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形的有效控制分析

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形的有效控制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36·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9年第9期

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形的有效控制分析

刘探梅,李 玎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 要:软土地区临近地铁运营线路的深基坑开发是十分复杂的施工工程。在深基坑开挖当中会产生应力变化,从而造成地铁隧道变形问题。所以在基坑开挖当中,如何保障地铁隧道安全性是整个工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起的下部地铁隧道变形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关键词:基坑开挖;地铁隧道;变形问题;有效控制中图分类号:U456.3;U231;TU753󰀃󰀃󰀃文献标志码:A󰀃在基坑开挖工程当中,既有地铁隧道原有受力平衡会被打破,应力会重新分布,从而造成隧道变形问题。为了能够保障地铁线路可以正常运营、保障运营安全,因此在基坑开挖中,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保证施工作业的平稳性。在基坑设计与施工中必须采用有效的防止隧道变形的控制措施,否则会直接威胁到地铁隧道安全。因此,对地铁隧道变形有效控制方案展开深度研究,对加强基坑施工质量、保障地铁隧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A工程东西方向长93m、南北方向长110m,基坑总面积为9800m2,平均开挖深度为20m。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和地铁隧道上行线的间距为5.4m,隧道上下线的中心距为17m,顶部深埋8.5m。基坑各相邻地铁侧开挖深度超过了地铁隧道底部的2m,所以该工程必须保障基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确保地铁线路安全运营。临近基坑北侧的地铁运行隧道是工程重点保护对象。

2 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

从力学角度讲,基坑开挖过程实则就是基坑的卸荷过程。卸荷应力会导致坑底土体向上部位隆起,基坑周围结构产生侧向变形,造成基坑周围土体出现移动,从而造成地面沉降以及地铁隧道变形。在基坑开挖当中,由于受到了挡墙水平位移和坑底土体产生的竖向、横向位移的影响,此时隧道变形沿着纵向分布,并且受力不均,因此可能会造成弯曲变形问题。隧道弯曲系数达到一定数值之后,轻则影响地铁线路正常运营,重则造成隧道崩塌。结合地铁保护管理要求标准,隧道最大位移不得大于20mm,隧道变形曲率半径要在15000m以上,相对弯曲不得大于1/2500。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基坑开挖量不断提升、深基坑逐渐增加。特别是深基坑,由于深基坑卸荷量较大、施工时间长、施工条件复杂,所以在开挖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沉陷范围、沉降量、隧道变形量更大,卸荷对地铁隧道以及周围建筑工程的影响机理也更加复杂。坑外隧道变形主要是基坑坑底隆起、挡墙变形造成的,同时和基坑卸荷量、荷载承受时间有直接关系。所以需要将大面积卸荷区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卸荷区域,分时段、分阶段进行开挖卸荷。以地铁线路为中心,先从最远位

作者简介:刘探梅(1984—),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设计;李玎(198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设计。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036-02

置开挖,并采用及时回筑压载,控制坑底隆起、稳定沉降系数,之后再逐渐向中心开挖,采取相关措施对基坑开挖侧向变形进行控制。其可以降低深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保障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

3 三维有限元预估分析

通常情况下,基坑设计与计算都是采用平面竖向弹性地基梁法。此方法能够模拟基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分析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变形与内力变化。但是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造成周围环境破坏,所以在城市中,特别是在周围有地铁、高层建筑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基坑周围建筑物本体特性,不能分析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文章采用了Z-soil三维岩土有限元软件,对A基坑工程对地铁隧道的影响进行预估分析。3.1 不分区整体开挖

不分区整体开挖采用三维模型仿真设计。围护结构为40m深的地下连续墙、4道钢筋混凝土作为水平支撑。采用Shell对连续墙、隧道进行单元模拟,立柱和支撑采用Beam模型,土体采用Continuum 3D模型,土体材料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采用先开挖、后支撑的分层开挖模拟方案,可了解基坑不分区的施工情况以及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可知,由于该方法基坑卸荷量大,产生严重的坑底隆起、连续墙变形,隧道因基坑开挖竖向位移在15mm以上,水平位移在25mm以上,无法保障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3.2 分区开挖

根据基坑荷载变形特性,对隧道变形关键位置进行控制,根据基坑施工位置,在基坑背部连续墙南部设置临时分隔墙,将基坑划分为南北两个基坑。南基坑采用和不分区开挖相同的40m深的地下连续墙和4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北基坑维护结构采用40m深的地下连续墙和1道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4道水平钢支撑。先挖南基坑,对南基坑进行回筑压载,减少南基坑开挖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土体应力稳定之后即可开挖北基坑,并采用土体加固方案、施工支撑预加应力方案,控制北基坑相邻围护结构变形。

采用先开挖、后支撑的分层开挖模拟,即可获得基坑分区开挖的受力情况,以及对隧道的影响情况。通过分区开发分析得知,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值为11mm、水平位移最大值为9.5mm,可以满足地铁安全运营需求。

4 基坑开挖有效控制地铁隧道变形的措施

4.1 分区开挖基坑围护

南基坑采用1000mm厚度的地下连(下转第38页)

·38·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9年第9期

拉裂、局部地段滑塌现象,可判断其处于强变形阶段,在蓄水、暴雨、地震影响下,滑坡Ⅰ区很容易出现沿次级滑面剪出或整体失稳的情况。(2)滑坡Ⅱ区。前缘存在10m左右的大量临空面,裂缝发育较弱,无明显的马道、岸库护面拉裂和膨胀现象,可见其处于弱变形阶段,基本不可能出现整体滑移失稳情况,但特殊工况下可能沿次级滑面剪出[3]。2.3 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滑坡实际,滑坡的防治明确了实效性、永久性、动态性原则,并建立了边坡监测网络,最终工程给出了如下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一:抗滑桩支挡+格构护坡+裂缝填充+截水工程,方案二:前缘回填反压+裂缝填充+截水工程。在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后,考虑到方案一无法在水库蓄水前完成(2个月内),因此采用了方案二,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砂卵石回填反压。在滑坡前缘的处理中,采用1∶1的回填坡度,弱变形、强变形阶段压脚宽度分别为8m、15m,弱变形阶段的压脚高度则为10m,上台回填坡度为1∶1.25,采用格槟墙支挡前缘,下台回填坡度为1∶1,采用挡墙及格槟墙支挡前缘。(2)截、排水沟。校核暴雨强度选择20年一遇暴雨增加10%设计,为76.4mm/h,取0.5作为径流系数,正常、校核流量下安全超高分别为0.3m、0.2m,滑坡汇水面积为0.04km2。共设置2条截排水沟,截水沟、排水沟总长分别为259m、116m,前者负责滑体内及滑坡后缘地表水的拦截,后者负责坡内公路路面水的排导。采用C10混凝土浇筑沟渠,采用矩形截面的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水沟沟深、沟宽、总长分别为0.5m、0.5m、259m,排水沟沟深、沟宽、总长分别为0.3m、0.3m、116m,二者

临时开挖坡比均为1∶0.5。(3)裂缝填充。对表1展示的9处裂缝进行填充,采用粘土进行封填,分层回填厚度为250mm,采用人工进行夯实封闭,粉质黏土最优含水量控制在±2%,压实系数设为0.94.2.4 监测工程设计

为保证滑坡综合防治控制的有效性,需结合现有资料和监测设施进行影响因素监测、治理工程监测。通过制定监测系统实施计划、施工期监测计划、治理效果监测计划,滑坡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在治理效果监测的1年中,滑坡未出现剧烈变形和失稳情况,但由于格槟墙出现了一定变形,施工人员在格槟墙出现一定位移沉降后进行了修复。由此可见,综合防治措施具备的较高实用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建筑物施工及运行中滑坡防治控制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涉及的优化设计、合理施工、维护保养以及工程实例,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水工建筑物滑坡防治控制路径。为了更好地抑制滑坡带来的威胁,理正岩土软件的应用、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原则的遵循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杰.某水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水

运(下半月),2015,15(1):163-165.[2]王向东,邹维勇.汉源瀑布沟水库滑坡塌岸预测及防治措

施研究[J].路基工程,2014(4):236-240.[3]吴鑫,黄倩.土质滑坡防治技术初探——以龙川坝滑坡为

例[J].低碳世界,2014(9):114-116.

(上接第36页)续墙作为围护结构,远离基坑的连续墙深度为46m、相邻基坑连续墙的深度为41m。水平支撑使用十字对撑夹角支撑,竖向设置4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北基坑连续墙厚度和南基坑连续墙厚度一致,深度为39.5m。北基坑第一道水平支撑采用混凝土对撑方案;第二到第五道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对撑(φ609mm),在坑底增加一层H型钢筋支撑,预加轴力为300kN。

北基坑地下结构标高在±0之后,将南基坑、北基坑中间连续墙拆除。采用跳仓拆卸工艺,并进行跳仓施工结构楼板,在中间连续墙拆除过程中不会对隧道产生位移影响。为了提升隧道运营安全性,结合“时空效应”,设计支撑系统,快速开挖、支撑、调节轴力。对北基坑第二到第五道水平支撑施加1400kN、1700kN、2200kN、2000kN的预应力,实现应力平衡。4.2 坑内地基加固

采用高压旋喷桩的方式对南基坑6m内进行加固,加固高度为4m。北基坑第一道水平支撑5m位置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为了降低连续墙施工以及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在距离地铁隧道较近的位置增设一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φ850mm)进行加固,深度为33m。4.3 分块对称开挖

由于A基坑工程地区土壤具有流变性,所以基坑土方开挖需要采用“时空效应原理”,采用分层、分段、分块、

留土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的方案,开挖中一边开挖一

边支撑,也可以采用浇捣垫层法。在土方开挖中需要严格控制土方量,不得出现超挖等问题。施工中定期检查水平支撑,如果出现松动问题,要及时加固,以恢复轴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基坑开挖造成地铁隧道变形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变形问题。在基坑开挖中,采用分区围护、基坑地基加固、分块对称开挖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可以保障地铁线路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刘杰,吴超平,钱德玲,等.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

形控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247-251.[2]刘杰.深基坑开挖优化设计与下穿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

[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3]吴加武.基坑开挖对紧邻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及变形控制

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4]孟小伟.地铁深基坑开挖对下部既有公路隧道的影响分析

[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4):136-1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