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物理 内能 教案

九年级物理 内能 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案

授课日期 授课时间 科目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任课教师 学生签字 学生满意度 学科组长签字 标 题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以及内容 内能、比热容 1、理解内能的含义及拓展应用。 2、理解比热容含义并能够应用。 比热容的计算 一、内能 1、分子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2、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类似于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3、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的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注意:内能是一种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低内能也不为零,分子不会被“冻住”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种类: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种类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如:0c的水放热后凝固成0c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二、改变内能方式 (一)、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00

(二)、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1、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温度)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1)、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太阳能热水器;炉子烧水;铁块在火中加热到发红、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用热水袋取暖;冬天,对手呵气。。。。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4)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5)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做功 关于气体做功的两个代表实验: A、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在快速向下压活塞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棉花会着火。 原因: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棉花燃烧 B、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现象。 现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 原因: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瓶内空气内能减小,瓶内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结论:做工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古时钻木取火;天冷了,搓搓手,手变暖和;溜滑梯屁股好烫;刀具和飞轮摩擦出火花;陨石进入地球,与大气层摩擦升温燃烧变流星;锯条锯木变热;用铁锤反复敲打铁块,铁块会升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过一会,气筒壁发热;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大;气体膨胀,气体内能减小;开啤酒瓶时,里面的气体把瓶塞顶出,瓶口温度降低······ (2)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能的转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上面实验B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温度、内能、热量的比较 物理量 不 同 点 概念含义 决定因素 联 系 点 温度与内能 内能与热量 热量和温度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 温度升高, 物体吸热, 物体吸收或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度 物体内部所有 物体的温度 分子做无规则运 物体的质量 内能 动的动能和分子 物体的物态 势能的总和 物体在热传递 物质的种类 物质比热容 内能增加; 内能增大; 放出热量,不 温度降低, 物体放热, 一定使温度发 内能减少; 内能减小。 生变化(沸腾) 物体内能 物体内能改改变,其温 度不一定变 化。(如晶体熔化) 物体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变,不一定是 收或放出热量。 吸收或放出热量。(可能做功) 热量 过程中转移能量 物体质量 的多少 温度变化量 天真热中的“热”是指: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内能为零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该物体的内能就增大 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例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两物体( ) A.温度相同 B.内能相同 C.热量相同 D.没有做功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三、比热容 (1)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或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 定义式: Q吸cm(tt0)(4)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 (5)注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比热容是一定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影响比热容的因素: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吸热和放热等无关。 (6)意义: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 ,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J,(或1kg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为4.2×10J) (7)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A、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水的比热容很大,气温降低很多,但是水温下降很少,保证秧苗的温度 B、人们选择用水给发动机冷却,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好. C、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用热水供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供暖效果好. D、在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8)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现象 A、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这是因为在同样受热和冷却,即吸热或放热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 B、海陆风的形成:333 白天,太阳照射,陆地泥石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低,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四、热量计算 1、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温度升高时的吸热公式 (2)温度降低时的放热公式 (c---比热容、m---质量、t0---初温、t---末温) 例1.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 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 确的是( ) A.a的比热大,是水 C.b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例2.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容大 D.水的沸点高 例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9∶2 例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J/(kg.C) 例5.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J的热,求:(1)、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 93OOO B.2∶9 C.1∶2 D.2∶1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课堂特色: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引导和启发,还学生成就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