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初探

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初探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初探 杨 华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 521000)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逐渐形成了 一种新的语言社团——网络语言。产生了大量网络新词汇,并 在A--ft']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新 词语的收集,分析网络新词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多元化的特 点.并探讨其所体现的流行文化。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特点流行文化 网络新词汇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语言现象,一些新 兴网络语言正13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髦字眼,成为正在迅 速变化发展的汉语的一个部分。网络新词语是指由一定的网 络用户群体在BBS、QQ、聊天室、微博、微信等网络虚拟空间创 造或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 语言。 一、网络新词汇产生的社会背景 1.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 网络技术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 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 并按需获取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 展最有力的推动者。也使网络传播成了第四媒体,冲击传统 的媒体传播方式。“网络这种传播方式正在进行着有史以来 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交 流与融合。首先,互联网在传播路径上打破了国家的疆域和 政治的局限:在语言上,因为网上通行英语也减少了信息传 播中的语言文化障碍。因此,网络传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空 间上的障碍”。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当 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之发生变化。在 语言内部要素中,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最密切,词汇是社 会生活的镜子。大量的新词汇伴随网络传播的发展而产生,并 被人们广泛使用。 2.网络语言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社会方言。 所谓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 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 的一种标志…。“网络语言是‘生活语言’、‘大众语言’、‘全民 共同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和变化。我们称它为一种特定的社会 方言” 。不论从网络用语的使用者来看,还是从网络用语系 统自身来看.网络用语基本采用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或者用 谐音手法赋予一些旧词新的意义,但仍是建立在汉语基础上 的。网络用语反映了网络上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需要,具有 鲜明特点。网络用语中具有大量的习惯用语和行业术语,包括 网络术语、校园用语、城市时尚用语和数字符号用语等。网络 用语受到外来词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词汇问题。 网络用语拥有稳定的言语社团。“言语社团是由为数不等 的人组合而成的社团.这个社团的成员,持有大体上相同的语 言态度和语言评价标准” 。近两年来。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 手段的出现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标志着个人传播为主的媒 介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的数量13趋上升。据新华社电中国互 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 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 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根据艾媒咨询 (iiMediaResearch)(2013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研究报告》数 据显示,2013年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 88.3%;其中,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 42.5%,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这些数据 显示我国网民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 人会使用网络用语。据有关机构调查.许多大学生已经达到 100%的上网率。我国网民以年轻人为主,学历水平多在大专 和本科以上,收入则以高收入者为主。这样一个年龄、学历、智 商与收入均占优势的新一代成为网民主体,不断创造和使用 网络语言。 二、网络新词语的多元化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 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大量运用新词汇,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是对现实社会流行 文化的体现,同时凸显人们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1.借用英语词语。 在一千三百多条网络词语中,有两百多条外语词语,约占 总数的18%,很多是英语音译,有些是意译,还有些是直接使 用。其主要形式有: (1)直接使用。如:.corn,Outlook,Modem(调制解调器), Internet(国际互联网),E—mail(伊妹儿)。download(下载),Mi— crosoft(微软)。 (2)缩写形式 ①专有名词缩写形式。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 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BBS(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牌服务),CPU(中央处理器),WWW(万维网、URL (统一资源定位器)。IE(网络探索)。 ②一个句子的首字母缩略。BRB是Be righthack,马上回来 的意思。如“等着我O ̄BRB!”BBL是Be hack later。过一会儿回 来;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如“BTⅣ。你最近的工作进 展如何啊?” 兀YL是Talk to you later.过会再聊的意思:ASL分 别是Age,Sex,Location的第一个字母,是网友询问年龄、性别 和地理位置的常用问法。 (3)与阿拉伯数字一起构成。如:B2C(企业到消费者),Y2K (千年虫),4G(第四代无线电通信),等等。 (4)与汉字一起构成。如:FLASH动画,我的E家,PP电话 卡,POP协议,WAP手机,USB接口,JAVA特效,SIM卡,MP3播 录机,等等。 (5)英语新流行语。如:B4(Before从前),BF(Boyfriend男朋 友),U(You你),BTW(BythewayJN便说),HRU(How are you你 好吗),CU(See you再见),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PK (Person—killing单挑),3Q(Thank you谢谢),等等。 2.创造汉语新词汇 (1)汉语词性的转换。 ①名词作动词:名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 a.有事伊妹儿我。 b.今天你雅虎了吗? C o你知道我在Q你吗? ②形容词作动词。 a.歌手蔡依林被狠狠地黑了一把。 b.想聊天必须起个好网名真正“酷”一把。 这里的“黑”来自“黑客”(hacker),hack是动词,本义是“乱 砍、毁坏”。因此,形容词“黑”就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 15 2014年第88期考试周刊 行为。“酷”来自英语单词“cool”,这里同样作动词。 (2)汉语拼音缩略语。网络词语中有许多汉语拼音缩略 语,如GG(哥哥)、MM(妹妹)、JJ(姐姐)、DD(弟弟)等,另一种 造词方式是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代替一个近似的汉字读音, 如用b代表“不”的意思, ̄l:lb要就是不要;d代表“的”,如“偶dtb 窝”就是“我的小窝”的意思。 3.汉语谐音形。 “斑竹”是指版主;“粉”是很的意思:“霉女”取美女谐音, 指丑女;“偶”是我;“表”是不要;“稀饭”是喜欢;“大虾”是大 侠;“驴友”是旅游的人;“暖被儿奖”指诺贝尔奖。 4.符号(图像)代替语言。 符号代替语言使用,这是网络词语一大特征。由于纯文字 不能把人们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语言辅助 形式表达出来,传达给对方,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网民们便只 好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数学和图形。却又突破原有的符号 系统,打乱原有符号的使用范畴,引人图画的表现形式,通过 不同的组合,传达喜、笑、怒、愁等人类情感,从而创造一套独 特的网络符号语,以表达更复杂、丰富的语言内容。例 ̄I1:1314 (一生一世)、530(我想你)、886(拜拜了);:一)表示微笑,P( 13,) q表示加油,( ^ )表示对不起。 三、网络新词语的特点和流行文化 网络新词语作为网络时代的标志。受全球化语境影响。彰 显出与其他社会用语十分不同的价值特征。一种语言不仅是 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网络新词汇所 体现的是当今社会的多元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由时装、时 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 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 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 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 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的文化。 1.网络新词语新鲜热辣,能最快速最真切地反映流行文 化。 近几年来网络新词汇大量涌现.2009年媒体评选出的年 度国内字是“被”,“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等新词语成 为交流的常用词。2010年是“给力”和“浮云”,2011年的流行词 是“给力”作为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劲”、“酷”,用法如: “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这BOSS真给力啊!”“这装备 真给力啊!”又如:“这个动画太给力了!”作为动词,相当于形 容词动用,随着被网民使用得越来越多.也经常被用作动词, 也就是它的本意“给予力量”、“加油”的意思。用法如:“大家给 力啊”,“要给力啊,后期靠你了”。这些新词语的出现或许全然 不合乎语法,也不规范,却胜在“新鲜热辣”.受到年轻人的欢 迎。2013年“革”字最终以超过6O%的网民支持率问鼎年度汉 字,“单独二孩”放开、劳教制度废止、高考制度改革……各项 深化改“革”的措施振奋人心。中国著名汉语言文字学者杨端 志先生对“革”字进行了解读:“革”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 史文化,从夏商周一直到当前,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都在其 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的环境 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 月异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中。网 络新词语,能最快速、最真切地反映我国社会的种种变革,看 到文化的势态。网络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正是流行文化新面貌 的真实记录。 2.网络新词语简洁、方便使用,反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词汇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面镜子。当今社会讲求 省时高效。网络新词语大量使用了英语和汉语拼音的缩略形 式,在网络的交流中十分方便快捷,言简意赅,既省时又省网 络费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更崇尚简洁、方便、快 16 捷,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显示出快节奏的风格,迫切需要缩短 表述和写作时间。因而,缩略语等的使用显得特别有必要。青 年学生在网上用汉字和数字交流,更是越简单越好,于是就出 现了让很多成年人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表述:886(拜拜喽), 7456(气死我了),MM(美眉)、我T(踢)你,等等。 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为了省时,常使用一些符号,如表示 喜、笑、怒、愁等人类情感的表情符号,它们是对虚拟交流的有 效补充。在网络交流中我们无法像现实面对面的交流那样可以 通过语音语调、眼神、肢体动作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这些 表情符号正好弥补了单纯语言文字交流的不足。如:(…?)什 么事啊?/Q一0 ll l o真尴尬一/(^_^) ※送你一束花。网络 语言表情符号被称作“网络象形文字”。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一些合理和看似不合理的新词 语,随着运用的人数的增多.逐渐被普遍接受,并成为主流词 汇.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被淘汰。 3.网络新词语生动、极具表现力。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的 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和使用主体是青少年,他们富有个 性,有创造力,崇尚自主创新。网络新词语十分生动活泼,极 具语言表现力,这也非常符合网络的使用主体年轻人朝气蓬 勃的特点.使得网络新词语具有相应的文化特征。流行文化 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集娱乐性、消遣性、排忧性和减压性于一 体,因此很受青少年青睐…。网友之间会相互模仿,追求时 尚。年轻人对新事物、新现象很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容 易跟风。他们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最前卫、最现 代的标志。否则就会被耻笑“OUT(落伍)”,因而也加速了 网络新词汇的传播。如天气十分冷时,我们说“很冷”,开心 时,我们说“很开心”,这个“很”字在用到有些磨损时,它的不 少变体就适时补充,“暴冷”、“巨开心”、“超难过”,它们的和 谐共生正是汉语繁荣的源泉。外来词所携带的思维和行为 方式也影响了中国青少年。词语中夹杂大量英语,伴随美国 化的观念渗透——追求简便省事、开放直接,有强烈的自我 表现欲等。 四、结语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除了不再发展的原始语言, 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自给自足的语言。没有一种绝对的纯洁的 语言。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 得最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 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的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适 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网络新词语的出现或许全然不合乎语 法,也不规范,这也引来一些人的担忧,网络新词会不会消解 汉语本身的文化内涵?汉语的使用是不是应该更加规范?我 们认为不必过分担忧。主流媒体、文件法规使用网络词语会 显得不正式,但日常使用可以增加谈话乐趣。汉语有很强的 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古老的语言文字都消亡了,我们的语言 还在生生不息地繁荣生长。正如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 编肖复兴所说:“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 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也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 淘沙 ” 参考文献: [1]林纲.略论网络用语中的语词接触现象[J].徐州师范 大学学报,2005,9,V0L31(5). [2]杜曾慧,杨慧群.对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的思考[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研究[J].淮海工 学院学报,2010。l1,VOL8(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