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社会化养老的高校离退休人员社区共管模式分析

基于社会化养老的高校离退休人员社区共管模式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劳 动 保 障 世 界保障论坛基于社会化养老的高校离退休人员社区共管模式分析

周 静

(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

【摘 要】为探讨社会化养老发展趋势下,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社区共管养老模式,本文从实践调查入手,分析其养老供需现状,以及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特征,然后分别从关系管理、资源管理、社会共建、导向宣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以寻求高校离退休养老与社区共同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养老;社区管理;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职员工数量也在增加,离退休人员也呈现出人数多、年龄大、学历高等特征。高校离退休人员是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对养老要求较高,但从当前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与单位型社区的双重服务管理情况来看,社会化养老不明显,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管理质量,进而影响“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水平。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供需求分析(一)养老需求的基本特征与内容

以我校为例,离退休人员群体的老龄化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单位型社区模式下,家属区或公寓区的离退休教职工流动性差,子女多外出,使得老年群体阶梯状结构明显;离退休职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文化素养较好,这使得他们对养老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服务需求;他们的归属感较强,对单位以来性强,社会参与度更高,发挥优势作用明显;此外高校离退休职工的收入水平比较好,社会地位优越。这些都使得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高低层次需求两极化,二是医疗保障水平高但医疗保健需求大,三是精神需求与心理顾虑矛盾,四是对高校的依赖性高于对政府与社区的依赖性。因此其养老需求的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政治待遇管理、生活待遇管理和发挥作用管理。

(二)社区共管养老需求

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可知,高校离退休人员在社会化养老趋势下,社区共管养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生活照料方面,考虑到其与子女多不共同生活,校内社区老年群体较多,其在饮食上存在共性需求,即对老年餐桌的需求是普遍的,希望有更加专业的、针对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的老年餐厅;二是医疗保健需求,即对更加专业的养老保健有普遍性的需求,包括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三是心理慰藉需求,高校离退休老年常年活跃于教育领域,调理满天下,但退休后人际交往圈子变小,受关注度下降,进而产生心理落差,多心理服务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四是文化娱乐需求,其对文化追求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普遍存有“活到老学到老”良好品质,这使其对类似“老年大学”的需求较高;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即“继续发光发热”的需求,希望自己能够发挥更多的价值回馈社会。

(三)社区共管养老供给主体与现状

从目前的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供给情况来看,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市场与社会化组织、志愿者等,其中政府与高校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其中政府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层面的供给,高校则偏重精神层面的服务供给。高校一般会配备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社区则以办事大厅、社区医院、老年餐厅等形式为主。社会与志愿者则多以公益形式提供辅助性养老服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生活照料服务供给量少质差,专业服务人员少,服务缺少多元化、精细化,而且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的柔性供给质量不高,自我实现需求高但服务效果差。

二、高校离退休人员社区共管养老的对策(一)转变职能,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本身,都应转变思想与职能,社区相关管理部门应有行政思想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区与高校则应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引入社会化养老理念,发挥社会化养老引导与配置的职能作用。社区政府与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应统一思想,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即处理好离休与退休的关系,处理好统一与分散的关系,处理好社区与高校的关系。

(二)资源整合配置,破解公共资源浪费难题

结合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其社区共管的养老模式则更具特色,公共资源也更加丰富。因此在实践工作中,要统筹共建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四社联动”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优势,由社区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共建集医、康、养、护、管、评于一身的养老平台。

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骨干力量,搭建“四社联动”平台,服务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此外还应合理配置资源,包括提供高校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服务人员等,比如用于文体活动、组织学习考察、重大节日和住院看望、丧事吊唁等方面的公用经费等,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社区共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高校与社区应强化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水平,夯实社区管理基础,构建以社区为核心的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体系,实行社区化管理与两级管理,保障“六个老有”的实现。还应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养老管理设施,将高校社区养老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加强高校社区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的优势作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社区养老,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保健、文娱服务,并与社会广泛合作,为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提供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使其在充分发挥自身学术、科研、经管等优势作用的过程中,提升精神满足感,获得更高的价值体验。

(四)加大宣传,试点推广

社区政府与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离退休老年群体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了解社会化养老、社区共建养老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此外结合高校社区养老实际,积极探索分类管理方法,实现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对不同需求的高校离退休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在社区和高校离退休管理处结合实际进行分类,不同分类人员进行针对性养老服务供给。此外还行积极推进高校离退休人员“二级管理制”模式,考虑到高校离退休人员对单位的高度依赖和认同,“二级管理制”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且便于对二级单位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叶闻涓.离退休职工社区居家养老困境与地方政府功能发挥研究[D].云南大学,2011.

[2]顾婷.高校社区离退休教职工精神养老服务研究[D].重庆大学,2017.[3]吴乐.做好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9).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