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5 题,共 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参与这场抗击疫情的重大斗争,无疑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粱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在抗\"疫\"一线,人们这样为\"90 后\"深情点赞。青年一代无疑是闯关夺隘、攻城拨寨的先锋力量,他们肩负重任,也被寄予厚望。完全可以相信,经过抗\"疫\"战火洗礼与淬炼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疾风知劲草_ .
闯关夺隘___ .
(3)找出文段中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_改为 改为 _改为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刘成章《安塞腰鼓》) ....B.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曹文轩《孤....独之旅》)
C.回想此前和此后大相径庭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千。(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D.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 B.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
C.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 4.古诗文默写。(10分) (1)_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马作的卢飞快,___(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 ,
(6)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7)全国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做出了巨大贡献。告别武汉,又是别情满满。请写出含有\"
别\"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 5.走进名著(4分) (1)《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是∶ _ , (2)《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笔下,\"坏人完全是坏的\"为数很少,可有一个人却坏事做尽。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描摹出了一个巧取豪夺、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的丑恶嘴脸。 这个人物是 请概括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 6-9 题,共 10 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班级开展了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6.请你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7.请你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三种不同的活动形式。(3分)
8.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请你向有关动物保护部门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9.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青年男子正在用弹弓打树上的鸟。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劝说这个青年男子呢?(3 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0——25 题,共 36 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 10—13 题。(共 10 分) 【古诗赏析】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0. ,用典是这首词的一大艺术特点,请以\"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为例,分析其作用。(2 分) 【古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事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乙】吴起治西河①之外,王错②谮③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④,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⑤泣而应之曰∶\"子弗识⑥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⑦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⑧.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西河∶魏郡名。②王错∶ 人名。③谮(zen)∶诬陷。④岸门∶地名。⑤雪∶擦拭。⑥识∶知。⑦毕∶尽,用完。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11. 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 ) ....(2)而西河毕入秦 毕..
:( )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13.【乙】文中的吴起伤心落泪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甲】文中的内容来回答。(2分) (二)阅读《让\"限塑\"成为一种自觉》,回答14-17题。(8分)
① 不少人都熟悉这样的生活场景∶逛菜市场时,往往还没想好买什么,就先随手扯个塑料袋备着。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兴起,塑料餐具、塑料盒等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也十分可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塑料制品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依然是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
② \"白色污染\",危害巨大。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 会被循环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 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也正因此,我国早在 2008年6月就开始施行\"限塑令\",以期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塑料袋的成本,从而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实现环境友好。
③ 走过11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很多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但也应看到,与预期相比,\"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在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商家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保鲜膜、保鲜袋等塑料制品;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简化执行为\"卖塑令\"。在菜市场、小超市等场所,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限塑令\"也不断遭遇新难题。
④ \"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塑料袋方便、便宜、应用广泛,其替代产品要么价格高,要么不实用。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没有全面\"禁塑\"。事实上,目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中,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与此同时,\"白色污染\"涉及面广、主体多,监管对象\"小散多\",执法难度大、成本高。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几毛钱的收费也难以起到价格杠杆作用。
⑤ 小小塑料袋,需要治理的大智慧。相关机构应肩负起引导和监管的责任,一方面与时俱进完善\"限塑令\",对不同领域塑料制品提出分类管理要求,辅以配套细则,将外卖、快递等行业纳入\"限塑令\"范畴,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另一方面,应强化监管,针对塑料袋的限产、限售、限用形成监管合力,严堵不合规塑料袋进入市场,同时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让\"限塑令\"落到实处。
⑥ 防治\"白色污染\",离不开社会、市场和公众的力量。例如,可积极研究替代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替代产品一时难以成熟推广的情况下,不妨在可重复使用方面进行创新,比如,引导外卖、快递等行业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包装。此外,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促进公众改变消费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限塑\"。 14.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章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6. 文章第二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7.环境保护,关乎你我。生活中,你有哪些好的环保妙招?请写出两条。(2分)
(三)阅读陈晨的《读书声与强国路》,回答18—21题。 (9 分)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
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②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③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④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 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⑤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⑥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9.请为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 分)
20.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1. 作为一名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四)阅读张军霞《美好的约定》选文,完成22—25 题。(共9分)
美好的约定
① 搬完家,没用的东西,整理出一大堆,全放在楼下的贮藏室里,碍手碍脚的,真烦。 ② 周末的早晨,还在梦中,听到有人在楼下喊∶\"收废品喽!\"好不容易睡个懒觉,翻个身,又睡去。心想,反正收废品的还会来,再等等。
③ 不料,一连好几天,收废品的人,却再也没有来。每天进进出出,在一堆没用的报纸和箱子之间,挤来挤去,别扭透了。
④ 那天,上街买菜,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路边的店铺收购旧纸箱,我赶快上前询问∶\"你上门收购吗?能不能跟我跑一趟?\"男子笑笑∶\"行呀!等我收拾好就跟你走!\"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又问∶\"你住哪个小区?\"
⑤ 我用手指指前方∶\"就在前面那个小区。\"不料,男子立刻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去了!\"\"真奇怪,有钱不赚?\"我不解地问。男子只是微笑着摇头,不再说什么。更奇怪的,接下来的几天,我又遇到两个收购废品的,只要提到小区的位置,他们同样摇头拒绝。在我再三地追问下,终于有一个人透露说∶\"那是疯婆子的地盘,我们可不能跟她抢生意!\"
⑥ 疯婆子,何许人也?居然能吓退这么多同行?依稀记起来,周末那天,在楼下吆喝的,
正是女高音。我的好奇心,越发强烈起来。终于又等到周末,上午 8 点左右,听到有人在楼下吆喝收废品,我飞速下楼,想要一睹\"疯婆子\"的真面目。
⑦ 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疯婆子半点也不凶,更没有想像中的彪悍,她年约 50 多岁,人很瘦弱,笑眯眯的表情,说话也和风细雨。就在我整理废品时,看到邻居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下楼,将没用的东西全拎出来。
⑧ 住在楼下的刘婶,给我的印象,是相当小气的那种人。有好几次,我曾看到她为了几毛钱和卖菜的小贩斤斤计较。奇怪的是,今天的她,在卖废品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计较价格,有些东西简直是半卖半送。
⑨ 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刘婶悄声说∶\"你不认识疯婆子吧?她和我娘家是一个村子里的,命好苦!丈夫外出打工,出了事故,一直瘫痪在床上。一双儿女都要上学,家里全靠她一人支撑,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农闲时还要做点小生意。一次,丈夫生病,家里的房子漏雨。她急火攻心,昏厥过去,再醒来,居然开始胡言乱语,疯疯癫癫。
⑩ 村里人看她实在可怜,就凑钱买了辆旧三轮车,让她进城收废品,虽然累,总比死守着两亩薄田要好一些。她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不敢离家太远,就在公园附近这几个小区转,最开始,还有同行抢生意,了解到她的故事之后,他们就有了一个悄悄的约定,谁也不许到疯婆子的地盘上去!
⑪还有,咱们小区里的人,只要家里有了废品,都会给疯婆子留着,就算她一周只来一次,也要等着。日子好过一些了,她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竟再也不疯了呢!
⑫刘婶笑着上楼去了。我转身,又搜集了一摞旧书报,趁疯婆子忙着称邻居家的东西,悄悄放到了她的三轮车上。
⑬从此,我家所有的废品,都分类整理好,整整齐齐堆放着,每天进进出出时,却不再感到碍事,心情却多了几分愉悦。因为,我和邻居们一样,开始悄悄遵守一份美好的约定。 22、小说的题目是\"美好的约定\",从全文看,文中具体有哪些\"约定\"?(2分) 23、选文第⑨⑩段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4、文章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分析其作用。(2分) 2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3分)
三、写作(第 26 题,共 50 分) 26.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因为有了你,每一天都灿若星辰;生命因为有了你,每个罅隙都春暖花开。因为有了你,我的人生之路才如此多彩……请以\"因为有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请将文题\"____也是一种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字数在 600 字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