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技 术 第48卷第3期2017年3月 Vl01.48 No.3 Mar.2017 Architecture Technologv 岩溶隧道涌水注浆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程强强 (1.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21116,江苏徐帅h 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21116,江苏徐州) 摘要:某大型隧道穿越富水岩溶地层,结合该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与工 程地质条件,分析突发涌水事故原因,采用一次成孔自上而下分段注浆的关键加固技术。监测结果表明,该 注浆加固技术效果好,克服了反复扫孔的缺陷,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时间。 关键词:岩溶隧道;涌水;一次成孔分段注浆 中图分类号:TU75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4726(2017)03—0230—03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FOR WATER SEALING oF KARST TUNNEL CHENG Qiang-qiang ,。 (1.SchoolofResource andEarthScience,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221116,Xuzhou,Jiangsu,China;2.JiangsuVocational Institute ofArchitecatral Technology,221116,Xuzhou,Jiangsu,China) Abstract:A large tunnel pass through water—rich karst areas.Causes of sudden water gushing accident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opography,lit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hydro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unnel,key technology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with pore— forming for once a time and segmented grouting were used innovatively.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hnology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had good effect,aS well as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repeatedly sweeping holes,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greatly,saved construction time. Keywords:karst tunnel;water sealing;pore—forming for once a time and segmented grouting 近年来,岩溶区修建隧道愈发普遍,施工时面临 于南山的两山峡谷腹地处,该区域为喀斯特地貌,在 的涌水风险更大。目前国内外多数采用全断面帷幕注 该湖下方与靠近第二外国语学校山体附近有两处呈线 浆加固技术,但岩溶区隧道涌水处理技术尚不完善, 治理富水岩溶隧道涌水仍是一项难题。 形溶洞。 2地质环境与涌水情况 2.1地形地貌 1工程概况 某大型隧道西接东水门大桥南立交,东止茶园新 隧道区地貌的发育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明显, 城区凉风村新农土湾,全长2。82 km,是城市综合交 地势西低东高,属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向斜成 通规划中主城区至长寿、涪陵方向茶园路的控制工程, 谷,背斜成山,谷岭相间。南山为狭窄的条状山脉,也是茶园交通路网三纵三横连接城市内环快速路与绕 向北北东向延伸,与地质构造线方向一致,海拔高程 城高速公路的重要横向干道。 隧道进洞口位于南岸区上新街,出洞口位于 瓦房子社,下穿南山第一庄、重庆第二外语学校、 鸡公嘴,起止中线里程分别为K0+400(进口)~ 300~700m,顶部常见一山二岭或一山三岭,间以石 灰岩槽状谷地。 2.2地层岩性 K3+220(出口),全长2.82kin,属公路长隧道,轴 隧道区地表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Q4m )、残坡积层(Q 删)、下伏岩层为三叠系下 线方向107o;双向四车道,单洞净宽10.80m,洞净 统嘉陵江组地层。 2.3地质构造 高6.80m;两隧道内侧边距约22m。 隧道区构造裂隙发育一般。节理发育主方向为北 隧道由西向东在溶蚀槽谷北部的涂山湖,该湖位 北东一南南西,次为南东东一北西西向节理。背斜两 收稿日期:2016—11—21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专项JYJBZX16-4; 翼多为共轭剪切裂隙,背斜轴部为张裂隙。 2.4水文地质条件 2016年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研修项目 作者简介:程强强(1987一),男,江苏徐州1人,博士,e・mail: chengqiang 205@163.con1. 隧道下穿南温泉背斜,背斜轴部地貌为岩溶 强: 溶隧通 水 浆 …火谜投术研究 槽 区,为嘉陵 Ⅲ八乏 门地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 水:嘉陵 /,H 嘤岩溶 水 组:南温泉背斜轴部, 好的条件。 纵张 隙 育,地丧水 渗、人气降雨为地表岩溶洼 地、落水洞、漏 __发商捉fJ 2.5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置,撤 场实际情况以日』j显 状揣水点 、,佑 葺l~2个引水孔,孔径不rJ、f 70ITI1TI,引水孔lJ、j友转 自制封儿 肝加固,达到集巾明水的目的 3.2.2散水治理注浆钻孔布置 根据 浆段长、注浆范例、岩溶(岩层裂隙)发 育情i 、 个注浆钻孔的作用范围、含水 分布情 、 隧道里 K0+543~K0+614为雷口坡地层,白稳 能力差,与嘉陵 地 角接触可出现大忮状涌水或 隧道断面人小和钻孔作业要求确定注浆 ̄Fk#L 、凡 流 隧道里程K0+6l4~K0+71 8为嘉陵江第四段地层, 有一定自稳能力,可 现4 状成射状地下水 隧道里程K0+7 l 8 ̄K0+854 嘉陵江第 段地 , 肓一定自稳能力.可甘。 慢状 射状地下水。 2.6超前地质预报与涌水情况 3月4日隧道 超时地Jljj 报钻孔时发生涌水: 3月6¨23:00删内涵水髓 然急剧增加,4月J 9 f_j、 4月20曰,上捌湖『 内fj1 次坍塌并被疏干。 隧道左、右洲分圳进行 前预注浆帷幕止水, 从进口__【 作 检查孔舱 进『_lJ右洞超前预注浆效粜 较好 左删掌子 附近 水谴仍较大,出水点较为 分散,育够 【jJ{水 水 较人(图1).现场测曼 ZK0+868~ZK0+838 Ih1 水 为704m /d,庄洞总 漏7k量为1 090m /d I1 1jlId 水}攀 揣 为最大限嗖减.J、隧道肝挖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 响,减,J、隧道"挖引 的地下水渗漏,针对隧道进口 左洞漏水较为 重区域ZK0+838~ZK0+868区 ,实 施f垒『占]注浆堵水 3注浆设计 3.1 总体方案 结合隧道围 的r 地 条件、岩体完整性、岩 溶发育情 .涌突水他罱、水 、水量及岩体的综合 渗透系数等情况,采 制 密注浆。 3.2注浆设计 3.2。1钻孔集水 将T作面进 YT—TF… ̄ 处列 ,找 明显股状漏水点位 区域散水治理注浆钻孔采取 浅结合、梅仡形佑置 (图2) 、 I rK帷 汴浆.rL }"JmIl州 }:浆扎 施¨ 城分为两部分,由洞口向 拳予 方…进行 施 A zK0卜卜858~zK(Hn868: 水较严重, , _J卜挖 爆破 响, L孔距1.5m x 1.5m,长短交错悔花 m扎, 扎深,j\圳为3m,5m;B区zK0卜卜838 ̄ZK0十858:…对A f 漏水较,J、,布孔孔距2m×2m.采用长短交错悔花 n汀L,彳L深‘J\舄J为5In和3m(图3)、 为防止裂隙水由于注浆被引向洞孔方向,征B 区靠近洞[_J外延的两排孔分别加深l m;为降低爆破 对注浆区域的影响,在靠近掌子面的初支边缘布置两 排斜孔,扎深呈3nl,5i11交错分布,每一个孔与初支 面夹角为10。。 3.2.3一次成孔自上而下分段注浆 ‘次成孔自上而下分段注浆即一次钻孔至终孔深 度,采用孔内分隔器将注浆孔分为数段进行注浆,泫法 克服厂反复钻孔注浆扫孔的过程,改善了注浆孔口封闭 ・232・ 建筑效果,大幅提高孔口封闭承压能力(图4)。 图4一次成孔分段注浆示意 4钻孑L与注浆施工 4.1钻孔施工 根据位置容许偏差和偏角符合设计要求,准确定 位注浆钻孔孔口位置,每钻进一段即检查一段,确保 及时纠偏,孔底位置偏移不超过30 cm;由下至上I司 }稿施工。 钻机选用MYG.60型钻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钻孔直径90 ̄150mm,钻孔深度35~60m,钻进角度 0。-360。,钻机转速0~160r/arin,钻机扭矩350kg/m, 动力机功率18kW,钻机净重700kg。 4.2注浆施工 4.2.1压水试验 采用双塞正水法进行试验,将压力表安装在TL o 管回水管上,试验压力为静水压力的1.5~2.0倍,流 量和压力每间隔10min观测一次,待流量和压力保 持相对稳定时,对流量进行4次连续的读数,待其最 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 0%,可结束试验, 最终流量即为计算流量。一序孔一般要进行压水试验。 4.2.2钻孔冲洗 冲洗方式为压力骤升骤降,出水管出水洁净后再 保持10rain后可结束冲洗,总冲洗的时间不得少于 30rain。 4.2.3浆液水灰比 根据注浆试验成果,普通水泥浆液采用2:1,1:1, 0.8:1,0.6:1,0.5:1(重量比)五个比级,细水泥浆液 采用l:1,0.8:1,0.5:l(重量比)三个比级。注浆浆液 由稀到浓逐级变换。 浆液变换原则如下:当注浆压力保持不变时,若 注入率持续减少,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 且不改变其水灰bL;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 技术 第48卷第3期 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时,而注浆压力和注入 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 4.2.4注浆结束标准及封孔 (1)单孔注浆结束标准为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至 设计终压,调小泵量到设计结束时的进浆量,并稳定 至少lOmin;注浆结束时进浆量小于20L/min;检查 孔涌水量小于0.4 L/(min・m);检查孔钻取岩芯,浆液 充填饱满。 (2)全段注浆结束标准为注浆孔均符合单孔结 束条件,衬砌表面无线状渗漏;注浆后预测涌水量小 于1m /(d・m);有效注入范围满足设计要求;岩体注 浆后开挖能保证洞壁稳定。 4.3注浆堵水效果检查 直观检查法:注浆区内表面无明显线状流水,局 部有水渍,注浆效果良好。 现场和室内试验法:注浆区内检查孔钻取岩心, 抽取注浆孔的5%作为检查孔,岩心填充有注浆结石 体浆液,室内试验测得7d单轴抗压强度为5.4MPa, 满足设计要求。 5结论 (1)针对某大型岩溶隧道出现的较大涌水状况, 结合该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 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突发涌水事故原因,创 新陛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一次成孔自上而下分段注浆的 关键加固技术综合处理方案。 (2)采用双塞正水法压水试验可更精确地探求 裂隙岩石渗透性,提高注浆效果。采用的控制性压 密注浆使岩土体的防渗性能和强度得到改善,也使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改变,提高了地基的承 载力。 (3)对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采用径向注浆堵水、 一次成孔自上而下分段注浆的方式堵水效果显著, 对类似岩溶隧道涌水治理和抢险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1]吕言新,张猛,董之龙.富水岩溶隧道注浆堵水技术研究[J].中国 矿山工程,2012(1):60-63. [2]卢永堂.超前帷幕预注浆技术在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Jl铁道 标准设计,2007(7):1 02—1 06. [3]梁文育.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帷幕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 技术,2011(6):45-4.8. [4]潘光明,郑东柱.隧道深部围岩薄弱区定域控制注浆技术及应用 [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I):49—55. [5】张成平,张顶立,叶英,等.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 果分析【J].地下空I司与工程学报,2009(5):996-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