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实际效果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实际效果的对策建议

来源:好走旅游网
锯所硒宪考考2017年第6期(总第2782期) 方事务的强化地方的主体责任。实行环保监测 监督执法垂直管理 建立统一的监测体系,为环 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 境保护提供大数据支持。第二,加大环境保护考 实际效果的对策建议 核。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综合考评体系,提升环境 保护考核在中央对地方考评体系中的地位,作为 评价干部科学施政能力的重要依据,与干部选拔 张硕 使用直接挂钩。第三,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 1.加强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我国当前 付制度。针对权责倒挂的现状,通过转移支付等 面临的严峻污染形势,环境保护涉及城建规划、 手段,在中央统筹的条件下做强地方财政。转移 财政税收、产业升级等各个方面的系统性和污 支付要根据当地实际,体现差异性和激励作用, 染所呈现出的新特征,都要求中央加强顶层设 环境治理好的,加大奖励性转移支付;环境治理 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一是增强环境保护规 不力的,从中央对该地区的其他转移支付中按照 一划的系统性。改变孤立看待环境保护的思维, 定比例转移到环境保护支出中;加大对生态脆 主动将其融入到国家的整体规划,城建、财税、 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 产业升级等各方面的具体规划要体现环境保护 原则,逐步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转移支 的理念,从规划源头上增强环境保护的系统性。 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共赢。 二是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体功能区是国土 3.明晰政府、市场的环境保护职责。在环 开发的基础,要尽快完善相关规划,发挥其引导 境保护中,政府主要负责环境的规划、标准、监 各地功能定位的作用。在生态脆弱的主体功能 测、科研等方面,提升对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 区建设中,要处理好贫困与环境的关系,严禁对 要结合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污染总量的控 资源、生态进行掠夺性开发,通过加大扶持力度 制规划,完善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设,以科学的标 和科学规划建设,实现环境和脱贫的双赢。三 准体系引导规范市场主体降低污染排放。按照 是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指标体 《环境保护法》规定,监督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 系,指标体系尤其要体现时效性和科学性,增强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 对绿色发展的指导作用。大力推进能源改革, 用,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的 逐步建立高效、低碳、环保的能源体系,降低化 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基础预防和科技研发等方 石能源比重,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 面,注重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大对环 源比重。四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水、土 境监测体系、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科学研究等方 壤、大气等污染的综合防治和治理,实行联防联 面的投入。履行好为市场失灵进行补缺的职 控和流域共治,建立地方之间的合作机制,调动 责,科学引导市场行为。明晰市场职责,尤其对 地方在跨行政区域污染治理上的积极性,促进 排污企业,要按照“损害担责”和“污染者付费” 横向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的原则,结合污染的总量和危害性,足额收取排 2.明确中央、地方环境保护事权。环境保 污费,从源头上遏制、降低污染,改变政府为排 护的职责在中央,更在地方,要按照权责对等的 污企业买单的状况,使排污企业承担相应的责 原则,明确中央、地方事权。第一,建立科学的事 任,倒逼排污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改造升级、加 权划分机制。对各类环境进行详细的责任主体 强管理等措施降低污染。 划分,跨行政区域的由中央负责统筹、地方参与 4.建立制度性增长机制,逐步扩大支出规 共同治理,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的环保机构,属地 模。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过多,污染形势严 锯I{r!硒宪考考2017年第6期(总第2782期 峻,同时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政府必须高度 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建立起稳定的支出增长机 的机制,达到治理效果的补助资金全额划拨,并给 予适当奖励;未达到治理效果的,补助资金收回并 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第一,继续加大财政投 限期整改,所需资金由受助方承担,改变重建设轻 入力度。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稳步增强 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要做实财 政节能环保支出科目,建立稳定的经费增长机 制。要把环境保护支出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倾 斜性重点支出项目,研究制定新增财政收入优 先用于环境保护的规则制度,增长率应高于财 政总支出增长率,不低于其他各项支出平均增 长率。第二,扩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的财政、 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调动企业、个人、公益组 织投资环保领域的积极性,提高对社会资本的 吸引。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对社会资 金的拉动作用。环境保护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 业,尤其对投资巨大的环保产业项目,单纯依靠 财政支出是不现实的,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 指导作用,通过贷款、BOT、TOT、PPP等模式,建 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第四,完善 统计体系。建立完善统一的环境保护资金统计 体系,严格界定投资的标准,探索建立环境保护 部门独立自主负责的统计体系,保障环境保护 投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提高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绩效。财政支 出的绩效x,j--环境保护的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第 一,提升污染预判能力。加强对环境污染趋势的 分析研究,对有扩大污染范围、危害性大的污染物 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预防,对污染严重的地区,有 针对性地调拨资金进行及时治理。第二,加强资 g-使用规章制度建设。明确资金使用的对象、程 序、方法、资金使用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使资金的 使用过程受到全方位的监督。第三,建立健全绩 效评价机制。将绩效理念融入资金使用全过程, 构建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评价等指标体系,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绩效管理。第四,完善资金补 助机制。改变当前补助资金与立项挂钩的机制, 探索建立补助资金与项目投产后的实际效果挂钩 效果的局面。 (李摘自《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2o16年第 6期《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建议》)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 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 划》),这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的行动 纲领、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布局重大 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内容和体制改革并重,从供应能力、 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 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 八方面绘制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蓝图,尤 其强调将大力发展新能源。 根据《规划》,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2.1 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约500万千瓦。按 “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原则布局光伏电站。 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以上,其 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 万千瓦。按存量优先原则,依托电力外送通道, 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 4OO0万千瓦。《规划》还提出,积极发展水电,统 筹开发与外送。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达3.4 亿千瓦。 此外,《规划》还针对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 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预测 和目标设定。 (晓宇摘自《中国证券报)2o ̄6年11月8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