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慧
张子卿是我班的一名小男孩。他是一个很容易就让人记住的小男孩,因为他的后脑勺留着一根长约40厘米的小辫子。
记得开学第一天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园时,全部孩子都参加了,可是清点人数却少了一个。我急忙回到教室寻找,找遍了每一个地方,依然没有。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想一想还有哪里没找。虽然才两分钟时间,可我却像经历了一次鬼门关。
我又一次走进教室,打开女生厕所的两道门,结果我听到了小小的一声“老师”。原来张子卿就藏在寝室门的门后。看见他的一瞬间,我的心里是又惊又喜又怒。我按住自己的胸口,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轻声问道:“你怎么在这里?老师刚才在门外喊你,你没听见吗?”我想子卿的回答足以让大多数的老师火冒三丈,他说:“我觉得这样很好玩!”我强压怒火,算了,其他同学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还是带着大家先参观校园吧。此后子卿的表现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各科的课堂上,其他孩子在老师的要求下坐得端端正正,而子卿则软绵绵,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在老师的再三要求下,他竟依然趴在桌子上,只是稍稍抬了一下头,不耐烦地反问“怎么了?”。要不就开始在同桌的本子上,课本上乱涂乱画,对着其他同学做鬼脸,搅得四邻不安。课间打人、抢东西、爬双杠„„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课,他竟然每次都坐在教室里不出去,一个人在教室里为所欲为,偷拿别
人的物品。后来有几个男孩子受到他的影响,干脆也不去上体育课了。厕所里的下水道经常会堵塞,一调查,张子卿把瓶子扔到厕所里了。哎,真是不让人省心。
是什么原因使他小小年龄就变成这样呢?我决定查找背后的原因。
一天,一位家长含蓄地表达,子卿在幼儿园时,就是有名的捣乱鬼,不希望孩子和他坐在一起。家访时,他妈妈对孩子的不合群,调皮进行了隐瞒。现在在我几次真诚地交流下不得不说出实情。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持放任的态度,觉得就应该让孩子痛痛快快,随心所欲地玩,而孩子的玩伴却很少,经常和自己的小表哥玩打打闹闹的游戏。而对于孩子的一些恶作剧,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真聪明。
显然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从交谈中发现子卿妈妈喜欢与人交流,但却是一个不容易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子卿爸爸性格内向,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完全交给孩子的妈妈处理。
要引领这样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步入正轨,必须要下一番功夫,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思想准备。不过幸好孩子年龄小,所以我的自信心还是满满的。 1、家长陪读
由于子卿妈妈不上班,所以我听取索校长的建议,让孩子的妈妈陪读几天。因为我们班有一个窗户靠着马路,经过与家长协商,妈妈决定经常到教室外和操场外,孩子不宜察觉时悄悄进行观察。晚上再
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流。
2、指导家长重视对“代币法”的使用。家长制定表格贴到墙上,和孩子进行约定,凡是孩子在家庭中有进步,在学校得到老师表扬,就要按照表格中的约定进行奖励。
3、降低对子卿的要求,努力放大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子卿虽然不合群,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但他很喜欢帮老师做事。利用这一点,告诉他全班同学谢谢他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让他明白当他做了有益于别人的事时,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顺势告诉他在别人的书上乱画,这是伤害了别人。他喜欢和老师聊天,好几次邀请我到他家看舅舅给他买的各种新玩具。他妈妈介绍孩子拼图,组装玩具的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我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教育引导。
4、多组织班级活动
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多为子卿提供参与机会。活动使他认识到自己也是班级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不过让他作为某一项管理任务的负责人的做法,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看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先让他融入集体,遵守纪律就行了。 5、正确看待“反复”。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胖子”,有时当子卿控制不住自己时,只要不影响同学,我和科任老师们就“视而不见”。 6、结合必要的短时惩罚
有时他犯错,我就剥夺他为别人服务的权利,如取消他为大家发
放酸奶的任务,他就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虽然有时跟子卿妈妈的意见不同会进行争论,但子卿在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学校教育相结合下,慢慢地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行进着。现在课堂上,只要老师点一下子卿的名字,正在开小差的他,小腰板立刻会挺得笔直。体育课时,不用再让我这个班主任拉着小手亲自交给体育老师了。同学告状的次数也少多了。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才能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收获希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