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__________

(2)今也则亡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_________ (2)门人益亲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 (4)不贰过_________

1 / 17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譬如④人眼中有瞳子⑤,无此,必不明。”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①[尝]曾经。②[戏]玩耍,嬉戏。③[邪]疑问词,相当于“啊”。④[譬如]好比,就好像。⑤[瞳子]瞳孔。

[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徐孺子年九岁。(年纪)

尝月下戏。(______) 人眼中有瞳子。(______)

2 / 17

[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

②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3.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 / 17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求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

4 / 17

[2]翻译句子。

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5 / 17

一 枝 红 杏 出 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6.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______

②诸儿竞走取之。______

③唯戎不动。______

④人问之。______

6 / 17

[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

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

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

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

[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

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

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

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

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

7.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7 / 17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借 衣

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

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8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9 / 17

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7

(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________。

(4)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

11 / 17

惟读书是务。 务: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

12 / 17

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13 / 17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4 / 17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17

15. 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__________)端坐不倒 (2)(__________)近视之

16 / 17

(3)(__________)戏于水 (4)(_________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