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板的防裂技术
一、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特点
①横向裂缝少,绝大部分裂缝呈竖向,凡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部裂缝较多;
②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宽的裂缝很少见,大多数缝宽度≤0.2mm;
③当地下室外部回土完毕后,裂缝会有少量的渗水或潮湿;
④每条裂缝绝大部分呈竖向形,且很大部分与墙高成正比,两端慢慢变细而消失;
⑤当温度突然变化很大,而混凝土又刚拆模在养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裂缝很容易出现;
⑥随着时间裂缝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加大不多,发展情况与混凝土是否暴露在大气中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有关。
2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
①施工中的原因,当施工过程中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原材料中塌落度控制差,或采用过期的微膨胀剂,施工中又任意加水,都会导致混凝土水缩形成裂缝。另外当过早拆模或气温骤然变化时,养护不到位,导致温差也是容易形成裂缝的原因之一。
②地下室墙长期暴露的原因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湿度变化较敏感,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即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墙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顶板,因此实际工程应取最大伸缩缝间距20m.这也是地下室墙裂缝普遍的一个因素。
二、地下室外墙裂缝预防及处理
1、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几点措施:
①施工方面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振捣是否密实,以免墙内因混凝土薄弱而产生裂缝。
冬季施工或气温低的地区不采用钢模板而采用木模,充分湿润,以利保湿和散热。
拆模时间要严格控制,同时注意温差大时或天气严寒时注意使用覆盖物并及时养护。
②材料方面
水泥:宜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过细,矿渣含量不过多的水泥。
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石子宜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的碎石或卵石。
掺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掺人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国内常用掺l0%左右微膨胀剂.掺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
2、处理方法
①表面涂抹法
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氰凝、聚氨酯类等。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有地表面根据材料要求还要求干燥。以涂抹环氧树脂类为例,重点是现清理要清理的混凝土表面,再用丙酮或酒精和二甲苯清洗,等干燥后用毛刷来回涂刷环氧浆液,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一直使涂抹的厚度达到1mm左右。
②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
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涂膜或环氧树脂胶料加玻璃丝巾。以前者为例,其施工步骤要点如下。将聚氨酯按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比1∶1.5∶2的重量配合比搅拌均匀后,涂抹在基层表面上,要求涂层厚度均匀,涂完第一遍后一般需要固化5h以上,基本不粘手时,再涂以后几层。一般涂到5层左右,总厚度大于1.5mm,如加玻璃丝布,一般加在2-3层间,处理时应注意玻璃丝布宜用非石蜡型,否则要做脱蜡处理。环氧树脂胶结料应经试配合格后方可使用。被处理表面要坚实、清洁、干燥均匀涂刷环氧打底料,凹陷不平处用腻子修补填平,自然固化后粘贴玻璃丝布1-3层。
③充填法
使用风镐、钢钎或切割机将裂缝扩大,形成v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封闭裂缝。当修补的裂
缝有结构强度要求时,宜用环氧砂浆填充。
④灌浆法
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酯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不少工程用来修补缝宽大于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环氧树脂浆液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配方可参考《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压力常用值为佳0.2~0.4Mpa。
实际处理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更好更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