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

2.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出示课件,展示“囊萤映雪”和“悬梁刺股”两个故事图片。讲述故事。

师:除了古人读书的故事,还有许多古人谈“读书” 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二、自读感悟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三、字词揭秘

1.会认字:耻 矣 岂

出示课件,教师范读,注意注拼音的字的读法,重点认读“耻”“矣”“岂”。

2.会写字: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学写生字。

个别字讲解书写注意事项。

四、课文精讲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朗读文章,认识、学写了课文中的一部分字。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解释“敏”“好学”“耻”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译文: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4.这句话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教师重点讲解文中“下”的含义。使学生了解这里的“下”不是指别人低下,而是指要把自己放低 ,以学生的心态向别人请教。

5.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小结: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区分句中“知”的不同读音,结合句子解释字义。

2.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这句话是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讲的,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 结合句子理解“默”“识”“厌”“诲”“倦”的意思。

2.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3. 你觉得这句话所说的哪一点对你有启发?

小结:“默而知之”告诉我们是读书的方法,“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读书的态度,“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孔子)读书的目的。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前两点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朗读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这三句话都是出自《论语》,懂得了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奋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huì)人不倦 窥(kuī)天 ..

诵(sòng)读 皆(jiē)无识者 ..

2.解释加点的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勤勉)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 满足)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了解 知:智慧) ..

教学反思:

古文当中的字音及字词含义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认识生字和词语解释的环节都是结合原文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为了时间分配更合理,将第一部分的讲解也放在第一课时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