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基于L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访谈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总第342期2016年2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342

February2016(C)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对比研究

要要基于L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访谈分析要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贵州·贵阳

550001)

文章编号:1672-7894(2016)06-0029-02

理论课程占到总课程的百分之四十。这表明,学术型研究生

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虽然在课程开设门数上有差别,但从总体的对比可以发现,文科类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课程结构的比例分配上侧重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因为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L大学理科研究生研一的课程设置如下: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总数12门,理论课程10门,实践课程2门;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课程总数18门,理论课程占14门,实践课程4门。L大学理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理论课程占总课程的百分之八十三,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占到总课程的百分之七十七。由于理科专业的特殊性,实践课程也在其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学术型研究生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百分之一十七,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百分之二十二。但从总体的对比可以发现,理科类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文科类的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都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1.2教师队伍理论知识授课的较多

以L大学全日制文科研究生研一的教学师资为例,其中文科学术型研究生教师总人数11位,校内教师11位,一线经验丰富外聘教师0位;文科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师总人数16位,校内教师15位,一线经验丰富外聘教师1位。而L大学全日制理科研究生研一的教学师资中,理科学术型研究生教师总人数12位,校内教师12位,一线经验丰富外聘教师0位;理科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师总人数18位,校内教师17位,一线经验丰富外聘教师1位。

研究数据表明,L大学外聘教师是较少的,大多数专业都是本校教师授课,师资相对也是集中在理论教学为主,接触实践的机会不是很多。1.3课堂教学模式相同

大多数课程都是在教室内进行,外出上课的比例只占到10%左右,在这10%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习新的政策、学习新的理念、参加会议;另外一半的时间则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也以知识体系构建为主,讨论知识为辅,系统详尽地介绍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可见,L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在上课的内容上都是一致的,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课的形式都是采用教室授课方式;师生互动也是以PPT和茶话会两种形式交替进行。1.4质量评价一致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我国现行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类,但在实施操作过程当中,经过笔者分析比较发现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差异并不明显。本文以L大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师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4个方面对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区分对待、共同发展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师队伍

AComparativeStudyontheTrainingModesofAcademicPostgraduatesandFull-timeProfessionalPostgraduatesinChina:BasedontheAnalysisoftheInterviewsonFull-timePostgraduatesinLUniversity//ChengQian

AbstractThecurrentfull-timepostgraduatetraininginChinaincludesacademicpostgraduatetrainingandprofessionalpost-graduatetraining,butthroughacomparativestudy,thewriterfoundthatthetwostylesa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inpracticalimplementationandoperation.ExemplifiedbyLUniversity,thispapermadeacomparativeanalysisonacademicpostgraduatesandfull-timeprofessionalpostgraduatesinChinafromcurricu-lumsetting,teachingstaff,classroomteachingandqualityevalu-ation,andproposedrelevantsuggestionstoseparatethemfromeachotherandpromotetheirmutualdevelopment.

Keywordsacademicpostgraduates;full-timeprofessionalpost-graduates;curriculumsetting;classroomteaching;teacherteam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研为主要任务的学术型研究生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本研究借对L大学研究生的分析研究,来探索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如何区别培养,共同发展。

1我国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1.1课程结构比例侧重理论

在调查中得知,L大学文科研究生研一的课程设置如下:其中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总数11门,理论课程占11门,实践课程0门;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课程总数16门,理论课程占15门,实践课程仅有1门。L大学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理论课程达到百分之百,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

作者简介:成倩(1989—),女,陕西宝鸡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2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改教法

表1以L大学为例对比我国全日制研究生质量评价

课程考试

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

分即可分即可

学位论文即可即可

采取学分制,修满学通过盲审、硕士答辩采取学分制,修满学通过盲审、硕士答辩

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制度大多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靠学生的课程论文进行学分评定,每门课程论文在科任老师评定合格后即可拿到相对应的学分。在学期末之前修满自己所要修够的分数,就满足毕业条件;毕业的形式上,不论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都要通过盲审,然后在统一时间参加校院组织的硕士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后即毕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类研究生在毕业形式和过程上都是一致的。

的区别,特别是一些家长和本科生对两者概念模糊,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都是硕士研究生。社会群体对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笼统认识危害极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研究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本科生和家长认知度不够直接影响到选择研究生专业问题。学生在考研时不清楚自己报考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什么,大部分家长也自认为被录取就好,而对自己的孩子学的哪方面以后毕业从事什么工作都不清楚。还有本想刷新学历就找工作的同学,在不清楚两类研究生的区别的前提下,却报考了学术型研究生,整天还要面对自己不喜欢又很痛苦的论文研究,白白浪费三年时光。如果社会认知度提高了,社会普遍了解、认知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大家在想为毕业后出路提早做准备。

3结论

3.1重新定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建立一套真正适合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经济应用型人才模式。在培养目标的制订上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适应我国企业对招收人员的要求。掌握好所属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反映出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要结合课程的设置突出实践的特色,培养全日制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在授课环节,也要区分于学术型研究生,不单一依赖课堂,要在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3.2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现有资源招收研究生

高校在招收研究生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校务和教师资源,按比例合理的招收研究生。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优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这类大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扩大招收学术型研究生的比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区域优势,结合当地的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有其独特的应用型优势可以扩大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比例。各大高校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区别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3.3导师制的跟进

现如今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很多高校都在聘请校外有声望的成功人士作为自己学校的导师,对校外聘请的导师应制订一套合理并且真正能够实施的带研究生的方案。

目前,有些学校采取分配制,学生没有选择导师的权力,有些学校是给学生一个选择导师的权力,导师和学生相互选择。学校应区分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分配不同性质的导师,让每位能够跟导师的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做好传、帮、带。

明确我国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分配不同性质的导师,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

[2]陈新忠,未增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5.

[3]唐娜,张蕾,苏建福,陈丽芳,王彦飞.海洋化工业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环境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3(4).

2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趋同的分析

2.1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在不断变化,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未能与时俱进。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比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起步早了近70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形式都是照用学术型研究生而言,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的培养方式。以前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对象是上班族,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背景。而如今,生源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是一群还未步入社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实践经验不足。2.2双师型教师缺乏

导师制在研究生生涯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双师型教师资源严重缺乏。以L大学为例,导师在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分配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都谈到大多数研究生的导师还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此类导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研究生在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一线经验丰富外聘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双师型教师特别缺乏,导致在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分配上,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此类研究生偏实践的要求。2.3学校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认知不够

学校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定位模糊,很大程度上是将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等同看待。虽然学校对两者的教学方式和要求略有差异,比如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在学术科研能力方面要比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严格得多,还有在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管理上明显比学术型宽松许多,甚至导师在论文的要求上面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模式,但这些教学的差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无法改变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趋同的现状。学校对两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研一的专业课基本都在一起上,给两类研究生代课的教师都是同一人;学校在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实习方面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并没有统一的安排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去实习,也没有强制规定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必须要实习。学校在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学术上要求不是很严格,在本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也没有很明确的指示。

2.4社会认知度不够

社会群体不知道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30

编辑刘浩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