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传统戏曲“徽剧”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传统戏曲“徽剧”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传统戏曲“徽剧”进校园的可⾏性研究

浅谈传统戏曲“徽剧”进校园的可⾏性研究

摘要:徽剧——安徽省古⽼的剧种之⼀。是从深厚的徽商、徽州⽂化的沃⼟中⽣长出来的古⽼剧种,是安徽省独特的⼀朵⽂化艺术奇花,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显赫⽽独特的地位,它对中国戏曲产⽣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青少年学习徽剧,不光能提⾼个⼈⽂化素质,⽽且对于传承这⼀艺术瑰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国家瑰宝如何传承下去,如何切实做到这种⽂化遗产让下⼀代接受、欣赏、传播、继承。本着结合地⽅特⾊和艺术教育两⽅⾯的因素,将“徽剧”这⼀⾮物质⽂化遗产引进校园,进⼊课堂,努⼒构建以中国传统⽂化为主,特别是具有地⽅特⾊徽⽂化为核⼼的学校⽂化体系,传承民族艺术。关键词:徽剧;⽂化遗产;校园⽂化体系;传承民族艺术

⼀、了解徽剧的发展及现状

徽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曾起过重要作⽤,它不仅孕育京剧,且中国南北⼏⼗个地⽅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关系。同时,徽剧还是徽州⽂化⼀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式反映了徽州⽂化乃⾄中国传统⽂化的许多特点,值得深⼊研究。然⽽徽剧,却并不为⼈们认识和熟知。

徽剧是⼀种重要的汉族地⽅戏曲,主要流⾏于古徽州府⼀府六县和安庆市⼀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安徽⼀带,与地⽅声腔及民间⾳乐结合,乾隆年间,形成⼆簧腔。⼆簧腔⼜与湖北西⽪形成⽪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徽剧的⾳乐唱腔可分徽昆和吹腔与拨⼦、⼆簧、西⽪、花腔⼩调等类。徽昆以演武戏为主,徽剧脚⾊⾏当包括末、⽣、⼩⽣、外、旦、贴、净、丑等类。表演⽕爆热烈、⽓势豪壮、动作粗犷,特别擅长武戏,有翻台⼦、跳圈、窜⽕、飞叉、滚灯、变脸等特技。清初,徽剧盛⾏于安徽及江浙⼀带,在南⽅流布甚⼴;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徽班先后进⼊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

古⽼的徽剧有许多传统经典剧⽬,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如《⽔淹七军》、《临江会》、(贵妃醉酒)、(哭剑饮恨) 等传统折⼦戏。这些折⼦戏虽然不同于全本⼤戏,但也都是徽剧的精华,⽆论在内容、唱腔、⾳乐、做功、服饰等⽅⾯都是数百年来汲取兄弟戏曲精华为我所⽤⽽形成独特的徽剧艺术,因⽽成为徽剧保留剧⽬。⽆论是清代奉旨进京献演,还是解放后进京汇报演出,这些剧⽬都获得了很⾼的荣誉和观众的赞叹,部分观众对徽剧从“听不懂”、“看不懂”到感兴趣并成为徽剧戏迷,都是折服于徽剧的魅⼒。徽剧是⼀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化灿烂篇章的重要⼀页。⼆、传承徽剧的实际意义传承徽剧的实际意义

徽剧是中国戏剧的⼀种。它是京剧的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安徽地⽅特⾊,并被国家列为⾮物质⽂化遗产。作为被国家认定为⾮物质⽂化遗产的徽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它不仅孕育了京剧,⽽且中国南北⼏⼗个地⽅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关系。同时,徽剧还是徽州⽂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式反映了徽州⽂化乃⾄中国传统⽂化的许多特点,值得深⼊研究。⽽徽剧,却并不为⼈们认识和熟知,许多⼈只知道京剧⽽不知道徽剧,更别说了解了。

现在中国传统⽂化戏曲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民族意识淡薄,近百分之九⼗多的⼈对戏曲没有什么兴趣,由于戏剧的艺术特点,不是⼈⼈都懂得欣赏。⽽随着多样化的现代娱乐活动进⼊⼈们的⽣活,

戏曲⾯临着更多的竞争,能够欣赏戏剧的⼈愈来愈少。对于孩⼦来说,层出不穷的现代娱乐活动带给孩⼦们更⼤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也更加通俗易懂,与需要⼀定底蕴的戏剧欣赏相⽐,年轻的⼀代更是愿意接触、欣赏、学习具有现代感,新鲜的艺术。久⽽久之,学习戏曲和喜爱戏曲的⼈越来越少,戏曲⾏业后继⽆⼈,戏曲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众的眼前消失了。为此中央电视台专门开辟了戏曲频道以扩⼤戏曲的观众⾯,通过这种媒体的宣传⽅式增加戏曲的接受度,欣赏度。但,仅仅靠这样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么门槛较⾼的⽂化,我们应该注重从教育⼊⼿,从娃娃抓起,让每个⼈从⼩就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民族意识不能忘,对中国⾃⼰本⾝的传统不能丢弃,这样中国传统⽂化才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现在的很多学⽣并不是排斥戏曲,只是他们对于戏曲完全不了解,领略不到戏曲的魅⼒,通过将戏剧引⼊校园,进⼊课堂,让学⽣了解戏剧,唤起学⽣对中国传统⽂化热爱的意识势在必⾏,是传承⾮物质⽂化遗产最为有效的⽅法和途径。

将徽剧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就是希望努⼒营造民族艺术⽂化的浓厚氛围,通过徽剧教学让学⽣能认识、了解、鉴赏中国优秀戏曲⽂化的同时,培养具有民族⽂化意识的新⼀代中国⼩公民,从戏曲⽂化经典中“读⼈⽣,读智慧,读社会”。三、徽剧进⼊校园的可⾏性徽剧进⼊校园的可⾏性

2012年9⽉学校联合安徽徽京剧院将徽剧引进校园,引进课堂。

1、 学校在每个年级的基础班级中开设⼀个徽剧特⾊班级,徽剧班级由热爱戏曲的学⽣⾃愿报名。将徽剧

教学纳⼊课程,每周两课时。聘请省徽京剧院的专业演员和本校⽼师相配合的教学模式进⾏徽剧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每学期进⾏⼀次徽剧课程展⽰,以检验徽剧课程的教学效果。2、 设⽴校级徽剧社团进⼀步提⾼学⽣徽剧专业技能。作为学校特⾊社团,社团成员由每个年级的徽剧特

⾊班级中挑选出学⽣进⾏⾯试选拔。徽剧社团完成经典徽剧剧⽬创编,⽬前社团已有固定经典曲⽬《⾃豪⼩⼩滨湖⼈》、《徽风古韵》、《贵妃醉酒》、《⽔淹七军》、《观阵》、《苏提春晓》。3、 徽剧社团经典曲⽬积极参加各项⽐赛、演出,让学⽣得到锻炼和体验。并利⽤各项活动对外进⾏交

流。通过⽐赛及演出,社团获得很多荣誉和奖项,接受多家媒体专访。组织徽剧班和徽剧社团的学⽣利⽤社会平台参观专业演出,积极开展徽剧才艺展演,在社会中扩⼤徽剧戏剧的影响。4、 开设专门的徽剧教室,创设学校艺术长廊中的徽剧板块和校园徽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中国传统戏

剧⽂化的氛围,并积极承办各级戏剧节。普及学⽣对徽剧知识的了解,提⾼学⽣对中国传统戏剧⽂化的兴趣。徽剧作为⼀门曾经打⼊京城,风靡全国的传统⽂化,本⾝就具有易接受,易融合,易创新的特点。这些徽剧所具备的优势,⾮常适合⼩学教育,青少年接受能⼒强,创新能⼒强。如果稍加引导,使他们热爱上这门艺术,那么他们活跃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将是徽剧发展的温床,同时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学习别的中国传统⽂化,⽐如⼿⼯艺,服饰等等。进⾏传统⽂化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因为在实践中学⽣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传统⽂化,丰富对传统⽂化的认识,从⽽产⽣对传统⽂化的兴趣。他们在了解和学习传统⽂化的同时,也不断对传统⽂化进⾏改⾰与创新,丰富与壮⼤传统⽂化。在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下,中国的传统⽂化教育势必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国也会把他优良的⽂化传承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