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来源:好走旅游网


XXXXX加油站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1 / 1

声 明

XXXXXX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XXX加油站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XX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名称:法人代表:

XXXXXX

评 价 人 员

1 / 1

目 录

1总论 ........................................................................................................... 1 1.1 评价目的 .............................................................................................. 1 1.2 评价依据 .............................................................................................. 1 1.3评价范围 ............................................................................................. 4 1.4评价内容 ............................................................................................. 4 1.5评价单元的划分 .................................................................................. 5 1.6评价方法 ............................................................................................. 5 1.7 评价程序 .............................................................................................. 5 1.8 质量控制 .............................................................................................. 6 2用人单位概况 ............................................................................................ 8 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 8 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调查 .......................................................... 8 2.3原、辅材料及产品 .............................................................................. 9 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 11 3总体布局 ................................................................................................. 12 3.1总体布局调查 .................................................................................... 12 3. 2总体布局评价 ................................................................................... 12 4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 14 4.1生产工艺调查 .................................................................................... 14 4.2设备布局调查 .................................................................................... 14 4.3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 15

1 / 1

5 建筑卫生学 ........................................................................................... 17 5.1建筑结构调查 .................................................................................... 17 5.2采暖、通风调查 ................................................................................ 17 5.3照明调查 ........................................................................................... 17 5.4建筑卫生学评价 ................................................................................ 17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 19 6.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 19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 20 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 22 7 职业病防护设施 ...................................................................................... 25 7.1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调查 ..................................................... 25 7.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调查 ..................................................... 25 7.3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 25 8 职业健康监护 .......................................................................................... 27 8.1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 .................................................................... 27 8.2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 28 9. 个人防护用品 ......................................................................................... 29 9.1个人防护用品调查 ............................................................................ 29 9.2防护用品评价 .................................................................................... 29 10 辅助用室................................................................................................ 30 10.1辅助用室调查 .................................................................................. 30 10.2辅助用室评价 .................................................................................. 30

1 / 1

11 职业卫生管理 ........................................................................................ 33 11.1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 33 11.2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 35 12结论 ....................................................................................................... 37 12.1分项结论 ......................................................................................... 37 12.2职业危害风险分类 .......................................................................... 38 13 建议 ....................................................................................................... 39 13.1措施建议 ......................................................................................... 39 13.2其它建议 ......................................................................................... 39 14 XXXXX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 ............................................... 41

1 / 1

1总论

XXXXX加油站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由于城镇规划于2010年3月搬迁到位于龙里县醒狮镇至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1.8公里处大坝村小横坡公路旁,公司性质属于集体所有制,油罐为地埋钢质储罐,罐储存量为2*30m3,油罐区单独布置。

为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受XXXXX加油站委托,XXXXXX对XXXXX加油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XXXXX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XX加油站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1.1 评价目的

1.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 明确用人单位在产生经营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3. 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为监管部门职业卫生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2号[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8号

1 / 1

[1994];

3.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0号[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发[1987]105号;

5.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19号[2012];

6.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86号[2011]; 7.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

8.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

9.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

10.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

1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12.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第10号;

13.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号; 14.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15.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16. 《贵州省关于落实<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黔府发[2012]第1号;

17. 《贵州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黔府办发[2010]122号);

1 / 1

18. 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黔安监管协调字[2006]118号);

19. 关于印发《贵州省职业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安监职安健[2011]246号);

20.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 知(卫法监发[2002]63号)。

1.2. 2 技术标准和规范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1.8-2007; 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

8. 《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GBZ/T160.40-2004;

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1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 / 1

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16.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17.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2002; 1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

19.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4-2007; 20. 《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198-2007; 21.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2010;

22.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23.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2000)》;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

25. 《贵州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范围(试行)》; 26. 《输道工程设计》GB50253-2003;

27. 《汽油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8.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 1号。 1.2.3 任务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价委托书 1.2.4基础依据

1. 监管部门审核、审查文件; 2.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资料; 3.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维护资料; 4.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资料; 5. 健康监护资料;

6. 现行设计及运行的有关资料等。

1 / 1

1.3评价范围

本报告评价范围主要有:储罐区、站房、加油岛、罩棚等。主要针对上述评价范围内投产后运行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 1.4评价内容

根据《贵州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试行)》及该企业提供的资料,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主要内容有:

1. 总体布局进行评价; 2. 设备布局进行评价; 3. 建筑卫生学进行评价;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5. 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6. 职业健康监护进行分析评价; 7. 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分析评价; 8. 辅助用室进行评价; 9. 职业卫生管理进行评价。 1.5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XXXXX加油站建筑条件和设备设施布局来划分,由于加油站工艺简单划分为加油单元、卸油单元和辅助用室三个单元 1.6评价方法

根据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1.6.1职业卫生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相关要求,开展职业卫生

1 / 1

调查,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等。 1.6.2职业卫生检测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及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和方法,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 1.7 评价程序

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 1 / 1 2、初步调查分析 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 接受用人单位委托

图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1.8 质量控制

本次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荣基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手册》(RJ-SC-01)、《质量控制程序文件》(RJ-CX-02)、《作业指导书》(RJ-ZD-03)以及国家、部门相关规定执行,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2。

工作阶段准备阶评价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内容1 / 1 项目协议与立项立项登记,报告书编号审查评价质控措施

图1-2 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措施方框图

1 / 1

2用人单位概况

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XXXXX加油站原址在醒狮镇街上,加油站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由于城镇规划于2010年3月搬迁到位于龙里县醒狮镇至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1.8公里处大坝村小横坡公路旁,设备重新购买、站房新建,公司性质属于集体所有制,油罐为地埋钢质储罐,罐储存量为2*30m3,油罐区单独布置,法人代表:刘晓祥,公司性质:集体所有制。根据《汽油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该加油站属于三级加油站。

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调查 2.2.1地理位置

XXXXX加油站位于龙里县醒狮镇至贵阳乌当区永乐乡1.8公里处大坝村小横坡公路旁,距龙里县约30 Km,1公里内无重要风景名胜区,无居民居住。 2.2.2自然环境调查

1)、地质地形地貌

龙里县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错。XXXXX加油站所处位置较广阔,加油站围墙外有截水沟,加油站内有排水沟。

2)、气候气象

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降水丰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3天。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温度:14.8 ℃ 最高月平均温度:23.6℃

1 / 1

最冷月平均温度:4.6℃ 极端最高温度:36.4℃ 极端最低温度:-5.8℃ 相对湿度:82% 最热月平均湿度:85% 最冷月平均湿度:61% 全年主导风向:东风 风向玫瑰图见图2-1

2-1风向玫瑰图

2.3原、辅材料及产品

加油站原、辅材料及产品为汽油、柴油,汽油、柴油由油罐车运输至加油站,储存至埋地钢质储罐,储罐为2*30m3,汽油销售量约980t/a、柴油约1100t/a。

汽油、柴油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见表2-1、2-2 表2-1汽油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标 识 理 化 性 质 燃烧爆炸危险中文名:汽油 UN编号:1203 危险货物编号:31001 危险品类别: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成分: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 熔点(℃):<-50 相对密度(水=1):0.7—0.79 沸点(℃):40—200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烃 燃烧性:极易燃烧 闪点(℃):<-18 1 / 1

特性 引燃温度(℃):(415—530) 爆炸极限(V%):(1.58—6.48)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燃烧(分解)产物:CO、CO2、H2O 禁忌物:强氧化剂 最高允许浓度(mg/m3):30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 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工作现场严禁火种。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耐油手套。 存储要保持容器密封,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毒性及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储运 表2-2柴油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标 识 中文名:普通柴油 UN编号:2924 危险货物编号: 危险品类别:可燃液体 主要成份:C15—C23脂肪烃和环烷烃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凝点(℃):10#不高于10; 5#不高于5; 0#不高于0; -10#不高于-10; -20#不高于-20;-35#不高于-35; -50#不高于-50 密度(20℃)Kg/m3:10#、 5#、0#、-10#为810~850、-20#; -35#、-50#为790~840 沸点(℃):200~365 溶解性:不溶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 燃烧性:易燃烧 闪点(℃): 10#、5#、0#、-10#、-20#不低于55℃;-35#、-50#不低于45℃ 引燃温度(℃):(350~380) 爆炸极限(%):(1.5—6.5)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明火易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CO、CO2、H2O 禁忌物:强氧化物 低毒物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参照前页汽油项)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工作现场严禁火种。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耐油手套。 存储要保持容器密封,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理 化 性 质 燃 烧爆 炸危 险特 性 毒性及健康危害 防护 措施 储 运 1 / 1

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加油站职工实行三班制,每班9小时。 岗位设置及定员

单元 加油区 辅助用室 岗位/工种 劳动人数 工作方式 班次 总数 男 女 加油工 开票工 固定 固定 三班 白班 4 1 4 4 1

1 / 1

3总体布局

3.1总体布局调查

加油站占地面积1638m2,主要分为加油区、油罐区、站房等。加油机3台位于加油站的中部;加油区、站房、油罐区分开设置,本站区主要构建筑物有:站房、储罐区、罩棚、加油岛。罩棚位于站区正中,其西侧是站房。站房北侧为储罐区。 3.2总体布局评价

用检查表法对本项目总体布局进行评价,见表3-1。

表3-1XXXXX加油站总体布局评价检查表

序号 1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加油站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分为加油区储存区、辅助生活区,且在总平面布局中综合考虑了加油工艺、场地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 加油站总平面图,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等符合GB50187等国建相关标准要求 总平面布置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1.1 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等合理布局。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物现状、拟建建筑1.2 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1.3 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1.4 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评价结论 GBZ1-2010 5.2.1.1 符合 GBZ1-2010 5.2.1.2 符合 GBZ1-2010 5.2.1.3 加油站一次性规划完成,不存在分期建设。 符合 GBZ1-2010 5.2.1.4 1 / 1

加油站不生产,通过符合 密闭管道系统加油。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评价结论 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1.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5 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按照1.6 GBZ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1.7 置应设置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 2 厂房设计 GBZ1-2010 5.2.1.5 加油站加油区、站房符合 分开设置。 GBZ1-2010 5.2.1.6 GBZ1-2010 5.2.1.7 已设置警示标识。 符合 加油站储罐和加油机设备均为密闭系统,符合 留有应急通道 加油站加油区为敞开式,靠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夜间有照明灯 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GBZ1-2010 2.1 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5.3.1 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符合 通过现场调查,项目总体布局情况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符合要求。

1 / 1

4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4.1生产工艺调查

1.

卸油工艺流程:

汽油、柴油由油罐罐车运送至埋地储油罐区注油口处,利用罐体油位差经管路系统密闭注入油品灌区,储存油品。流程示意图见图4-1:

汽油、柴油油罐车位 罐车静电接接地 连接管 汽油、柴油储罐 进 快速接头 图

4-1 卸油工艺流程简图

2.

加油工艺流程:

加油采用正压式吸入工艺,在油罐内设有潜油泵,管线接至加油机下,当机动车至加油站加油时,在人工操作控制下潜油泵抽取储罐中油品通过管线运输至加油机,经过计量系统和加油给用户加油。流程示意图见图4-2:

储油罐 潜油泵 出道 加油机 受油容器 加油 图4-2 加油工艺流程简图

4.2设备布局调查

该加油站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见表4-1.

1 / 1

表4-1 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1 2 3 设 备 名 称 埋地储罐(汽油) 埋地储罐(柴油) 加油机 单位 个 个 台 数量 1 1 3 备注 储量为30m3 储量为30m3 设备布局 储罐区 储罐区 加油区 4.3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

用检查表法对本项目工艺及设备布局进行评价,见表4-2。

表4-2XXXXX加油站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检查表

序号 评价内容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加油站的管道置于地下,密闭直接到加油机 评价结论 1 GBZ1-2010 5.2.2.3 符合 2 BZ1-2010 6.1.1.2 加油站加油机、油罐管道采均为密符合 闭系统,四周为敞开。 3 GBZ1-2010 6.3.1.3 加油作业在操作过程中符合 无噪声 1 / 1

4 设备布置的原则: a) 便于操作和维护; b) 发生火灾或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撤离; c) 尽量避免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减小对人员的综合作用; d) 布置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时,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散和隔离,并设置必要的提示、标志和警告信号; e) 对振动、爆炸敏感的设备,应进行隔离或设置屏GB/T12801-蔽、防护墙、减振设施等; 2008 f) 设备的噪声超过有关标5.7.2 准规定时,应予以隔离; g)加热设备及反应釜等的作业孔、操纵器、观察孔等应有防护设施;作业区的热辐射强度不应超过有关规定。 e) 根据管线内输送介质的特性,管线上应按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排气、泄压、稳压、缓冲、阻火、放液、接地等安全装置。 加油机布置在加油岛上面,便于操作,加油机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 符合 评价结论:该项目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1 / 1

5 建筑卫生学

5.1建筑结构调查

本加油站站房为单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0m2,高3米。罩棚为钢架结构,高约7 m,占地面积120m2。油罐区上面覆土,其他地面为水泥地面。 5.2采暖、通风调查

加油机布置在罩棚正下方为敞开式,主要采用自然通风,站房冬季采用局部采暖,设置有空调。 5.3照明调查

加油站加油区白天为自然采光;夜间采光用普通照明。加油罩棚下设有防爆灯功率为150W灯具6盏,备用2盏。站房内营业室、办公室、休息室照明均采用荧光灯照明。 5.4建筑卫生学评价

XXXXX加油站采暖、通风评价见表5-1

表5-1XXXXX加油站建筑卫生学评价检查表

评价项目 采暖 凡近十年没年最低气温≤8℃的月数大于或等于三个月的地区应设置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设置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冬季寒冷环境工作地点采暖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GBZ1-2010 6.2.2.1 值班室采用符合 有空调取暖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评价结论 GBZ1-2010 6.2.2.2 1 / 1

加油站工作符合 人员提了劳动强度按Ⅰ

通风 体力劳动采暖温度强度级别 (℃) Ⅰ ≥18 Ⅱ ≥16 Ⅲ ≥14 Ⅳ ≥12 建(构)筑物的通风换气条件,应保证作业环境GB/T12801-2008 空气中的危险和有害物5.4.2 质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和防爆规定。 级考虑,站房冬季室内温度25~26℃ 加油站属于半露天,靠符合 自然通风 采光、照明评价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针对此类建设项目规定的照明要求见表5-2

房间或场所 车辆加油站 照明度标准值(lx) 100 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2) 现行值 ≤5.0 目标值 ≤4.5 对加油站进行采光、照明评价

加油区安装有6盏灯照明,备用2盏灯加油区面积约120m2,经计算LED=150*4/120=5,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5.0,符合要求

检查和检测结果显示,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的设施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3、《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20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规范标准要求。

1 / 1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6.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通过加油站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将该加油站区域分为加油单元、卸油单元和辅助单元,对以上两个单元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

1.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加油单元

加油工在加油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从加油机输以及汽车油箱中挥发出的油气。加油工除可能从空气中吸入挥发的油气中的苯,手部也可能接液态汽油、柴油。

(2)卸油单元

加油工在卸油中根据油罐油量状况向油罐内进行加油,在卸油过程中,人员在罐区巡查过程中连接、拆卸油罐车和油罐阀门之间输接头时,油罐以及管道中少量油气会挥发到空气中,操作的工人会接触到挥发的油气中的苯、柴油加油工手部也可能接触油气中的苯,也会接触液态油。

(3)辅助单元

站房主要功能为开票室、休息室。站房大门打开时,加油区中挥发的汽油和柴油可扩散至室内,其中工作人员会接触到油气。

2.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劳动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生产工艺有害因素之外的生产作息制度、劳动负荷、劳动体位等生产管理,人、机、环境三者协调性方面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 1

加油工在加油作业中,加油工人需要持续保持站立姿势,在加油工作量大的时段会长时间保持站立,对工人下肢造成劳损。

3.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加油工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外来车辆进加油站可能会带来粉尘、噪声,夏季高温天气会产生太阳辐射。

生产环境中,当地夏季无酷暑,排出高温辐射,由于来往车辆经过会产生粉尘和噪声,造成空气中有少量的扬尘,设置有冲洗水管、拖布、扫帚等清扫工具,及时清扫地面粉尘,防止粉尘的沉积及二次扬尘的污染。故未将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因素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汽油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苯、甲苯等)和硫化物。

根据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度、危害情况等特点,加油站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苯、甲苯、二甲苯及溶剂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表6-1XXXXX加油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单元 加油单元 卸油单元 辅助单元 工种 加油工 加油工 开票工 工作场所 加油区、卸油区 卸油口 开票室 接触时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h/d) 有毒化学物质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9 油 0.5 9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学毒物

(1)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化学毒物有: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对人体的影响见表6-2所示。

表6-2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应急救援措施

1 / 1

化学品名称 理化特性 侵入途径及其健康危害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神经和造血系统。 短期大量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步态不稳,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长期过量接触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上呼吸道明显刺激作用眼结膜充血头昏恶心等症状,重症昏迷;长时间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皮肤皲裂等 应急救援措施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时用肥皂水清洗,溅入眼内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无色液体,有芳香味,易挥发。不溶于苯 水,与有机溶剂混合。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甲苯 无色透明液体,易燃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遇到高热、明火能燃烧或爆炸。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二甲苯 剂;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无色透明液溶剂汽体,不溶于油 水。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沮、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溶剂汽油中毒是工业生产或使用中,接触汽油蒸气或液体所致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急性中毒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主要表现1 / 1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急性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化学品名称 理化特性 侵入途径及其健康危害 应急救援措施 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围神经病。 水,禁止催吐。就医 (2)职业接触限值

根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规定,粉尘与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3

表6-3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序号 1 2 3 4 危害因素名称 苯 甲苯 二甲苯 溶剂汽油 MAC mg/m3 _ _ - - PC-TWA mg/m3 6 50 50 300 PC-STEL mg/m3 10 100 100 - 备注 皮,G1a 皮 6.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在正常生产状态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进行为期3天现场检测,采样时同步进行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测定。通过该项目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分析,确定本次现状评价现场检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本次现状评价现场检测任务由荣基公司所属的贵州极安荣基检测有限公司承担。贵州极安荣基检测有限公司本次检测内容、方法、指标及检测设备见表6-4。

表 6-4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参考标准一览表

序号 检测项目 1 2 3 苯 甲苯 二甲苯 采样仪器 TWA-300T低流量空气采样器 TWA-300T低流量空气采样器 TWA-300T低流量空气采样器 使用仪器 GL-9860气相色谱仪 GL-9860气相色谱仪 GL-9860气相色谱仪 参考标准 GBZ/T 160.42-2007 GBZ/T 160.42-2007 GBZ/T 160.42-2007 1 / 1

4 溶剂汽油 TWA-300T低流量空气采样器 GL-9860气相色谱仪 GBZ/T 160.40-2004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苯浓度见表6-6。 序号 1 2 岗位 加油工 开票工 检测结果(mg/m3) CTWA CSTEL 1.0 0.9 低于最低于低检出0.7 浓度0.6 检测结果(mg/m3) CTWA CSTEL 低于最低低于检出浓度1.4 1.2 低于最低低于检出浓度1.4 1.2 检测结果(mg/m3) CTWA CSTEL 低于最低低于检出浓度3.7 3.3 低于3.7 低于最低检出浓度3.3 接触限值(mg/m3) PC-T 6 10 6 10 判定 合格 合格 2)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甲苯浓度见表6-7。 序号 1 2 工种 加油工 开票工 接触限值(mg/m3) PC-T 50 50 100 100 判定 符合 符合 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二甲苯浓度见表6-8。 序号 1 2 工种 加油工 开票工 接触限值(mg/m3) PC-T 50 50 100 100 判定 符合 符合 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溶剂汽油浓度见表6-9。 序号 1 2 工种 加油工 开票工 接触时间(h/d) 9 9 检测结果(mg/m3) CTWA 低于1.7 低于1.7 CSTEL 低于最低检出浓度1.5 低于最低检出浓度1.5 接触限值(mg/m3) PC-T 300 300 - - 判定 合格 合格 注:[1]: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CSTEL表示短时间接触浓度;[3]: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PC-STEL表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可见,检测点的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

1 / 1

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

7 职业病防护设施

7.1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调查 1.

职业危害因素调查见表7-1

表7-1 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接触人数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加油和卸油过程中会接触到油气(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分布于加油区,卸油区 油气(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来源于加油区油气。 数量 3 1 男 3 女 1 接触时间(d/h) 9 9 作业方式 固定 固定 加油工 开票工 2. 防护设施设置情况调查

(1)加油站选用先进、密闭性较好的加油机、储罐、管道及阀

门,减少油品的泄漏和油气的挥发。

(2)加油机加油,油罐车卸油操作布置在露天环境下,以利于油气扩散。

(3)地下油罐卸油口盖采用密封设计,地面上方处设置操作柜,在非卸油状态下操作柜阀门关闭。

(4)加油站未安装油气回收系统。 7.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情况调查

加油站有对加油机、卸油口检查记录。 7.3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见表7-1

表7-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性检查表

工作职业病危害因场所 素的来源及特征 加油苯、甲苯、二区、甲苯、溶剂汽评价依据 (GBZ1=2010)6.1.1.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1 / 1

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加油站采用了成熟工艺,减少了符合性评价 符合要求

工作职业病危害因场所 素的来源及特征 卸油油主要来源于区 汽车加油和油罐车卸油产生 的油气 评价依据 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GBZ/T 195、GB/T196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GBZ1=2010)6.1.1.2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符合性评价 苯、甲苯、二加油甲苯、溶剂汽 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区、油主要来源于加油机、加符合要卸油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区 汽车加油和油道、卸道均求 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 罐车卸油产生为密闭系统 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的油气 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评价结论:加油机设置加油岛上位于罩棚下面,四面通风,通风良好,有利于有害气体扩散。

1 / 1

8 职业健康监护

8.1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

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调查

该站于2011年搬迁到新址,于2012年6正式投产,从2013年以来,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组织员工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未进行上岗前体检。

根据加油站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定员、定岗情况,对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体检项目进行细化,加油站并制定了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见表8-1)。

表8-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危害因素或作业 苯 上岗前检 查项目 在岗期间 检查项目 体检周期 1年 职业禁忌证 过敏性皮肤疾病 神经系统气质性疾病 内科常规检查、内科常规检查、血常血常规、尿常规、尿常规、肝功 规、肝功 甲苯 常规项目,血常常规项目,血常规,脾功能亢进,血细胞计规,造血系统,造血系统,脾功能亢1年 数低于正常参考值,白脾功能亢进 进 细胞减少等 常规项目,血常规,造血系统,脾功能亢进 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常规项目,血常规,造血系统,脾功能亢进 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脾功能亢进,血细胞计1年 数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减少等 二甲苯 溶剂汽油 1年 严重慢性皮肤疾患、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调查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选择了龙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中心具

1 / 1

备检查笨、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资质。

根据龙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号9-108-2013-01-12)职业健康检查来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疑似职业病患者、职业病病人。

3. 用人单位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调查

8.2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XXXXX在2013年8月27日经过龙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检查(编号9-108-2013-01-12)体检结果如下:

本次共检查12人,受检率100%,检出异常人数9人,异常率75%。检出尿糖增高并肝功能异常1人;尿糖增高并左耳听力障碍1人,双耳听力障碍并心音异常原因待查1人,血尿异常原因1人;肝功能异常1人;血尿、尿道炎12人,窦性心动过缓1人;血小板减少、贫血1人。

评价结论:由表8-1,检查异常9人,8人异常与工作接触的职业病危害无关,其中血小板减少、贫血1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年,建议进行复查。由GBZ188-2007中可知,苯职业禁忌证为:血常规检查有如下异常者:1.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度细胞低于2*109/L。2.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1 / 1

9. 个人防护用品

9.1个人防护用品调查

个体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该站根据《XXXXX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由加油站站长负责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发放和管理,加油站为员工配置了防静电工作服每年2套、防静电鞋每年2双、防护手套,防护手套每月发放2双。 9.2防护用品评价

经过现场调查,参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 1号及《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等文件,本站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中棉线手套对油污沾染防护作用有限,应选用耐油隔油的防护手套。

1 / 1

10 辅助用室

10.1辅助用室调查

加油站辅助用室主要有办公室(开票室)一间,卫生用室(浴室一间、存衣室/更衣室一间、盥洗室和洗衣房一间),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一间,食堂一间,厕所2个蹲位,男女各一个蹲位)。 10.2辅助用室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10-1),该用人单位卫生特征等级属于3级。

表10-1 车间卫生特征分级

卫生特征 1级 2级 3级 有毒物质 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易经皮肤吸收或有其他毒物 毒的剧毒 物质(如恶臭的物质,或高有机磷农药、三硝基 毒物(如 丙烯腈、甲苯) 吡啶、苯酚等) 4级 不接触有害物质或粉 尘,不污染或轻度污 染身体(如仪表、金 属冷加粉尘 严重污染全身或对一般粉尘(棉工、机械加工皮肤 有刺激的粉尘尘) 等) (如碳黑、 玻璃棉等) 其他 处理传染性材料、动高温作业、井下作体力劳动强度 物原料(如皮毛等) 业 III级或 IV 级 注:易经皮肤吸收,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如苯等)可按3级确定。

1. 辅助用室的评价

参照本项目的工艺特点,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可知,本项目作业场所会产生易挥发物质苯,故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属于3级车间。本项目的辅助用室的检查结果见表10-3。

表10-2 辅助用室检查表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评价结论 1 / 1

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1 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 厕所)、妇女卫生室,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 辅助用室应避开有害物质、病2 原体、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GBZ1-2010 的影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7.1.2 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3 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4 根据车间的卫生特征设置浴GBZ1-2010 室、存衣室、盥洗室 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更/存衣5 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GBZ1-2010 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更7.2.3.3 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 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6 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GBZ1-2010 7.3.1 生活用室与加油区分开设置 符合 加油站更衣室与休息室合并设置 符合 7.2.1 存衣室、盥洗室设置在站房内 符合 GBZ1-2010 7.1.3 该站配置辅助用室数量均按最多每班组人数设置 符合 辅助用室避开加油区,站房内部构造易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符合 GBZ1-2010 7.1.1 该站设置有休息室、厕所、盥洗室和浴室、餐厅等。 符合 1 / 1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休息室内7 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女工较GBZ1-2010 多的企业,应在车间附近清洁7.3.2 安静处设置孕妇休息室或休息区。 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8 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设在室内。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GBZ1-2010 7.3.4 男女厕所共2个蹲位,满足加油站职工数量 符合 休息室内有清洁饮水设施。 符合 该站根据需要设置了休息室、男女卫生间,其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1 / 1

11 职业卫生管理

11.1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用人单位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影响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措施,也是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 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调查

用人单位设置了职业卫生管机构,配备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负责人由加油站站长担任。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调查

公司制定了2014年的职业病防治规划,内容包括:完善职业健康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工伤保险;做好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间和浴室的配套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职业卫生培训等内容。 3.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调查

根据职业病防治规划,企业初步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1 / 1

加油站初步制定了《XXXXX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设置、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等内容做了规定。加油站制定了加油操作规程,员工在加油过程中严格执行。

5. 职业病危害的告知调查

加油站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规定,加油站与所有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与员工进行补签。对职工进行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应告知员工。

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调查

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2012年4月30日经过中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员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管理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实行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7. 应急救援调查

该站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配备了应急救援队伍,设置了应急救援设施,未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8.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调查

用人单位设置了汽油、柴油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9.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调查

用人单位未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10.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1 / 1

加油站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了职业卫生的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情况,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记录。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了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加油站的职业卫生监护档案不完善。

11.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调查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护经费投资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查与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配置及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等费用约10万元。 12.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调查

加油站首次进行职业卫生评价。 11.2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表11-1 职业卫生管理检查表

序号 评价内容 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1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企法》第十九条 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2 制定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3 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检法》第十九条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 评价依据 检查结果 加油站设置了职业卫备了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制订2014年职业卫生年度工作计划及实符合 施方案。 加油站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符合 程,有相应的检查记符合 评价结论 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病防治生管理组织机构,配1 / 1

查实施情况 4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病防治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法》第十九条 录 加油站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盒劳动者健康符合 监护档案 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符合 5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防治加油站建立了职业危应急救援预案 加油站应当对劳动者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职业病防治加油站对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法》第十九条 6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法》第三十一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条 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符合 加油站对劳动者只进《职业病防治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法》第三十二健康检查,未见上岗条 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部分符合 7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当省级《职业病防治8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法》第三十二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条 检查单位有相应的资质 符合 1 / 1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职业病防治9 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法》第三十五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条 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加油站未安排未成年工、孕妇和哺乳期妇符合 女作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2结论

12.1分项结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对XXXXX加油站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分项结论见表12-1。

表12-1分项结论

项目 1.总体布局 2.设备布局 3.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防护设施 5.职业健康监护 6.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符合 符合 符合 基本符合 基本符合 基本符合 判断 未安装油气回收系统 无岗前职业禁忌证体检 手套为一般手套,建议购买耐油手套,防毒口罩(应急用) 7.辅助用室 8.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符合 符合 1 / 1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9.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基本符合 缺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10.职业病危害告知 11.职业卫生培训 12.应急救援 符合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无相应的演练记录 建议到属地安监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首次评价 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14.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符合 测、评价与健康监护情况分析 12.2职业危害风险分类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201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属于严重行业,加油站不是石油加工企业,但是根据加油站的工艺和现场检测结果来看,XXXXX加油站应划分为职业危害一般。

1 / 1

13 建议

13.1措施建议

根据对本站的现场调查、检测,结合本项目相关资料分析,本项目采取了一些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不足。针对该站在经营阶段存在的职业卫生方面的不足,依据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本报告提出以下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建议:

(1)需要进入罐体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的内容要求进行作业;

(2)向工人发放有隔油耐油性能的防护手套; (3)建议安装油气回收系统;

(4)职业危害到属地安监部门进行申报。

(5)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进行岗前职业禁忌证健康检查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员工。

(6)用人单位在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的同时,一旦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及时给予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对明确诊断的职业病的劳动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生活保障,同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7)详细制定针对汽油、柴油急性入眼、皮肤沾染以及急性中毒的应急救援措施,并做好应急救援的演练。

1 / 1

(8)对工作场所进行每年一次的日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告知加油站员工。 13.2其它建议

(1)定期委托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2)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外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规及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1 / 1

14 XXXXX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汇总表

接触职业病危工作地点 工作 接触职业病危害检测 方式a 因素种类 结果b 害人数 总数 男 女 日接触时间c 是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是 (人数) 苯、甲苯、加油岛 固定 二甲苯、溶剂汽油 苯、甲苯、开票室 固定 二甲苯、溶剂汽油、

合格 1 1 9h 1 无 工作服、防护手套 合格 3 3 9h 3 无 工作服、防护手套 否 职业病防护设施 有 (名称) 无 个人防护用品 有 (名称) 工种 工 工

1 /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