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8期 2015年4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o1.6No.8 April 2015 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前瞻 刘冬璐 (同济大学,上海201804) 摘要:较之于“传统媒体”而命名的“新媒体”依托强大的技术支撑发展迅猛,用户群不断扩大,逐步打 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颠覆了原有的媒介格局,作为一种势头正足的新型传播方式,对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的把握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08—0173—01 我国在2008年进人3G时代,2013年进入4G时代,在 2015年2月1 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罗振东博士代表推进 组,发布了推进组5G概念白皮书,提出了由“标志性能力 指标十一组核心关键技术”共同定义的5G概念,5G时代 的脚步越来越近,短短7年间互联网技术已经连跳三级,新 媒体技术的发展平台飞速发展,不断扩充使用领域,刷新用 户体验。 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其内容不断被扩展,至今仍 没有统一定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 将新媒体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 的媒体形态”.。一…美国连线杂志的表述为“所有人对所有 人的传播”。 中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的表述是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 态的媒体”。 相关学者对新媒体进从不同角度行定义, 其概念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在新媒体通常被认为是互联 网环境下的新的媒介手段,带有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复 合性、便捷性、碎片化、个性化等时代特征,包括微博、微信、 QQ等社交网络平台,也包括IPTV、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 字娱乐媒介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呈现出分散并平等的特 性,人人皆可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受众的时空限制。 基于技术平台的基本成熟并不断壮大,用户群激增,对新媒 体技术的需求愈发明显,从目前环境来看,笔者认为新媒体 技术的发展有以下五个趋势。 、 一、“傻瓜式”助手 “电脑之前的一切媒介都把人拴死了,或拘束在室内, 或钉死在椅子上,唯独手机把人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 解放出来”, 媒介融合使传统媒体(杂志、报纸、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都可集中到一个端呈现,功能一体化趋势 明显,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 地看电视、杂志、报纸、社交等。4G时代成熟,5G时代开启, 为移动化生活提供更加雄厚的技术支持。移动客户端从单 的社交联络工具发展为可理财(余额宝、微信理财通)、 支付(支付宝、微信钱包、手机银行等)、打车(快的、滴滴 等)、团购娱乐项目美食(大众点评、美团等)等多种功能 为一体的智能助手,新媒体技术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加方 便快捷的服务。 三、“用户”翻身做“主人”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身份发生了本质性转变,由简单的 接收信息者、被传播者转变为传播者与受传者身份共存状 态,选择主动性变得更大,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不公平格 局,更符合其身份的称呼应该是“用户”。新媒体技术提供 了除传统媒体外更丰富的传播渠道,“编辑为王”转变为 “用户为王”,虽然传统媒体仍然具有权威性的龙头地位,但 是其影响力受到了对的冲击,舆论领袖的作用变得更加明 显,名人性质的舆论领袖、草根性质的舆论领袖,抑或是媒 体人性质的孔雀舆论领袖,都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声,他们不 仅仅是信息传播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新媒体技术平台的 普通用户。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用户”的“主人” 一数字媒体时代,整合式传播和分众传播成为必然。代 表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SOLOMO模式,即“社交本地移 动”,目前大多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实际上 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媒体改革,“社交”化的媒介方式、 “本地”化的内容创作、“移动”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构成 了“整合式”传播的必备条件。而“分众”这个词源自美 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分众传播之关键 在于,首先,不可把所有人当作目标受众,受众群是有限的。 其次,对受众要有足够的了解。从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受众 定位也必须遵循“大众一分众一适位一一对一”四个步 骤,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也需对不同受众做出有效的信息 细分,以达到更加有效的传播效果。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美国传播学家保 罗・莱文森也提出“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媒介”理论, 很恰当地阐释了媒介的发展规律。从单纯的技术开发角度 来说也是如此,机器智能化明显,越来越具人性化,去模仿 人体功能或契合人体感知以更好地代替“手工”性。新媒 体技术也是如此,它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人 性化、补偿性服务,受众范围日趋扩大,这就要求新媒体不 仅仅具备极强的功能性,还需要操作便捷、实现简单,“傻 瓜式”的呈现方式才能使“整合式”传播得到更大范围更 快速度的发展。现如今新媒体的各种呈现形式已经在努力 成为人性化的“傻瓜式”助手。在未来,新媒体技术会逐 步为我们实现科幻电影里的傻瓜式助手功能,快速有效地 实现资料信息整合传播。 二、“移动化”生活 身份会日趋明显。 四、自媒体蓬勃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依托于新媒体技术平台的自媒体蓬勃 发展,APP、电子杂志、博客、微博、BBS、微信订阅号等新 媒体渠道都是自媒体载体,现在也有逐步形成联盟趋势,微 媒体联盟、WeMedia自媒体联盟、速途网自媒体联盟、犀牛 财经联盟、亲子生活自媒体联盟、牛微联盟、SocialAuto汽 车行业自媒体联盟、地产自媒联盟是八大初具规模的联盟, 具有针对性并发展迅猛。 五、“全媒体”转型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从而促进全媒 体大局发展是趋势,这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自救,也是新媒 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共同发展,站在新媒体技术的角度看, 新媒体从权威性和话题深度来讲仍不能动摇传统媒体在受 众心目中的地位,两者基于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 发展所需,而是一种双赢,基于传统媒体的需求会为新媒体 技术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桐羽.3G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及发展探析[J]. 东南传播,2014(1). [2]李君.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研究[D].中南大 学,2008. [3]钱瑁.危机传播中的新媒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4]保罗・莱文森(美).手机・挡不住时代的互换[M].2004. ),女,河北保定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学专业艺术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创作。 l73 作者简介:刘冬璐(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