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检查及验收合格(依据土教案)。
(2)塔筒设备安装前应对其方位进行检查确认,并做好安装标记。 (3)风机各部件安装前均已检查验收合格,达到起吊条件。
(4)施工场地平整,吊车进场道路畅通,所有影响吊装、吊车转场移位的障碍物清除干净。
(5)吊装索具已按安装手册要求配备好,并检查具有合格证明并无损坏。 (6)起重机根据安装方案要求准备完毕,完成站位。 (7)起重机的机械和安全装置,经检查符合安全操作要求。
(8)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9)所有参与施工作业的特殊工种,要求全部经过考核且有合格的特殊工程操作证。
(10)作业前须经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办理作业票,并且要求全员签字。
(11)作业前要对所有的工器具、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手拉葫芦润滑良好,链条无断裂现象;要求机械制动灵活,无变形、断裂,钢丝绳无断丝断股,专用吊带无破损等现象。要确保所有机械、工器具都是在良好的状态下投入施工。
起重机载荷试验
起重机按方案要求工况组装完毕后,先空载条件下执行各部动作指令后负重40吨测试,确认动作灵敏、顺畅、各部件无渗漏,仪表正常,空中无阻碍。观察吊车站位地基,如有异常及时排除后再次试吊。确认正常后吊车方可进行正常吊装作业。
正式吊装
(1)拆除塔筒上下法兰上的支撑架以及其它固定装置。 (2)吊起塔筒顶法兰吊耳分别将4 个吊耳安装至塔筒顶法兰面。
(3)将吊带与卸扣连接并装于塔筒底法兰吊具上。
(4)主吊车与辅吊车同时工作,水平提升塔筒。水平起吊塔筒至离地面合适高度(1m 左右)时,清洁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塔筒外壁污物,如有油漆破损要补刷油漆。
(5)提升塔筒至竖直位置。辅助吊车配合主吊车使塔筒从水平状态提升至竖直状态。使得塔筒下法兰与地面接近。利用缆风绳控制塔筒的摆动。提升过程中,塔筒下法兰不能与地面磕碰。
(6)降低辅吊车的吊钩,待塔筒保持竖直后, 松开下法兰的吊具。卸除下法兰的吊耳和吊具。辅吊车工作阶段性完成,准备下一段塔筒的安装。
(7)在地面放置呈正三角形分布的三块枕木用于放置塔筒。
(8)缓缓降低塔筒位置,稳固放置于三块枕木上。在塔筒底法兰对称位置系两根缆风绳(仅下段塔筒需要)。辅吊完全撤力,溜尾吊钩处于自然状态。
(9)清洁塔筒底座、塔筒下段各法兰表面。
(10)基础环法兰面涂密封胶:塔筒安装前,需检查塔基基础环 的水平度,要求误差范围±2mm,然后清洁法兰及平台,在每个螺栓孔周 围的法兰结合面上,连续均匀涂上 一层耐候密封硅胶密封胶,要求宽 8-10mm,高 5-6mm距法兰10—20mm。
若基础为锚栓结构,安装要求以供货方或采购方技术指导为准。
(11)缓缓降低塔筒位置。
(12)在缆风绳的帮助下,使塔筒法兰孔与锚栓对齐。
(13)缓缓落下塔筒,安装塔筒-基础(塔筒)紧固件。
(14)在即将安装的法兰面位置的工作人员与主吊车司机及时沟通,塔筒门位置避开主风向,主风向为西风和西北风,将塔筒门面向正南方向、东南、正东方向(根据业主单位要求以及现场常年盛行风向确定)。塔筒缓慢落下直到基础环或锚栓与塔筒的法兰面接触时停止。
(15)最终使用液压扳手以技术要求规定的终紧力矩值分别紧固外圈、内圈所有螺栓(必须十字交叉逐颗紧固)。T型法兰螺栓要在塔筒内外侧同时紧固。反向平衡法兰螺栓使用拉伸器进行张拉紧固;螺栓力矩紧固:起重机脱钩后使用液压扳手以对角方式将塔筒Ⅰ段与基础环连接螺栓M48紧固到4100N.m(M42紧固到2600N.m,M36紧固到1700N.m)并做好标识方可继续吊装。Ⅱ段、Ⅲ段、Ⅳ段塔筒吊装同Ⅰ段塔筒吊装方法一样。(以上数据全部为75%)
(6)其他安装事项
1)力矩紧固:塔筒间连接螺栓M36 须紧固至1700N.m(75%)方可继续吊装;M42须紧固至2600N.m(75%)方可继续吊装;M48需紧固至4100N.m(75%)方可继续吊装;螺栓连接必须以对角的方式分4 次进行紧固。
(三)机舱安装 1.机舱安装工具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环形吊带 环形吊带 环形吊带 环形吊带 弓形卸扣 机舱吊具 规格型号 55t/4.5m 55t/4m 55t/3m 35t/4.3m 55t W2.5D3-G-14-00 数量 单位 2 2 2 2 14 1 根 根 根 根 件 件 备注 机舱吊具上端后部 机舱吊具上端前部 机舱吊具下端后部 机舱吊具下端前部 机舱吊具 2.机舱吊装注意事项
1)考虑到大风、雨雪等情况带来的危险,最后一段塔筒应与机舱在同一天完成吊装;
2)现场风速大于10m/s时,不得进行机舱的吊装。 3.机舱安装流程
安装前准备测风系统安装机舱顶盖安装机舱内物资放置机舱吊装安装完成拆卸吊具 4.机舱安装及吊装过程
(1)安装风速风向仪、航空灯:在现场上将用5TX6m双眼吊带将风速风向仪吊转至机舱尾部部上方的安装位置,应使航空灯安装支座位于主机尾部。用M12×50螺栓将风速风向仪支架安装至机舱上盖尾部的预钻孔处,下部分别用垫板及螺母、垫圈固定,拧紧。在风速风向仪支架与机舱罩连接处及连接螺栓的头部涂抹密封胶。密封胶涂抹前应对周边作清洁处理,确保密封可靠;风速风向仪和航空灯的电缆线从风速风向仪支架的空心管道中穿进机舱内,沿穿线管走线至上罩末端。风速风向仪正北标记“ North mark”正对机舱尾部,并与风速风向仪支架安装板垂直。
注意:所有螺栓的螺纹连接处涂抹螺纹紧固剂进行防松,螺栓紧固完成后要及时画防松线
(3)安装机舱吊具
1)机舱吊具安装:机舱专用吊具上部前端用 2 根55t/4m 吊带、上 部 后 端 用 2 根55t/4.5m吊带与弓形卸扣(55t,4只) 连接。专用吊具下部前端经弓形卸扣(55t,2只)连接两根35t/4.3m吊带(两根对折使用),下部后端经弓形卸扣(55t,2只)连接两根55t/3m 吊带。拆开机舱罩的3个吊装口盖板,打开天窗。机舱吊具移至机舱上方,吊具下方的四根吊带从机舱罩的吊装孔和天窗进入,与机舱内的六处(前端轴承座4处,55t弓形卸扣,后端机舱座2处、55t弓形卸扣)吊点连接,起升吊钩,使吊带处于拉紧受力状态即可,检查各吊带与卸扣的受力状况。机舱吊具的吊带挂法:以“前端两根在挂钩内侧,后端两根在挂钩外侧”的方式分左右挂在起重机左右挂钩上。
2)揽风绳安装:在机舱座前、后端各安装2根揽风绳。揽风绳与机舱罩结合处需置放干布防磨。
(5)机舱起吊
1)机舱重心调整:缓缓起升吊钩,使吊带处于拉紧受力状态即可,检查各吊带与卸扣的受力状况。将机舱连同运输支架缓慢吊起,即将离地时使机舱自动摆到吊钩的中心位置,再将机舱缓慢放下。放置机舱时需保证机舱水平,且有人扶稳,若有不平需垫上木块,沙袋等。
2)拆卸运输支架:拆除与运输支架的连接螺栓,起重机提起机舱。
3)安装面清理:使用丝攻和锉刀等工具对偏航轴承的螺纹孔进行攻丝、清洁。清理偏航制动盘表面。
4)起吊机舱:将安装螺栓连接件螺纹处,均匀涂上二硫化钼装配膏。将机舱提升至略高于塔筒顶段的上法兰的上方。机舱起吊期间将螺栓整齐摆放在法兰面每个通孔的下方。
(6)机舱就位
1)机舱与塔筒就位对接:确认机组机头方向,调整机舱并让机舱下方的偏
航轴承上的安装孔正对塔筒顶段法兰孔。机组方向须适合于后期风轮的安装。
2)机舱预紧:指挥起重机缓慢下降,使机舱与塔筒顶段就位,然后工作人员迅速在对接法兰的对称位置成对的装上螺栓及垫圈,并按对角方式用电动板手预紧。起重机仍保持在受力状态,工作人员需随时了解起重机受力情况,再指挥起重机进行相关操作。
3)机舱紧固:将连接螺栓M36×355用液压扳手以对角法分三次进行紧固,最后再按顺序紧固一遍。
(7)机舱安装收尾
1)拆卸吊具:待顶段塔筒与机舱联接螺栓M36紧固至2520N.m(100%)后,起重机松钩,工作人员拆卸下机舱的连接卸扣,起重机脱钩后将吊带和合金卸扣一并拆下由起重机吊下。吊具需按规定放置在各自的包装箱内,以免丢失或受潮。
注1:机舱与塔筒对接时须缓慢,注意不要将手、工具等伸入两法兰之间,防止挤伤。
注2:连接螺栓先使用电动扳手预紧,然后使用液压扳手进行拧紧,要求螺栓紧固施工过程连续、不得间断。
注3:吊具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注意人员、设备安全。
注4: 在连接螺栓预紧过程中,吊车需要保持的提升力,螺栓不能正常拧入,应进行过丝处理,严禁使用电动工具强行拧入。
注5:机舱安装必须和顶端塔筒在同一天完成。 (四)风轮安装 1.风轮安装工具清单
风轮安装主要工具清单
序号 1 2 3 名称 扁吊带 环形吊带 弓形卸扣 规格型号 15t/8m RH01-55,4.5m S-BX120-3 1/2 数量 单位 1 1 1 根 根 个 备注 叶片溜尾 风轮吊装 风轮吊装 2.风轮安装注意事项
1)吊装工作进行前,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若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天气等
原因无法完成所有部件吊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在撤离现场前将已完成吊装的部件进行可靠连接,对于高强度螺栓,应按要求紧固到100% 额定扭矩或预紧力。暴露于环境中的部件应做好防雨雪、防风沙等措施;
2)现场风速大于8m/s时,不得进行风轮的吊装;
3)对于叶片需要转运的风场,转运及后续的叶片螺栓安装要求详见附件《叶片转运及叶片螺栓安装作业规范》;
4)若叶片与轮毂已组装完毕,且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风轮的吊装,需根据风向手动变桨,确保3片叶片处于最小受力状态(叶片尾缘对准风向);变桨后,用起重机、吊带固定住叶片。
3.风轮安装流程图
(1)轮毂的准备工作:
1)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叶片与轮毂组装的区域,然后用吊车将叶轮90°轮毂支撑安放到相应位置,要求支架放置地面夯实、平整,确保轮毂水平放置,根据场地情况安排轮毂叶片口朝向。
2)用吊车将轮毂变桨系统及运输工装安放到叶轮90°轮毂支撑上,并用螺栓将两者连接紧固。
3)变桨轴承螺栓孔完好无锈蚀、杂物,、漆面损伤,请参照现场人员指导要求进行修复。
4)拆卸变桨锁定块,通过变桨操作,将变桨轴承外圈出厂时的“0”刻度线逆时针变桨至变桨电机支架附近,变桨时须缓慢并注意变桨轴承旋转方向,防止人员及工具被齿形带挤压伤,变桨之前将柜体内部的干燥剂取出,取出后锁好柜门。
4.风轮安装过程 (1)吊前准备工作
1)轮毂定位,安装面清洁:拆除轮毂叶片孔布罩、导流罩运输盖板。在轮毂内铺设脚踏板,便于后续安装。轮毂底部建议垫上20cm以上厚度的钢板,轮毂运输支架与钢板之间垫5mm厚橡胶皮以增加摩擦系数;叶片伸长的地面需平整,以免叶片变桨时与地面干涉。
2)吊装口盖板拆卸、固定:拆除轮毂导流罩吊装口盖板,用四根扎带(规格:365×7.6)将其固定于轮毂导流罩支架。拆下的螺栓重新拧回原螺孔,用手拧紧。吊装口盖板须绑扎牢固、螺栓拧紧, 确保风轮吊装过程中不松动、不脱落
3)导流罩顶盖安装:用M12×50螺栓、锁紧螺母和平垫圈安装导流罩顶盖,在外表面接缝处涂抹密封胶。
4)限位开关捆绑固定:若需手动变桨,先将轮毂3个面的限位开关(共6个)捆绑固定好。
5)手动变桨测试:手动变桨,测试变桨功能正常,并将变桨轴承的“S”点旋转至轮毂正上方位置。
6)安装桨叶吊具、叶尖护套:将桨叶吊具Ⅰ、Ⅱ移动到平整的地面, 对接面对齐后拧上10颗M16×60固定螺栓,力矩拧紧至220 N.m。
(2)叶片可按以下两种方式起吊:
1)在桨叶吊具的上端挂两个35t卸扣及两根25t/10m环形吊带,连接到起重机挂钩上;在桨叶吊具下端挂四个25t卸扣及两根20t/20m扁吊带,连接到叶片的重心点两侧。
2)在距叶片叶根端部1m处系上20t/20m 扁吊带(对折使用),连接到主起重机吊钩。在叶片叶尖方向受力点标记处系上20t/20m扁吊带(对折使用),连接到辅助起重机吊钩。向上的2片叶片叶根系上拉绳,叶尖处套上叶尖护套。将揽风绳与叶尖护套连接, 以便在起吊的时候控制风轮的朝向。在溜尾叶片根部和叶尖各系一拉绳,起稳定和导向作用,起吊叶片至正确位置。采用桨叶吊具起吊时,重心两侧扁吊带具体挂点位置以现场实际调整位置为准(可多次起吊叶片调整挂点位置)。扁吊带与叶片接触部位垫护板或毛毡等进行防护。
(3)风轮组装
1)拆除运输支架:拆除叶片前、后运输支架。
2)安装叶片螺栓:将O 型密封圈套入叶片螺栓。将套好O 型圈的螺栓拧入叶片叶根法兰上的螺孔内,螺栓外露长度符合要求。螺栓拧入后,检查O 型圈的位置,应使其处于预埋螺栓套的孔口位置。要求O 型圈距螺杆端部(安装后的伸出端)距离为 415 mm。叶片螺栓安装后,要求螺栓的伸出长度为 360 +3 。叶片螺栓相对叶根法兰平面的垂直度误差≤φ0.5,叶片螺栓的位置度误差≤φ0.5。要求密封胶低于法兰平面,外观平整、光滑、美观。
3)起吊叶片:将叶片吊起,并通过拉绳控制叶片平衡, 移动到轮毂附近。
4)叶片对接:控制叶片平衡,手动变桨,缓缓将叶片螺栓穿入变桨轴承螺
栓孔内。用起重机调整叶片,使叶片法兰与变桨轴承法兰平行。拧入所有叶片螺母。叶片穿入时要求尾缘“0”位与变桨轴承内圈“S”点基本重合。
5)风轮组装:变桨,使每个轮毂工艺孔内有5个叶片螺栓可以被拉伸。用两个液压拉伸器以交叉的方式按200kN(50%)的预紧力同时拉伸两侧的叶片螺栓后拧紧螺母,共40个。用起重机吊住叶片使轮毂保持稳定。其余两片叶片按同样方法安装。第一片叶片向左(从轮毂往叶尖方向看) 变桨,转过5个螺栓孔位。用两个液压拉伸器以交叉的方式按200kN的预紧力同时拉伸两侧的叶片螺栓后拧紧螺母,共40个(图中红色表示待拧紧螺栓,绿色表示已预紧螺栓)。第一片叶片向左(从轮毂往叶尖方向看) 再次变桨,转过4个螺栓孔位。用两个液压拉伸器以交叉的方式按200kN(50%)的预紧力同时拉伸两侧的叶片螺栓后拧紧螺母,共32个(图中红色表示待拧紧螺栓,绿色表示已预紧螺栓)。拧紧后变桨,使叶片恢复到第一次拧紧时的状态。第二、三片叶片以同样的方法紧
固所有叶片螺母。
6)溜尾叶片吊具安装:在背对风轮吊装口的叶片上安装一根15t/8m扁吊带、叶片吊装护板、叶片前缘护板、绳索等。15t/8m扁吊带的一端挂到辅助起重机吊钩上。溜尾叶片应处于反顺桨位置。叶片吊装护板、叶片前缘护板内要求垫10mm厚软毛毡或橡胶垫以更好保护叶片。
(4)起吊风轮
1)手动变桨:手动变桨溜尾叶片至反顺桨状态,另两片叶片为顺桨状态。变桨时注意叶片后缘处不会与地面干涉。
2)安装风轮吊具:55t/4.5m环形吊带(对折使用)通过120t 弓形卸扣连接风轮吊具,吊带的两端挂于主起重机吊钩。提升风轮吊具并移动至风轮吊装口上方,然后缓缓下降,用M36×140螺栓将风轮吊具固定到轮毂, 拧紧。120t弓形卸扣安装时两侧垫片不应遗漏;风轮吊具固定螺栓安装前应先进行目检:必须无任何损伤、变形、滑牙、缺牙、锈蚀、螺纹粗糙度变化等现象。再用干净抹布将螺栓、螺母、垫片上的残留润滑剂擦除干净,并按规定重新涂抹润滑剂。风轮吊具固定螺栓拧紧力矩1500 N.m。风轮吊具固定螺栓要求每次使用前目视检查,每吊装5台更换。
3)拆除运输支架:拆除轮毂运输支架。主辅起重机同步缓慢起吊,提升风轮,去除法兰面螺孔上的塑料盖帽,检查孔内清洁,清除污物和边缘毛刺。使用丝攻和锉刀等工具对螺纹孔进行回丝和清洁。在作业人员拆除运输支架时,必须确保主辅起重机都处于受力状态。安装面螺纹孔回丝可在轮毂内部提前完成。
(5)风轮对接
1)风轮吊起:两台起重机同步起升,将风轮水平地提升到离地面5~10m的高度处。此时主起重机继续上升,辅助起重机同步水平移动,待主起重机上升到75~80m高度时,风轮由原来的水平位置变成垂直位置。风轮提升过程中,用系在叶片上的揽风绳控制整个风轮平稳上升。 确保吊装过程中溜尾叶片不会与地面、塔筒壁触碰。
2)风轮对接:主、辅起重机继续缓缓上升,将风轮提升到机舱位置的高度,由在机舱内的工作人员手动盘车,使风轮锁盘上的孔对准风轮螺纹孔。在主轴法兰的左右两侧各插入1根安装专用芯棒,便于风轮与主轴的定位。待风轮与主轴对接后由工作人员迅速在对接法兰位置上半圆装上连接螺栓,然后取出安装专用芯棒。风轮安装时应使风轮锁紧盘上正对缺口的锁销孔位于正下方,如右图所示。风轮与主轴连接螺栓二硫化钼。
3)风轮与机舱连接力矩紧固:装入30个以上螺栓并用电动扳手紧固、确保轮毂和主轴结合面不存在缝隙后,用液压扳手将M42螺栓紧固到2600N.m (70%)力矩值,并做好标记;两个施工人员分左右沿着做好标记的螺栓往下依次穿上剩余螺栓,并用棘轮扳手依次紧固;确认风轮与机舱不存在倾角后,将未做标记的螺栓用电动扳手紧固。因位置干涉而无法用电动扳手紧固的螺栓必须用棘轮扳手紧固。
4)拆除风轮吊具、安装吊装口盖板:锁紧高速轴制动盘及风轮锁紧装置,再将起重机脱钩,取下溜尾叶片吊具。主起重机吊钩缓降,施工人员进入风轮, 拆除风轮吊具。M36×140螺栓装入工具包后与风轮吊具一起由主起重机吊回地面。取下导流罩支架上的吊装口盖板,用胶枪在安装结合面上均匀的涂抹一层密封胶,重新装回、拧紧。溜尾吊带及绳索需悬挂在吊钩上, 用起重机吊回地面。
5)风轮与机舱连接力矩紧固:待施工人员返回机舱后,松开风轮锁紧装置、松开高速轴制动装置,缓慢转动齿轮箱高速制动盘(风速大于6m/s时不得操作),并由专人负责液压系统的手动操作,需要时立刻将高速轴制动。将未标记的M42螺栓全部紧固至2600N.m(70%),并做好标记。手动盘车,将全部M42螺栓以最终力矩3780 N.m(100%)紧固两次。
(6)收尾工作
1)拆除叶尖护套:松开液压制动装置,手动盘车,拆掉向上两片起吊叶片的叶尖布罩、拉绳。盘车及拆卸向上2片叶片的叶尖护套时,需注意不得与起重机有干涉,工作人员不得站在叶片及起重机下方。
2)叶片与变桨轴承连接螺栓终拧:用拉伸器以100%的预紧力按顺序拧紧三片叶片的所有叶片螺母。
3)风轮变桨:清理好机舱内卫生、轮毂内杂物。手动变桨,让三片叶片都处于顺桨状态。
二、风机电装工程质量控制
现场电装质量关键控制点
塔筒电缆放置要求
1.对爬梯的端脚用胶皮进行保护处理:
2.电缆端头用绝缘胶带做好防护:
机舱电缆放置要求
3.将每根裁剪好的电缆盘好,用扎线带绑扎端部:
4.通信光纤放置在机舱内(发电机顶部):
5.电缆必须放置在机架上,严禁放置在机舱尾部机舱罩上:
顶段电缆敷设
6.电缆固定和排列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顺序进行:
7.电缆夹紧固螺栓照片(70NM防松标记):
中段电缆敷设
8.电缆夹紧固螺栓照片(70NM防松标记):
底段电缆敷设
9.电缆夹紧固螺栓照片(70NM防松标记):
机舱软缆敷设
10.电缆敷设前清扫线槽,无垃圾和铜屑:
11.每根电缆两端做好标记(绝缘胶带或白色油漆笔):
12.电缆全部敷设完毕后,在齿轮箱底部用胶皮保护,并用扎线带绑扎:
13.机舱各种电缆在线槽中的位置(面向机舱):
机舱吊桥处电缆整形
14.电缆弧度至吊桥垂直面处30CM:
15.吊桥处电缆弧度一致:
16.拉网下端与扎线带交叉绑扎:
17.吊桥处电缆悬挂排序(面对机舱尾部):
18.扭缆固定照片(网套、卡环紧固):
19.电缆夹紧固螺栓照片(70NM防松标记):
保护桶处电缆保护
20.保护筒上、下两端为均匀内倒角,倒角为45°倒角表面应平滑、无毛刺:
21.将电缆调整至保护筒中心,尽量不刮碰保护筒:
22.电缆与保护筒接触处用胶皮包裹,用扎线带绑扎,绑扎时应把扎带编制到掉网的网格中:
马鞍弧电缆整形
23.电缆出保护筒以下,应使电缆无应力竖直向下:
24.电缆“马鞍弧”距地面1.5M:
25.电缆在滚筒上的排列顺序与线槽处一至,单层均匀排列:
26.滚筒下10cm处将电缆绑成一排:
27.滚筒应安装在滚筒支架的放置中间位置:
发电机定子侧电缆接头制作和接线
28.240mm2铜鼻子均匀压三道(根据压线钳的工装宽度可以酌情减少到压两道):
29.120mm2铜鼻子均匀压二道:
30.铜鼻子均匀缠绕填充胶并平滑过度到绝缘皮:
31.接线螺栓力矩值 70NM:
发电机转子侧电缆接头制作和接线
32.电缆头绝缘皮刨开长度比铜鼻子约长2MM:
33.将铜芯全部插入铜鼻子,严禁裁剪铜丝:
34.120mm2铜鼻子均匀压二道:
35.铜鼻子均匀缠绕填充胶并平滑过度到绝缘皮:
36.接线螺栓力矩值 70NM:
接地电缆和汇流铜排
37.制作工艺与动力电缆相同;接线螺栓力矩值 70NM:
马鞍弧处中间接头
38.软、硬缆剥线长度一致,为中间接头管的一半:
39.保证软、硬缆铜芯将中间接头管填满:
40.中间接头两端均匀压三道(根据压线钳的工装宽度可以酌情减少到压两道):
41.均匀缠绕填充胶并并平滑过渡到绝缘皮:
42.热缩管要求在同一水平线:
变流器定子侧接线
43.电缆按照电气平台下侧支撑横梯走线并固定:
44.铜鼻子必须压接三道且全部套上热塑管(颜色对应),热缩均匀,无烤焦现象:
45.螺栓垫片为正方向(正罩式):
46.力矩70NM:
变流器转子侧接线
47.铜鼻子必须压接三道且全部套上热塑管(颜色对应),热缩均匀,无烤焦现象:
48.力矩70NM:
变流器网侧接线
49.在电气平台法兰处钻孔使用抱箍将电缆良好固定,并垫胶皮:
50.4根汇总到一点,再连接一根2M长的铜编制线至接地扁铁:
51.电缆在制作铜编织线处开始分叉并做4分叉保护套:
52.将每根电缆的黄、绿、红和蓝相进行对应颜色的热缩管保护(整根热缩,
保证绝缘强度):
53.制作铜鼻子,要求三道压接,去除表面毛刺:
54.接线时注意垫片的正方向(正罩式):
55.力矩70NM:
56.4根接地电缆套黑色热缩管,与PE铜排连接:
机舱电源接线
57.进入机舱柜需用防水堵头固定,内部横梁用胶皮保护:
塔底电源接线
58.电缆沿电气平台支架横梁固定,直至进入塔底柜:
59.进入塔底柜需用防水堵头固定,内部横梁用胶皮保护:
塔底接地扁铁说明
60.以塔筒门为基准,顺时针标记4个接地扁铁分别为1#、2#、3#、4#:
61.扁铁应与基础环法兰良好接触固定,去除表面的污渍和锈迹:
塔筒间接地
62.底段塔筒与基础环使用铜编织线可靠连接:
63.塔筒间使用接地电缆连接,每层3个:
64.紧固螺栓画防松标识:
机舱主接地
65.机舱至塔底3根1*120接地电缆:
66.制作铜鼻子与2#、3#、4#接地扁铁连接:
67.去除扁铁表面污渍和锈迹:
68.沿基础环走线,美观,整齐:
变流器主接地
69.一端接变流器PE铜排,另一端接4#接地扁铁:
70.沿电气平台支架走线,美观,整齐:
塔底柜接地
71.一端接塔底柜两侧接地点,另一端接2#接地扁铁:
72.沿电气平台支架走线,美观,整齐:
塔底电气平台接地
73.一端接电气平台左右两侧(塔筒门为中心)接地点,另一端接1#和4#接地扁铁:
74.沿电器平台支架走线,美观、整齐:
注意:本《风电机组电装质量关键控制点》参考国内主流厂家机组设备的一次电装工艺要求,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