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习作教学成为一溪活水

让习作教学成为一溪活水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经验总结

—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的质量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最终都要服务于学生的习作。习作的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所以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是要真正提高习作的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的质量我针对目前学生在习作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第一学段,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都把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就会导致厌写、惧写,苦于作文。久而久之,自然就说无话,叙无事,抒无情。培养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非易事,需要一个长期、艰难、逐步培养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1)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入手。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服务的。要着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说好话是写好话的前提和基础,我在训练学生说话时,适时引导他们理清说话的顺序,让他们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才说什么。养成习惯然后逐步培养他们把想说的

话写出来。从写一句话,一句通顺、完整的话,一句优美的话开始逐步练习和积累。切实诱导学生用心去写,不满足于写清楚写明白,还要写具体,写生动。内容可以是生活、学习中的任意感兴趣的或有所感的事情。日积月累也就有话可说了,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想像力。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话能力和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2)引导学生写好日记。日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好的方法。写日记不但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第一手的习作素材。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习作能力绝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将看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记录下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生活储蓄到日记中。写人、记事、抒情、议论均可。通过日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表达真情实感。

日记,最忌讳写流水账。(开学第一天日记)起床、吃饭、上学,然后是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英语、第四节科学,直到晚上睡觉,一一记录。这样的日记,第一,对提高认识能力没有帮助;第二,对积累知识无益;第三,对提高写作能力好处不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形式要活泼,方法不拘一格。把课堂辩论场面写下来,就是一段对话描写;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在日记本上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把看到的

一件小事,有头有尾地写出来,就是一篇记叙文……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轻诉于日记本中,要让学生把日记本当成知心朋友,当成倾诉对象,日积月累,学生日记的篇幅就会逐渐变长,文字表达变巧妙了,对生活的观察力和适应力也增强了。养兵千日——写日记,用兵一时——写作文功到自然成。如果简短的日记都不愿意去写,怎么能爱写作文。在日记管理上我做到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试验性开辟日记讲评课。引起学生对写日记的重视,激发写日记的兴趣,进而培养写作的兴趣。

(3)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如果学生写了我参观布达拉宫这就不太现实。我让学生以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生活才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见识很少、经历有限,但我们的素材很多,山水树木花草鱼虫,天地很广阔,而城市的孩子只能看见高楼上“四角的天空”。不防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展学生观察范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进而培养写作兴趣。

(4)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自信心。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

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会激发他(她)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我们不防拿起表扬的“指挥棒”试一试。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和习作素材。我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然后详细地写下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下雪、下雨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描写,春天来了写写景物的变化。学生对学习的印象有多少啊,但对活动的印象是终身难忘的。

我还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进行范文展示;每天或每周进行日记赏析,佳句共赏等活动。这样以来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2、重视积累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我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好词佳句,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用到作文里去了。同时可以让同学们积累的好词佳句,互通有无,互相鉴赏,

在互相交流中共同积累共同提高。

我不仅让学生有课内阅读的积累,也要有课外阅读的积累。养成阅读的兴趣,积累的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为达到目标中的要求,我每天必留的一个作业就是读书,每天读书不少于50页,并背不少于100字的积累。每天在放学前男女生比赛背积累三局两胜。这样以来学生读书和背诵的兴趣都非常的浓。

积累的前提是阅读。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养成读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第三学段:扩大阅读面。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抱怨:课上学生不会发言,作文没有素材,选材不新颖,语言干瘪不丰满。原因是什么?是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去读书,没有给学生时间去读书。要从兴趣、习惯、阅读面上去引导学生去读书。

抄写是一种积累,积累关键是要运用,要逐渐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小作文、大作文的写作之中。例如:我看到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的心情像天气一样晴朗” 正是因为这一句话,使一段话显得很灵动。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积累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在内容和形

式上去思考。我每天为学生开辟出一段时间,专门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与积累活动。为了写好习作,我们没有一味地让学生阅读作文选,而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后,有所思有所获,而后有感而发。

3、引领指导

平时课内阅读的教学引领:教材的课文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我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引领学生学习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尤其是“经典”课文的学习后,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进行课后的回顾与沉淀。例如《丰碑》一课的描写视角。《五彩池》的写作顺序。做到了课文的教学,为日后的写作服务,我们不是作文者,我们只是一个作文的诠释者,所以我把每一篇课文诠释到位,引领到位。不只满足于:字认了,词会了,句背了,篇读了,题写了。做到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积累。

4、有效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只要肯用心,一字值千金”“千金难买回头看,反复推敲不厌倦”

我们现在是六年级每写完一篇作文我都让学生反复修改检查以下内容。

字 检查有无错字、别字、丢字、加字现象。 词 有无好词、用词是否准确、恰当、简洁等。

句 句子是否通顺,句子是否优美、语序是否合理。 段 句与句之间是否有联系,联系是否紧密,每一句的内容是否为本段服务。

篇 要考虑整篇内容是否围绕一个中心去说的。整个文章的布局是否合理等。

标点符号 看最基本的几个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等。

我还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修改。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了修改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5、加强练笔

求日记、小作文的质量,真正服务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词句的积累与表达,并为大作文服务。

作精大作文,反复修改,最终成文。

除八篇以外要多练笔。例如仿写、续写、想像作文等。 要让习作教学成为一溪活水,让孩子们在活水中畅游、成长,游向文学的大洋。

活在教师,想方设法激活学生阅读、习作的兴趣、表达的愿望,引导积累的方法,指导写作的技巧,让习作教学活起来。活在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丰富积累,让思维活跃起来。最终达到写作的轻松、愉悦的境地,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