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工程大学_09级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下册)A

武汉工程大学_09级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下册)A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0-2011年第2学期考试试题 (A)卷

一.选择题(共

7、将一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cm,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3cm在水面,这时毛细管上端 ( )

A. 水从上端溢出 B. 水面呈凸形弯月面

20分,每空2分 )

1、已知E(Cu2|Cu)0.337V,E(Cu|Cu)0.521V 则

E(Cu2|Cu)等于( )

A. 0.184V B. 0.153V C. 0.352V D. -0.184V 2、电池Pt|Cl2 (g,p1) | HCl(aq)| Cl2 (g,p2) |Pt的电动势E0,则( )

A、p1 p2 B、p1 p2 C、p1= p2 D、无法确定 3、对于反应AY,温度一定时,如果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减少一

半,A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4、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相比( )

A. 总是小 B. 总是大 C. 总是相等 D.也许不一致 5、在某光化学反应中,每吸收1mol光子能使1mol反应物分子起反应,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 )

A. φ= 1 B. φ= 10 C. φ= 0.1 D.无法确定 6、下列摩尔浓度相同的各物质的稀水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表面发生负吸附 ( )

A.硬脂酸 B. 己酸 C. 苯甲酸 D.硫酸

C. 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水面呈水平面

8、对于反应ABC由下列数据可以确定反应的速率方程是(

初始浓度 初速率 A. v=kCACB

C-3A,0/mol·dm CB,0/mol·dm-3 v 0/mol·dm-3·s-1 1.0 1.0 0.15 B. v=kCAC B 2 2.0 1.0 0.30 C. v=kCA 1.0 2.0 0.15 D. v=kCB

9、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 A. 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热较小 D. 吸附速率慢

10、溶胶的电渗现象表明( )

A.溶胶粒子带电 B. 分散介质带电 C. 溶胶粒子是电中性的 D. 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二.填空题(共14分,每空2分 )

1、柯尔劳施公式mmAc适用于 溶液。 2、电解时,实际电压远大于所对应的可逆电池的电动势,这是由于产生了 现象;且其随电流密度的 而显著 。

3、压力趋近零的理想气体属于 独立子系统。(填定域、离域)

4、平行反应

, 300K时 k  3  10 1 3 s 1

,E 1a,1 100KJ molk32210s1,Ea,2150KJmol1,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5、AgNO3与过量的KI形成AgI溶胶,胶团结构

为 ;在FeCl3, MgSO4, K3[Fe(CN)6] 三种电解质中,聚沉值最大的是 。 三.(8分)

298K时,测得饱和AgCl水溶液的电导率是2.68×10-4

S·m-1

,配制此

溶液的水的电导率是0.8600×10-4

S·m-1 ,已知298K时,AgNO3, HCl和HNO3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1.330×10-2, 4.260×10-2

和 4.210×10-2

S·m2

·mol-1

,计算298K时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8分)水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为 /103Nm175.640.14(t/℃ )。今将10kg纯水在303K及

101325Pa条件下等温等压可逆分散成半径为10-8

m的球形雾滴,计算

该雾滴所受的附加压力。(已知303K,101325Pa时水的密度为995 Kg·m-3,不考虑分散度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五.(10分)

设J为转动量子数,转动简并度为2J1,转动能级J(J1)h2r82I。

已知HBr分子的转动惯量I =3.28×10-

47 Kg·m2

,试计算

(1)298K时HBr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

(2)298K时,HBr分子占据转动量子数J=1的能级上的百分数。

已知常数 k =1.38×10-23 J·K-1,h = 6.63×10-34 J·s

六.证明题(共10分) 反应 CO + Cl2

COCl2 的反应机理如下:

Cl2kk1ClC l1 ClCOk2kCOCl 2 COClClk23COCl2Cl

设Cl和COCl处于稳定态,试导出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用dCCOCl2/dt 表示)

七.(16分) 有如下电池:Pt | H2 (100KPa) | HBr( b=0.5) | AgBr(s) |Ag(s)

已知298K时该电池的电动势为0.1190V ,E(Ag+|Ag)=0.7996 V ,AgBr在298K时的活度积Ksp=4.79×10-13,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当电池可逆地输出2mol电子的电荷量时,求298K时电池反应的△rGm;

(3) 求298K时E( AgBr|Ag);

(4) 求298K时0.5mol·kg-1 HBr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八.(14分)

将纯的A(g)引入恒温在284℃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C(g) ,不论起始压力如何,发现2.5秒后反应物的分解分数都是8% 。试求:

(1) 反应的级数;

(2) 284℃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3) 若反应的活化能Ea=144.348kJ·mol-

1,求反应物在10分钟内

分解90%所需要的温度。 主要公式: m K cell   R x a=aa cA,0cAk AtmBa3/2 q t 2mkT  h 2   V q 82IkTcr   h 2  m  c lnA,0ckAt AcKc21 RTrGmRTlnK EEBzFlnB B12lndlnkEac1kAt U  NkT   T q  AcA,0VdTRT2 E2prSmzFT pRTr2Mprlnpr G  H

TSnNigiei/kT qbrGmzFE ab

一、选择题(共20分,每空2分) 1~10 B B A D A D C C D B 二、填空题(共14分,每空2分)

1、强电解质稀2、极化,增大3、离域4、120 KJ·mol-1

5、{ [AgI]m nI-·(n-x)K+ }x- ·x K+ , K3[Fe(CN)6]

三、共(AgCl8分 )   ( 溶液)  ( H 2O ) (2分) (2.680.86)104 Sm1 1.82  10  4 S m  1

(AgCl)mm(AgNO3)m(HCl)m(HNO3)

(1.334.264.21)102Sm2mol11.38102Sm2mol1

(3分)

41c1.8210S

mmm1.38102Sm2mol11.32102molm3(3分)

四、共8分

/103Nm175.640.14(303273)71.44 (4分)

2231  p  r 71.4410Nm 1  10  8 m  1 . 43  107 Pa (4分) 五、解:共10分

(1)

q82IkT8(3.14)23.2810471.381023298rh21(6.631034)224.23 6分(2)

h2J(J1)n1(2J1)e82IkT4分

Nqr0.114

六、证明题(共10分) 证明:

dcCldt2k2k21cCl21cClk2cClcCOk-2cCOClk3cCOClcCl20(2分)dcCOCldtk2cClcCO󰀀k-2cCOClk3cCOClcCl2=0 (2分) ②

以上两式相加,得 c1k21ClcCl(分)k21

-112kk1c2Cl2由②得 ck2cClcCOCOClkkcCO-1k(2分) 2k3cCl22k3cCl212kk1323k2

dcCOCl2kkcCl2cCO-1dt3cCOClcCl2= k2k3c(3分)

Cl2 七、(共16分)

解:(1)

负极 H2(g,100kPa)2H(0.5molkg1)2e- (1分) 正极 2AgBr(s)2e2Ag(s)2Br(0.5molkg1) (1分)

电池反应: H2 (g,100kPa)+ 2AgBr (s) ==2Ag(s) +2HBr (0.5

) (1分)

(2)Z=2 rGmzFE22.96kJ7mol/ 3分

(3)设计电池:Ag |Ag+ || Br-|AgBr (s)|Ag

E= E{AgBr(s)|Ag}- E( Ag+|Ag) Ksp =exp (zFE / RT )

可得E{AgBr(s)|Ag}=0.0713V 5分

(4) E

ln {a(HBr)2

/[(p(H2)/p]}

= E{AgBr|Ag}

ln {2(b/b)2 }

= 0.1190 V 所以 = 0.790 5分

八、(共14分)

(1) n=1 4分

(2) 284℃ k(T111)tln1x3.3102s1 (3) k(T12)tln11x3.8103s1 2分

3ln3.81014433.312.831(4841055T ) 1 T2=521 K 274分 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