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框 缅怀 费寝忘食 日月如梭 B.诲暗 瞻养 花团锦簇 寡不敌众 C.训诫 侥幸 心不在蔫 满目疮痍 D.畸形 贿赂 疲惫不堪 鞠躬尽瘁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此次防暴演练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教职员工的防暴意识与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B.儿童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作为父母,要尽快地让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
C.经过激烈的角逐,小学语文队在这次比赛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最终夺得第一名。 D.90分钟后,一篇篇构思新颖、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便跃然纸上。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脏款 执拗 跋涉 文质彬彬 B.碟片 焕然 谛结 昭然若揭 C.荫庇 磊落 懈怠 相德益彰 D.馈赠 逞强 褪色 沥尽心血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滋润了大地,给农作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B.他是个爱整洁的人,回到家,看到屋里一片狼藉,顿时大发雷霆。 ....C.他不会做饭,便上网查了菜谱来做饭,结果吃起来味同嚼蜡。 ....
D.多年来,作家刘慈欣心无旁骛地创作,完成了多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科幻作品。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在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限的怀念。这首诗在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黎明的通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人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体现出自由诗的特点,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杨志在东京因盘缠使尽,便忍痛变卖祖上的宝刀,却偏偏惹上破落户牛二。他要求杨志演示宝刀的三宝,百般刁难杨志,最后被杨志杀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3年,世界首条高铁——日本的新干线,正式运营。之后的三十年里,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高铁也相继开通。而中国高铁发展(甲),直到2008年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才正式开通。但中国高铁发展起点高,京津城际高铁一开通时速就达到了350公里。从那时到现在10年间,中国高铁实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乙)已位居世界第一。
2018世界各国高铁运营情况统计
运营起步年国家 份 中国 西班1992 牙 德国 日本 法国 瑞典 (材料二)
10年来,中国高铁在路网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8年底,中国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3.8万公里,①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联通覆盖了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已开始兴建的川藏铁路将成为连接以拉萨为核心的西藏地区与内地西南地区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10年来,中国高铁在引进、借鉴、吸收德国和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技术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以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为核心的完整的高速铁路移动装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专门面向中国铁路总公司需求,定制研发了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在管理控制上,中国也对应地自主研发了能够适应不同线路需要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1990 193 1983 1992 3368 3446 2793 1706 3038 2765 2658 1706 330 681 135 0 300 320 320 205 4900 3100 1800 310 2008 38155.5 22000 18155.5 全长(公里) 运营中(公里) 施工中(公里) 里/小时) 350 最高时速(公10年来,中国已经具备了满足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的产业化能力。目前,中国中车集团的高速列车装备制造能力全球第一,以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建设能力也在世界首屈一指。
(材料三)
2018年可谓中国高铁发展最为骄傲的一年,多项技术领跑全球。
目前,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比例模型车试验线,已在成都投入试验。理论上中国超级高铁最快将于2021年达到时速1500公里,远超一般民航客机时速900公里。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核心安全装备。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世界上设计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的京沪高速铁路。
动车核心部件“齿轮箱”突破技术难关,投入生产至今,“齿轮箱” 成品率已达100%。目前“齿轮箱”已在“复兴号”上大面积使用,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
我国高铁全部采用无缝铁轨,长达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没有一个轨缝,所以听不到列车铁轨“哐当哐当”的声音。 这些新亮点、新技术、新突破让国人欢呼,让世界惊叹,不断② 着中国高铁这一国家名片走出国门。 至今,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高铁项目合作,技术装备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项目合作已启动,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坦赞铁路等项目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数据显示,中国中车集团海外轨交装备订单合计282亿元,其中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订单量达170.5亿元,占比61%。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预计未来轨道交通海外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1.请借助表格信息,将(材料一)(甲)(乙)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都正确的一项( ) A.①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收关成型 ②助力 B.①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收关成型 ②助推 C.①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以“四纵四横”为骨架收关成型 ②助推 D.①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以“四纵四横”为骨架收关成型 ②助力
3.从上述三则材料看,中国高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为“中国名片”,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每空不超过6个字)
7.古诗文名句默写
_______”(荏苒岁月红尘梦,千古流韵载诗情。孔子谆谆教诲弟子,立言“质胜文则野,① 《论语·雍也》),文质相辅,情致高雅;李白挥手送别友人,写下“挥手自兹去,② _________ ”(《送友人》),化用典故,情谊缱绻;杜甫饱受风雨之灾,疾呼“③_________ ,④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情怀天下;元稹深切悼念亡妻,妙用比喻,抒发“⑤_______,⑥_______”(《离思五首(其四)》),忠贞不渝,情深刻骨;温庭筠破晓踏上征
________ ,⑧______”(途,描绘“⑦ 《商山早行》),意象具足,乡情浓郁;秋瑾决心投身革命,发出“身不得,男儿列,⑨___ ,⑩______ ”(《满江红·小住京华》),刚烈侠义,豪情万丈。
8.名著阅读。
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 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二、阅读
9.古诗文阅读欣赏 忆江南 王安石
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试比较本诗与《泊船瓜洲》在情感内容表达与意象选择上的异同。
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文言文阅读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既用 已经 .C.鲍叔遂进管仲 做官 .
B.尝与鲍叔贾 做买卖 .D.及小白立为桓公 等到 .
2.下列句子中, “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C.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3.下列句子,与“子孙世禄于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B.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B.管仲被任用以后,成为了鲍叔的手下,并辅佐齐桓公称霸。
C.管仲战败逃跑,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亲的缘故。 D.管仲侍奉公子纠,齐桓公即位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管仲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姿势 章中林
①在省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乔迁新居那天,父亲来了。他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有搬家公司呢,我叫他休息休息。他却说买房没帮上忙,做做心里舒坦些。望着满脸是汗的他,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②中午吃饭,订了几个包间。开席,来了许多人,坐不下了。父亲一看,说:“我也不喝酒,回家吃吧,家里还有剩饭剩菜。”“这是什么话?你来做客,还没有你一个座位?就是我不坐,你也要上席。”父亲听我这么说,没有再说。
③大厅里加了个桌子,人安排下了,我就跑去忙别的事了。等我转回来,却看到父亲端着碗蹲在角落里吃饭。他正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扒拉着饭,一头芦花扎得人眼睛生痛。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只有他一个人沉默着,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
④我拉他上桌,他却说桌子坐满了。一抬头,真的,小爹正坐在父亲原来坐的位子上。小爹对着父亲嚷:“你上来嘛,圆桌子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大家也应和着。父亲憨憨地笑笑:“不了,你们吃,多吃点。”“我搬家,你蹲在地上吃,别人会怎样说?你就听大家一句,上桌。”父亲却瞪了我一眼:“你不知道我习惯蹲着吃饭吗?”我知道父亲脾气倔,他认定的事儿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端把椅子让他坐着吃。这次,他没再拒绝。
⑤蹲着吃饭是父亲的一种习惯。在家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端起饭碗,他都喜欢蹲着,就是家里来人,他也不常上桌。蹲着吃饭,没个正形,看着就粗俗,还不利于消化吸收,而父亲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蹲着吃饭自由放
松。就是吃饭带响声,狼吞虎咽,也没人在意;家长里短,自在随意,不必坐在桌上装腔作势;如果你想晒晒太阳,吹吹风,你就可以蹲在树底下。最重要的是,蹲是一种鹰的姿势。你别看它姿态低,却是一飞冲天前的等待。
⑥我不知道父亲的话对不对,但是我却从他蹲的姿势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⑦那年,我因为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复读是必然的选项,但是因为母亲生了场大病,家里已无钱供我读书。怎么办?我哭着闹着,甚至以绝食来逼着父亲去想办法。“能有什么办法?能借的都借了,借不来的也借来了。”母亲流着泪,低声劝我放弃,但是父亲没有说一句话。8月8日是高三开学的日子,父亲一大早把我喊起来,说要送我上学。“一分钱没有,上什么学?”我对父亲嚷着。他却说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只要安心读书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⑧后来,我才知道,他去找了校长。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这还是那个硬气、不服输的父亲吗?那次,弟弟的公司破产,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这突然从高空跌落到地面,谁也不知道怎么劝他,一家人坐在屋子里,气氛压抑而沉闷。
⑨父亲蹲在门槛边,眉头紧锁,默默地抽着烟。“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我这栋房子卖了。”“把房子卖了,你们住哪儿?”“不是还有老房子嘛,我和你妈回家。”父亲说着,站了起来,“你要是知道老子没地方住,就给我争点气。不要整天像只瘟鸡一样,摆副臭脸给人看。”经过两三年的打拼之后,弟弟又重新站了起来。
⑩蹲着始终是父亲一贯的姿势,而我们始终跑在他的肩头。今天,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事业和新居,他还静静地生活在老房子里。我们说给他在省城买套房子,他却说等等,再等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3)
1.文中具体叙述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 4.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12.阅读《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回答后面小题
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
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④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⑤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⑥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廉价的白菜,别说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⑦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⑧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行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⑨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说说,“我”买白菜的行为前后有什么不同?分别表明“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2.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的原因有哪些? 5.如何理解文章题目“走进颗白菜的心里”的含义?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9年12日)
1.选文第①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 3.下面两则材料哪些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
是亲情、友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棵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三、语言表述
14.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艰难,到处都是战火硝烟留下的疮痍。
一个外国记者被派去德国考查,回国后有人问他,你觉得德国能重新崛起吗?这位记者回答道:“德国肯定会重新站起来的。我采访中发现,即使是住在地下室,生活十分艰难的家庭,他们的餐桌上也一定会放一瓶新鲜的花,说明他们重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学习上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面对很多的困难和不如意,这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朵花,将会让你的心变得宁静平和起来,让你重新看到生命的美好,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坚强地站起来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A项:费寝忘食-废寝忘食。B项:诲暗-晦暗,瞻养-赡养。C项:心不在蔫-心不在焉。故选D。 2、D 【解题分析】
A.缺主语,去掉“通过”;B.词语顺序颠倒,改为:在儿童面对新的环境时;C.搭配不当,将“表现”改为“发扬”。
3、D 【解题分析】
D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A“脏款”应为“赃款”。B“谛结”应为“缔结”。C“相德益彰”应为“相得益彰”。 4、C 【解题分析】
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C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5、C 【解题分析】
C错误,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1.(甲)起步晚,(乙)总里程(或最高时速) 2.B
3. 发展迅猛、 成就巨大、 技术水平高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和图文转换。材料一中的“之后的三十年里,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高铁也相继开通”“直到2008年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才正式开通”,且结合表格“运营起步年份”纵向比较,说明中国高铁发展起步晚,“中国高铁发展起点高,京津城际高铁一开通时速就达到了350公里”结合表格“最高时速”纵向比较说明中国高铁总里程(或最高时速)已位居世界第一。
2.本题考查句意的衔接与连贯。上句“中国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已有“中国”,因此下句再有“中国”会造成句意的不连贯。且主要说明对象应是“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所以①出应填“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收关成型”;“助力”是名词,“助推”是动词,结合语境,填写的应是谓语动词,所以②处应填“助推”。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三则材料,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材料一,“从那时到现在10年间,中国高铁实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写中国高铁发展迅猛;材料二,“10年来,中国高铁在路网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中国高铁成就巨大;“2018年可谓中国高铁发展最为骄傲的一年,多项技术领跑全球”说明中国高铁技术水平高。
7、①文胜质则史 ②萧萧班马鸣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 ⑥除却巫山不是云 ⑦鸡声茅店月 ⑧人迹板桥霜 ⑨心却比 ⑩男儿列 【解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萧、班、厦、俱、沧”的书写。
8、(1)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一事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们。(2)宋江暗中报信,告诉晁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逃走时遇到治官兵,奋勇迎战;朱仝、雷横故意放走他们,晁盖等人顺利脱险。 【解题分析】
本题要根据题中提示的回目和提供的信息,仔细回顾所读小说有关情节内容,根据问题的答点,梳理内容,概括作答。“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两句指晁盖等人黄泥冈劫持生辰纲一事暴露,官府缉拿。“这场灾”产生的原因是:晁盖等人在黄泥岗上劫持了由杨志护送的生辰纲。宋江先将何涛等人安排到饭馆饭,告诉自己去禀报知县石文斌,在此期间宋江骑了匹快马直奔东西村,将此事告知晁盖,从而使晁盖有了准备,得以脱身。
二、阅读
9、《泊船瓜洲》一诗以“明月何时照我还”,《忆江南》以“梦为蝴蝶亦还家”,表达浓郁的思乡归家情感;前者借助“明月”意象,望月思乡,对明月似有怨言,怀着责备,表达公务在身无法自由归家的惆怅,后者借梦蝴蝶意象,梦回家园,回家成为梦绕魂牵的思绪。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诗词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泊船瓜洲》“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忆江南》“梦为蝴蝶亦还家”一句,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归家情感;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望月思乡,对明月似有责备之意,表达公务在身无法自由归家的惆怅;后者则借梦蝶意象,梦回家园,回家成为梦绕魂牵的思绪。据此分析辨析作答即可。 10、1.C 2.A 3.C 4.B
5.(1)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交往,鲍叔知道他很贤明。 (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解题分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C.鲍叔遂进管仲。进:引.荐。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的“而”,表转折关系。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表并列;C项的“而”,表修饰关系; 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
3.“子孙世禄于齐”是倒装句式。A项是省略句式;B项是被动句式; C项是倒装句式;D项是判断句式。故选C。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成为了鲍叔的手下”错误。与“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不符。
5.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少时”,年轻的时候;“游”,交往;“贤”, 贤明;“知”,了解。 【题目点拨】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11、1.“我”喜迁新居吃饭时,父亲非要一个人蹲着吃饭;为给“我”办减免学费申请表,父亲在支书家求盖章蹲了一上午;为帮弟弟重新开公司,父亲卖掉自己住的房子。
2.插叙。交代了父亲蹲着吃饭的习惯及其理由,突出了父亲的性格特点,为下文表现父亲的不屈服做铺垫。 3.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蹲在地上吃饭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朴实、苍老的形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惜之情。
4.父亲是一个朴实、憨厚、倔强、坚强,为子女奉献一切的形象。
5.是文章的线索,以父亲“蹲的姿势”贯穿全文,同时表现了父亲的形象特点,突出父亲对子女的爱,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父亲所做之事概括出来即可。结合“‘我搬家,你蹲在地上吃,别人会怎样说?你就听大家一句,上桌。’父亲却瞪了我一眼:‘你不知道我习惯蹲着吃饭吗?’我知道父亲脾气倔,他认定的事儿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端把椅子让他坐着吃。这次,他没再拒绝。”概括得出:“我”喜迁新居吃饭时,父亲非要一个人蹲着吃饭;结合“后来,我才知道,他去找了校长。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概括得出:为给“我”办减免学费申请表,父亲在支书家求盖章蹲了一上午;结合“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我这栋房子卖了。”得出:为帮弟弟重新开公司,父亲卖掉自己住的房子。
2.要求学生掌握插叙的作用。其作用为: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结合第5段内容具体分析,交代了父亲蹲着吃饭的习惯及其理由,突出了父亲的性格特点,为下文表现父亲的不屈服做铺垫。
3.要求学生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结合“他正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扒拉着饭,一头芦花扎得人眼睛生痛。”分析:“弯、低、飞快地扒拉”采用了动作描写,“他正弯着腰,低着头;一头芦花扎得人眼睛生痛。”采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蹲在地上吃饭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朴实、苍老的形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惜之情。
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结合“乔迁新居那天,父亲来了。他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有搬家公司呢,我叫他休息休息。他却说买房没帮上忙,做做心里舒坦些。”得出:朴实、憨厚;结合“我知道父亲脾气倔,他认定的事儿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端把椅子让他坐着吃。这次,他没再拒绝。”得出:倔强;结合“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得出:坚强;结合“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我这栋房子卖了。”得出:为子女奉献一切。然后综述:父亲是一个朴实、憨厚、倔强、坚强,为子女奉献一切的人。 5.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结合“父亲的姿势”分析,以父亲“蹲的姿势”贯穿全文,同时表现了父亲的形象特点。是线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突出父亲对子女的爱。
12、1.(前)行为: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心理:挑剔、自私;(后)行为:“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心理:同情、理解
2.使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卖白菜夫妇在城里找不到卖菜地点的窘迫、不知所措,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艰难
生存处境的同情。
3.我们的社会中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努力地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4.“我”理解了卖白菜女人为白菜盖被子的行为,理解了被撞飞的蹬三轮车女人捡起白菜的“淡定”,理解了白菜对于主人的恩情,同情白菜的主人。
5.我们要尊重理解有自己生活和追求的,但现实中常被忽视被忽略的普通人。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心理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可提取第②段的‘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最后一段的“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一句作为答案。过去的“我”比较挑剔、自私,现在的“我”对卖菜人心里充满了同情、理解。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卖白菜夫妇在城里找不到卖菜地点的窘迫外,还要答出“我”对他们的同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是个比喻说法。这些不引人注意的人就像饱满的、扒拉的白菜一样平凡。而“被栽种、被收获“则是说这些平凡的人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价值。答此题之前,要读懂并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内容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行生息”分析,“我”理解了卖白菜女人为白菜盖被子的行为,理解了被撞飞的蹬三轮车女人捡起白菜的“淡定”,理解了白菜对于主人的恩情,同情白菜的主人。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5.本题考查文题的含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也是个比喻说法。要答出此标题的深刻内涵。“白菜”喻指普通的人们。“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意思是走进普通人的心里,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些普通人。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分析,这样答案才能把握得准确到位。
13、1.①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②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2.①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②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③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3.第一则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理由:第一则材料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
合。第二则材料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和第一则材料相比意蕴不够深入,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牢记议论文开头的一般作用: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本文分析,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写起,这是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中的观点分析。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可以理解为“对于诗词除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做什么”。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概括得出: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结合“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概括得出:诗词可以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结合“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概括得出: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3.要求学生首先写出是否适合。然后结合文本观点和材料观点是否一致分析。材料一是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合。材料二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不符合文本的观点,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三、语言表述
14、①删去“的成果”。
②删去“能否”,或者在“他”后面加“是否”。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修改能力。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应删去“的成果”。此处重复。②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前半句用到了“能否”,后半句也应加上“能否”,否则前后不搭配,不合逻辑。
四、写作
15、给自己一个微笑
微笑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我们在与老师问好时,总会笑脸相迎,在与同学打招呼时,也会笑脸相迎,我们都希望给别人一个笑脸,一个微笑,但是我们却忘了给自己一个微笑。
夜凉如水,路在脚下蔓延,我独自徘徊在乡间小路,冰凉的泪珠划过我的脸颊,想起那张布满红叉叉的试卷,我不由得颤抖了一下,那一幕像放电影般浮现在我眼前。
妈妈还是找到了那张被我藏起来的试卷,她生气地责问我:“怎么只考了那么一点?平时你都读到哪里去了?不读的话就退学!”我大声辩驳道:“退学就退学,谁想读书啊?”于是摔门而去。
第二天我还是被妈妈拉到了学校,从此我便再也没有信心了。“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比更努力,却总是比不上那些人。”我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以后我不再像往常着那样在课堂上积极了,下课也不肆无忌惮了,我以为这样就没人在意我了。
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她用那和蔼的面容使我愧对于她,她温柔的对我说:“这段时间你怎么不积极了?是有什么心事吗?”我迟钝了好久,终于把心里的话全部倾诉于她,她又温和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以前我记得你很礼貌,遇到老师同学总会笑脸相迎,你为什么会给我们一个微笑呢?是不是为了敷衍我们的呢?”我急忙解释道:“我的每一个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认为这样会使你们感到快乐。”老师又紧接着说:“所以说给予别人一个微笑会让人的精神气爽,那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神清气爽呢?”我顿时懵了,给自己一个微笑,突然缓过神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海因为给了自己一个笑容,才会汹涌澎湃,嫩芽因为给了自己一个笑容,才会不顾一切萌发。我们总会记得给别人一个微笑却忘了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解题分析】
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而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可抓住“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朵花,将会让你的心变得宁静平和起来,让你重新看到生命的美好,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坚强地站起来去面对人生的挑战”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要乐观的对待一切。细细品读材料,可以发现乐观者的特点:乐观者能看到前景与希望,追求拼搏创新,汲取失败的教训并及时补救。生活中需要乐观者。乐观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人生成功必备的信条。根据以上分析立意即可。 【题目点拨】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