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的思考
作者:邵惠芳 许自成 黄五星 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14期
2012年,英国人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大数据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大数据时代”讨论热潮。大数据时代存在的背景是网络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预测。近年来,大数据话题被广泛热议,“大数据时代”被视为继工业革命、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时代转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带来了新的变革。总而言之,大数据将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新工具,使人们能更加容易地把握事物规律,更准确地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和改造世界。所以,大数据成为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技术。而教育作为社会最主要的行业之一,广受关注,因此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教育创新与文化大数据相结合,永葆教育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一、文化大数据对现行教育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教育必须满足时代的进步:学校和课堂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平台、课程周期以微课程为主、学生的学习安排更加个性化,致使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学习内容不限于书本,还有来源于实际的需求,一刀切式的教育方法正在向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占主导地位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不用拘泥于课本,可以收集来自全世界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并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而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查阅相关信息。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学生在某些领域掌握的信息量甚至可能超过教师。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作出理性判断,并在海量的知识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构建 (一)注重培育学生自主挖掘数据意识
大数据为科学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数据具有来自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显著性,可快速及时地在无序中准确地捕捉到大学生思想动态、真实思想倾向和社会关系的脉络。“教育正在走向大数据时代,谁能够发现数据,谁就能够赢得未来的生存;谁能够挖掘数据,谁就能够赢得未来的发展;谁能够利用数据,并利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谁就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即发现数据,挖掘数据,利用数据。”这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创新的目标是使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其核心和基础是学会创造。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高校,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分析对象,要高度重视并主动开展对大量的、多维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分析,建立学生文化大数据平台,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那么,采集什么数据、怎么采集数据、怎么分析使用数据、如何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运用到科学研究中,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文化大数据下赢得未来的关键。 (二)整合资源,构建大数据平台
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关系密切,可以说,文化大数据是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而数据是基础,因此不能局限数据来源。有交流才会有发展,除了构建本校完整的校园网系统外,还要通过整合兼容实现共享,为数据挖掘创造必要的条件。共享社会资源,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要通过建立协同机制,与相关教育部门、教育基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相关政府机构的数据流,及时了解、分析学科动态。在这当中,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学校在最大限度内借助外力,利用社会资源,获取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数据资源,将其充实到文化大数据库中。而应采集哪些数据,怎么采集数据,人、财、物、学、研、管等怎么实现数据化,怎么存储,应用平台建设有哪些数据方面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是数据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文化大数据带来的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大学教育创新以培养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一阶段的大学教育结合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将更具智慧,是对学生心智的全面开发,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要树立数据意识,善于运用数据技术与思维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其次,整合校内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加强内部治理,搭建学校社会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的学生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在文化大数据下的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