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集训
一线名师严选内容,逐一攻克☆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技能一网打尽☆
点拨策略思路,侧重策略指导,拓宽眼界思路☆
第六单元
非连续性文本+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
进阶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人们已经获得了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信息,把它和已知的许多冠状病毒序列加以比对。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身体内的冠状病毒:一种存在于舟山地区的某种蝙蝠体内,相似度接近90%:另一种则存在于云南菊头蝠体内,相似度高达96%。从这个角度说,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确实很可能也是蝙蝠。但是,比确认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确认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也就是找到它从蝙蝠到人之间的中间链条。要知道,虽然新冠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体内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别其实也意味着蝙蝠体内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传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样本彼此之间基因序列高度一致,这也提示病毒应该是在某种中间宿主体内完成进化之后开始暴发的。据华南农业大学公布的研究结果,穿山甲身上携带的一种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可能为穿山甲。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材料二
在菜市场里,动物遭受着可怕的痛苦,又没有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这为病原体(如病毒)变异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免疫力弱的动物经受着野外捕获或密集的人工繁殖而造成的压力和创伤,只能坐在自己的尿液和废物中,再加上与人类的密切接触,可能会造成灾难。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从自然栖息地捕获野生动物并通过陆、海和空运将死的或活的野生动物运输和交易到世界的不同地方,这样的威胁已扩大到全球范围。能影响一个国家从野生动物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以及应对后果的能力和因素有很多。例如,根据交易的动物数量,我们最近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贸易数据库进行审查。中国作为活哺乳动物的最大出口国,仅在2011年至2016年之间,交易数是98979只,占该国际条约所列全球贸易总额的58.7%.但是,这不只是数字,一种新的致命疾病,如冠状病毒可以从一种动物身上出现,也可以隐藏在遍布世界各地的那些像武汉野生动物市场中。这种情况持续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一种真正的威胁。中国对野生动物贸易的国家禁令将让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免于苦难,它们不再被当成外来宠物、传统药物和肉类。至关重要的是,这也将制止它们在运输和市场中所遭受的恶劣的待遇,那些生存环境是致命疾病的温床。 材料三
保护野生动物,有许多重要意义。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第一,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如果一旦绝灭,就不能再产生出来了;第二,保护野生动物,意味着一个协调和谐的自
然环境,保护人们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自然条件,以及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一个措施。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起3514个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为4.24亿公顷,一般国家占到国土面积的5%,少数发达国家已超过10%。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400多处。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绝大多数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相结合类型的保护区,如广东的八宝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和珍稀动物;一些是以保护某种珍稀动物为主体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保护大熊猫规模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另一些是保护多种珍稀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亚洲象、孟加拉虎、蜂猴、菲氏叶猴、白掌长臂猿、穿山甲、绿孔雀等20余种动物;再一些是以保护珍贵植物为主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当然其间也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次新冠病毒与寄生在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高度相似,是由其直接传染给人类的。 B.野生动物在市场中遭受恶劣待遇,为体内病原体的变异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C.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野生动物贸易运输到世界各地,其危害已经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D.我国建立400多处自然保护区主要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这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措施。 【答案】B
【解析】A. 由材料一中“虽然新冠病毒和云南菊头蝠体内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别其实也意味着蝙蝠体内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传染人的”可知本项“直接传染给人类”理解有误;C. 由材料二中“一种新的致命疾病,如冠状病毒可以从一种动物身上出现,也可以隐藏在遍布世界各地的那些像武汉的野生动物市场中。这种情况持续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可知本项“运输到世界各地,其危害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理解有误;D. 由材料三中“绝大多数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相结合类型的保护区……再一些是以保护珍贵植物为主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可知本项“主要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理解有误;故选B。
2.材料一中加点词语“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与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题干中“这个角度”可定位到材料一第二段的开头,所以指代内容应该从第一段找,且根据该词语后面的内容可知,要找的是可以得出“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确实很可能也是蝙蝠”这一结论的关键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身体内的冠状病毒:一种存在于舟山地区的某种蝙蝠体内,相似度接近90%:另一种则存在于云南菊头蝠体内,相似度高达96%。”可概括得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与两种天然寄生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有高度的相似性。
3.材料二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贸易数据的例子,并用具体的交易数和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具体说明了国际贸易已经将野生动物携带致命疾病可能
造成灾难的威胁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增强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例如,根据交易的动物数量,我们最近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贸易数据库进行审查。中国作为活哺乳动物的最大出口国……”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分别列出交易数“98979只”,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58.7%”,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事例和真实的数据说明国际贸易的野生动物数量之多,携带致命疾病可能造成灾难的威胁之大,增强说服力。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次疫情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示例:①为了全人类的文明与健康,要坚决杜绝“野味”上餐桌;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要严格执行对野生动物贸易的禁令;③保护野生动物有重大意义,国家要多设立自然保护区。(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由材料一中“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材料二中“一种新的致命疾病……可以隐藏在遍布世界各地的那些像武汉的野生动物市场中……可能性非常大,是一种真正的威胁”可以得出第一点:为了全人类的文明与健康,要坚决杜绝“野味”上餐桌;由材料二中“在菜市场里,动物遭受着可怕的痛苦……这为病原体(如病毒)变异和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中国对野生动物贸易的国家禁令将让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免于苦难……这也将制止它们在运输和市场中所遭受的恶劣的待遇”可得出第二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要严格执行对野生动物贸易的禁令;由材料二中“随着人们捕获野生动物并通过陆、海和空运将死的或活的野生动物运输和交易到世界的不同地方,这样的威胁已扩大到全球范围”、材料三中“保护野生动物,有许多重要意义……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一个措施”可得出第三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重大意义,国家要多设立自然保护区。
进阶二 现代文阅读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
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D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答案】A无比自豪 B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 C疑惑不解 D满足激动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梳理。故事情节的概括,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段落提示,读懂段落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第⑤~⑥段,主要写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结合表格中相对应的段落与情节提示,从段落中找出有关“我”的心理描写的词即可。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第④段末写“这一刻,我无比自豪”,提取“我”的心理“无比自豪”;第⑤段“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第⑥段“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可知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此时“我”的心理是“有些难过”;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在第⑧段中写道,“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提取“我”的心理“有些不解”或者“疑惑不解”;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从“我”对父亲心情的揣测,可以感知“我”的心情是“满足激动”。据此可按要求填写作答。 2.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案】因为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感到新奇、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所以不能删。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第②段写父亲“总会带着礼物”回来。第③段承接上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卷心菜、猪肉块、土布、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礼物繁多而丰富,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同时也写出“我们”的惊喜;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一次带回东西让“我”无比自豪的具体事例,并与后文的“两手空空”形成对比,为突出文章主旨做铺垫。故而不能删去。 3.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
【答案】“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所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中的“镀亮”本义指让物体的表面能亮。这里描写的是周围人的眼神,“镀亮”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父亲带回来的高凳子而吸引,目光中透出无比的羡慕之情。
4.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父母说:“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中的“满”与“空”所指代的内容是不同的。结合“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
行车”,可知父母认为“空”,是指家里缺乏家庭用品,需要“填满”的是家里的用品;结合“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可知父亲对家庭对孩子是充满爱的;结合“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等内容可看出,父母很相爱,一家人十分和睦,家里充满了爱,由此可知文章“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空”和“满”的。
一个是实在的物品,一个是亲人的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所以两句话是不矛盾
进阶三 名著阅读 它在休息的时候,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只要有其他的昆虫从它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它那副祈祷和平的相貌便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己糊里糊涂地成了它利钩之下的俘虏了。被重压在它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它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其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谁?它捕食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螳螂,捕食干脆、利落、迅猛。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这段文字描述的昆虫,从“它在休息的时候,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两排锯齿”\"祈祷姿态”等关键词句可以判断写的是螳螂。从文段中的“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己糊里糊涂地成了它利钩之下的俘虏了”等语句可看出螳螂捕食时的动作十分干脆、利落和迅猛。
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作者法布尔几十年的努力密不可分。读了《昆虫记》,你能从法布尔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每个人都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每一个弱小的生命;要尊重生命与自然;要心中有爱,才能写出充满爱的作品;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要有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考查从作者得到的启示。可以从作者的工作作风、对事业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生命的特爱和尊重等方面来写,言之成理即可。如从法布尔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善于观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大胆质疑的勇气等可知每个人都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每一个弱小的生命;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要善于观察,要有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等等。
进阶四 诗词曲鉴赏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答案】拟人 由描写梦境过渡到下阙诗人抒情
【解析】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理解。“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意思是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当做人来写,天帝仿佛具有了人的情味,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由写梦引出了词的下阙,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使作品的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
2.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答案】C
【解析】C.“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故选C。
3.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答案】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白云相接,仿佛奔涌的波涛,以与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进阶五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姚氏二子负二山,一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_____________) ..(2)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 .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_____________) ..
【答案】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惠”通“慧”,聪明,智慧 名词作状语,用箕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河阳,是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不要翻译成:黄河的北边;惠,通假字,通“慧”,聪明,智慧;箕畚,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用箕备。 2.翻译句子。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答案】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操,持;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已,停止;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帝:神话中的天帝;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负:背;厝:同“措”,放置;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雍:指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支持的两条根据。
【答案】一是: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就跑来帮忙也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民心。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从从中找到关键语句分析。当愚公“聚室而谋”时,家人的态度是“杂然相许”;当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众人献计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子孙齐心协力“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不仅得到家人的大力同意和支持,邻居妻小也前来帮助,“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由此可知,愚公移山行动深得人心。据此分析即可。
4.文章采用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突出愚公心意之诚,意志之坚,点明主旨。
【解析】考查对文章结尾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分析。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这样写也能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