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桥梁及涵洞工程中墩台结构的砌筑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石料
2.1。1.1 类别、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应均匀、耐风化、无裂纹. 2.1.1.2 石料的外观要求
(1)片石最小边不应小于150mm,每块重量宜在20~30kg,不得采用卵石、薄片。 (2)块石形状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0~300m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用做镶面的块石,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后部可不修凿。
(3)粗料石外形应方正,成六面体,最小边不应小于200m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修凿面每100m长须有錾路4~5条,修凿后的侧面应外露面垂直,正面凹陷深度不应超过15mm。镶面粗料石的外露面需细凿边缘时,细凿边缘的宽度应为30~50mm。细料石形状应为规则六面体,厚度、高度均应大于200mm,长度应大于厚度的3倍。 (4)剁斧石的纹路应直顺、整齐,不得有死坑.
2。1.1.3 石料的坚固性和耐耗性视其使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2。1。2 水泥
2。1.2。1 应根据结构所处环境选用水泥品种.对于冬期施工及无侵蚀性环境的地区、严寒地区、受水及冰冻共同作用的环境,宜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对于侵蚀环境、宜用火山灰水泥或矿渣水泥。
2.1。2.2 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水泥应符号国家标准,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复试合格。 2.1.3 砂
2.1.3。1 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并应过筛,当缺少中粗砂时,也可用细砂。
2.1。3。2 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
2。1.3.3 砂的含泥量:当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7%,当砂浆强度等级大于M5时,含泥量应不大于5%,砂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合格。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2.1。5 水泥砂浆
2.1.5.1 砂浆的类别和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2。1。5.2 砂浆适宜的圆锥沉入度即稠度;在炎热干旱环境中为50~70mm,寒冷潮湿环境中为40~50㎜;砌片石、块少应为50~100㎜。 2。1。5。3砂浆应有良好的保水性。
2.1.5。4 若设计有冻融循环次数要求的砂浆,经冻融试验后,质量损失百分率应不大于5%,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5%,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25%。 2.2 机具设备
2。2。1 机械:砂浆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等。
2.2.2 工具:手推车、 倒链、砂轮、铁锹、夹石钳、拖灰耙、筛子、吊筐、大铲、灰刀、灰桶、喷壶、手锤、凿子、勾缝条、钢丝刷、小撬棍、扫帚、防护目镜、量尺、角尺、水平尺、钢卷尺、小线、扁铲、线坠、凿斧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测量放样完成
2.2.2 天然地基上的基础砌体施工前,基底已验收完毕。
2。3。3 土质基底如被雪、雨或地下水浸软,必须晾干、夯实,或采取换土、夯填碎卵石的方法加以处理,使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3。4 石质基底应大致平整,并将泥土碎块清除,洗刷干净.砌石前应将基面润湿。使砌块与岩层连成一体。
2。3。5 如基坑内有水,必须在基坑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将基坑内水排净。
2.3。6 石料在砌筑前必须清洗干净,如有山皮、水锈应清除.石料使用前如已干燥,应洒水湿润。但石料的清洗、湿润和凿锈应在砌体外进行。
2。3.7 非天然基础施工前必须做完基础工程,办理完隐、预检手续。 2.4 技术准备
2。4。1 图纸审查完毕,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均已完成. 2。4.2 对工人已进行技术培训。
2。4.3 完成石料、砂浆、水泥、砂、水、外加剂等的实验工作。 3。2 操作方法 3。2。1 搅拌砂浆
3.2。1.1 水泥计量精度应控制在±2%以内,砂、水的计量精度应控制在±5%以内,其配合比一律采用重量比,并应经试验确定。
3.2.1.2 搅拌砂浆应使用搅拌机;在工程数量较小时,可以人工搅拌。
3。2.1.3 砂浆搅拌后用沉锥测沉入度和分层度,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砂浆拌成后合计使用时,均应盛入储灰器内。如砂浆出现秘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在拌和,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用完毕;如果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应在2h内使用完毕.
3。2。2 修凿石料
3.2.2.1 片石应选用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的,敲除锋棱、锐角;用作镶面的块石,应由外露面内修凿,深度不小于70㎜。
3.2.2.3 石料加工包括修边粗打、一遍錾凿,二遍錾凿、一遍剁斧、二遍剁斧和磨光。粗料石应选用外观方正的六面体石料,侧面应与外露面垂直,顺石应比相邻丁石大150㎜以上,一般应经裁边和平凿两道工序处理。 3。2.3 砌筑
3。2。3.1 浆砌石料的一般均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砌面石时应留送天腹石缺口,砌完后在行封砌。 3.2.3.2 浆砌片石
(1) 应用挤浆法分层砌筑,先湿润石料并铺砂浆,再安放石块,经揉动再用手锤轻击,
每层高0。7~1。2m(3~4层片石),层间大致找平。
(2) 砌片石时应充分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相互交错地咬合在一起,但最下一皮石块
应大面朝下,最上一皮应大面朝上。砌筑镶面石时应先在石下不垫砂浆试砌,再用大锤砸去棱角,后用手锤敲去小棱角,最后用凿子剔除突出部分,在铺砂浆砌石,用小撬棍将石块拨正,最后用手锤轻击或用手揉动,使灰缝密实。
(3) 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砌体应留沉降缝和变形缝,缝的端面需垂直,最好是在
缝的两端跳段砌筑,在缝内填塞防水材料(如麻筋沥青板),墙身设置泄水孔,墙后设防水层合计反滤层。
(4) 石块搭接咬合长度应不小于80㎜,应避免通缝(垂直缝合计连续规则的曲线缝)、
干缝、瞎缝、三角缝和十字缝(石料四碰头)。
(5) 填腹中间应设拉结石,侧面每0.7㎡至少设一块拉结石,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拉结石的长度,如基础宽度或墙厚等于或小于400㎜,应与砌体宽度或厚度相等;如基础宽度或墙厚大于400㎜,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或墙厚的2/3。
(6) 墩台斜坡面可砌成逐层收台的阶梯形。 3.2。3。3 浆砌块石
与浆砌片石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镶面砌法应一顺一丁或二顺一丁砌筑,丁石的面积不小于表面积的1/5,丁石尾部嵌入腹部约200㎜,且不小于顺石宽度的一半. 3。2。3。4 浆砌料石
(1) 可以丁顺叠砌(井架式叠砌)、丁顺组砌(双轨组砌)或全顺砌(单轨组砌)。料
石砌体基础可以斜叠砌。丁顺叠砌适用于砌体厚度等于石长;丁顺组砌适用于砌体厚度大于或等于两块石料宽;全顺砌适用于砌体厚度等于石宽。料石基础砌体上级阶梯的第一皮应采用丁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上级阶梯的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
(2) 石间灰缝宽宜为10~12㎜。要使横缝与竖缝垂直,错缝不小于100㎜,竖缝不
宜设在丁石处,只允许在丁石上面或下面有一条垂直缝。但结构在以下三个位置不得设缝:
a。破冰体;
b.砌体截面突变处;
c。桥墩分水石中线或圆端形桥墩。 (3) 浆砌桥墩分水体、破冰体镶面石前应先做出配料设计图,注明每块石料的尺寸,
根据砌体高度、尺寸、分层错缝等情况先行放样。应当注意的是破冰体的破冰棱和垂直方向所成的角θ≤20°时,破冰体的镶面分层应成水平;θ>20°时,破冰体的镶面分层应垂直于破冰体,同时破冰体的分层应和墩身一致。
3。2。4 勾缝:砌体的勾缝根据设计要求有平缝、凸缝、凹缝等。勾缝分为原浆勾缝和加浆勾缝两种,原浆勾缝是用砌体的砂浆,随砌墙随勾缝;加浆勾缝的砂浆强度:主体工程一般不小于M5,其稠度在40~50㎜。
3.2.4.1 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的砂)应嵌入20㎜,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除料石砌体勾凹缝处,其他砌体一般勾平缝。片石、块石、粗料石缝宽不宜大于20㎜,细料石宽不宜大于5㎜。
3。2。4。2 勾缝前须先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勾水平缝用长溜子(勾缝条),将托灰板顶在要勾缝的灰口下缘,用溜子将就灰浆一致。勾竖直缝时用短溜子,在托灰板上将灰刮起,然后勾入竖缝中,塞密压实。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并应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3.2.4.3 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角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3.2.5 养护:砌体灰缝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d。 3。3 季节性施工
3.3.1 砌体冬期施工采用保温法、暖棚法和抗冻砂浆法。
3.3。1.2 雨期施工应防止雨水泡槽,防止雨水冲刷砌体砂浆,及时调整砂浆的用水量,不得冒雨砌筑,大雨后检测砌体的垂直度及现况地基是否发生不均匀下沉现象。 4 质量标准
4。1.1 石料的强度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4.1.2 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砂浆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1。3 砌体水平灰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80%。
4.1。4 砌筑时,砌块要错缝。浆砌时座浆挤紧,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砌缝匀称,不勾假缝、瞎缝。干砌时不松动、叠砌和浮塞。 4.2 基本要求(见表4.2-1、表4。2-2)
表4.2—1 砌片石基础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国标、行标 砂浆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企标 符合设计要求 执行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用尺量长、宽各3处 用水准仪测5~8点 用水准仪测5~8点 检查方法和频率 轴线偏位(mm) 平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基低高土质 程(mm) 石质 检查项目 25 50 30 50 +50,—200 25 50 30 50 +50,-20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国标、行标 企标 符合设计要求 表4。2-2墩、台身砌体实测项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执行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用尺量3个断面 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 用2m直尺检查 砂浆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轴线偏差(mm) 墩、台长、宽(mm) 竖直度或坡度(%) 大面积平整度(mm) 料石 块石 片石 料石、块石 片石 料石 块石 片石 10 +20,-10 +30,—10 +40,-10 0。3 0.5 ±10 10 20 30 10 +20,-20 +30,—10 +40,-10 0。3 0.5 ±10 10 20 30 墩台顶面高程(mm) 4.3 外观鉴定
4。3.1 勾缝平顺、坚固、整齐,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砂浆饱满,无瞎缝、假缝、通缝。 4.3.2 砌体牢固、边缘直顺、表面平整、清洁、无污染。
4。3.3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无砂浆、碎石渣和杂物等。 5 成品保护
5.0.1 砌筑上层石料时应避免振动下层已砌好的石块。
5.0.2 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得使砌体承重、被碰撞.
5。0.3 勾缝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生。
5。0。4 砌体砌筑完成,未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轴线桩、水准点不得扰动和拆除。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0。1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石,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
6.0。2 应使用铺浆法、座浆法砌筑,严禁灌浆砌筑,防止产生空洞,保证砂浆的饱满度。 6。0。3 为防止勾缝灰浆脱落,应将沟槽清理,洒水润湿。冬期不得进行勾缝作业。 7 质量记录
7.0。1 原材料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及有见证试验. 7。0。2 砌体的质量检验记录。
7.0。3 砂浆配合比申请单和通知单。 7.0.4 石料和砂浆试块抗压强度报告.
7。0。5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预检记录、中间检查交接记录. 7.0.6 工序和工程部位质量评定表。
7。0.7 基础、主体结构工程和分部(项)质量验收记录. 8 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8.1。1 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开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1.2 现场施工必须戴安全帽。
8.1.3 作业前必须检查工具、锤头必须牢固,作业时应戴防护目镜、护腿、鞋盖等防护用品。 8。1。4 不准在砌体顶上做划线、刮缝及清扫墙角或检查大角垂直等工作。严禁在砌体顶上行走。砌筑作业面下方不得有人。
8。1.5 用锤打石时,应先检查铁锤有无破裂,锤柄是否牢固。打锤要按照石纹走向落锤,锤口要平,落锤要准,同时要看清附近情况有无危险,然后落锤,以免伤人。
8。1。6 不准在砌体顶或脚手架上修石块,以免震动墙体而影响质量或石片掉下伤人。石块不得往下抛。
8。1。7 吊装石料应用箩筐,不得有破损和变形。吊筐不得超负荷吊运,并经常检查吊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1。8 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以上时,应搭设脚手架。当砌体高度超过4m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护身栏杆和挡脚板后方可砌筑。脚手架未经验收不得使用,验收后不得随意拆改,严禁搭探头板.
8。1.9 脚手架上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270KN/㎡),脚手架上最多放两层石料。同一脚手架手板上的操作人员不应超过二人。
8。1.10 不准在超过胸部以上的墙体上进行砌筑,以免将墙体碰撞倒或上石时失手掉下造成安全事故。
8。1.11 如遇雨天及每天下班时,要做好防雨措施,以防雨水冲走砂浆,致使砌体倒塌。 8。1。12 冬期施工时,脚手架上如有冰霜、积雪,应先清除后才能上架子进行操作.
8。1。13 下列情况应停止砌筑作业;风力超过六级;大雨、大雾、大雪天气;夜间照明不足。 8。2 环保措施
8.2.1 石料堆放场地应平整,且比周边地面高出约100mm,并做好排水设施。 8.2.3 施工垃圾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8。2.3 现场砂浆搅拌站应设计排水沟和沉淀池,必须时采取喷水防尘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