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说明

平和县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目录

目 录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1

(一)适应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的要求...............................................1 (二)适应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2 (三)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2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3

(一)依法规划...............................................................................................3 (二)承上启下...............................................................................................3 (三)统筹协调...............................................................................................3 (四)因地制宜...............................................................................................3 (五)公众参与...............................................................................................3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4 四、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7

(一)规划编制过程.......................................................................................7 (二)规划编制主要成果...............................................................................9 五、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11

(一)基础数据的采用.................................................................................11 (二)指标分解情况.....................................................................................13 (三)与相关规划协调情况.........................................................................21 (四)规划弹性.............................................................................................24 (五)扩大内需项目工程.............................................................................25 (六)与二调衔接.........................................................................................25

I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目录

六、规划实施成效估计.......................................................................................27

(一)规划实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7 (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分析.....................................................................27

II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平和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自从规划实施以来,在强化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积极开发整理复垦土地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太适应现状的情况: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增,原来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规划确定的目标已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二是国家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突出强调要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许多变化因素及市场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上一轮“刚性”指标分解的规划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一轮规划要加强对协调规划指标“刚性”与“弹性”矛盾的研究,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只强调耕地占补平衡,忽略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效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了适应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适应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规划迫切需要修编。

(一)适应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的要求

上一轮规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1992年出现房地产热、圈地热,再加上耕地大量减少,粮食安全压力大的宏观背景下编制的。而目前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党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路,以及建立节约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等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平和县土地管理工作重点相应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这个重点,拓展政策思路,拓宽发展空间,严格土地资源管理,进一步处理好国土资源保护与合

1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理利用、支持经济发展与保护农民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适应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

规划作为土地管理的龙头,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须以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和结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十一五”时期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奋斗目标是: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步伐,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文明跃上新水平。

2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

(一)依法规划

贯彻《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指导方针,依法规划。

(二)承上启下

落实《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对平和县土地利用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平和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平和县土地利用管理和各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提出明确任务和要求,促进平和县社会经济发展建设。

(三)统筹协调

从平和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和区域土地利用,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因地制宜

结合平和县基本县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围绕土地利用中的关键矛盾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五)公众参与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3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7、《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8、《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9、《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10、《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1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编制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发[2004]133号);

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1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1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

1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118号);

16、《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

4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

1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19、《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20、《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5]147号);

21、《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补充指导意见》(闽国土资文[2008]215号);

22、《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8]228号);

2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8]303号);

24、《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9]35号);

25、《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6、《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的通知》(漳国土资[2008]397号);

27、《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8、《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9、《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0、《平和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 31、平和县基本农田保护区汇总图册; 32、平和县区域规划纲要和产业发展规划; 33、平和县城市总体规划;

5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34、平和县各部门“十一五”规划纲要、图件等。

6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

四、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

(一)规划编制过程

平和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验总结和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及图件,从平和县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认真开展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方案优化选择研究,经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编制完成。整个规划修编工作从2007年9月开始工作,于2008年5月完成规划编制初稿,2009年6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初审,9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复审,11月大纲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大致经历了前期工作阶段、大纲编制阶段和规划文本阶段:

1、前期工作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经费准备、资料准备;调查核实;专题研究。

组织准备:平和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平和县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发改委、经贸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计生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国土资源局,各部门按工作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各部门和乡(镇)指定联络员,负责提供资料,测算、提出用地需求,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协调。与此同时,作业单位成立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组和技术指导组为规划的进一步开展做好准备。

技术准备:主要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方案、工作方案以及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技术工具和技术培训。

经费准备:主要分析测算规划编制中人、财、物、技术等资金投入需求,为工作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资料准备:主要是完成基础资料收集,本次规划需要收集全面的资料涉及多个部门、乡镇、工业区等,主要分为规划基期与规划期材料。根据收集的相

7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

关资料以及图件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如平和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及图件、交通规划文本及图件、工业区规划文本及图件、各城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图件、耕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地质灾害分布图、旅游规划图等,对数据资料的可靠性较差的进行筛选、复查核实,以保证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调查核实:为了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和现势性,对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组织对基础资料调查核实,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优质园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实地核实。

专题研究:当基础资料着手调查核实时,专题研究也同时动工,在这个期间完成相关规划指标的测算、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写和部分专题图件的编制。完成了《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建设用地供需预测和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城镇用地和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统筹区域和各行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规划实施评价》等专题研究报告。

2、大纲编制阶段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大纲、规划大纲说明及相关图件,规划大纲编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目标和编制概略性方案,形成规划大纲和说明。具体为:

(1)在实地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分解各项指标,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及说明(征求意见稿)。同时安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补充调研。根据补充调研情况完善前期研究报告和大纲成果报告,形成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及说明(初稿)。

(2)2009年6月10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规划大纲进行了初审,本轮规划与二次调查的衔接、土地利用战略的制定、各项土地利用利用调控指标的分配、基本农田布局调整、耕地补充方案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2009年9月16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规划大纲进行了复审,落实初审会审查意见的整改情况,并对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基本农田构成、增

8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

划基本农田数量、耕地补充任务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复审会原则通过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4)2009年10月,县政府召开由五套领导班子、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讨会》。与会同志对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复审意见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对对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城镇(集镇)用地规模、全县工业用地布局展开了认真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规划底图上落实城镇建设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任务等。规划编制组认真采纳各领导、各专家的合理化建议,修改规划成果。

3、规划文本阶段

在规划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件精神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围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规划思想,以《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平和县“十一五”规划为指导,结合交通、旅游等相关规划,编制《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二)规划编制主要成果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由文本、专题、图件、数据库组成。 1、文本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2、专题

《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研究》 《建设用地供需预测和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优化城镇用地和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研究》 《统筹区域和各行业土地利用研究》

9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成果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研究》 《规划实施评价》

3、图件

1:5万平和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1:5万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1:1万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1:5万平和县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图(2006-2020年)

4、数据库

ArcGIS构建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10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五、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基础数据的采用

1、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意见》(闽国土资文[2007]64号),新一轮市、县、乡规划修编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原则上采用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应在土地现状分类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依据规划基数分类进行转换。详见表1。

表1 规划基数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转换关系对应表

单位:公顷

规划基数分类 土地分类

用 地

耕地

水浇地 旱地

园地

小计 小计 有林地 灌木林

林地

其他林地

71149.53 407.50

总计

小计 水田

面积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面积

土地分类 总计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菜 地

园地 耕地

农 用 地

197649.39 197649.39 24589.30 24589.30 小计 22070.04

19544.24 2525.80 43.40 364.10

2111.76 2111.76 旱 地 29511.73 29511.73 小计 133699.47 133699.47 小计

55451.24 55451.24 有林地 7098.70 7098.70 灌木林

19273.14 51566.61 304.86 4.92

疏林地 未成林造林

地 迹地 苗圃

其他农用地

畜禽饲养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小计 设施农用

9848.89 9848.89 小计 4.2

4.20

11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规划基数分类 土地分类

面积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面积 0.00 0.00

设施农业用

地 晒谷场等用

地 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

土地分类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总计

建制镇

城乡建设用

地 建 设 用 地

交通水利用

农村居民点 采矿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公路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河流水面 滩涂 荒草地 沙地

自然保留地

裸地 其它未利用土地

合计

681.53 681.53 农村道路 293.43

271.95 21.48

农田水利用1803.91 1803.91 地 7065.81 7065.81 田坎 6210.46 6210.46 682.19

636.91 45.29

建制镇 独立工矿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建 设 用 地

总计

4571.36 4571.36 农村居民点94.47 94.47 独立工矿 176.61 176.61 独立工矿 330.73 330.73 公路用地 323.34 323.34 水库水面 13.27 13.27 水工建筑 12.44 6.03

28528.53 28528.53 75.07 75.07 滩涂 25473.34 25473.34 荒草地 19.24 19.24 沙 地 724.89

35.82 689.07

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

2232.86 2232.86 河流水面

交通运输用

地 水利设施用

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其他建设用

18.47 特殊用地

总计 水域

未 利 用 地

滩涂沼泽

总计

其它土地

未 利 用 地

其它未利用

3.13 3.13 地 232388.38 232388.38 合计

2、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园地数据

12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园地在上一轮基本农田保护区。 3、其他数据

除土地现状数据以外的其它数据主要以统计年鉴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人口数据:主要是通过统计年鉴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按照《平和县统计年鉴2003、2004、2005》,全县总人口559419人,其中城镇人口127759人。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主要是参考平和县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修正。

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参照城建、交通、水利和工业园区等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

其它数据主要是参照各个相关部门和统计年鉴为准。

(二)指标分解情况

本轮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分解方案,系根据漳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主要调控指标分解方案结合平和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始终坚持“工业兴县”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突破工业。重点保障国家、省、市、县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城市规划区建设和平和县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同时满足各乡镇产业建设用地需求。

根据漳州市局指标分解说明,漳州市下达给各县(市、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应扣除2006-2007年已审批用地量作为2008-2020年的可用指标。

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补充指导意见》,水库水面不计入建设用地,因此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中不含水库水面。根据漳州市下发的《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平和县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421.13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724.93公顷,城乡用地规模为5696.20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088.33公顷,农村居民点4607.87

13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公顷,2006-201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为252.67公顷,占用耕地指标为111.53公顷;平和县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7033.6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1290.07公顷,城乡用地规模为5743.53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233.07公顷,农村居民点4510.47公顷,2006-202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为839.73公顷,占用耕地指标为327.80公顷。

根据2006、2007年已审批农转用可知,2006、2007两年,已审批新增用地量为135.57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134.03公顷,占用耕地43.52公顷。则2008-2010年,可占用农用地指标为118.64公顷,可占用耕地指标为68.01公顷;2011-2020年,可占用农用地指标为587.07公顷,可占用耕地指标为216.27公顷,即2008-2020年,建设用地可增加的规模为1010.91公顷,占用农用地指标为705.71公顷,占用耕地指标为284.28公顷。

表2 可用指标

单位:公顷

市局下发指标

06-10年 11-20年 06-20年111.53 216.27 327.80

06年59.6517.58

已审批 07年74.3725.94

134.03 43.52

可用指标

118.64 587.07 705.7168.01

216.27 284.28

06、07年08-10年 11-20年 08-20年

占用农用地 252.67 587.07 839.73占用耕地

1、指标分解原则

(1)规划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土地利用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要与县乡两级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相协调,各项用地指标的具体安排与各相关部门、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需求来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指标。

(2)兼顾历年用地水平和规划发展需求。既考虑历年用地水平的延续性,又考虑超前规划的合理性,在规划指标分解时,按照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体现,使规划指标分解与上轮规划实施情况相衔接,与地方发展前景相协调,各项指标分配更趋合理。

(3)保证重点用地需求。根据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际,优先保障重

14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点发展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在重点发展区域上,突出保障经济发展快速地带的用地需求;在重点部位上,优先安排城镇发展用地和发展趋势较好的园区用地;在重点项目上,保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4)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在总量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全县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各乡镇安排指标时,对城镇和园区用地需求合并考虑,在分配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指标时进行综合平衡,统筹考虑城镇与园区用地需求。

(5)实事求是,合理调整。对重点发展工业的乡镇,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难以保持上轮规划水平的,根据用地情况进行合理核减;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适当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增加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面积;对于缺乏发展前景的集镇,适当调减发展规模。

(6)此外,还应坚持科学性原则、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原则、保障社会、粮食、生态安全的原则、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兼顾绩效与公平的原则、统筹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2、指标分解的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实际需求的原则,将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并且做到上图布局合理,体现新一轮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指标分解的方法

(1)交通、水利、旅游用地,原则上根据部门用地规划方案,由乡镇核实用地项目,测算项目用地面积,按项目用地分解控制指标,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定分解方案。

(2)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根据历年用地水平和规划用地需求,按一定的权重进行用地指标测算,在此基础上统筹平衡乡镇范围内的城镇、园区和零星工矿用地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用地指标分解方案。

(3)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依据农村个人建房历年用地水平、居民点用

15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地整理潜力和今后中心要村建设的需要,按一定的权重测算用地指标,并考虑城镇和园区建设发展占用居民点用地的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居民点用地指标分解方案。

(4)耕地保有量,主要依据现有耕地面积和规划期间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来分解确定各乡镇规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指标。

(5)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主要依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2006年前整理但是2006年后才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6年后开始实施的土地开发项目以及规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确定的各乡镇增加耕地面积来分解控制指标。

(6)基本农田面积,主要依据各乡镇优质耕地分布情况及规划期末的指标来确定,适当考虑对发展用地的总体安排。

(7)拟定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分解供选方案:方案一,按上轮规划确定的指标分解方案分解本次规划指标;方案二,按照各乡镇的需求量预测,将本次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方案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结合各乡镇的历年用地量,参照各乡镇的需求量预测,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

方案一、预留“古武高速”和“福广高速”的指标后,按上一轮规划确定的指标分解方案分解本次规划指标,可按上一轮各乡镇各指标占全县相关指标的比例与新一轮规划指标之积计算新一轮规划指标,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与上一轮规划联系较紧密,但是比较不符合实际,一方面是原来全县经济发展重点已经发生转移,如原来重点在安厚镇发展工业用地,而目前主要在文峰镇的平和县工业园区;另外一方面是在上一轮指标中,占用农用地指标与占用耕地指标的比例接近3.9:1,新一轮可用控制指标中占用农用地与占用耕地指标的比例为2.5:1,而近期的比例将近1.7:1,如果按照上一轮各乡镇分项指标,将导致部分占用农用地指标超出耕地指标。

方案二、按照各乡镇的需求量预测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个乡镇的用地需求,但是由于部分乡镇预测的不准确性、定位的不科学性,导致预测需求

16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量普遍偏大,不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需求。

方案三、建设用地安排充分考虑了非均衡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区域用地指标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对基本农田面积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降低了重点发展地区的保护率,适当调高了农业地区的保护率;较好地注意了各项用地指标的相互关系;控制指标方案与部门规划和实际用地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衔接。

因此主要采用方案三。

表3 上一轮指标分乡镇下达情况表

单位:公顷

1997-2000年 1997-2010年

行政单位

新增面积 513.47 101.60 7.53 46.13 12.67 25.13 20.53 13.87 2.73 21.20 2.27 9.40 9.40 6.13 8.13 15.20

其中:占农

用地 470.93 100.93 6.40 45.07 12.20 25.13 18.73 12.47 2.27 19.60 1.87 9.07 6.47 5.00 8.13 14.20

其中:耕地107.60 9.67 4.87 7.67 5.33 2.00 10.87 3.67 2.27 12.00 1.87 4.60 2.13 3.33 1.00 2.33

1712.33 397.53 41.87 96.13 99.00 209.67 90.80 59.47 54.73 60.13 44.67 28.13 49.00 28.40 18.60 34.87 新增面积

其中:占农

用地 1592.67 386.47 38.73 94.07 93.27 196.87 85.60 57.67 48.20 56.27 40.60 27.33 42.67 24.80 18.27 31.60

其中:耕地326.67 33.33 20.60 40.67 25.33 12.73 41.27 21.33 30.47 31.27 14.13 8.93 11.73 12.33 6.47 11.67

平和县 小溪镇 山格镇 文峰镇 南胜镇 坂仔镇 安厚镇 大溪镇 霞寨镇 九峰镇 芦溪镇 五寨乡 国强乡 崎岭乡 长乐乡 秀峰乡

17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表4 上一轮指标分地类下达情况表

单位:公顷、%

类型 城镇村工矿

交通 水利 合计

新增面积 1334.13178.20 200.00 1712.33

其中:占农用地 1246.33 162.33 181.33 1590.00

其中:耕地273.00 42.33 11.33 326.67

占总面积比例 77.91 10.41 11.68

农用地占用比例 78.39 10.21 11.40

耕地占用比例 83.57 12.96 3.47

年平均增加量 102.63 13.71 15.39

100.00 100.00 100.00 131.72

表5 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表

单位:公顷、%

类型

新增面

积 67.51 600.35 108.70 33.91 5.53 1.73 817.73

其中:占农用地 67.09 595.36 100.30 33.71 5.42 1.50 803.37

其中:耕地 17.45 436.26 55.12 14.94 4.55 0.43 528.74

占总面积比例 8.26 73.42 13.29 4.15 0.68 0.21

占农用地总面积比例 8.35 74.11 12.48 4.20 0.67 0.19

占耕地总面积比例 3.30 82.51 10.42 2.83 0.86 0.08

年平均增加量 7.50 66.71 12.08 3.77 0.61 0.19

城镇 农村 独立工矿 交通 水利 特殊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90.86

表6 2005-2007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表

单位:公顷、%

行政单位 小溪镇 霞寨镇 山格镇 文峰镇 安厚农场 五寨乡 坂仔镇 合计

新增面积 61.15 0.37 14.54 27.42 21.09 6.79 4.21 135.57

其中:占农用地

60.30 0.37 14.54 27.42 21.09 6.79 3.52 134.03

其中:耕地 17.49 0.36 8.83 10.97 2.82 3.05 0.00 43.52

45.11 0.28 10.72 20.22 15.55 5.01 3.11 100.00 比例

4、各乡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1)经济定位

18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根据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资源特点,注重发挥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加强分类指导,推进三个层面协调发展,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激发城镇带动乡村活力,提高产业融合要素集聚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一层面:主要包括小溪镇、文峰镇、山格镇、坂仔镇、九峰镇、南胜镇、五寨乡等乡镇,该层面是目前全县经济发展最基础最强的区域,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体制创新和技术方面应用走在全县前列,通过生产要素重组,经济技术融合,承接台湾、厦门、泉州等地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增创工业、农业、旅游业、流通业和外经贸合作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带动全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作用;第二层面:主要包括霞寨镇、大溪镇、安厚镇、国强乡、崎岭乡、安厚农场等乡镇(场),该层面是全县目前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短期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要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特别是要主动承接工业产业转移,不断壮大规模,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第三层面:主要包括芦溪镇、长乐乡、秀峰乡等乡镇,该层面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要通过科技、资金投入,抓紧实施交通、水利、市场等重点设施工程,努力改善区位条件,注重发展蔬菜、茶叶、名优水果、林竹、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边界贸易,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发展“飞地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济市场化和发展外向化进程。

根据《平和县城镇体系规划》,小溪镇、山格镇——县域中心,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特色绿色产业、轻型制造业和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园林小城市;九峰镇定位为县域副中心,平和县农产品品牌经济创新地,以省际边贸大市场为特色的平和县西南中心镇和门户;坂仔镇定位为县域副中心,平和县农产品品牌经济创新地,以生态农业为载体的农贸工相结合的平和县中部农业城镇;文峰镇为闽南重要朝拜观光旅游基地,以轻加工业为特色的平和县东北部旅游工贸城镇;南胜镇以食品加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工贸旅相结合的平和县东南部工业城镇;大溪镇以省级风景名胜区为特色,旅贸工相结

19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合的平和县南部旅游商贸城镇;霞寨镇以食品加工业为特色,工贸农相结合的平和县中部工业城镇;芦溪镇以名优农产品综合加工为特色,农贸工相结合的平和县西北部农业城镇;安厚镇以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为特色,农贸工相结合的平和县南部农业城镇。

(2)乡镇建设保障特点

小溪镇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包含大坂洋工业区)、福广高速; 山格镇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宝丰工业集中区以及相关工业项目用地、福广高速;

文峰镇重点保障南霞村新农村建设用地、平和县文美机械制造(汽配)产业园区二期、城镇建设用地、平和县工业园区、三平风景区建设和平和县文美机械制造(汽配)产业园区;

南胜镇主要是保障南海庄园和城镇用地;

坂仔镇保障部分大棚工业用地和城镇用地、福广高速、古武高速; 安厚镇主要是保障福广高速、古武高速、城镇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 大溪镇主要保障福广高速、省道东东线、九大线、相关电力设施用地以及城镇用地;

霞寨镇主要保障古武高速、省道东东线、“南霞线”霞寨坑内至南靖葛竹; 九峰镇主要保障九大线、城镇用地、九峰工业集中区;

芦溪镇主要保障古武高速、省道东东线、“南霞线”霞寨坑内至南靖葛竹; 五寨乡主要保障“山旧线”平和县五寨至观音亭、集镇用地和五寨联安工业集中区;

国强乡主要保障福广高速、古武高速、省道东东线、坂云线、集镇用地; 崎岭乡主要保障集镇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 长乐乡主要保障集镇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 秀峰乡主要保障集镇用地和部分工业用地;

20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安厚农场主要保障福广高速、村庄建设和安厚农场工业集中区。

(三)与相关规划协调情况

1、与上级规划的衔接情况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为制定的主要依据。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和落实了市大纲的有关规定,保持了指导思想、原则上的一致。服从市大纲下达的控制指标和用地要求,根据市大纲的指标进行了指标的分解,保证了市大纲的落实。

指标采用上级下达的亩转换为公顷计算,指标中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是园地指标,原因园地在县级规划中尽量和二调衔接。

21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表7 平和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与市级衔接表

单位:公顷

规划基数

指标

市级规划 县级规划 差值 (A) (B) (B-A)

0 0 0 0 0

市级规划

规划至2010年

县级规划

规划至2020年

市级规划 县级规划

差值 差值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

比2005年增加 (B-A) 比2005年增加比2005年增加(B-A)比2005年增加

(B)(A)(B)(A) 24633.3329774.556421.135696.24607.87

261.97 -172.4 262.82 -501.68 210.67 171.55 135.04 36.51 39.12

24851.2724633.3330015.55133197.796421.135696.21088.334607.87724.93

-26.57 -172.4 505.55 -903.54 823.14 218.88 279.78 -60.9

24562.7324633.3330653.28132795.937033.65743.531233.074510.46

24562.73261.97 0 24633.33-172.4 0 30017.28503.82 241 132795.93-501.68 0 7033.6210.67 0 5743.53171.55 0 1233.07135.04 0 36.51 39.12

0

4510.460 1290.07

-26.57 0 -172.4 0 1141.55 636 -903.54 0 823.14 0 218.88 0 279.78 0 -60.9 604.26

0 0

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面积 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效率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24589.3 24589.3 24805.73 24805.73 29511.73 29511.73 6210.46 6210.46 5524.65 5524.65 4571.36 4571.36 0 24851.27

133699.47133699.47 0 133197.79953.29 953.29 0 1088.33

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685.81 685.81 0 724.93604.26 1290.07

\\ \\ \\ \\

337.93252.67111.53666.67

\\

844.13

\\ \\ \\ \\

844.13839.73327.8 1000

\\

337.93\\ \\ \\ 252.67\\ \\ \\ 111.53\\ \\ \\ 666.67\\ \\ \\

839.73\\ 0 327.8 \\ 0 1000 \\ 0

\\ 0 \\ 0

\\ 0 \\ \\ \\ \\ \\ \\ \\ \\ \\ \\ \\ \\ \\

22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2、与“十一五”规划协调情况

按照“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县城镇总人口22.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8.0%,县城人口1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0%,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0%。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21.1万人,县城城镇人口9.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全县生产总值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递增10.0%,则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66.159亿元,财政总收入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递增18.0%,则2010年财政总收入为1.956亿元。

3、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情况 (1)建设用地布局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布局一致。

(2)建设用地规模的协调

在平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到201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8.7万,用地面积为774公顷,人均用地为78.5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15万人,用地面积为1387.5公顷,人均用地为92.5平方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8.7万,用地面积为596.6公顷,人均用地为68.6平方米;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15.0万人,用地面积为1026.5公顷。近远期用地规模都远低于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模所预测的指标,人均用地为68.4平方米。

23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表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

各项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城市总规和城镇体

划 系规划

58.0 21.1 34.6 35.8 596.6 62.1 35.7 54.3 55.7 15.0 1026.5

58.6 21.1 36.0 37.0

8.7 774.0 62.8 35.6 57.0 58.0 15.0 1387.5

基期 2005 2003 户籍人口(万) 城镇人口(万)

近期规划年2010年 城镇化水平

平和县城

不含暂住人口(%) 含暂住人口(%) 城市建设规模(公顷)

城镇人口(万) 8.7 户籍人口(万) 城镇人口(万)

规划目标年2020年 城镇化水平

平和县城

不含暂住人口(%) 含暂住人口(%) 城镇人口(万) 城市建设规模(公顷)

(四)规划弹性

1、建设用地弹性空间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以及《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9]35号),为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和前瞻性,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变化,允许各地在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后,增划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今后发展过程中如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可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调整,以满足规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增加规划弹性,减少规划修改,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保证规划有效实施,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扩展边界在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边界之外划定,主要针对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等建设用地;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且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项目用地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城乡建设用地边界,但不得突破扩展边界;在城镇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24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突破的前提下,经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扩展区内土地可安排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实行先拆后建。

2、基本农田弹性布局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的相关意见和福建省总体规划大纲关于“基本农田弹性布局”的要求:推动实施基本农田先补后占政策,在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基础上,增加质量相当的耕地,作为未来国家、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占用基本农田的调整储备用地,提前做好基本农田占补储备工作。根据这一要求,平和县增划739.00公顷优质耕地到基本农田保护区。

(五)扩大内需项目工程

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的扩大内需政策,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做好扩大内需项目规划,科学布局,保障平和县经济的稳定发展。

详见表9。

表9 平和县扩大内需建设项目

类型 垃圾处理项目 污水处理项目 住宅工程建设项目 供水设施项目 水利工程设施

项目

平和县城垃圾处理厂、平和县工业园区垃圾处理厂 平和县污水处理厂、平和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平和县廉租房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宿舍楼、乡镇卫生院

平和县坂仔镇农村饮水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县城及中小流域防洪)、小流域综合治理

(六)与二调衔接

漳州市下达平和县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为7033.6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743.53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为1292.45公顷。根据平和县二调初步成果,平和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535.7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248.14公顷,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为1287.62公顷,均未超出规划指标,但建设

25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用地总规模和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大大超出2005年变更数据。

表10 平和县规划修编与二调衔接情况表

单位:公顷

地类类型

2005年变更数据①

2010年上级下达指标② 24851.276421.135696.201088.334607.87724.93

2020年上级下达指标③ 24562.737033.605743.531233.074510.461290.07

二调数据④

二调数据与2005年变更数据比较④-① 325.30

二调数据与2020年上级下达指标③-④ 497.84 495.39 387.59 107.81 2.45

耕地 24589.30合计 6210.46

建设用地

其中:城乡用地规模

小计 5524.65 城镇工矿用地

规模 农村居民点用

地规模

953.29 4571.36 685.81

25823.92 1234.62 -1261.196535.76 5248.14 -276.51 845.48

-107.81

4402.66 -168.70 1287.62

601.81

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

26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实施成效估计

六、规划实施成效估计

(一)规划实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按本规划方案实施,一方面可以保障建设用地需求,促进工业产业发展,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进一步增加,地均GDP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集约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又满足了重点交通、水利工程等重大建设用地及大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为实现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用地保障。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2、生态效益

规划期间,平和县生态经济建设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生态—人文旅游、生态农业、土地整理、生态人居建、生态环境建设。按规划方案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由于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了森林有效覆盖率和绿化率,同时实行退耕还林,进而提高平和县的投资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3、社会效益

按本规划方案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充分的保障,公共基础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城镇用地结构更趋合理,用地节约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提升,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人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用地条件得到保障,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按本规划方案实施使土地发挥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保障和促进平和县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翔实可靠,规划依据充分

本规划是在全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及土地资源潜力调查等基础上进行修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直接采用

27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规划实施成效估计

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其它资料采用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或各主管部门的最新调查并进行反复核实的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图件编制采用2008年二调图件为底图,绘制彩色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规划图,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直观性。

本规划以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成果以及相关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平和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城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以及各部门“十一五”规划,协调各部门、各乡(镇)建设用地需求,保障了平和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相关专项规划,占一补一,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

2、基础研究扎实,可操作性强

为使总体规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平和县的实际,对全县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土地适宜性、非农建设用地供求关系、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农田整理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专题研究。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交通建设用地、水利建设用地、林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等作了专项用地规划。从而使得总体规划既源于部门规划,又高于部门规划,两者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规划重点突出,用地配置较为合理

规划方案设计,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生态”的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平衡、突出重点的方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妥善解决各部门的用地矛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优先保证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用地。合理安排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特殊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重点规划项目均与主管部门多次协调,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行性,用地配置较为合理。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