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浅议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5期 商业经济 No.5,2006 (总第278期) SHANGYE JINGJI Total No.278 【文章编号】1009--6043(2006)5--0059—03 浅议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李 向 东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国有银行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但是国家垄断性的金融制度也为此付出了巨大控制成 本,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民间金融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化以后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 道。要正确引导、规范和利用民间金融。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流动平台。规范、约束和保证民间借贷行 为,解决国有银行垄断及金融结构的畸形问题,以降低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 [关键词】民营商业;金融银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Shallow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in our Country LI Xiang-dong Abstract:State-owned banks have supposed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economy strongly.However the financial system arranged by state monopoly has paid out huge control cost and caused the low efficiency of credit fund disposition.The private banking Can become the major financing channel for rurla region medium businesses after being financila marketization.Should correctly guide.normalize and use nongovernmental finance,Then build a legal floating platform for that folk debit and credit.And then normalize,restrain and guarantee this behavior. Solve the monopoly of state-owned bank and lopsided problem of financila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ver-- all ris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private business;financial bank;development 2005年5月25 1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4 净资本输出。之所以出现缺口,一是因为它们自己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明确提出要“正确认 先天具有的弱质;二是因为我国金融体系逐步走向 识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首次以央行的身份对民 商业化,银行出于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不 间金融作了客观公正评价,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断加强贷款管理,大量撤并收益较低的基层网点, 一、有关民间金融的思考 继续依赖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越来越不现实。因 2O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曾经多次对合作基 此,发展民间金融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化以后农村地 金会和金融“三乱”进行了清理整顿,这对于当时 区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稳定金融秩序十分重要。但也给公众造成了民间金 所谓民间金融,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 融就是风险的错觉。如今,在许多地区,民问金融 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 异常活跃,优化资源配置,减轻了农村地区和中小 活动的行为,包括民问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 企业对银行信贷压力,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 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外延相当宽泛。因为这些 决。 民间金融行为往往是非法存在的,所以通常也称为 目前,我国资金供给突出表现为两个缺口:一 “地下金融”。各种地下形式的民间金融种类繁多, 是农村地区;二是中小企业。造成这一问题并非因 若按其活动性质划分,又可区分为灰色金融和黑色 为我国资金供给绝对量不足,相反,大量证据表 金融。 明,由于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我国实际在进行 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正在推进金融业的产权 【收稿日期】2006—02—17 【作者简介】李向东(1972一),男,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师,主要从事金融、 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一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商业经济2006年第5期 SHANGYE JINGJI No.5.20D6 多元化改革,但金融改革步伐远远赶不上民问经济 发展的需要。虽然民间金融没有取得合法地位,既 未纳入监管范围,也不受法律保护,但纳入正式金 很大程度替代目前不规范的民问金融。应该说,民 营银行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凡不属于政府 直接经营均可视为民营银行。从这个意义说,民营 银行和所有制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存在可有效解决 国有银行的垄断与金融结构畸形问题,也为我国金 融风险防范奠定了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特别有助于 降低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就我国金融改革和 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必须是完 全民营的,至少是非国有经济控股的,而且最好是 融体系即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的组织和机构都不同程 度地取得了国家信用的担保。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 用社,这些本该属于民间金融的组织,本质上已变 异为一种准官方金融形式。因此,目前的民问金融 实际上是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没有得到国家法 律认可的、尚未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的金融形式。民 间金融具有两面性,其在对民间经济和中小企业发 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尤其当 民问金融与行政干预和地下经济紧密结合时则变得 尤为危险,因而要加以规范。 其一,把正式金融办成市场金融。民间金融活 跃的根源,归根结底是正式金融与民间经济在体制 和机制上的差距。把正式金融办成市场金融是扼制 不法的民间金融蔓延的根本途径。国有商业银行改 制的目标是将商业银行从行政主体改变成市场主 体,将行政约束改变成资产约束,将政府信用改变 成商业信用,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国信用 环境不好,企业从银行贷款根本就不考虑还款。原 因在于国有银行是行政主体而不是市场主体。所以 出现了银行效率低下、不良资产高、创值能力差等 问题,难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出现大量 民间资本闲置或低效,与大量民间经济和中小企业 贷不到款并存的问题。如果正式金融能够通过机制 创新、工具创新,加大对资金供需双方的引导,就 完全可以降低民间金融黑色化的机率。 其二,正确引导、规范和利用民问金融。一是 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式金融。市场经济 效率之所以比计划经济高,原因在于实行“优胜劣 汰”。而“优胜劣汰”的前提,则是产权的多元化 和独立。因而,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 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目前都应降低国有股权比 重,大力引进包括民间资本、跨国资本在内的战略 投资者,提升银行改革的内部压力,从而向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建立及时有效的 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市场退出的关键,是如何保护 和补偿巾小存款人的利益问题,必须尽早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 ((△ 法》,使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在《民间融 资 未出台以前,可先制定并试行《民间融资管 理暂行办法》,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 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 二、民营银行的内涵和职能 (一)民营银行的内涵 大量合法的民营银行式正规金融的出现,将在 一6O一 没有政府(财政)参股的银行。这既有利于明晰银 行的产权结构和责任主体,又可以有效防止政府干 预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不 是私人钱庄式的,而是完全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 法组建的法人组织,同时还必须具备规范的市场准 入和完善的退出机制,并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督。 (二)民营银行的职能 任何一个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都只 能是其自主选择和相互竞争的结果。民营银行在资 金融通方面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社会 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不是单纯地为中小企业和民营 经济服务。民营银行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 存和发展,必须把经济效率和资金安全作为自己追 求的目标。由此决定了民营银行在对客户的选择方 面,不会局限于某类所有制、某种规模、某个行业 或某一特定地域,而只能把是否有市场、有效益、 守信用作为衡量优质客户的标准。目前普遍存在的 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实质是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 下的问题。而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则有利于实现资 金优化配置,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 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这才是发展民营银行意义 所在。对全社会来讲,民营银行的发展会使银行整 体的风险度下降。一是出于市场竞争压力,民营银 行比国有银行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和审慎经营。二是 从银行的行为来讲,内部人的道德风险是否严重。 主要取决于所有权约束和存款市场约束的强度。相 对而言,这两个方面的约束民营银行比国有银行 硬。 三、民营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 目前,国内外一般将公司治理的目标定位于股 东价值最大化。在银行中,贷款构成了银行的主要 资产。在负债既定的条件下,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银行股东的所有权益。通过对我国民营 银行公司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商业银行的“执照” 价值中包括私有客户关系,很难通过市场全部变 现,当商业银行倒闭时,破产成本会很高。高“执 照”价值会避免股东承担过高的风险。假如商业银 行为政府所有,或有足够的市场垄断力,同时不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向东:浅议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在破产威胁。股东(代表政府行使所有权的机构) 司治理望而却步。董事会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了所谓 和商业银行管理层,都有可能表现为更大的风险偏 的董事会失灵。在中小民营银行中,引进独立董事 好,当代理人能够以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追 制度尤为迫切。独立董事参与或者负责董事会中的 求自己目标时,商业银行无疑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薪酬和稽核委员会,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董事会工作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效率 效率,使风险管理更加客观、全面。 的关键。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为了实现股东价 四、发展民营银行的政策建议 值最大化目标,民营银行必须完善公司的治理。 1.明晰产权,提高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效率 1.解决好民营银行大股东和次大股东的地位问 金融风险管理离不开银行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清 题 在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中,大股东和次大股东的 地位,首先表现在它们进入民营银行的董事会和行 政总裁的任免过程。在董事会中,大股东和次大股 东地位可以表现为它们分别担任董事长和副董事 长;在董事会下设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稽核委员 会和薪酬委员会,大股东和次大股东董事应通过制 度安排,实现最佳的激励约束和共容均衡(ineen— tive—compatible equilibrium)。如由次大股东的代表 (可以是副董事长)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从而发挥 对董事长为代表的大股东制约机制。在行政总裁的 任免过程中,总裁不仅要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 基本资格,而且必须对所有股东的利益负责,即以 追求所有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管理目标,在完善 的经理人市场条件下,比较容易保持行政总裁的独 立性。但是,在现实经济中,以次大股东或者其他 中小股东方的代表出任行政总裁,可以通过保持与 大股东间的独立性,对大股东形成一定制约。 2.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部,向董事会负 责,监控银行的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在行政层 次,设资产负债和信贷管理委员会等金融风险管理 部门,向行政总裁负责,协助行政总裁落实董事会 决策,参与日常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董事会的风险 管理部与行政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业务发 展部门,在各自向董事会和行政总裁负责的同时, 还要建立横向报告制度。如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 下的风险管理部在向董事会负责的同时,还要向行 政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业务发展部门通报 金融风险的监控报告,并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积极 支持业务发展,从而在负责和报告两条路线上保证 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间的平衡。这样的风险管理机 制才能保证股东地位,才能贯彻落实董事会与行政 层之间权责清晰的原则,并最终实现所有权利益与 控制权利益的均衡。 3.强化民营银行的独立董事制度 民营银行出分工与发展需要,必然是所有者与 经营者分离,所有者缺位又使得内部控制人问题突 出。另外,股票表决制度也使得中小股东对参与公 晰的产权结构。一是培育大股东形成强势群体。民 营银行股权一般比较分散,一股独大容易形成内部 人控制。所以,培育次大股东可以在大股东和小股 东之间形成一个强势群体,从而适当削弱大股东的 绝对优势;同时,强化银行董事会成员职责意识, 实行资格审查和任期考核。二是增加外部股权比 重。在民营银行中,外部股东是纯粹的股东,所以 加大外部股权比重是完善民营银行股权结构的有效 途径。三是适当保留国有股。国有股如完全退出可 能导致银行出现权力真空,因而保持国家对大股东 和行政总裁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但运用行政监控 已不现实,所以在民营银行中保留适当国有股,就 可以把行政约束建立在股权约束的基础上。当然, 国有股不能过高,否则 国有银行民营化会成为空 谈。 2.建立规范的银行内部信息披露制度 对银行的公开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及内部 信息都要及时披露。其中,关于银行股东(特别是大 股东)的关联交易是最为关键的内部信息。只有通过 健全银行内部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股东在位, 并在制度上对大股东和行政总裁的行为进行有效地 约束。 3.加大对股东和董事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在国有银行转为民营银行的过程中,政府和金 融监管机构都要加大对其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大 对大股东和CEO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其健康 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旭川,刑慎忠.为民营银行放行[J].银行家,2002, (6):42-46. 【2】魏清.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J]_商业研究, 2003,(24):54-55. 【3]邹新月.WTO条件下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局面的博弈分 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7. 【4]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李援亚.民间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探索[J].财经论 坛。2005.(1):105-106. 【责任编辑:刘玉梅】 一6l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