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高源 张志伟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2期
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崛起,已经处于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进行了关注,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试图从企业中找到适合保障高校质量教育管理的方法。从理念和实践结合的方面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并不适用于我国所有高校和大学,但其中蕴含的质量管理理念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念的发展和实际提供了相对重要的参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受到极大的重视
我国高等教育现在处在一个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大众化的教育虽然增加了高等教育学校的人数,但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的陈旧、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老师和学生比例的失衡等教育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降低。为了有效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学精品课的建设”“各学科重点的建设”等多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点,突出了高等学校教学的核心位置[1】。
(二)高等学校教育结构和类型的优化
20世纪末的时候,结合国家提出的具体教育改革方针,对在建国初期形成的高等教育学校的结构布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国家提出要构建一个结果合理、科学布局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还步建立一批综合学科和各类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我国高校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类型,有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资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等。从教育的层次结构上来看,专科和本科的教育比例基本趋于合理;从教育的科类结构上来看,基础学科的比例逐渐下降,实际应用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比例逐渐上升。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重构的重心
(一)对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给予足够的信任
提供足够的信任,包括在高校内部管理者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对外在的企业、家长等相关利益人给予一定的信任,让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并建立和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机构和具体的计划。
(二)质量管理重心的层次
质量管理中心下移一般上分为3个层次。相关政府要保留高等教育学校关于质量教育的立法权、拨款权和评估权;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督权和评价权移交第三方相应的中介机构:质量管理教育的主权逐渐移交给相应的高校,实行高校质量管理教育的迁移圆。
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型趋势
(一)树立相应的质量财富管理理念
高校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有其自身相应的特殊性,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概念,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立场的不同,高等教育质
量昝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概念,所以应考虑教育的多元化,避免用统一的规则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教育本身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高校质量管理教育的难度。
(二)对质量教育管理进行改造,使大学把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内在追求
大学作为传统教育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学习组织,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新生的质量管理教育的接受能力较为缓慢。在传统教育中,大学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和评估相应的概念,也培养出了优秀的才子,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保守观念虽然有效保证了大学地位的稳定,但是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质量管理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校应从自身的各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源于企业的高校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将其与大学本身的结构和制度进行结合,创建一种属于大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通过有效运用来实现大学预期的质量教学目标[3】。
大学的质量管理教育和一般的企业质量管理是不一样的,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理念与大学相对应的教育精神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大学质量管理教育的关键在于将质量教育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工作中,实现高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质量教育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进而实现高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3).87-88.
[2]盛欣.浅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型及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15(1):116-119,123.
[3]石邦宏,王孙禺,袁本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09-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