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来源:好走旅游网
样方法调查森林群落

摘要: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

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本实习主要采用最常用最简单的森林群落调查法—样方法,主要调查对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使用罗盘、皮尺、样绳等常用仪器根据样方调查表对各层次进行估测和记录,算出群落的密度、相对密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频度、总密度、相对频度,进而得出重要值来判断某个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地位和综合数量。最后,根据重要值计算出辛普森指数,来说明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

关键词:样方法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重要值 辛普森指数 一. 引言

生物群落作为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生物集合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是有别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根本所在。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的组成开始。为了得到一份完整的生物种类名单,通常采用最小面积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通常,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本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观测的乔木层的最小面积定为1010m2,灌木层定为2×4m2 ,草本层定为1×1m2。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群落,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之后,还需要对种类进行定量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利用最小面积法来确定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就是本实习所用的样方法。同时,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森林凋落物,树种耐阴性,林下更新,群落演替等;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通过此调查方法加深对植物群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二. 实习过程

1. 外业工作:

1) 仪器工具

测高器、皮尺(测绳)、钢卷尺、罗盘、样方线、记录用表

2)调查方法

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最小面积通常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一般来说,亚热带地区大样方面积可取20×20m2,分成等大的4块进行调查。分乔木小样方,灌木小样方,

草木小样方调查。

乔木小样方:10×10m2×4个 灌木小样方:2×4m2×4个

草本小样方:1×1m2×4个或5个

3)调查内容

物候期的记录、生活力的记录、树高和干高的测量、胸径和茎径的测量、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频度和相对频度

2. 内业工作:

1)资料统计的内容

乔木:植物名称、高度、胸径、枝下高、盖度、物候期、生活力和观察的特殊现象

灌木:植物名称、高度、冠径、丛径、株从数、盖度、物候期、生活力和观察到的

特殊现象

草丛:植物名称、花序高、叶层高、冠径、丛径株、丛数、盖度、物候期、生活力

和观察的特殊现象

2) 方法

(1)物候期的记录

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察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5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有分6个物候期的。

1) 营养期:

2) 花蕾期或抽穗期:

3) 开花期或孢子期:可再分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 4) 结果期或结实期:可再分为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 5) 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 6) 休眠期或枯死期:

如果某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50%以上者记之,其他物候期记在括号中,例如开花期达50%以上者,则记开花期(花蕾期+)

(2)生活力的记录

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生活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3级: 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很好) 中:不记(生活力中等或正常,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 弱(或衰):〇(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 (3)树高和干高的测量

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通常在做样方的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株标准树木,其他各树则估测。估测时均与此标

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方法,可任选一种。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m,然后2、4、6、8,往上积累至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如果分割至1/16处测量为1.5m,则1.5m×16=24m,即为此树高度。

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处的高度,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相同。

(4)胸径和茎径的测量

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为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别的轮尺(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测两个数,取其平均值,因为树干有圆有扁,对于扁形的树干尤其要测两个数。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不能仅在远处望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萌干,则必须测量3个胸径,在记录时用括号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2.5cm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用轮尺或钢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一般树干直径的测量位置是距地面30cm处。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5)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 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用皮尺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量树下与长度垂直投影的宽度。例如长度为4m,宽度为2m,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4m×2m。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同化面积。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测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6)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

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棵地,太阳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他地面或为树木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定盖度的百分数。

层盖度指各分层盖度,实测时可用方格纸在林地内钩绘,比估测要准确得多。然而,有经验的地植物学工作者都善于目测估计各种盖度。

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盖度很小的种,可略而不计,或记小于1%。

个体盖度指上述的冠幅、冠径,是以个体单位,可以直接测量。由于植物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不小于种盖度,种盖度之和不小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各不小于总盖度。

多度盖度综合级分10级填写,其标准如下: 1级:数量极少,盖度<1% 2级:数量稀少,盖度1~3%

3级:数量稀疏,盖度3~5% 4级:数量多。盖度为5~10% 5级:盖度为10~25% 6级:盖度为55~33% 7级:盖度为33~50% 8级:盖度为50~75% 9级:盖度为>75% 10级:盖度为100%

(7)频度和相对频度

频度=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英美学派的相对频度是指一个群落中在已算好的各个种的频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求算各个种的频度相对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频度=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物的频度之和×100 (8)资料的整理 (1) 乔木层的计算

一个种的个体数

1)、 密度(株/公顷)=——————————×10000 样方总面积(m2)

一个种的密度

2)、 相对密度(%)=——————————×100 所有种的密度之和

一个种胸高断面积之和 3)、 优势度(cm2/m2)=———————————— 样地的总面积

一个种的优势度 4)、相对优势度(%)=——————————×100 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

一个种出现的样方数 5)、频度(%)=————————————×100 样方总数

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6)、总密度(株/公顷)=——————————×10000 样方总面积

一个种的频度 7)、相对频度(%)=——————————×100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8)、重要值(%)=———————————————— 3 (2)、灌木层(草本层)的计算:

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盖度)/2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5 样方调查乔木层重要值统计表

植物 名称 木荷 苦槠 老鼠矢 石栎 杉木 檵木 白栎 密度(株/公顷) 375 25 50 400 150 25 25 相对 密度 (%) 35.71 2.38 4.76 38.09 14.28 2.38 2.38 优势度 (cm2/m2) 6.24 0.34 0.09 2.33 0.02 0.13 0.02 相对 优势度 (%) 68.04 3.70 0.98 25.40 0.21 1.41 0.22 频度 (%) 75 25 50 75 25 50 25 相对 频度 (%) 23.07 7.69 15.38 23.07 7.69 15.38 7.69 重要值 42.27 4.59 7.04 28.85 7.39 6.39 3.43 重要 值序 1 6 4 2 3 5 7 表1-6 样方调查灌木层、草本层重要值统计表

植物名称 鸡矢藤 薯蓣 荩草 淡竹叶 优势度 (%) 358.34 19.63 21.64 314 2555.62 520.65 485.28 58.88 60.52 5.04 1.20 0.64 2.24 27.24 18.49 48.91 58.28 相对优势度(%) 8.28 0.45 0.50 7.26 59.08 12.04 11.22 1.18 3.13 0.26 0.06 0.03 0.12 1.41 0.95 2.53 3.01 频度 (%) 50 50 25 25 100 75 100 50 75 25 75 25 25 25 25 50 50 75 75 相对频度 (%) 8.70 8.70 4.35 4.35 17.39 13.04 17.39 8.70 13.04 4.35 17.65 5.88 5.88 5.88 5.88 11.76 11.76 17.65 17.65 重要值 (%) 8.49 4.58 2.43 5.80 38.23 12.54 14.30 4.35 7.11 2.16 22.20 4.05 3.21 3.08 3.43 11.90 9.97 11.79 21.71 重要值序 4 7 9 6 1 3 2 8 5 10 1 6 8 9 7 4 5 3 2 鼠曲草 未知 禾本科植物 金毛耳草 藓类植物 野草莓 赤楠 未知1 未知2 未知3 未知4 马银花 山矾 狗脊 芒萁 具体数据详见附录

三. 结论与讨论

乔木群落物种数65物种数群落一物种数432101234群落

灌木群落物种数65物种数群落一物种数4321012群落34

草本群落物种数9876物种数群落一物种数54321012群落34

不同群落乔木的优势种109876543210木荷苦槠老鼠矢石栎物种杉木檵木白栎群落一群落二群落三群落四数量

灌木群落的优势种141210数量群落一群落二群落三群落四86420狗脊芒萁赤楠未知1未知2未知3未知4马银花山矾物种

草本群落的优势种450400350300群落一群落二群落三群落四数量250200150100500藤叶草蓣草知物草鸡矢淡竹鼠曲物植本科金毛物种禾藓类野草薯荩未植耳莓

四. 实习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杭州梅家坞。在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优势种的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对于那些不认识的植物进行了样品的采集。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对于梅家坞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掌握了生物丰度、辛普森指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次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

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 参考文献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2、《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28(2)

六. 附录

表1-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

群落名称 潘春芳、周文记录者 彬、蒋璐瑶 样地面积 海拨高度 主要层 优势种 群落外 貌特点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乔木 灌木 分层及各层特点 草本 层 层 层 层 层 高度 高度 高度 高度 高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层盖度 小地形比较平坦,草木葱蓉 比较密集,层次不齐 400 m2 坡向 地点 东西 浙江杭州梅家坞 坡度 群落高 总盖度 日期 2011.5.15 室内编号 野外编号 乔木层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地被物情况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 群落动态 枯枝落叶为主 山顶 认为影响程度一般 表1-2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400m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2011-5-15 记录者 枝下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m 胸径cm 高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木荷 苦槠 老鼠矢 木荷 木荷 木荷 木荷 木荷 木荷 木荷 木荷 4.5 9 6.9 16 17 21 12.8 12.5 8.4 8.4 12.8 12.45 13.15 4.8 28.9 35.2 37 13.5 17 13 8.7 12.7 3.1 1.25 0.54 4.5 3.8 4.4 6.3 3.5 2.5 4.2 5.3 1.35.5m 5.97.5m 1.51m 9.49.7m 12.511.6m 1312.5m 9.56.8m 6.76m 3.02m 3.01.5m 67.5m 222222222222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〇 〇 ● ● ● ● ● 〇 优势种 老茎生叶 附生植物 枯萎 12 木荷 9 9 4.8 6.95.5m2 营养期 〇

表1-2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乔木层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盖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植物名称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杉木 石栎 木荷 木荷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石栎 木荷 高度m 12 3.4 12.8 12.6 9.9 24 5 12.1 4.6 3.2 19.1 23.4 15.1 18.9 15.5 19.5 15.5 3.8 胸径cm 7-3.4-6.3 3.2 13.6 15.6 10.2 7.5 3 (7.2,11.4) 3 3.3 11.1-10.3 10.2 12.2 14.5 6.2 8.3 9.7 3.5 枝下高cm 度% 30 130 245 170 180 215 125 (275-250-15) 62 116 185-202-10 205 170 93 210 293 264 242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物候期 力 ● 〇 〇 〇 ● ● ● ● 〇 生活附记 19 20 21 22 23 24 木荷 檵木 檵木 檵木 檵木 石栎 5.6 6.6 4.8 3.2 4.5 14 3.2 2.5 3.8 2.6 2.8 10-12.6 280 10 15 260 10 230-192-60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〇 ● 表1-2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编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植物名称 檵木 木荷 石栎 檵木 老鼠矢 白栎 高度m 胸径cm 枝下高cm 盖度 3.3 5 5 4.1 3.6 5.2 5.8 3 3.5 2.6 3.7 3.5 22 200 120 42 90 94 物候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生活力 ● 附记 表1-3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32 m2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赤楠 山矾 山矾 马银花 马银花 高度/m 植物名称 冠径/m 丛径/m 株从数 30 22 34 17 75 31 15 13 14 25 47 16 53 61 90 75 42 25 50 31 51 41 90 47 22 16 28 33 60 16 85 90 110 121 48 25 39 34 34 35 37 23.5 31 28 46 28 68 34 65 80 44.5 45 41 45 53 32 34.5 31 56 33 82 51 65 85 80 13.5 73 90 88 38 91 90 1 1 1 1 3 1 1 2 1 1 1 1 1 1 1 3 13 1 盖度 (%)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物候期 生 活 力 附记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大 一般 最大 狗脊 芒萁

表1-3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编号 25 狗脊 26 狗脊 27 芒萁 28 芒萁 29 30 31 赤楠 32 赤楠 33 1(未知) 34 35 2(未知) 36 37 焱竹叶 38 39 3(未知) 40 41 4(未知) 42 43 44 0.15 1.1 0.35 0.27 0.17 0.34 高度/m 植物名称 冠径/m 丛径/m 株从数 0.42 0.50 0.25 0.30 0.48 0.61 0.25 0.35 0.21 1.1 0.35 0.35 0.17 0.34 0.8 0.7 0.4 0.45 0.22 0.14 0.16 0.3 0.9 0.8 0.5 0.45 0.22 0.18 0.16 0.3 0.9 0.8 0.9 0.9 7 6 1 8 6 0 1 0 1 0 2 0 1 0 1 0 盖度 (%) 营养期 ● 营养期 营养期 ●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 物候期 生 活 力 附记 一般 最高 一般 最大 一般 最大 45 46 42 43 44

表1-4 草本层野外样方调查表

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4 m 野外编号 第 页 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 记录者 花序高编号 植物名称 一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鸡矢藤 薯蓣 鸡矢藤 荩草 淡竹叶 /m 最高 叶层高/cm 冠径/cm 一般 16 6 16 9 8 12 11.1 12.3 11.9 11.2 5.7 6.9 5.4 16 11 15 19 18.5 19.3 18.8 16.5 6.7 7.8 6.3 7 20 13 60 9 70 1 3 5 1 82 17 89 12 88 103 35 0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营养期 ● 最高 16.15 38 1 营养期 ● 丛径/cm 一最株丛数 盖度/% 物候期 生活力 附记 2一般 最高 般 高 10 11 鼠曲草 鼠曲草 鼠曲草 鼠曲草 未知 未知 未知 未知 40 46 63 75 65 80 30 38 25 35 19 45 22 32 14 禾本科植物 15 禾本科植物 16 禾本科植物 17 禾本科植物 18 金毛耳草 19 金毛耳草 20 金毛耳草 21 金毛耳草 22 藓类植物 23 藓类植物 24 藓类植物 25 藓类植物 26 野草莓 27 野草莓 28 野草莓 29 野草莓 45.5 79.4 24.7 52.4 14 27 225 28 35 29 13 20 20 35 385 319 180 2 13 0 0 204 301 413 0 6 0 0 0 11.3 30 9.7 14 21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