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号
1.用于表示引文中的省略。引用他人的话时,为了突出重点,对不必引用的部分就可用省略号代替。
例句:《通志略》说:“葡萄藤,生传自西域。……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中国始有。”
2.用于表明列举时的省略。行文时,要列举许多类似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当列举到一定的数量,其余就可以省略。
例句:有最大的湖泊、连绵的雪山、坦荡的草原、茫茫戈壁……
3.用于表明语意未尽、意在言外的省略。引文时,有些话虽说完,然情丝不断、语意难尽,故用省略号,以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
例句:当黑夜又一次来临的时候,我将用生命点燃微笑,为我远行的孤寂灵魂唱起最后的歌……
4.用于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例句:“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5.省略人物的语言或心里想法。
破折号
1.用于表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句:我要到高原的湖边去,寻找我童年的崇拜物——蓝天上的鹰们。
2.用于表明语意的递进。
例句:他们除了在绝望中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可循。
3.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折。
例句:到河滩挖“浪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4.用于表示语音的中断、停顿和延长。
例句: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引号
1.用于表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
例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告诉我们多读书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2.表示反面或否定,有特殊含义的用法。
例句:她的“缺点”就是只顾工作,不顾身体。
3.表示特定称谓。
例句:“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有关部门接到了无数投诉电话。
4.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指出的部分。
例句: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
冒号
1.用于引起下文的词语后。
例句:有学者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文献考古阶段;第二阶段,是实物考古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建筑之诠释阶段。
2.用于总括前文的词语前。
例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3.用于解释性分句前。
例句:第一次跨进项南家的客厅,冷不丁吃一惊,吃惊这客厅的陈设:一桌一椅、一花一草、一字一画,都好生眼熟,仿佛在哪儿见过?!
4.用于引语“某某说”之后。
例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解释说明 )
2.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转折)3.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解释说明)
4.我刚要倒馊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叫声:“别倒——”我抬头一看,是春花。(语音延长)
5.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列举的省略)
6.老班长有气无力地说:“我……我不行啦,你……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声音断断续续)
7.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表示否定)
8.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特定称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