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迭起(dié ) 澎湃(bài) 锲而不舍 (qì)B. 惩罚(chéng) 亘古(gèn) 污秽(huì) 目不窥园(kuī)C. 疮疤(chuāng) 气氛(fèn) 踱步(duó) 气冲斗牛(dòu)D. 镐头(găo) 诘问(jí)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ān)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悠然 屏嶂 懊悔 微不足道C. 祷告 狂澜 斑斓 沥尽心血

3.

B. 深宵 谣言 选聘 锋芒必露D. 婉转 霹雳 愧怍 扑朔眯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然。B. 张明每天上网玩游戏,玩得甚至忘了记吃饭,真是鞠躬尽瘁。C. 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脏话,实在让人觉得深恶痛绝。D. 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平时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 通过这次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激发。C.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D. 白云区各初中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②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而,做人必先学孝。

④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⑤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

第1页,共12页

A. ①②③⑤④B. ①③②⑤④C. ③①②④⑤D. ③②①④⑤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 正 确 的 一 项是 ______ A.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水何澹澹, 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 ______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③ 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⑤ 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⑥双兔傍地走, ______ 。(《木兰诗》)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词。

①《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②《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 士邪 ______ (《孙权劝学》)愿为 市鞍马 ______ (《木兰诗》)徐以 杓酌油沥之 ______ (《卖油翁》)尔安敢 轻吾射 ______ (《卖油翁》)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8.

名著阅读。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的三件死亡圣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才思”“惟解”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请简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第2页,共12页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 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卿今者才略B. 士别三日C.学而时习之D.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吾日三省吾身结友而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问一答,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B.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C.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托。

D.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描写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

第3页,共12页

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⑩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⑪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⑫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⑬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如何理解选文第⑧段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选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出去。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

第4页,共12页

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偏僻的地方去哭。……

现在,能怎占点便宜,他就怎么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地再把这个扩大点,他也学会了和朋友们借钱,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初一上来,大家一点也不怀疑他,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再去借二毛钱,而还上一毛五的债,剩下的五分喝了酒再说。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

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一中人物A又是谁?

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选段二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① ______ →② ______

根据选段二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变成了怎样的人?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3.地位卑微的长妈妈不识字,却能买来《山海经》,长妈妈让鲁迅感激和怀念;不幸

的老王抱病上门表达谢意,作者却感觉不到老王的用意,老王让杨绛追忆和惭愧。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感激、怀念、追忆、惭愧、敬佩、牵挂……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感激”、“怀念”、“敬佩”、“牵挂”等等;(2)不得套写、抄袭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内容;(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澎湃(bài)”读作“pài”;“锲而不舍( qì)”读作“qiè”; B.正确;

C.“气氛(fèn)”读作“fēn”;“气冲斗牛(dòu)”读作“dŏu”; D.“诘问(jí)”读作“jié”;“鲜为人知(xiān)”读作“xiǎn”; 故选:B。

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多音字,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2.【答案】C

【解析】A.“屏嶂”应为“屏障”; B.“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 C.正确;

D.“扑朔眯离”应为“扑朔迷离”。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知识,仔细辨析各选项作答。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书写,解答时细心读题,结合固有的知识储备作答,细心谨慎。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4.【答案】D

【解析】A.两面对一面,改为“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成分残缺,将“使”或者“通过”去掉; C.语序不当,应该为“面对和思考”;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第6页,共12页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答案】B

【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孝文化”的句段。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①作为引入话题,放在句首,排除C和D;接着讲做人必须学孝,故此是①,然后举例说明,②句紧跟上文。然后讲古人,再讲现在,故排除AB,注意“古人”“当代”这一关键信息。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子的排序。

首先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起始句或总括句,然后按时间、空间、逻辑或认知不同进行梳理,再找准领字,看准关联词及其他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综合排出合理的句序。回答此题要注意⑤④中“古人”“当代”这些带有提示性的要素。

6.【答案】【小题1】C

【小题2】山岛竦峙,独坐幽篁里,不知何处吹芦管,便引诗情到碧霄,万里赴戎机,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答案﹕ (1)A.归雁洛阳边; B.思而不学则殆; C.正确; D.枯藤老树昏鸦。 故答案选:C。

(2)①山岛竦峙 (重点字:峙); ②独坐幽篁里;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⑤万里赴戎机(重点字:戎); ⑥安能辨我是雄雌(重点字:辨); (3)①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重点字:柝)。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第7页,共12页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7.【答案】【小题1】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2】买【小题3】同“勺”【小题4】轻视

【解析】(1)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博士: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句意为:到集市上去去买鞍马。市:买。

(3)句意为: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杓:通假字,同“勺”。 (4)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答案:

(1)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买; (3)同“勺”; (4)轻视。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市:

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8.【答案】老魔杖 复活石 隐形衣

【解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本。《圣器》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了完成己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哈利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围追堵截,隐形循迹、历经艰险,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伟大胜利的故事。死亡圣器是小说《哈利•波特》中的三件物品,分别为老魔杖、复活石、隐形斗篷。 答案:

老魔杖、复活石、隐形衣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小题1】(1)本题考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借助于诗句的理解作答。9.【答案】

第8页,共12页

“才思”意为才气、才华;“惟解”意为只知道。

(2)本题考查了学生关键字的赏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竞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答案:

(1)才思:才气、才华;惟解:只知道

(2)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斗”字,赋予了花草树木人的动作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小题2】

【解析】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10.【答案】【小题1】C

【小题2】D【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时间词后,无义/……的方面 B.天/每天 C.都表示顺承 D.用/凭借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句子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何,怎么。句子翻译为: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第9页,共12页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

D.有误,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侧面烘托不是正面烘托。 故选:D 答案: (1)

(2)①只是应当粗略得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长兄知晓事情怎么那么晚啊! (3)D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更相庆(互相) 更上一层楼(再、又)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语段的主要人物是阿长,事件是她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根据前文内容,可知第八段中的“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是相对于买《山海经》这件事而言的,因为之前求问了家里的许多人,但是并没有谁将这事放在心上,却是一字不识甚至将书名都说错的阿长买了回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说她有“伟大的神力”。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人物情感的分析。欲扬先抑写法,是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这篇文章要赞颂的对象是阿长,但是前文极力地表现我对她的讨厌,直到结尾处才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与赞美,很明显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此来突出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深。 答案:

(1)阿长给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2)“伟大的神力”在这里指没有文化的阿长帮我买回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因为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不识字,但是她却能给我买来山海经。(意对即可)

(3)欲扬先抑。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深深的祝愿和无限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10页,共12页

【小题2】【小题3】

【解析】本阅读选段出自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写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无比的惊讶并心生感激的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表现了长妈妈为人的善良与对孩子的关爱。

概括文本内容的答题方法: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答案】【小题1】借钱耍无赖

【小题2】编谎骗钱花【小题3】【小题4】

【解析】(1)老舍(舒庆春);虎妞

(2)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 (3)①借钱耍无赖(不还);②编谎骗钱花

(4)由原来拼命拉车任劳任怨变得油滑消极、麻木潦倒、自暴自弃;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祥子自甘堕落,没有坚守住初心…。略略

13.【答案】感激

【解析】【范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哗啦啦”,风吹过,一片菖蒲欢舞,骨韧而身柔。风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迷蒙的记忆…

“那不是芦苇,是菖蒲。”你笑着看我,慈爱温和。儿时的我因为母亲繁忙的工作,长期与你生活在乡村里。

  在你温暖的臂弯里,在轻声的呢喃中,我体会到了爱。所以,在我的生命中,你是

第11页,共12页

我最感激的人。

  在初见暑气的夏夜,临水的院子里,人声、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你的蒲扇下悠悠拂来,煞是清新。夏日晚上蚊虫多,你总是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点燃驱蚊。你总是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夏夜的晚上,伴着氤氲在空气中菖蒲的气息,安然入梦。梦梦中总是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场景,端午的日子,你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我握一端,你握一端,每插进一根,你就开心地笑一次。梦中的我一直沐浴在蒲扇的清风下,在无数个儿时的夏夜,清凉着我的梦境。迷蒙里,隐隐约约中,你的一颦一笑,句句叮咛,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年复一年,风吹菖蒲,可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每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每笔尖流出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都会带我重新回到那溢满菖蒲香气的家乡。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你,仍在那个临水的小院中,我们躺在院中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的繁星。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摇着蒲葵扇,听我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几只调皮的蚊子嗡嗡地飞过,你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起身。然后吃力地一手按着膝盖,一手扶着竹席边的椅子,颤颤巍巍地走向那个熟悉的抽屉,然后眯缝着眼睛,在抽屉中摸索着,几片枯黄的菖蒲出现在掌中,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飘渺而来。你又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还是熟悉的气息,还是那种浓浓的爱。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院中,我们仰望着星空…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外婆,时光会变老,但是,你给我的爱从未改变。外婆,感谢你为我不变的爱与付出,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空白处填写的应是自己对某人的某种感情。题中给出了四个待选词语,从中选择自己最有写作把握与感觉的词语补充题目。创作本文,你与我之间的交往是写作的重点。空白处的词语是表现的主旨。应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思路点拨】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世间值得我感激的人有很多,但你是我最感激的一个。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主体部分则写人记事,围绕你我之间的交往展开,重在表现你对我的帮助与关爱。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现自己对你的感激之情,首尾圆合。 【写作手法】本文应主要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用来叙事与刻画人物形象,抒情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全文应用第二人称,更有利于感情的表达。

全文饱含深情,开头使用汪国真的诗句作为全文的题记文字,把全文的主题引入进来,使用了各种细节描写,写出了和外婆的深情,文末的句子“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很能打动人。

第12页,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