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的舞台美术,是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总称。它包括服饰装扮、化妆脸谱、守旧帷幕、灯光布景以及一物多用的砌末道具、火彩特技等。舞台美术作为徽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烘托和营造表演气氛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如剧中人物的服饰、妆容、冠戴、珠宝碧翠的头饰、面部不同式样色彩的脸谱等,构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由于徽剧传统表演的虚拟性,使舞台上的门帘台帐,桌围椅披,一桌二椅以及标旗、把子、马鞭、城楼、云片等多方面的布景、道具,具有最典型的写照,从而达到与虚拟表演相得益彰的艺术境界。
徽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除继承和保留了“徽昆”部分将曲牌按一定的章法组成套曲的“曲联体”(也称曲牌体)形式之外,其主要的曲腔既有轻快优美的“昆弋腔”;抒情委婉的“吹腔”;激越高亢的“拨子”;稳健深沉的“二簧”;又有明快流畅的“西皮”以及一些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花腔小调”等。从而确立了徽剧的声腔艺术是由多种调式、板式、节奏、句式等旋律结构组成的板腔体音乐表现形式。徽剧板腔体音乐结构的优势在于──板式多样,旋律丰富。它不仅以层次细密,节拍、节奏的变化见长,而且又以演员于音域、音区、旋律繁简的种种变化,以及在演唱上用嗓的宽窄,男女声分腔,真假声结合等具体唱法与行腔的不同特点。
“脚色行当”或作“角色行当”,通称“行当”,简称“行”。脚色行当是徽剧规范化的表演体制,它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外貌等自然属性和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社会属性,用戏曲程序化的艺术体现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系统的人物划分。一是角色形象的分类:如中年男性称“老生行”;青年男性称“小生行”;年轻女性称“花旦行”。二是演出技能的分类:如演员一旦行当确定之后,还要严格按照行当的规范,进行专门训练,如重唱功、重武打,或唱做兼备,或文武结合。
规范化的表演程序创造了徽剧舞台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所谓“程序”,它是将中国古
代生活加以提炼、升华、美化、夸张而形成。不仅要融于各种表演程序之中,而且演员还要按照简洁、规范、和谐、美观的方法,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内外结合、形神兼备的艺术手段,用以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因此,内行把这种表演程序简称为“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功、念功、做功、打功。五法: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法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