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

整)】及答案

1.读选文,做习题。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树梧桐的落叶,都像 ,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 ,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将下面句子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一块彩色的地毯 C.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选文第①②③段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连一连。 第①段________ 雨靴蹦跳图 第②段________ 彩色地毯图 第③段________ 金色落叶图

(3)对选文第②段中的“粘”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粘”字表现了雨下得大,树叶落得很多,地面又脏又乱 B. 一个“粘”字表现了地面湿漉漉的,天空还没放睛

C. 一个“粘”字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落叶紧贴地面的状态,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答案】 (1)B;A;C

(2)彩色地毯图;金色落叶图;雨靴蹦跳图 (3)C

【解析】【分析】(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语境及选项理解词语,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A;C

(2)彩色地毯图、金色落叶图、雨靴蹦跳图 (3)C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用结合语境的方法理解字义语的能力。

2.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肾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湖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________ 沉重——________

(2)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上波浪线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了解鸟,却不去伤害鸟,“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B. 如果要当猎人,就应该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 【答案】 (1)惊奇;笨重

(2)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3)A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惊奇、笨重;(2)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3)A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专项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翠鸟

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当我端着钓竿的时候,一只翠鸟飞来栖息在钓竿上。 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钓竿被他压得有点弯曲。我屏息静气,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

我相信他的惊走不是因为惧怕,他只以为是从一个树枝跳上了另一个树枝。

(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2)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①“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②“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是说“我”的钓竿跟树枝十分像。

③“我屏息静气”是因为“我”爱护翠鸟,担心惊走他。

(3)“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你认为这份“不寻常的激情”是指什么呢?

【答案】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课内阅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________ 突然——________

(2)“他们关了门做功课。”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 (3)作者觉得这些花朵在哪里上学?你的想法呢? 【答案】 (1)假如;忽然 (2)那些花朵。

(3)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我觉得他们在草地里上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中人称代词的理解。人称代词具体指的是谁要结合前后文去理解。课文中写到“ 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紧接着写“他们” 关了门做功课 ,很明显“他们”指的是那些花朵。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想象。

故答案为:(1)假如、忽然

(2) 那些花朵。

(3)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我觉得他们在草地里上学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进一次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类题都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考查,一定要熟悉课文,结合题目边读边思考。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叶丛 ________的水泥道 ________地排列 ________地歌唱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表现出“我”对梧桐落叶的________;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体现了“我”________的心情。

②读画线句子,句中“小心地”“________”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小鸟。 B. “我”可以在上面穿小雨靴。 C.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落叶。

(4)你上学时,会路过怎样的道路呢?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想象,写出几个词语和一个句子来。

【答案】 (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略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写话的字数没有限制,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但要写完整。

故答案为:(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句子:略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6.课外阅读。

放青蛙

星期五下午,小丽、小刚和小文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在路边卖青蛙,盆里只剩一只青蛙了。小刚想:“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得保护它。”于是,他掏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这只青蛙,对伙伴们说:“我们到郊外把它放了吧。”

他们来到郊外的池塘边,小刚在池塘边蹲下,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青蛙说:“小青蛙,去找你的伙伴吧,去找你的家吧!”小青蛙一下子就蹦进了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只青蛙在碧绿的荷叶上欢快地唱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小朋友,你们放了我的伙伴,我们会把庄稼保护得更好。”

(1)请联系课文内容,选出和下面的意思相符的词语。 A.依依不舍 B.欢快 C.小心翼翼 D.有益 ①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________ ②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小刚_______的句子。( ) A. 动作 B. 心理活动 C. 语言 (3)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 )。

A. 要保护伙伴 B. 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C. 放了青蛙的伙伴,青蛙会把庄稼保护得更好。

【答案】 (1)C;A (2)B (3)B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选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

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C、A ;(2)B;(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的春天

暖风已经迎面而来,天气要变得暖和(hē huo)了!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春季的第二个月,小泉淙淙地流淌着,鱼儿从水面上一跃而出。春姑娘一直在忙碌着,她已经把大地从冰雪里解救出来了,现在她又要着手第二件事了:让水从厚厚的冰面下流淌出来。积雪融化以后,汇成小溪,小溪又向着江河前进,江河的水漫过了水面,冲走了浮冰。春水湍急,奔流于山谷间。

大地得到了欢快的春水的滋润,各种野草开始生长,他们是大地绿色的衣裙,衣裙上点缀(zhuì zuì)着五彩缤纷的春花。这时,森林还静悄悄地在那里站着,等待着春天的恩惠。不过,树里的浆汁已在缓慢地流动了,树的枝头也开始露出了嫩芽。大地上的花儿微微绽(zhàn zàn)放,果树的小花也冒出头了。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piān biàn)翩起舞。

(有删改)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暖和________(hē huo) 点缀________(zhuì zuì)

绽________(zhàn zàn)放 翩________(piān biàn)翩起舞 (2)根据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五彩缤纷——________ 恩惠——________ 反义词:滋润——________ 忙碌——________

(3)“各种野草开始生长,他们是大地绿色的衣裙,衣裙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春花。”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里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5)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景物名称 特点 淙淙地流淌着 从水面上一跃而出 ________ 野草 ________ 大地上的花儿 ________ 在空中翩翩起舞 小泉 鱼儿 【答案】 (1)huo;zhuì;zhàn;piān (2)五颜六色;恩泽;干枯;悠闲

(3)比喻;大地上的野草;绿色的衣裙

(4)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5)开始生长;微微绽放;蝴蝶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huo、zhuì、zhàn、piān (2)五颜六色、恩泽、干枯、悠闲

(3)比喻;大地上的野草;绿色的衣裙

(4)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5)开始生长、微微绽放、蝴蝶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莹莹……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美不胜收:________。 ②天际:________。

(2)本文是按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其中,第2至5自然段又是按________转移,即由花园到田间,到果园,到山坡的顺序叙述的。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修辞手法。(填序号)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Ⅰ稻谷笑弯了腰。________

Ⅱ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2)总写;分写;总写;地点 (3)③;①

(4)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5)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即可。

(3)Ⅰ把“稻谷”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Ⅱ把“一片片庄稼”比作“翻滚的千层波浪”是比喻。

(4)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2)总写、分写、总写、地点 (3)Ⅰ③;Ⅱ①

(4)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5)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1)在选文中找到与下列意思相符的四字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神态举止端庄严肃。________ ②指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重视。________

(2)选文中“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是________描写;“喊:‘谢廖沙!”’是________描写;“使劲一吹”和“假装打哈欠”是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我”和弟弟的活泼、调皮。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3)“一本正经”是“一”字开头的词语,请再写出三个带“一”字的词语。 (4)选文写的主要事情是( ) A. “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B. 我和弟弟早晨起床去钓鱼。

C. 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答案】 (1)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2)C;A;B

(3)一目十行,一波三折,一尘不染 (4)C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一本正经;②引人注目

(2)C A B

(3)一目十行,一波三折,一尘不染 (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瓦尔登湖(节选)

梭罗

瓦尔登湖以深度和清亮闻名。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是树林中央岁月很久的老湖,四周的山峰从水上升起,到四十至八十英尺的高度,但在东南面高到一百英尺,而东边更高到一百五十英尺,距离湖岸,不过四分之一英里。山上全都是森林。所有水波,至少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站在远处望见的;另一种,更接近本来的颜色,是站在近处看见的。第一种颜色靠的是光,根据天色变化而变化。在夏季的好天气里,从稍远的地方望去,特别是在水波动起来的时候,它呈现天蓝色;但从很远的地方望去,却是一片深蓝。在风暴天气下,有时它呈现出深石板色。我们这里的水系中,当白雪覆盖这一片地方时,水和冰几乎都是草绿色的。

(有删改)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英距呈亩 离 现

(2)从选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一组近义词。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围绕“________”来展开,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

(4)瓦尔登湖的水波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颜色也不同。在夏季的好天气里,从稍远处看是________色,从很远处看是________色。在风暴天气下,有时呈现________色,当白雪覆盖时是________色。

(5)选文在介绍瓦尔登湖时,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文中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mǔ;jù lí;chéng (2)远处;近处;清亮;明亮 (3)瓦尔登湖以深度和清亮闻名 (4)天蓝;深蓝;深石板;草绿

(5)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

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是树林中央岁月很久的老湖,四周的山峰从水上升起,到四十至八十英尺的高度,但在东南面高到一百英尺,而东边更高到一百五十英尺,距离湖岸,不过四分之一英里。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瓦尔登湖的周边和大小准确具体地描写了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

【解析】【分析】(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选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这是对列数字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mǔ、jù lí、chéng (2)远处、近处、清亮、明亮 (3)瓦尔登湖以深度和清亮闻名 (4)天蓝、深蓝、深石板、草绿

(5)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是树林中央岁月很久的老湖,四周的山峰从水上升起,到四十至八十英尺的高度,但在东南面高到一百英尺,而东边更高到一百五十英尺,距离湖岸,不过四分之一英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瓦尔登湖的周边和大小准确具体地描写了出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