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作者:陈翠英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8期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想要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就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已不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和维护者。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快乐成长。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 班主任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组织者,班集体的建设者,以及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者。因此,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状况等等。班主任要積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强调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道德的公民。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很少从心理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与行为,将思想品德与心理现象的界限混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良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放下自己身为师者的架子,转变高高在上的说教风格,要以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形式去教育学生,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学生每天都会出现各种问题[1]。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暂时的心理失衡所导致的,并不是与价值观、道德水准等等有关的内容。若是班主任为学生扣上品质问题的帽子,就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班主任这样开展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无法产生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身为班主任,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更新,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方式,从心理的角度去研究学生的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下定论,而是要耐心认真地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当班主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时,能够通过事件的表象,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二、营造心理教育的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就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心理环境。创设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2]。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地转变不良心理,渐渐地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为了发现学生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在布置教室时,班主任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等等记录并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变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兴趣。
班主任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其个性、能力、风格等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若是班主任的兴趣广泛,学生也大多兴趣广泛,若是班主任偏袒、不公正,学生也会任性多疑。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班主任首先一定要具备健康的心理[3]。身为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现代教育以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和变化。在平时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班主任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自己的品德和情操,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班主任也要建立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乐观、坦诚。班主任只有真正地喜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自己教师的架子,积极主动地成为学生的朋友,将自己看作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地游戏、活动、聊天,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同享受喜悦,分享烦恼,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教师要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在课堂上是学生的教师,在课堂外是学生的朋友,用尊重和信任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只有真正地信任班主任,才会主动地交流自己的烦恼,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将可能实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亲身的体验,密切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好的个性心理是通过活动不断地发展和培养。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喜爱的影视作品,为学生讲故事,谈理想,或是依据社会上的实际事件进行模拟表演等等。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社会,将自己的理想与学习有效结合,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小品、游戏、讨论等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心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语
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还要为学生营造心理教育的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班主任只有采取对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才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敏玲.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60.
[2]荀丽.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95-196.
[3]陈琰.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7-1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