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欧洲古代与中古的英雄史诗

欧洲古代与中古的英雄史诗

来源:好走旅游网
欧洲古代与中古的英雄史诗

欧洲各民族在古代(上古、中古)出现的灿烂的史诗,不仅是欧洲及该民族文学的源头,也是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的瑰宝。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古罗马的《伊尼德》,中古冰岛的“埃达”和“萨加”,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盎格鲁一撒克逊的《贝奥武甫》,法兰克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贝林内”和《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了显赫的位置。这些史诗反映了各民族古代的生活,歌颂了古代的英雄,在艺术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受到后世和域外的关注。

史诗在反映生活方面,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和极高的认识意义。《伊利亚特》反映了部落间的战争,财富掠夺与奴隶的产生,以及当时的军事民主制度。《奥德赛》则反映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埃达”和“萨加”把斯堪底纳维亚人去冰岛定居前后的名人事迹、生活景况作了真实的描写。《罗兰之歌》写查理大帝遭巴斯克人袭击、《熙德之歌》写的罗德里格遭放逐、《伊戈尔远征记》中所描绘的伊戈尔王子出征、被俘、逃归等等,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这些都是形象的历史,显示了古代史诗在内容上的可信性。

但史诗不同于历史,作为艺术作品,它重在刻画形象;古代社会以英勇善战为崇拜对象,古代史诗以歌颂英雄为中心;故而称之为英雄史诗。史诗中歌颂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伊尼阿斯、罗兰、西格夫里特等杰出的英雄。这些英雄,坚强、刚毅、善战,有的还睿智、勇往直前。

十世纪以后的英雄,不仅勇猛、刚直,而且热爱祖国,为民造福。在这些古代英雄身上集中了人民的理想,表现了人民的感情。当然,上古的英雄更多一些野性。中古的英雄,则多了一层理性.他们忠君奉教,以约束自己的放任。自我牺牲的精神、反对侵略的斗争、爱国主义的思想,使他们具有不同于上古英雄的风采。

英雄史诗既然是欧洲文学的艺术宝库中的珍品,那就意味着它们在艺术上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或者是后来居上的艺术超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开创了欧洲文学在选材、构建、风格等方面不同范例的先河,在艺术上又有各自的特点。维吉尔的《伊尼德》在艺术结构上、风格上又有新的创造.史诗把线状结构与网状结构统一了起来。在艺术上,它使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等手法,写得细腻、哀婉、朦胧,具有宗教的严肃性。故对中世纪文学颇有影响。

中世纪或中古的英雄史诗,就内容而言,分两类,一类反映民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生活,如《卡列瓦拉》、《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埃达”和“萨加”等。这类作品中神话因素较浓,有魔怪、法术等幻想成份。另一类是高度封建化了的社会产物,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其中英雄的荣誉观念不是血族复仇,而是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类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写作方法,真实的生活景象远超过幻想的因素。就艺术而言,两类史诗的艺术形式、结构、风格,也与其内容相联系,形成不同的特色。前一类在结构上较松散,情节上有时也不统一。如《贝奥武甫》,除由主人公贯穿两部分而使之成为一部作品外,从情节上看,第一和第二两部分,完全是两个故事。结构上甚至可以看成是两部作品组合在一部作品中。第一部分写主人公替丹麦人除掉巨妖母子,它突出的是见义勇为、助人除害。第二部分写主人公杀死为害人民的火龙,突出的是造福人民。两部分各自独主,在主题与情节上都不一致。又如“埃达”和“萨加”完全是许多神话、史传、家族故事等等的集合,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残缺不全,根本谈不上艺术的整体结构。《卡列瓦拉》写三位英雄制造和夺回“三宝”神磨,是有一个中心情节,但穿插了许多与中心故事关系不紧密的各种传说、

各种知识、各种咒语。结构也是松散的。后一类史诗都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上十分集中统一。《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都集中塑造中心英雄形象,所歌颂的中心人物都在史诗标题上反映出来。罗兰、熙德、伊戈尔的爱国精神都很突出。它们在结构上不谋而合的都是三章正文。《罗兰之歌》第一章写加奈隆投敌叛变的经过,第二章写罗兰率二万骑兵全军覆没的经过,第三章写审判加奈隆的经过。《熙德之歌》第一章写国王听信谗言放逐熙德,第二章写国王给熙德两个女儿说亲,第三章写两个女婿虐待妻子,熙德比武中战胜两个女婿的经过。《伊戈尔远征记》第一章写伊戈尔孤军作战被俘,第二章写基辅大公号召王公去战斗,第三章写伊戈尔的妻子痛哭感动天地,伊戈尔逃回祖国。史诗围绕一人一事写作。结构安排得非常紧凑,显示出后期史诗作者们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两类作品之间,《尼伯龙根之歌》在内容与思想上兼有两类史诗的特点。它虽然写的是氏族社会后期的故事。但写在封建社会鼎盛时代。其中有魔法的、超凡的因素,但写人的生活与心理又很真实,是现实主义的。人物不是一人一事,写了男女数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分上下两部,每一部自身是紧凑的。两部之间在情节上相连,但各有中心与相对独立性,整体又显得松散。这是别具一格的英雄史诗。

史诗之所以称为史诗,不仅因为它是韵文作品,是演唱的对象,而且因为它写史,反映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人与事或类似实有的人与事。史诗写一个民族命运、一个民族的运动,并不重在个人命运。这与近代欧洲着重写个人命运的小说不同,古代英雄史诗,有的写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大战,有的写一个英雄国度的人民为民族命运作出的斗争。许多贯穿了主人公名字的作品,虽有贯穿人物,但插曲段落常常超过中心情节,而在插曲中,揭示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评述着民族的命运。

英雄史诗,重在历史背景与民族命运基础上对英雄的歌颂。这样,几乎所有的英雄史诗都气势雄伟、风格悲壮、场景宏大。可以说,小说多是微观的文学,而史诗是宏观的文学。英雄离不开战斗,战斗中显示了英雄的勇敢、威武、豪迈气概。而战斗的场景,动辄千军万马,异常宏大和激荡人心。史诗的作者是艺术上的大手笔。

古代的英雄史诗之间,不同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是长期流传的人民口头创作。早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亚战争之后,就有各种短歌流传。形成为两部史诗之后,又流传了几百年,直到有了文字,在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写下来。可见,这两部人民口头创作,有流变性、创作的集体性等特点。于是,史诗的叙述人是没有个性的。由于写的是氏族社会,产生时阶级与国家的观念与现实都未成熟,所以叙述人的倾向性不鲜明,它不因歌颂希腊联军而丑化特洛伊方面,他对阿喀琉斯、赫克托耳敌对双方都同样的歌颂。这同现代作品写战争双方时的爱憎分明不同。

古罗马的史诗《伊尼德》不是人民口头创作,而是“文人史诗”,是诗人维吉尔模仿希腊史诗而创作的。因此,它没有荷马史诗的特点,在形成之前,也不曾在人民中流传。诗人是按奥古斯都的旨意写的,则他倾向鲜明,歌颂罗马的光荣,把屋大维说成神的后裔,为君权神授造舆论。《伊尼德》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创作的,则它在艺术上更精致以至雕琢。

中古的史诗不同于古代史诗的最大特点是它属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思想渗透在中古史诗之中。中古早期的史诗《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埃达”和“萨加”、《卡列瓦拉》写的虽是氏族社会后期生活,但有的内容已在基督教教化蛮族之际,有的流传和整理于基督教统治的封建时代,所以《贝奥武甫》中把妖怪格伦德尔称为该隐的族类,《卡列瓦拉》、“埃达”和“萨加”中的英雄更像基督教熏陶的英雄。《卡列瓦拉》写芬兰的多神教,但结尾处出现圣母玛丽亚的故事。 《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是十足的基督教文化,英雄的忠君护教,反映着骑士的精神,以至这些史诗的内容被骑士传奇所发扬。这些史诗是民间文学,使用着民间文学常用的重叠法、对比法。而《伊戈尔远征记》内容上虽属同类,但却不是民间文学,

而是某位文人的手笔。但它采用了民谣和其他民间文学的修辞法及文学表现法,故而读来也像是流传整理的,但毕竟它是民间文学的赝品。

由以上可以看出:欧洲的各民族,都以其描述民族命运的史诗,立足于古代文学之林。而渊源流长的古代史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景况,不可一律化的简单对待,这样才能参透各民族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