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1.(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人当时旅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4分) 【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答案】

2.(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 萨 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1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小题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3.(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小题1】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2

4.(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小题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5.(14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3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小题1】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小题1】

6.(14届山西运城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4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指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小题1】清代王士祯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

富,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以“枫叶落纷纷”为结句有何妙处?(5分) 【答案】

7.(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野 步 (宋)周密 (清)赵翼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5

【小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8.(14届湖南五市十校高三12联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小题1】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4分) 【答案】

6

【解析】 【小题1】

9.(14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小题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 【小题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3分)

7

答: 【答案】

10.(14届广东海珠区高三上综测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小题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3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4分) 【答案】

一语双关。(或)象征(以物喻人),如牡丹象征富贵,寻芳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老柏树象征寺院

8

主人等。(或)托物抒怀,如借老柏树在春风到来时依然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抒发了对超然物外、淡定从容品质的歌颂和向往。 [4分。反衬、衬托或对比1分,分析到位3分。] 【解析】 【小题1】

11.(14届江西丰城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裴长官新亭

钱起

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 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 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 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

【小题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写景,请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5分) 【答案】

【解析】

9

【小题1】

12.(14届四川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独立瞰长淮。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 洞庭湖上银涛观。忆我烟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注】:①龟山:在江苏盱眙县,作者此时仕宦于淮南。②洞庭湖:作者是湖南人,家在洞庭湖边。③烟蓑伴:指渔翁一类的朋友。

【小题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词的上下阕分别描绘出怎样的景色?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烟波浩荡的景色。虚实结合,眼前阔大的景象反衬诗人的渺小,回想往昔岁月凸显诗人漂泊无归,年

10

岁已逝,功业无成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14届浙江杭州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小题1】赏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4分)

【小题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广东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小题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11

【答案】

【解析】 【小题1】

【小题2】

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

12

15.(14届安徽太湖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南湖早春 自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自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小题1】诗的哪几联描写了早春之景?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

②①

【解析】 【小题1】

13

种,当情与景一致时,即为衬托关系、渲染关系等。如果不一致时,就应该是反衬关系,即我们常说

16.(14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小题1】这首诗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杜甫对他有怎样的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诗歌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6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14

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

【小题2】

17.(14届山东济南外国语高三上质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吟笼莺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 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 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 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

15

③①

寂零落。

【小题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分) 【小题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18.(14届浙江湖州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赞扬了友人 、 的品格。(2分)

【小题2】你认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6

19.(14届江西景德镇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小题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 【小题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7

【小题2】

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①那答:那块,那边。②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小题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4分)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18

21.(14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①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骭: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小题1】诗歌颔联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

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小题2】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19

22.(14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11分)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 船相送。 【小题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20

23.(14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题(11分)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小题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5分) 【小题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6分) 【答案】

21

24.(14届湖北教学合作体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一诗一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①上苑:指在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御花园。

【小题1】一诗一词都写到了“梦”,梦中的情思分别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一诗一词都运用“春风”这个意象,试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答案】

者用梦中沉醉的欢乐反衬梦醒来后的无限悲痛、凄凉。(2分)

22

【解析】 【小题1】

25.(14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晴 刘攽 〔注〕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 【小题1】这首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富于季节特征?

【小题2】这首诗的第四句最富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

【答案】

【小题2】

23

26.(14届安徽示范高中高三11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寒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②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小题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什么特点?试作简析。(4分) 【小题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作赏析。(4分) 【答案】

②①

【解析】 【小题1】

衬。郑诗中将菊花写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里的“宁可”“抱香死”赋予菊花以人

24

的品

27.(14届湖南省长沙县、攸县、醴陵、浏阳四县一中高三上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当时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柳州。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小题1】从体裁的角度看,这首诗属于 。(1分) 【小题2】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小题3】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

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25

【小题3】

28.(14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答案】

26

【解析】 【小题1】

29.(14届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小题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如何描绘?(3分)

【小题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27

30.(14届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28

31.(13届四川德阳高三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极目五湖的今古感慨。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商圣”。

(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9

(2)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4分)

答: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