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谷穗 黎明 凝望 哀愁 雾凇沆荡 B.摇曳 篝火 滔滔 呢喃 惟余莽莽 C.漫游 腐烂 忧戚 漂逸 落寞黯淡 D.轻灵 辽阔 枉然 丰润 原驰腊象
2.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折腰/折腾 今朝/改朝换代 分外/分道扬镳 B.嘶哑/撕咬 风骚/搔到痒处 妖娆/抓耳挠腮 C.冠冕/冠军 鲜妍/鲜为人知 可汗/成吉思汗 D.红晕/晕船 汹涌/始作俑者 坟墓/朝三暮四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人们因此称她为滑雪运动的“一代天骄”。
B.这个男子身材伟岸,清明娉婷,眼睛像天空一般清澈。 C.一名黑衣女子秀发高耸,瞳孔乌亮有神,流盼间媚态横生。
D.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不愧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B.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C.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虽然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却有诗的味道了。
D.《唐诗三百首》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旅行、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5. 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诗人是最纯真的人。他的眼里不带偏见,___;他的耳里不留恶言,___;他不奔忙于富贵,___;他不攀援于名利,所以碗底自见天真。
①所以能容得天下籁 ②所以能存得下日月 ③所以能脚下不染尘埃 A.③②① B.②①③
6.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7.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抒情诗的情感必须用具体的语言和合适的节奏 表现得出。 语言是笼统的、模糊的,节奏和情感不相应,那么就达不到抒情的目的。譬如,逢到欢喜的时候, 说“快活极了”, 重复说上十遍二十遍,还是没有抒出什么情来。
C.①③② D.①②③
A.就 假如 无论 虽然 C.才 如果 只是 即使
B.就 因为 无论 虽然 D.才 因为 只是 即使
8. 下列选项中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B.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 C.余光中——《乡愁》——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D.穆旦——《我看》——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泰戈尔,印度诗人,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我们学过的《金色花》就出自《新月集》。
C.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白玉苦瓜》等。《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他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巧妙运用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营造出感人至深的优美意境,谱写出一曲爱的颂歌。
1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女作家罗林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且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11. 以下四组作品和上面四句评论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它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其幽默诙谐的趣味与优雅脱俗的风采尤其使人回味无穷。(戴建业)
②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冰心)
③他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④这本书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博尔赫斯)
A.《世说新语》《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泰戈尔诗选》《艾青诗选》《世说新语》 C.《聊斋志异》《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世说新语》 D.《世说新语》《泰戈尔诗选》《艾青诗选》《聊斋志异》
12. 名著阅读。某班级进行《艾青诗选》的阅读活动,小明制作了“艾青的诗路历程”资料卡片,请帮他补充完成。 艾青的诗路历程 法国与归国 抗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改革新时期 《狂野》《刈草《年轻的母亲》《伞》《光的赞《芦笛》 的孩子》《北《启明星》 歌》 ①___ 方》 ③___ ④___ ②___ 下列依次填入以上资料卡片中①②③④处的诗篇名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鱼化石》④《礁石》 B.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我爱这土地》③《礁石》④《镜子》 C.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鱼化石》③《我爱这土地》④《礁石》 D.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礁石》④《镜子》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代词、动词、名词、数词。
B.“富强民主”“核心价值”“航母下水”“竞选总统”“竞选失败”短语类型依次是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宾。
C.“两颗晶亮的眼泪从晶晶的眼睛里涌出来。“两颗晶亮”作定语,“从晶晶的眼睛里”作状语。
D.“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这是个条件关系复句。
14. 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A.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B.这条路天气好的时候尚且坑洼不平,何况一场暴雨过后呢? C.一方面我们要认真钻研书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动手操作。 D.不辛勒地耕耘,不会有丰硕的成果。
二、句子默写
15. 用诗文原句填空。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2)莫说相公痴,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3)须晴日,_____ ,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4)露从今夜白,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5)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但愿人长久,_____。(苏轼《水调歌头》)
三、诗歌鉴赏
16. 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完成后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阕评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和无产阶级必胜的信心。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2)下阕中“惜”字意味丰富,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对比阅读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②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③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①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③欱:同“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停止、消失 B.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C.大雪深三尺许 许:左右,表示约数
D.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敌:抵挡、抵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中 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竭尽全力喝了三大杯白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B.甲文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文末借舟子的话,直接表现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C.甲文运用“痕”“点”“芥”“粒”等量词,将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让人产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D.甲、乙两文均是绝佳的小品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下列断句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B.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C.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D.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五、现代文阅读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 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 年第2 期
18.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19.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20.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21.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22.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