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支学文学与教育_l |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 王田田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栽体.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落实基础知识、激发 学生兴趣、培养质疑精神、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四个方面探讨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诵读;兴趣;质疑精神;人文性 二、扩充见闻、营造氛围、激发 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学习文言文中的优秀作品,是 学习兴趣 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了 解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 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帮 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进入文学鉴赏 的层次。 一中国优秀文言作品浩如烟海,是中华民 蛮干。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有 同学认为逆境未必能出人才,成功需要好的 机遇,成才需要好的环境。面对这样言之有理 文言作品创作年代久远,和学生的生活 距离较大,加上文言语言的特点与现代白话 文相去甚远,学生容易产生陌生感有抵触情 绪,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需 要格外注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导人非常 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能营 的质疑,教师要予以肯定并给与途径,比如可 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质疑写一篇与课文针锋 相对的驳论文,或者从课文出发,提炼出正反 两个观点,让学生开展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总 之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鼓励 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落实基础知识,扫清诵读障 碍 文言文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 的是古代汉语的教学方式,教师逐字逐句的 讲解、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死记硬背,文言 课堂变得非常枯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 的状态。于是不断有教师试图改革这种古板 的教学方式,形成自主型课堂。然而在这个 过程中,一部分教学再次走入极端,见到一 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 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好的导 入,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学生的兴趣 点。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 都可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精心设计 四、学以致用、陶冶情操、提升 人文素养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 久,地大物博。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出的文 学作品题材、风格之多样,底蕴之厚重,影响 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有的。浩如烟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 辅助教学。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 动的、具体的形象。通过播放相关图片和影视 海的古代文学虽经筛选而有所淘汰,但优秀 的文学作品却历经沧海桑田一代代流传下 来,不断被阅读,反复被学习,是人们丰富文 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也是中华文明 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 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能够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的 篇课文,不先扫清字词障碍,学生在完全没 看懂文章的情况下就开始总结思想、分析人 物形象,同样达不到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的 目的。 心路历程同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知人论 世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了解作者的 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 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适当补充相关的历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文言作品的优秀文化 底蕴为文言课堂的育人功能提供了天然土 壤。文言作品的学习,一方面要善于调动学生 因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必须重视文 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归纳,要求学生掌握常 见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文基本语法,在 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鉴 赏水平。有感情的诵读,是从基础知识到文 学鉴赏的关键一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学 史背景,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等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汲取文言 作品中的文化精华,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 三、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的同时形成新的个性理解,从而学以致用,用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其中凝聚着特 定时期特定人群的生活感受和道德准则,随 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对 古典文学中的人和事容易产生质疑。所谓“学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正是进步的 示。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联系生命体会,理解 文本的现实意义,在领会文言作品古典韵味 古典文化的精华指导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 不同,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如果马上开始 读,是达不到诵读的要求的。读准字音是诵 读的基础,文言文中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 古音字,如果不事先加以了解就会出现错 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实践的主体, 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对于近现代文学作 品,文言文更加晦涩难懂,学生对文言文更加 误。同样,诵读过程中对文章抑扬顿挫、思想 感情的把握,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建立在 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而在此 基础上的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 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倾注在文章中的思想 感情 阶梯。况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领域。对 于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质疑精神要予以鼓励和 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宽广的舞台。例如在学习 陌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倾人更 多的心血.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良。只有教 师和学生紧密配合,教学相长,才能共同穿越 《愚公移山》一文时,有同学认为愚公的做法 不可取,愚公的移山之举纯粹是不切实际的 时光,触摸那些经历千秋万代洗礼依然炽热 高贵的灵魂,品味中华文明留下的灿烂遗产。 092 II东京文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