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31.单选题

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是()

a为⼀个更⾼级的⽣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b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c实现⽣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体形成于()

a资产阶级⾰命以后b⼯业⾰命以后c两次世界⼤战之间d第⼆次世界⼤战以后

d垄断剩余价值的⽣产

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8.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的劳动时间分为()a⽣产使⽤价值的时间和⽣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产⽣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产劳动⼒价值的时间和⽣产剩余价值的时间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国家协调私⼈垄断资本相互关系b各个私⼈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c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垄断资本相互⽭盾的体现10.考察社会总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值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2.⾦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

13.美国波⾳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b⽣产全球化的表现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14.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除了劳动者有⼈⾝⾃由外,还包括()a劳动⼒具有使⽤价值

b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c劳动⼒是商品d劳动⼒具有价值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a⽣产资料和劳动⼒的⽐例关系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例关系c预付总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例关系d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16.为了获得⾼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价;b垄断低价;c⾃由价格;d市场价格17.实⾏垄断价格的根本⽬的是为了()

a最⼤限度占领市场b最⼤限度降低成本c获取⾼额垄断利润d获取⾏业控制权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私⼈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私⼈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产⽆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9.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就是商品的()a价值b价格c使⽤价值d交换价值

b直接参与银⾏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机构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

27.在同⼀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产率的提⾼,⽣产出的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的变化是()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8.社会资本再⽣产的周期⼀般包括四个阶段,即()、萧条、复苏和⾼涨。a危机b⽣产c销售d购买

2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①国际分⼯进⼀步深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④企业⽣产经营全球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0.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a⽣产、流通和销售阶段b⽣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产和销售阶段

d托拉斯33.

a处于垄断地位的⼯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银⾏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融机构

3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业资本b银⾏资本c商业资本d⾦融资本

35.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劳动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产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36.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a⽣产⼒⾼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丰富b实⾏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的⾃由⽽全⾯发展

3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a原始社会的分配⽅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式

38.“暴⼒是每⼀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a暴⼒⾰命是⽆产阶级⾰命的唯⼀形式b和平过渡是⽆产阶级⾰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c暴⼒⾰命是⽆产阶级⾰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d暴⼒⾰命只是偶然的辅助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是()

a⼈民当家做主b法律⾯前⼈⼈平等c少数⼈的民主d为⼈民服务2.世界上第⼀个⽆产阶级政党是()

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党3.⽆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b⾸长负责制c集体问责制d权⼒制衡

4.劳动不再仅仅是⼀种谋⽣⼿段⽽同时成为⽣活第⼀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5.⽆产阶级⾰命的发⽣归根结底是由()a⽣产⼒发展⽔平决定的b⽣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逆施决定的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纲领和奋⽃⽬标是()

a解放⽣产⼒,发展⽣产⼒b建设⾼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明c建设富强、⽂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

7.⼈类历史上⽆产阶级⾰命和⽆产阶级专政的第⼀次伟⼤尝试是()a⼗⽉⾰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b欧洲⾰命及民主国家的建⽴

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按劳分配原则c实⾏按需分配原则d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

a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b同⼀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c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名称d不属于社会形态

13.“暴⼒是每⼀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暴⼒⾰命是⽆产阶级⾰命的唯⼀形式b和平过渡是⽆产阶级⾰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c暴⼒⾰命是⽆产阶级⾰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d暴⼒⾰命只是偶然的辅助形式14.当代中国⼈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b实现全⼈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消亡

15.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的原因()

a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多数⼈的民主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民当家作主

a社会财富极⼤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度和谐,⼈们的精神境界极⼤提⾼

d每个⼈⾃由⽽全⾯的发展,⼈类从必然王国向⾃由王国的飞跃20.“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式21.⽆产阶级专政的最终⽬标是()a消灭资产阶级b建⽴社会主义制度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阶级社会d取得国家政权22.⽆产阶级专政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内容。a⼈民当家做主b民主集中制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民主23.商品经济的消失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2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27.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实⾏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c建⽴和谐社会

d解放⽣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8.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是()

a为⼀个更⾼级的⽣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b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c实现⽣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29.社会资本再⽣产的周期⼀般包括四个阶段,即()、萧条、复苏和⾼涨。a危机b⽣产c销售d购买3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腐朽的资本主义b寄⽣的资本主义c过渡的资本主义d发展的资本主义31.考察社会总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值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2剩余价值⽣产的基本⽅法除了绝对剩余价值的⽣产,还有()a增殖剩余价值的⽣产b超额剩余价值的⽣产c相对剩余价值的⽣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产3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35.

a⽣产使⽤价值的时间和⽣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产⽣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产劳动⼒价值的时间和⽣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36.美国波⾳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b⽣产全球化的表现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3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不同b价值周转的⽅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体形成于()

a资产阶级⾰命以后b⼯业⾰命以后c两次世界⼤战之间d第⼆次世界⼤战以后39.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盾的唯⼀途径是()

a⽤垄断代替⾃由竞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垄断资本主义;c⽤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40.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除了劳动者有⼈⾝⾃由外,还包括()

a劳动⼒具有使⽤价值b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c劳动⼒是商品d劳动⼒具有价值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d经济基础反作⽤于上层建筑

5.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业社会d个⼈全⾯发展的社会6.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7.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8.⼀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的愿望和要求出发9.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a不积跬步,⽆以⾄千⾥b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c不积⼩流,⽆以成江海d近⽔知鱼性,近⼭识鸟⾳10.下列各项不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相对真理通过绝对真理表现出来

c⽆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的认识是⼀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11.下列哪⼀项不属于马克思对⼈的本质的理解()a劳动是⼈的本质b⼈的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之初,性本善d⼈的需要即⼈的本质12在⽣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们在⽣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分配形式d⽣产⼯具

13.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动物的依赖性社会b⼈的依赖性社会c物的依赖性社会d个⼈全⾯发展的社会

c⽣产⼯具是衡量⽣产⼒⽔平的标志d科学技术是第⼀⽣产⼒19.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c⼀元与多元的统⼀d正确和错误的统⼀

2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萨斜塔所做的⾃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标准21.阶级()

a既是⼀个思想范畴⼜是⼀个哲学范畴b既是⼀个历史范畴⼜是⼀个思想范畴c既是⼀个政治范畴⼜是⼀个经济范畴d既是⼀个经济范畴⼜是⼀个历史范畴

22.决定⼈⼝⽣产的发展⽅向和基本趋势的是()a地理环境b物质⽣产c风俗习惯d⼈伦道德

23.下列各项中,不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您答对了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2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是()

a民主制度的建⽴与巩固b社会基本⽭盾运动c教育的普及与提⾼d科学技术的进步2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

b唯物论和唯⼼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c辩证法和形⽽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客观的物质世界脑⼒劳动者的集体智慧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产关系是指⼈与⼈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产⼒和⽣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b⼀切有感觉能⼒的⼈c⼀切有知识素养的⼈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

31⼀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次飞跃的是()a进⾏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32.下列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的是()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然科学d艺术

33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社会层⾯对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明、和谐b⾃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厚德、包容、求是、创新34社会⾰命是()的必然产物。a改⾰b阶级⽃争c⾰命d社会基本⽭盾35⽣产⼒范畴反映的是()

a⼈与⼈之间的经济关系b⼈与⼈之间的政治关系c⼈与⾃然之间的关系d⼈与⼈之间的思想关系

36.“⼈不能两次踏⼊同⼀条河流”这⼀命题表述的辩证思想是()a运动的规律性b运动形式的多样性c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d运动的绝对性

37下列选项中,不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是()a不积细流,⽆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以⾄千⾥c不⼊虎⽳,焉得虎⼦d绳锯⽊断,⽔滴⽯穿

38除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着作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着作还包括()a《德意志意识形态》b《资本论》c《⾃然辩证法》

d《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

1.承认物质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是指()a辩证法b⼀切唯物主义c唯物辩证法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是指()

a事物内部好坏两⽅⾯的结合b对旧事物的全盘继承c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d对旧事物既克服⼜保留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法()

a⼀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读马克思主义着作d实事求是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主义d客观唯⼼主义5.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a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事物符合少数⼈的利益

c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命⼒和远⼤前途的事物d新事物的⼒量是否强⼤,是否完整

6.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是()观点。

a7.a8.

a9.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的c10.

a细胞学说b系统论c⽣物进化论d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认识事物的根本⽅法是()a阶级分析法b⽭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史观13.“⼈不能两次踏⼊同⼀条河流”这⼀命题表述的辩证思想是()

a运动的规律性b运动形式的多样性c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d运动的绝对性14.关于⼈类意识的产⽣,正确的说法有()a在意识的产⽣过程中语⾔起了决定性的作⽤b⼈类的意识完全是⾃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从⼀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15.对⽴统⼀规律揭⽰了()

a事物发展的动⼒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的途径16.马克思主义诞⽣于()

a19世纪四⼗年代b19世纪五⼗年代c19世纪六⼗年代d19世纪七⼗年代

17.唯物辩证法与形⽽上学的根本对⽴和⽃争的焦点在于()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21除了《哲学笔记》这本着作外,列宁扞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作还包括()

a《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阶段》d《国家与⾰命》

22.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外⽆物”,“天地万物皆在吾⼼中”,这是()。a主观唯⼼主义观点b客观唯⼼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3.下列选项中,不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是()a不积细流,⽆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以⾄千⾥c不⼊虎⽳,焉得虎⼦d绳锯⽊断,⽔滴⽯穿2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5.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c运动着物质的客观性d运动着物质的⼴延性

c时间具有⼀维性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28.下列哪⼀项不属于联系的特点()a客观性b多样性c⽃争性d普遍性29.⽭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性和⽃争性c客观性和⽃争性d普遍性和同⼀性

30.所谓“注意分⼨”、“掌握⽕候”、“适可⽽⽌”、“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盾分析的⽅法c阶级分析的⽅法d适度原则

31.除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着作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着作还包括()a《德意志意识形态》b《资本论》

c《⾃然辩证法》d《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3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会导致()a庸俗进化论b激变论c均衡论d诡辩论33.质量互变规律揭⽰了事物发展的()a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34.在意识的产⽣中起决定性作⽤的是()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d37.社会⾰命是()的必然产物。a改⾰b阶级⽃争c⾰命d社会基本⽭盾3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是()

a民主制度的建⽴与巩固b社会基本⽭盾运动c教育的普及与提⾼d科学技术的进步

39.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业社会d个⼈全⾯发展的社会40.⼀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