文化探究的能力。 (二)隐性文化教学法 隐性文化教学法是相对于显性文化教学法而言的.隐性 文化教学不再是传授有形的文化知识,而是注重学习者在完 成课堂任务的活动中理解、运用和吸收异文化的能力。它是伴 随语言学习过程,与语言学习紧密联系和互相渗透的。隐性文 化教学法主要培养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材料时,对其中所表达 的思想主题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经学习者自己 感悟思考后的理解和把握。例如,课堂外语教学可以采取多种 形式的交际活动,通过组织文化讨论,解答文化谜语,创设文 化语境进行对话练习等,增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 隐性文化教学法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的培 养.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各种交际活动给 学习者提供了认识和感知异文化的机会,注重学习者自主 探究异文化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文化教学的有效 性。然而,隐性文化教学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零散和随机地 学习目的语文化,可能导致某些知识项目的缺乏。所以.在 实际外语教学中。有必要把隐性文化教学法与显性文化教 学法相结合。 (三)文化教学的其他策略 学生应通过文化对比,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对 照、比较,找出相同点的同时,发现差异。学生应加深对目的语 文化的认识.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更好地理解别 人的行为。 在认同目的语文化中对母语文化有益的东西的同时,学 生应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变革、同化,使目的语文化中有益的 部分逐渐变成母语文化的一部分,增强文化的移情能力。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秉承相关性和循序渐进 的原则,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进行有针对性 的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9. [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 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f3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7. [4]罗益群.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浙江师范 大学学报,2005,(3). [5]刘显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教育与职 业,2009,(2). 『6]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