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篇一:古代娱乐 酒令 古代娱乐 酒令

酒令的简介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

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 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 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 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

1

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 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

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酒令是饮宴时劝酒佐兴的一种游戏。最初是指在宴席上监督他人饮酒之人,先秦时代就已有之,後逐渐演化为游戏。不过,在唐以前,人们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还不普遍,《梁书.王规传》:「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王规因为「未有此举」而不 愿行令,可见酒令在那时还不流行。

至唐,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士人,进士题名後,往往要在曲江宴集,文人多风雅,故席间常设明府(即宴席主持)、录事(纠察坐客及行酒令之人)以酒令佐兴。此风流荡,逐渐成俗尚, 故在唐代,从民间到士林,凡宴饮之会,多行酒令。

唐时宴饮时所用酒令,主要有三大类,即律令,头盘,抛打。 细分则名目繁多,如「花枝令」、「雅令」、「招手令」、「打令」、「历日令」、「急口令」等等。唐人诗文中就有吟咏饮酒传令之事者,如白居易《就花枝》:「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筭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闲犹得在。」

流行於唐代社会的酒令,当然也在唐人小说中留下身影,成为唐人小说中一种颇具民俗意义的特殊意象。唐人小说中宴集欢会场景中常有饮酒传令的描绘,这些酒令或本来就在现实生活中广为流传,或出於作者 的随文臆造,但均幽默机趣,多见奇致之思。

如在《玄怪录.刘讽》中,描写一群女鬼置酒於月下欢会,主要场面即为饮酒传令,先是明府女郎举觞浇酒,致祝词;嗣後翘翘录事独下一筹,罚蔡家娘子。蔡家娘子持杯受罚。然後又一女鬼起立,提议传

2

酒令: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翠绥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曰:

「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鸾老令是唐代广为流传的酒令之一,《全唐诗》卷七收录,此令为隋代贺若弼所做,起因如小说中所言:「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贺若弼仕周、隋,仕周,官至寿州刺史,襄邑县公。入隋,因平陈有功,封右武侯大将军。此为其嘲长孙鸾年老口吃而造,属於酒令中的急口令,它巧妙利用「l」与「n」、「h」之间的相近发音,造成发音拗折,不易说得流畅,读来具有

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因而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大多数唐人小说中的酒令出於作者的随文臆造,这些酒令,除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之外,也成为刻划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饮酒传令中,自然而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物的才情与品性。如《玄怪录.来君绰》,小说里来君绰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等亡命海州,途中夜投一宿处,主人威污蠖「命酒洽坐」,席间

主人「谈谑交至」,来君绰诸人几乎「不能对」,於是来君绰欲以酒令挫之: 君绰颇不能平,欲以理挫之,无计,因举觞曰:「君绰请起一令,以座中姓名双声者,犯罚如律。」君绰曰:「威污蠖。」实讥其姓。众皆抚手大笑,以为得言。及至污蠖,改令曰:「以座中人姓为歌声,

自二字至五字。」令曰:「罗李,罗来李,罗李罗来,罗李罗李来。」众皆惭其辩捷。

来君绰本以别致出奇的酒令挫损威污蠖,却被对方轻易对出,在相互的酒令对答中,威污蠖的「辩捷」 之才也被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酒令在唐人小说中被创造性地赋予了多种功能,除以上所列之外,有时,酒令也成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方式。在酒令游戏中,还可以寄寓兴亡之势。如《大业拾遗记》中,有一段文字描写隋炀帝

3

於宫中小会,行左右离閤令,即以拆字喻李渊将代隋炀帝:

帝於宫中尝小会,为拆字令,取左右离合之意。时杳娘侍侧,帝曰:「我取杳字,为十八日。」杳娘复解罗字为四维,帝顾萧妃曰:「尔能拆朕字乎?不能当醉一杯。」妃徐曰:「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乎?」

时人望多归唐公,帝闻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岂为非圣人邪?」 流行於唐代社会中的酒令,在唐人小说中有多姿多采的呈现,不仅使唐人小说充满文辨幽默之趣,也成为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建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酒令的存在,无疑也给唐人 小

----------------------------------------------------------

文人酒令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如果说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带有“阳春白 雪”的味道。 一是字词类。

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在词令上争奇斗巧提供了广阔的的台。字词令主要有:

1、八字令,每人说出一个带“八”字的词,此词必是八个同类的总称,说不出者饮。如“八仙”、“八 卦”等。

2、拆字对令:令官到一拆字对联的上联,要求在座者将下联对出,对不上者饮。如“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3、词牌合字令:此令要求说出三种曲牌名,三个曲牌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成另一个汉字,不成者饮。如:

木兰花、卜算子、早梅芳;月下笛,西地锦。女冠子(腰)。

4、离合字贯诗文成名。如: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饮一杯酒”。

5、同色离合字贯俗语。如:同色茶如酒,吕字两个口,饮荼大口,饮酒小口。 6、拆字贯诗句或俗语。如:一卜为下,二人说话,一人争上,一人争下;“青

4

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7、离合字贯俗语。如门口问信,人言不久便来;八刀分肉,内人私议不均。 8、推字换形。如:木在口内为困,推木在上为杏;十在口内田,推十往右为业。 二是诗词令,主要有: 篇二:32则行酒令简介及注释 1、陈季常怕闻狮吼

陈慥(zào),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成语:河东狮吼

陈慥非常惧内,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就记载了有关陈慥惧内的故事。《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说,陈慥的妻子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时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 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骂声时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幽默至极。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在魏晋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狮子吼其实本是佛家的一个用语,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洪亮。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比喻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2、周茂叔夏夜观莲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宋代人。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南康军,隶属江南东道,把江州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星子,统一管辖)时,在府署

5

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3、薛仁贵箭定天山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此天山并非今天的天山,而是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又被称为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是漠北草原民族心目中的神圣所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天山脚下。朔风猎猎,大唐铁骑,不动如山。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这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无比强大的东突厥汗国的牙帐就在这里。虽然东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被唐灭亡,但在天山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继突厥而起的铁勒各部总是在天山建立牙帐,以领袖草原各族。广阔肥沃而空虚的漠南草原,对于漠北各族而言,无疑是块巨大的肥肉。难以遏制其觊觎之心的回纥终于联合了同罗、仆固,开始犯边。不过强势的大唐,毫不犹豫地要把任何不良苗头都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双方再次在天山脚下对峙。旌旗开处,铁勒军中跑出数十骑在阵前冲着唐军耀武扬威,这是挑战,也就是所谓“斗将”。斗将,就是交战双方各选猛将先进行一次单打独斗,用以激励士气,就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只见唐军中跃出一员将领,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弓似霹雳,箭如流星,“嗖、嗖、嗖”三声响过,三名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军将刹那间都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而亡。刚才还在嘶吼的铁勒军,就像一下子被扼住了喉咙,死一般寂静。呆立半晌之后,数十个悍将跳下马来,打出白旗。这时候的唐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新的辉煌。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唐将,就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4、陶渊明白衣送酒

典出《续晋阳秋》。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菊花盛开,南山清晰可辨,秋风吹拂,飞鸟翩然。这么美好的佳节,本是喝酒的日子,但这天陶渊明家中一滴酒也没有。他只好无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从中,有意无意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来消磨时光。

6

正在百无聊赖之时,陶渊明远远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此人手里还抱着一个大酒坛。原来,这个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给陶渊明送来一坛酒。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忙向白衣人表示对朋 友王弘的谢意,收下了这坛酒。白衣使者刚走,陶渊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坛盖,阵阵酒香向他袭来,他立即开始喝了起来,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赠酒、饮酒,或比喻自己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

5、苏长公正襟危坐 苏长公即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6、李青莲脱靴殿上 李青莲,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于“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李白供奉翰林时,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7、王司徒举扇蔽尘

扇子的历史至少已经三千年了。不过,扇子最早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用的,而是帝王的一种仪仗。我们从戏曲舞台上还可以看到其痕迹。古代在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多用鸟类羽毛编成,被称之为“扇翣(shà草名)”,是专为王后夫人制作的“车服”。 词典上的解释是:用以拂尘取凉等。《世说新语》中有:“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尘。”《晋书.王导传》说:“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这是将扇子当作拂去尘土、遮蔽浮尘的工具。 8、王羲之坦腹东床

7

坦腹东床是古代汉族民间故事之一,旧作女婿的美称。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9、曹孟德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10、毕吏部醉倒瓮变

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家丁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一绳子捆在那里,毕卓毕竟是做贼,也就没好意思出声。到了天亮,邻居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偷酒的不是毕郎官吗,赶紧把他给放了,连声道歉,毕卓倒是很潇洒,哈哈大笑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一听,赶忙说,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给您准备点下酒菜。毕卓高兴得不行,就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11、潘安仁乘车掷果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说潘安仁驾着马车在街上走着,两边的女人无不为之着迷,每人手里都滴溜一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不停地丢..丢满了都。这叫掷果盈车...如今用来形容美男子受到妇女的爱慕与追捧。 12、黄初平叱石成羊

牧羊童黄初平入金华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后遂用“叱石为羊、叱石羊归、初平叱羊、动石为羊、初平叱石、叱石、牧羊金华、金华牧羊”等指得道成仙,或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1] 13、庄周生诙谐诞妄

8

荒诞虚妄。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 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14、孙北海尊酒不空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 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尊酒不空源之蝶恋花 诗曰:

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 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得闲中趣。 15、平原君珠履三千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平原君门客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16、吕奉先辕门射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如今可借袁术的手除掉他。”吕布说:“并非如此,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 篇三:国学经典之趣味语文篇 (一)趣味知识 唐诗宋词之最

9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美丽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有计谋的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诗人尊号

“诗仙”李白 “诗圣” 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佛” 王维 “诗杰” 王勃 “诗狂” 贺知章 .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中国古代“十圣”

10

1.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2.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4.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5.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6.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7.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8.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9.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10.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二)趣味词句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谐音式歇后语

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比喻式歇后语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1

飞机上聊天——空谈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聋子的耳朵——摆设 典故式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加减式歇后语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三下子丢了两下子——就那么一下子 俗语转化式歇后语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以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可怜虫——喻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糊涂虫——喻不明事理的人 应声虫——喻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喻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跟屁虫——喻跟在他人后头毫无主见的人。 没头苍蝇——喻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井底蛙——喻见识浅陋的人。 癞——喻肮脏丑陋的人。

美女蛇——喻外貌美好而内心凶狠奸诈的女子。 缩头乌龟——喻胆小怕事的人。

铁公鸡——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