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将相和》教学设计

Megan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1.回顾《搭石》一课掌握的快速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引出本课要掌握的“连词成句”的方法。

2.做“词句快读”的游戏,尝试扩大视域,连词成句。

3.小结:“连词成句地读”就是由单个字和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

(二)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记录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1.自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提示学生,读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要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检测阅读效果,出示检测题,以判断正误和选择等形式检测学生阅读效果。

(三)交流阅读体会

1.请学生说一说完成检测题情况如何,是否能做到连词成句,不回读,以及尝试“连词成句”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如何连词成句,扩大自己的视域。

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连词成句地读”的具体方法。

预设:

(1)看一整句话,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关注整句话,可以不按照标点符号的间隔来读。

(3)有时候还做不到“连词成句地读”,还需要反复练习。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再读课文关注本课生字词。

2.自学本课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还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例如“强”在文中是迫使的意思,所以要读qiǎng。

3.指导“臣、据”的笔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一)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连词成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再次默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一下这篇课文的大意。

预设: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假意要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识破秦王的计谋,将和氏璧带回赵国,并在渑池会上,强迫秦王击缶,让赵王不受羞辱,因此被拜为上卿,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处处避让,使得廉颇醒悟,并上门负荆请罪。从此他们齐心协力保卫国家。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指导学生梳理本课内容。

可以用小标题形式将文章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部分。

2.提问:文章中的三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在三次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是怎么做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以小组形式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蔺相如的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说一说。

阅读提示:

(1)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运用所学方法,连词成句地读。

(2)画出关键词句,从语言、动作等方面谈谈文中人物形象。

(3)可以利用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

4.全班交流,相机归纳。

预设:

(1)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比如他抓住了秦王确实喜欢这块玉璧的心理,说玉有瑕疵,从而把和氏璧拿到自己手上,而不是贸然抢夺。

(2)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因为他比廉颇官职高,却还处处避让,主要是为了国家考虑,能说明他顾全大局。

5.交流完毕,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细节说说对廉颇的印象。

预设:

(1)廉颇能知错就改。

(2)廉颇很骄傲,他看不起蔺相如。

(三)总结收获

在学习本课时,我们了解了“连词成句地读”这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今后在阅读时还要有意识的实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作业建议

本文出自《史记》,课下了解关于《史记》的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原文。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