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探讨

来源:好走旅游网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

建要点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标交通运输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性文件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其次探讨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面临的问题,最后就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点及措施进行研究,对指导地铁日常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双重预防机制;风险分级管控 引言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完成其运输服务使命的前提,其贯穿于城轨系统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提升服务效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仍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究其原因,在于旧有的“事故驱动、应急善后”的“治已病”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急需构建“风险管控、超前防范”的“治未病”主动式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由事后处理为主转为事前预防为主。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具备高扩展性的扁平化组网,同时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一体化及后续新型业务对于低延时的需求。

2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不闭环

在主动安全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的梳理是重中之重,但是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说,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安全管理和生产部门之间关联性较弱,日常运营时相互之间缺乏联动。同时伴随着安全管理业务流程设置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确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安全管理部门指令下发后不能及时反馈,现场基层信息上报后没有进一步指示,风险隐患和事故台账不完整等管理不闭环问题的发生。

2.2双体系未能有机融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既是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融合。

2.3安全数据和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下,特别是缺乏信息化的利用手段,严重制约了主动安全防控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历史事故、故障数据方面,仅做了简单的归档处理和浅层次的原因分析,没有沉淀到风险和隐患管控措施制定以及实时安全问题的处理中。而在运营安全信息方面,主要问题在于现场感知到的信息向上传输困难、传输过程损失大,导致了管理部门对现场情况了解不清晰,制定的措施精度差、考虑不全面等现象的发生。

3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点及措施 3.1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目前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包括数据分类分级系统、数据脱敏系统、数据透明加密系统、数据防泄漏系统、应用程序接口(API)网关和数据库安全网关系统,并通过数据安全管控平台进行数据安全的统筹管理。

3.2应急资源的协调管理

全面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所辖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指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及设备、应急通道、专项资金等,了解应急段落与其他邻近单位的应急资源情况;掌握各类社会应急单位联系电话,包括消防、公安、医院、交通等社会救援保障,也包括电力、自来水、燃气、排水等产权单位,建立辖区内应急响应和救援协助机制,与邻近单位签订应急互救协议,并建立长效协助机制。开展应急救援指挥和协调超出应急能力需协调社会力量进行救援的,应移交指挥和协调权力。

3.3推动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实施

标准制定后通常会存在从业人员难以理解、具体规定难以落地实施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对行业内从业人员开展宣传培训,普及标准理念、内容及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同时应在行业内选取几家不同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例如选取运营年限较长和开通不久、线网规模较大和线网未成型等具有充分对比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同时作为试点单位,全程跟踪实施建设的全过程。及时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相关经验,并对标准内容或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优化。最后,地方政府或行业部门还要积极落实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意见的反馈收集,组织对重点指标的定期检查,建立有效的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渠道。

3.4针对七大灾害的应对措施

一是针对地铁地震灾害应对措施,主要与地震部门加强联系,建立联动机制;作好应急预案,地震发生时果断关停运营线路及车站,提前疏散相关人员。二是针对地铁火灾灾害的应对措施。除加强日常线路巡检,易燃物品定期巡检、消防设备到位并有效外,加强对进站人员的检测及巡视;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方案,特别是可靠、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等,做好预防措施。三是针对地铁水灾洪灾的应对措施。及时安装防淹挡板;与地铁接口的商业、物业应按照地铁安全要求及时关闭防淹门;现场出入口、风亭、区间风井等处备足防洪物资(如砂袋、水泵及附件)并存放在低洼地段车站或场段,保证设备完好附件齐全;运营重点场站应备一些大型吸水设备。四是针对地铁爆炸的应对措施,改善地铁监控设施,提高地铁监控能力;加强实战演习,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开展乘客安全教育,提高

乘客自救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及培训。五是针对地铁防撞脱轨的应对措施,提高运营人员的敬业责任与专业素质教育;推进技术装备安全标准化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对设备产品的试验、检测和认证工作;加快对老旧地铁列车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与改造;加强日常对轨道、车辆的检查、检修。六是针对地铁毒气灾害的应对措施。加强监测、预警环节的工作,加强车站重要设施(风井、出入口等)防护措施,预防潜在威胁;加强车站的安检工作,增加安检设备、安检处置及防护器材等;完善毒气袭击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七是针对地铁停电灾害的应对措施。通过应急广播及应急通信进行疏散指引,站务人员在现场进行有序的疏导。

3.5明晰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结合三网分域管理的安全需求,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分别从网络和数据方面进行设计,并结合安全运营服务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中心,统筹安全管理。网络层面结合外部服务网、内部管理网、安全生产网的现状,面向流量、安全日志、资产脆弱性等基础安全颗粒进行安全设计;数据层面主要面向内部管理网,对于敏感数据的流转集中精力进行安全防护,打造集网络、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安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可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云、网络、终端、数据、应用”5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测,实现数据、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一键通报、预警、快速处置,可有效减少传统通信、交通、人力、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大幅降低各类资源的消耗,节约社会资源。将行政效能监督、被动式监督转变为进行式、主动式全过程监督,应将未来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具有引领指导意义的标准体系框架、完善关键性的技术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培训以及实施工作的优化完善上。

参考文献

[1]谢正光,魏运.新时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模式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1):54-59.

[2]苏宏明,王艳辉,李曼,等.城轨运营安全保障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6):129-136.

[3]高健龙,车小波,王丰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研究[J].智能城市,2021,7(13):127-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