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1.线路概况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起自石家庄北站K4+475.7,途经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再经山西省盂县、寿阳县、阳曲县,止于太原站K228+213,正线全长188.4km。运营初期承担着石家庄与太原间的大部分客运量和部分货运量,与既有的石太线构成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
1.2.隧道概况
太行山隧道为本线最长的隧道工程,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DK69+255~DK97+094,右线起讫里程DK69+271~DK97+119,隧道全长27839m。隧道位于石太客运专线小寨车站和盂县车站之间,是本线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通过该段太行山山脉的主峰越宵山,隧道最大埋深445m,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两线线间距35m,太行山隧道是目前我国设计的最长山岭隧道。
Z3标段为太行山隧道中的一段,起讫里程:DK73+201~DK80+901,YDK73+201~YDK80+901,线路全长7.7km,为单线双洞。隧道均位于直线上,纵坡均为14.3‰。
1.3.自然地理状况及岩性
1.3.1.气象特征
隧道区内地处温暖带亚润湿区,属高寒山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垂直分带不明显,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350~800mm。降水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4%~97%。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北风为主。冻结期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1m。 1.3.2.地震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太行山隧道所在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1.3.3.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
Z3标段坪上斜井洞口附近起迄点均与304省道相连,施工进场相对容易,但寺坪斜井、嘴子上斜井均需修建较长便道方可进入洞口,交通较困难。隧道区位于太行山脉中南段剥蚀中低山区及盂县~寿阳黄土盆地堆积区两大地貌单元内,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600m,峡谷中无水,均为干谷。山上植被较茂密,基岩裸露,呈现山地地貌的典型特征。 1.3.4.工程地质
隧道区地层岩性地层表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冲洪积层马兰黄土、离石黄土,下伏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奥陶系、寒武系及太古界地层。太古界为一套花岗片麻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相结合。奥陶系、寒武系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白云岩、石灰岩、紫红色薄层状竹叶状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为砂岩、泥岩及铝土质泥岩组成。
其中DK73+201~DK79+360段,洞身位于寒武系上、中统的一套薄至中厚层状为主的白云岩、石灰岩类为主夹页岩的碳酸盐地层中,岩体完整至较完整。DK79+360~DK80+901段受仙人村~红贝岭断裂及岭底西至香炉寺断裂影响,洞身所提供的该段地层为太古界浅变质的一套花岗片麻岩吉黑云花岗片麻岩变质岩区,岩体完整。
1.4.交通、水源、电源
Z3标交通条件较差,仅在3#坪上斜井有304省道通过,其它2座斜井仅有碎石小路通向2#嘴子上斜井,需加宽和新修碎石便道。
施工用电采用从业主提供的沿线路走向电力干线引入,并考虑部分采用自发电。
施工用水主要采取打深井取水,并抽至高山水池。
1.5.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近期兼顾货运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坡度:上行限坡13.5‰,下行最大坡度18‰;本标坡度13.4‰ 最小曲线半径:5000m
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双机地段108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高速列车动车组,中速列车SS9,货车DJ1。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6.主要工程数量
太行山隧道Z3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一 1 2 二 1 2 3 工 程 项 目 新建隧道 左线DK73+201~DK80+901 右线YDK73+201~YDK80+901 辅助坑道 1#寺坪斜井 2#咀子上斜井 3#坪上斜井 单位 m m m m m m m 数量 7700 7700 7700 4303 1093 1700 1510 备注 单洞双线 1.7.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 1.7.1.工程特点
(1)本标段正洞均由斜井开辟工作面,独头掘进长,最长达4700m,多工作面施工,施工干扰大。
(2)本隧道设计为无轨运输,通风、排烟困难。
(3).隧道排水困难,正洞排水均要通过斜井向外集中排放。
(4).工程质量标准高,太行山隧道为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设计速度200km/h以上。
1.7.2 工程重点(难点)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本节简单列述工程重点、难点及2采取的对策与措施,详细内容参见“5.7重点(关键)、难点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章节内容。
工程重点、难点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工程重点、难点 拟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成立专门的预报小组,实行三级动态地质探测和预报管理。 断层破碎2、施工临近断层至预计位置150m时采用TSP进行预测,带突泥、然后每20m采用红外探水。 3、加深炮孔5~7m进行验证。 涌水 4、每30m一循环进行水平超前钻探,并记录钻速和出水变化。 5、采取“管超前、预注浆、弱爆破、强支护、快循环”的施工策略。 1、出碴根据设计采用无轨方式,加强通风,各作业线均配备高效率机械化施工,精心组织。 2、加强监控量测。不良地段稳扎稳打,地质良好段加快施长隧道快工进度。 速施工 3、洞内外采用有线、无线通讯方式,及时将掌子面附近的情况报告调度室,提高施工调度的效率。 4、采用激光断面仪修正光爆参数,控制超欠挖。 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1项目管理目标和承诺
工程名称 项 目 总 工 期 管理目标和承诺 计划于2005年6月1日开工,至2008年8月31日完成本标段,共计39个月。 ⑴、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⑵、全部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且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优良。 ⑶、消灭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 ⑷、本合同工程达到部优,争创国优。 杜绝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汽车行车重大责任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1‰以内。 达到业主要求的文明工地施工现场标准。 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达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按时足量到达现场,不任意更换。 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本工程施工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Z3标 工程质量 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 环境保护 人员、设备到场 资金准备
2.2.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2.2.1.施工动员周期
若我公司有幸中标,立即按照投标书承诺,组织设备、人员进场,督促本合同项目经理部及各作业队的领导成员,加速开展工作,并对参加本合同段的施工人员进行项目动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使各项准备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投标阶段,已对工地进行了工地调查,并就前期准备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拟定了施工动员计划。
人员:首批以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为主,开展前期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余人员按照标书承诺,根据工程进度分期进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中标后3天内到位,普通作业人员和技术工人5天以内到达工地。本标段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客运专线施工管理和技术培训。
设备:本单位已有的主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已进行了维修保养,做好待命调遣的准备,大型专用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已与专业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意向协议,中标后即可签订设备采购合同,保证按期10天内进场。到场。按照投标书中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分批分期组织到场。
材料:对用量大的砂石料,已进行了料源、材质、供应能力的调查。 资金:集团公司以专项流动资金支持本项目做好施工动员和必须的准备用款。
2.2.2. 员工技术培训
为适应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到集团公司作讲座、授课,积极参加铁道部和业主主办的相关培训,组织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已建成的秦沈客运专线和正在进行的合宁客运专线
试验段参观学习,集团公司组织本单位专家讲授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标准,运用各种渠道加大岗位培训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工作,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聘请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教授对集团公司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领导进行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专题培训,内容包括国际高速铁路的发展情况、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背景与规划、对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等等。并将培训录像制作成光盘,发到集团各单位,为在全员中进行客运专线基本知识普及。同时还将培训资料制作成课件放在集团远程教育平台上。
(2)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带队参加了由铁道分会和总公司主办的客运专线建设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对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施工技术理论基础特点、难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新了理念,更加明确客运专线技术准备的方向,也坚定了能建好客运专线的信心。
(3)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举办的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班,共参加了6期,计划送培200 人,目前已培训101人。
(4)选派6名管理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铁道部有关单位举办的高速铁路技术培训班,并到秦沈铁路客运专线进行了学习考察,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关键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
(5)针对高速铁路施工的高标准、高要求,集团公司举办了隧道工、电焊工、钢筋工、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等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共培训156人,为高速铁路施工储备高级技能人才。 2.2.3前期准备
接到业主的中标通知书后,及时与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在接到业主的进场通知书后,由公司分管领导组织,7天内项目经理带领工程技术、试验、机械、材料及行政等有关人员进驻工地,开展以下工作。
(1)办理有关土地征用、租用手续。
(2)开辟施工场地、搭设栈桥、填筑便道、建设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 (3)管段内线路复测和增设施工控制点。 (4)办理地方道路使用的有关手续。
(5)递交用电用水申请报告,选择变压器、水池、空压站设置位置,确定临时电力线路走向,把电源接进施工场地。
(6)编制材料、施工设备调运计划和施工人员进场时间表,调运前期投入本工程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达施工现场。并进行有关材料取样试验的工作。
(7)签署地方筑路材料及其他有关材料的购货合同。 (8)等待监理工程师的开工令,尽快进入施工阶段。
2.3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2.3.1劳动力组织措施
(1)按照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按期进场施工.
(2)确保施工高峰期,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能力满足施工工期需求.
(3)劳动力组织必须合理组织,挖掘最大施工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经济措施,确保农忙季节劳动力满足施工需要. 2.3.2材料组织措施
(1)本工程材料需求量大,必须确定长期稳定的采购、供应渠道,确保材料充足供应.
(2)对需求量大的材料,必须派专材料人员进驻料源地组织供应.
(3)材料运输采用单位和社会车辆共同组织运输,实施优势互补,均衡运输. (4)对新材料和紧缺的材料必须提前组织供货,以适应市场变化. (5)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材料储备场地和储存仓库. 2.3.4机械组织措施
(1)采用大型、高效、配套、性能优良的设备,以施工机械化保障施工快速化,以保证工期。
(2)配备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备足易损配件,在工地设配件库,建立机修车间,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障水、电供应,架设必要临时电力线,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通风、排水及备用发电设备。确保工程不间断施工。
(3)作好设备的选型和配件供应工作,设备选型力求实用、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4)充分发挥机械施工高效率的特点,做到施工、保养统筹兼顾,关键控制性工程必须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的优势,以缩短节点工期. 2.3.5其他组织措施
(1)积极做好地质超前勘探,提早做好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工作.
(2)积极做好与驻地设计代表和监理的工作关系,提高各方工作效率,以缩短设计变更和质量检查的中间环节.
(3)组织科研活动,为施工阶段提供技术支持.
(4)不断完善施工组织体系,为施工提供必须的组织保证.
2.4竣工阶段组织措施
(1)竣工文件的编制按国家及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竣工文件编制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程技术部具体负责,并设专人负责竣工文件编制的日常工作。各项目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有关资料的形成与积累;项目经理部负责竣工文件的审核、汇总、组卷、移交工作。
(3)将竣工文件的编制纳入各级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按照竣工文件和图纸资料归档内容、要求时间,随时收集整理。编制的文件内容质量符合业主和国家、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的要求。
(4)验交前,要对本段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检,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保证本工程全面达标。质检合格后,向甲方提出申请竣工验收报告,说明本工程完成情况、验收准备情况以及申请办理竣工验收的具体日期等。
(5)编制地亩竣工文件,绘制地亩平面图,按业主要求及时上交地亩竣工文件。
2.5.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及部门职能
2.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按高效精干的原则组建Z3标段项目经理部,由隧道施工经验丰富、配置一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具体负责隧道的施工。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2人,总工程师1人。项目经理部设八部二室一组,即工程技术部、安全检查部、质量检查部、质量体系部、财务部、合同管理部、物资机械部、环境保护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和水文地质预报组。项目经理部总共由45名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经理部下设三个隧道专业项目队承担Z3标段的施工任务。
为了便于指挥,合理用地,方便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岭底村附近自盖和租用民房作为驻地,各项目队于斜井洞口就近搭设活动房屋或砖砌房屋,分别承担隧道斜井及隧道正洞的施工任务。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图2.4.1-1“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新建石太铁路客运专线重点工程Z3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专家组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财务部环境保护部合同管理部安全检查部质量检查部质量体系部物资机械部中心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水文地质预报组隧道项目一队隧道项目二队隧道项目三队各作业工班图2.4.1-1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2.5.2.部门及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2.5.2.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集团公司在本工程项目的被授权人,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和监控,负责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源配置,确保管理体系在本工程项目上的持续有效运行。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人,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
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稳步提高,满足业主的质量要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人,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规划落实标准化工地建设,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的工期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资源配置,确保本工程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文明施工管理,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推行文明标准工地建设。 2.5.2.2.项目副经理
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协助项目经理抓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5.2.3.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程质量、计量测试以及地质预测预报的领导工作,指导全体技术人员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工程项目 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和实施,解决施工中的关 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先进技术成果在本工程项目上的应用。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和移交。 2.5.2.4.工程技术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负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案,负责技术交底,并解决施工遇到的技术难题。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测量、试验、检验、行车调度。根据工程特点,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四新技术成果,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技术总结。 2.5.2.5.质量检查部
负责根据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和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规划,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行使质量监督职能。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评定和验收。负责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组织项目的QC活动。
针对隧道高地应力地层、涌水突水、瓦斯、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措施,建立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并负责监督、检查。 2.5.2.6.安全检查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规划,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负责制定安全工作目标、安全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负责定期和日常的监督、检查,组织安全的检第第第查评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三一二和处理。
隧隧隧道道道项项项目针对隧道高地应力地层、涌水突水、瓦斯、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监控保证体系,并负责监督、检查。 2.5.2.7.物资、机械部
负责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及管理办法,制定物资设备管理办法,检查物资设备的采购、验收和评定,负责工程设备的安装、检验、标识和记录,检查各施工队的材料消耗和设备使用情况。 2.5.2.8.质量体系部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在ISO9001:2000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和项目程序文件。并根据技术的发展或系统的不合理,及时更新质量管理系统,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2.5.2.9.财务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管理。制定施工计划和资金计划,开展成本预算、计划、统计、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工作,负责验工计价,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检查指导各施工队的计划统计、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 2.5.2.10.合同管理部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验工计价和计划统计。制定施工计划,开展成本预算、计划、统计、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工作,负责验工计价,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检查指导各项目队的计划统计、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
2.5.2.11.综合办公室
负责项目经理部的人力资源及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环保体系并落实环保措施。负责党政、文秘、宣传、接待以及协调等工作。 2.5.2.12.中心试验室
负责本工程项目原材料及施工过程的试验检验控制,制定试验检验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包括管理职责、文件资料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样品管理、试验环境及方法、检测依据及标准、记录控制及资料统计分析等内容。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试验工作总结。 2.5.2.13.环境保护部
负责与业主、地方政府、当地群众、附近有关厂矿以及相邻标段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对外协调联系,并负责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工作以及环境监控等。
2.5.2.14.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组
扎扎实实的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是安全顺利施工的前提条件。建立三级动态施工管理体制:
一级:现场技术主管及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熟悉工程范围内地质特点,同时根据现场开挖断面的地层岩性和量测结果初步分析、判断前方的地质条件、地下水、岩性的变化,确认围岩与设计等级、支护参数是否正确,认真做好地质素描记录,动态变化。
二级:发现围岩有变化的趋势,且较大时,与现场设计人员、监理协商,共同确认地质变化现状,为拟采取的施工技术和调整设计做准备;
三级:项目经理部、现场设计负责人、监理或总监根据现场的地质预报、围岩的变化等情况对工程地质变化情况取得共识,确定拟采取的施工对策和进行设计调整。
2.6.施工管段及任务划分
Z3标段施工内容均为隧道,为此,特在本标段内设置三个专业化隧道项目队,承担本标段内全部工作内容。
本标段的施工管段为太行山隧道左线DK73+201~DK80+901、右线YDK73+201~YDK80+901段,单线双洞,管段共长7700m,1#寺坪、2#咀子上和3#坪上斜井均位于线路左侧,斜井承担的正洞掘进施工任务均为与正洞相交后沿线路前进方向施工。三个项目队任务划分如下:
隧道一项目队承担太行山隧道正洞DK73+201~DK75+801段共长2600m及寺坪斜井1093m的施工生产任务。
隧道二项目队承担太行山隧道正洞DK75+801~DK78+801段共长3000m及咀子上斜井1700m的施工生产任务。
隧道三项目队承担太行山隧道正洞DK78+801~DK80+901段共长2000m及坪上斜井1510m的施工生产任务。
2.7.临时工程规划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2.7.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临时工程修建本着尽量利用既有设施, 节约用地、少占耕地、满足施工、方便并利于生产管理的原则进行布置,临时工程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规划红线内,且尽量集中设置,减少重复建设。同时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跨沟谷设便桥时,应考虑季节性洪水流量和水位情况
结合现场既有条件,充分利用当地水、电、路资源。
临时工程布置需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干扰,以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原则布置施工总平面。 2.7.2.主要临时工程
2.7.2.1.斜井洞口施工平面布置
寺坪、咀子上、坪上3座斜井洞口附近地形均比较开阔,为保证隧道施工的生产设施、机械设备、施工场地和运输、弃碴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布置施工场地,选择引入便道,充分利用斜井洞口掘进弃碴填筑作为隧道施工场地,并逐步扩大,完善施工场地与设施,为隧道的施工提供充足的施工作业场地。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重点工程Z3标段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见2.6.2-1图。
2.7.2.2.施工便道
1#寺坪斜井与304省道间原有一条碎石便道,宽3.5m。便道拓宽后作为施工便道,拓宽长度约10km。
2#咀子上斜井距通往1#寺坪斜井新修碎石便道500m,新修便道500m后与拓宽便道连通。
3#坪上斜井洞口位于304省道的旁边,由省道新修便道70m直接引入。 便道采用18~20cm厚泥结碎石路面,以保证雨季正常施工。 2.7.2.3.风、水、电供应
在本标段3座斜井进口洞外各设一座空压机站,设6台20 m3电动空压机。根据洞内供风量大小,分别启用空压机,由阀门控制使用,用φ150mm无缝钢管送至掌子面。空压机房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6.2-1
150mm高压风管贮风筒1#8.4m过滤器25m2#机修间生活间7m3.6m5.4m空压机9m图2.6.2-1 空压机房平面布置示意图
Z3标段施工用电采用业主沿线路方向永临结合的贯通电力干线引至斜井口,斜井口设1000KVA变压器1台,当隧道掘进长度超过800m后,洞内采用10KV高压进洞方式供电,每个工作面设315KVA可移动变压器一台,并与掌子面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最大800m。洞口配备2台300kw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用电。
施工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利用业主提供的深井,并在斜井进口端附近设集水井1座,自水井安装抽水泵站,抽水机扬程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择优选用,铺设临时给水干管路,管径Φ100mm。为了保证供水压力(不小于0.3MPa),在工地设高山水池,水池容积不小于100m3,必要时可在 山坡上修建二级30m3水池,用多级泵抽水接力至高山水池。
由于太行山隧道DK73+201~DK80+801段隧道正洞段施工为14.3‰上坡施工,随隧道开挖掌子面水头压力逐渐降低,为确保掌子面施工用水的水头压力,必要时在洞内设置气压式增压泵,以提高掌子面的施工水压。 2.7.2.4.砼搅拌站设置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方便施工,本标段共设3座砼搅拌站,负责全标段的砼供应。各搅拌站设置位置及生产能力如下:
第一砼搅拌站:设在太行山隧道寺坪斜井洞口附近,生产能力为50m3/h。负责太行山隧道正洞DK73+201~DK75+801段共长2600m及寺坪斜井1093m的施工砼供应。
第二砼搅拌站:设在太行山隧道嘴子上斜井洞口附近,生产能力为50m3/h。负责太行山隧道正洞DK75+801~DK78+801段共长3000m及嘴子上斜
井1700m的施工砼供应。
第三砼搅拌站:设在太行山隧道坪上斜井洞口附近,生产能力为50m3/h,其中50 m3/h拌合机1台。负责太行山隧道正洞DK78+801~DK80+901段共长2000m及坪上斜井1510m的施工砼供应。 2.7.2.5.洞口排水系统
洞外地段的施工排水,按要求结合自然沟槽连通形成排水系统,以保证施工需要。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洞口路堑地段两侧排水沟与洞口端墙上方天沟形成闭合排水系统,弃碴场挡墙设盲沟及排水管,将天沟与排水沟积水汇流引入洞外设污水沉淀池和净化池,经沉淀和净化处理后排入河沟。 2.7.2.6.弃碴场
隧道正洞DK73+201~DK75+801段及寺坪斜井的施工弃碴于DK72+000左侧1000m的荒沟中;
太行山隧道正洞DK75+801~DK78+801段及咀子上斜井的施工弃碴于DK73+900左侧和DK74+200右侧的荒沟中;
隧道正洞DK78+801~DK80+901段及坪上斜井的施工弃碴于DK77+700左侧的旱地中。
2.7.2.7.临时通讯
经理部设程控电话交换机,建立内部通讯网,沟通项目经理部、洞内各作业面、洞口调度值班室、各施工队之间的通讯联系。及时编制电话号码表上报业主、设计、监理,使通讯联系及时开工。
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的现场调度指挥,特别是隧道内的掌子面和运碴车辆的协调配合,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在经理部设30门小程控交换机,下属各业务部门装设自动电话,负责相互间的通信联络。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KG510型基站、固定台、TK378移动手持机、TK868车载台和ST853集群控制台(有无线接口)。选用准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以较低的价格满足语音和数据通信的需要。洞外施工的移动人员和与生产相关人员可配置手持机,通过有线接口,把无线通信与程控交换机有机的接合在一起,这样组成一套既有有线通信的可靠性又有无线通信的灵活性的通信调度指挥系统。
隧道内无线通信系统:由于进入隧道内无线电话无法远距离传输,因此采用SLY-75-37-146漏泄同轴电缆,多中继器进行放大,传输超短波无线信号的均匀分布,隧道每推进1km~1.5km,安装ZJDR450-1放大中继器,保持洞内无线信号的均匀分布。在掌子面的施工末端安装同频全向天线,满足洞内施工和运碴车辆的不间断通信。该系统根据施工现场的合理配置,洞内各施工点能够达到无盲区通信,洞内作业人员和调车人员配置移动手持机,满足施工和运碴车辆调车作业的通话需要,为了使无线系统安全可靠,采用1+1备份方式,实现24h不间断通信。
该系统具有数据接口,配置必要的视频图像系统和计算机,实现隧道内施工情况的视频图像监控,调度监控中心能够及时形象地了解各监控区域的
施工及运输情况。
2.7.2.8.生产、生活房屋
考虑到隧道施工工期长,项目经理部及项目队生活房屋采用新建和租用相结合,综合指标按人均8m2考虑。
生产用房主要设在隧道洞口附近,临时生产房屋为空心砖墙石棉瓦屋面结构。水泥库设于砼搅拌站旁,地面须有防潮措施。火工品库远离施工场地,隧道洞口设临时炸药加工房,按一天用量修建,并按公安部有关爆破物品管理办法实施。
2.7.2.9.中心试验室
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本标段拟在经理部建一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设于项目经理部,承担本工程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抽检、取样、试验等工作,同时承担本标段工程质量的必要检测,以指导及控制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7.2.10.碎石加工
在寺坪、咀子上、坪上斜井洞口各设一座碎石加工厂,承担本标段的碎石加工和供应任务,料源采用隧道弃碴。
3.施工进度安排
3.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Z3标段按要求2005年6月1日开工, 2008年8月31日完工,总工期39个月。总体进度安排详见:图3.1-1 施工进度横道图
图3.1-2 施工进度网络图
3.2.阶段进度计划
3.2.1斜井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为了确保隧道正洞的施工工期,斜井的施工计划安排计划如下:
寺坪斜井长1093m,计划施工工期安排为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总工期9个月。
咀子上斜井长1700m,计划施工工期安排为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0日,总工期12个月。
坪上斜井长1510m,计划施工工期安排为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总工期13个月。
斜井施工进度计划指标
开挖、支护进度指标见表3.2.1-1
表3.2.1-1 开挖、支护进度指标表
围岩级别 寺坪斜井 嘴子上斜井 坪上斜井
Ⅱ级(米/月)
180 180 150
Ⅲ级(米/月) 180 180 150
Ⅳ级(米/月) 120 120 100
Ⅴ级(米/月) 120 120 100
3.2.2.正洞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该标段隧道施工根据斜井共分三个作业面,寺坪斜井为第一作业面,咀子上斜井为第二作业面,坪上斜井为第三作业面。隧道施工分别从3座斜井进入左线正洞,然后通过横通洞进入线右隧道正洞,单向平行流水作业。 3.2.2.1各正洞作业面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各正洞作业面施工计划安排见表3.3.1-1正洞施工计划安排
表3.3.1-1 正洞施工计划安排 里程 DK73+201~DK75+801 DK75+801~DK78+801 DK78+801~DK80+901 长度(m) 2600 3000 2100 施工日期 2006年3月1日~2008年4月15日 2006年7月1日~2008年8月15日 2006年6月1日~2008年4月30日 工期(月) 25.5 26.5 22 3.2.2.2施工进度计划指标 开挖、支护进度指标见表3.3.2-2
表3.3.2-2 开挖、支护进度指标
围岩级别 隧道正洞
Ⅱ级(米/月) 130
Ⅲ级(米/月) 110
Ⅳ级(米/月) 90
Ⅴ级(米/月) 40
备注 单侧隧道
3.3其它附属及相关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在边拱混凝土完成后进行,由于受到宽度制约,先施工左侧水沟及电缆槽,与开挖及边拱二衬平行作业。
隧道DK73+201~DK75+801、DK78+801~DK80+901段右侧水沟、电缆槽待各项目队管段隧道开挖、支护完工后施工,采取从洞内向斜井洞口施工,DK75+801~DK78+801段右侧水沟、电缆槽根据支护及衬砌完成前1~2月即先行组织施工,采取跳槽式施工,以确保行车道宽度。待隧道贯通后3个项目队可协调配合施工,以提高施工进度,月施工进度按1000m/月考虑。附属工程工期安排见进度横道图及进度网络图。
3.4每一工作循环时间安排
3.4.1Ⅱ、Ⅲ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Ⅱ、Ⅲ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1 工序名称 地质预报 作业时间(min) 60 序号 2 3 4 5 6 7 8 9 备注 工序名称 作业时间(min) 测量放线、布眼 30 台车就位,钻孔 120 装药 90 爆破、排烟 30 清理撬挖 30 出碴 210 径向锚杆、系统支护 150 合计 720 一循环时间总计720min,每循环进尺上部2.2m,下部2.2m,平均日进尺4m,月进尺130m。 3.4.2Ⅳ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Ⅳ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备注 工序名称 作业时间(min) 地质预报 60 测量放线、布眼 30 台车就位,钻孔 120 装药 90 爆破、排烟 30 清理撬挖 30 出碴 210 径向锚杆、钢架安装、系统支护 150 合计 720 一循环时间总计720min,每循环进尺上部1.5m,下部1.5m,平均日进尺3m,月进尺90m。
3.4.3Ⅴ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Ⅴ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工序名称 地质预报 测量放线、布眼 帷幕注浆 超前支护 台车就位,钻孔 装药 爆破、排烟 清理撬挖 出碴 径向锚杆、钢架安装、系统支护 作业时间(min) 60 30 510 180 120 90 30 30 210 180 序号 备注 工序名称 合计 作业时间(min) 720 一循环时间总计1440min,每循环进尺上部1.3m,下部1.3m,平均日进尺1.3m,月进尺40m。 3.4.4模板台车作业循环时间表 模板台车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一个循环时项 目 台车脱离模板后,后退到前循环处脱模,台架带动模板和浮放轨1 前进1循环,防水层作业台架前行1循环,衬砌台架前行准备拆上循环端模 利用衬砌台架拆上循环端模,台2 架定位,安装端模,两组模板连接 3 4 5 砼生产 砼灌注 砼等强 下循环第1项工作 3小时 3小时 7小时 2小时 成 与上工序重叠1小时 与砼生产重叠2小时 在砼等强时间内完2小时 2小时 在上循环砼等强时间内完成 间 总计12小时 附 注
3.5.保证工期的措施
我单位郑重承诺,严格执行铁道部办建设发[2003]33号《印发〈关于规范铁路建设项目奖励的规定〉的批复》,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按工期、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完全同意甲方从合同额中提0.5%的款项作为奖励费用,接受按甲方制定的奖励办法对施工单位进行奖励。
我单位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按期完工,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并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保证不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大责任死亡事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我方承诺,如因为我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我方除接受甲方扣除本标段
的全部工期奖励基金外,愿以每延误一天处以10000元的罚款。 3.5.1.组织管理工作措施
项目经理部成立保证工期组织机构,以理顺施工工序,加快工序作业循环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保障作用。明确阶段性工期目标,组织阶段性施工生产高潮,紧张有序、均衡、持续、稳定地组织施工,确保工期兑现。
对测量、爆破、装运、支护、衬砌、通风、供水、供电、人力、设备等各个有关的环节进行优化,提高每道工序的效率,发挥单工序的施工潜力,并总结工序间的关系和工序间施工干扰影响的范围,确定各工序间的合理间隔,形成流畅有序的施工秩序,实现综合的快速施工。
根据本标段地形特点,施工便道在山区并跨越山谷溪流,为保证施工连续顺利的进行,拟委派专人负责组建便道养护班组,以确保施工便道畅通无阻。
3.5.2.生产要素保证
3.5.2.1.超前谋划,精心准备
一旦接到中标通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调集人员、设备进场,保证按合同工期开工。
3.5.2.2.投入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组织快速施工
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工期, 我单位将选派长大隧道施工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骨干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抽调技术熟练、施工过多座铁路、公路长大隧道的专业化队伍投入施工。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3.5.2.3.优化机械设备
施工采用钻、爆、装、运、支护、衬砌机械化一条龙作业,隧道凿岩设备选用凿岩台车,装、运碴采用挖装碴机,自卸汽车的出碴方式,喷锚支护采用锚杆台车、砼喷射三联机配合机械手进行湿喷作业,自制多功能综合作业平台车上进行挂网、防水板、透水管等的安装。衬砌采用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砼输送泵泵送入模。
配备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备足易损配件,在工地设配件库,建立机修车间,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障水、电供应,架设必要临时电力线,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通风、排水及备用发电设备。确保工程不间断施工。
作好设备的选型和配件供应工作,设备选型力求实用、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3.5.2.4.改善作业条件、文明有序组织施工
隧道施工工作面狭小、工序繁多、干扰大,因此隧道里需要良好的施工环境,好的环境不仅是环保和人身健康的要求,也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必要条件。
对施工通风、排水、除尘制定专项施工措施,加强环保监控力度,对洞内施工进行定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监测,改善通风、照明、排水条件,创造长大隧道工作面的良好作业环境。
设专人进行三管两线管理和洞内清扫洒水,保证洞内整洁,减少灰尘。各施工段设文明施工责任区,规范机、料堆放。 3.5.2.5.做好物资供应,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施工中提前做好钢材、水泥、大堆料等物资采购供应计划,确保施工物资及时到位,满足施工需要。
考虑到施工便道的特点,由专门的便道养护班组负责保持便道的畅通,使施工材料、物资设备能顺利到达施工现场 3.5.3.技术措施
(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掌握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保证科学、有序的组织施工。
迅速高标准修建临时工程设施,重点抓住通路、通电、通水及生产和生活房屋建设,同时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为主体工程施工全面顺利开展进行做好准备。
围绕工期目标,应用网络技术,编制施工计划及施工作业指导书,围绕太行山隧道这关键线路组织施工,实现均衡、争创高产,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成熟工艺、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
充分运用成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实现优质快速。隧道施工坚持以监控量测信息为指导,以地质超前预报为依据的原则,结合本隧道工程地质,恰当应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短台阶法等开挖方法,不断完善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初期支护和湿喷混凝土及整体混凝土衬砌工艺、快速掘进、长距离通风等施工工艺。根据地质变化和设计要求加强防排水新材料的应用,保证隧道不渗不漏不裂。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施工技术,确保施工生产快速、有序。中标后,我单位将在隧道施工中,应用以TSP-203地质预测预报仪长距离预报(100~200 m)、深孔地质钻探中短距离预报(30~100 m)、红外探水仪和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报(20~30m)构成地质预测预报信息化技术、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隧道开挖、支护和衬砌质量检测信息化技术,瓦斯及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信息化技术,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正常施工,确保工程进度;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确保快速施工。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在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工序安排的基础上,定出隧道各阶段、各种地质条件下的进度指标。
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快速掘进,为赢得时间创造条件;Ⅳ、Ⅴ
级围岩地段采取短台阶法施工;不良地质段如断层破碎带采取帷幕注浆堵水、小导管超前支护,短台阶开挖法,力求稳妥、稳中求快。
(3)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加强考核,使利益与进度、质量、安全三挂钩,贯彻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采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尤其是对断层破碎带、富水地段施工要提前制定稳妥可行的施工预案,配置相应的机电设备。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隧道施工做到不坍不塌,在作好地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不良地质地段要加强支护和围岩监控量测,稳步推进,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
严密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作业。加强工序衔接,提前做好工序转换前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开挖、支护、衬砌各施工环节间的协调、配合,将各工序间的干扰减小到最低程度。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施工进度、生产要素、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
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当地气候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根据各项工程的进度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要素,保证均衡生产,稳产高产,以日进度保月进度,以月进度保年进度,以年进度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加强隧道作业循环的调查分析研究,从压缩各工序时间,加强工序衔接管理入手,减少每一循环时间,增加月循环作业次数,加快隧道进度。
严密注视隧道各工序的进展情况,对各工序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停、窝工现象的发生,保证各工序施工的准时性。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靠前指挥,超前布局谋策,加强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
根据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的特点,对开挖、运输、喷射混凝土、混凝土供应、供电、供水、通风系统成立辅助施工工班,定期检查、维修、更换,使其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以免导致工期延误。
(4)搞好外部协调,争取良好施工环境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院和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联系沟通,特别注重与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搞好路地关系,争取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减少施工干扰。
4.合同用款计划
合同用款估算表
单位:人民币千元
投标人估算
分期 累计
开工后时间(月)
0-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31-33 34-36 37-39 缺陷责任期 小计
金额
百分率(%)
10
7 7 5 100
金额
百分率(%)
5.隧道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隧道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准备
5.1.1.隧道施工总原则
隧道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先探后挖、支护在先”的原则,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稳步前进。
管超前——在Ⅴ级围岩地段隧道开挖之前,施做φ42mm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围岩。
严注浆——在软弱地层、地质断层、富水地段中根据施工需要,压注水泥浆液,以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确保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支护前的围岩稳定,防止出现突水突泥。
短进尺——控制开挖进尺,减小超前支护承载跨度,加快喷混凝土的封闭速度,减少掌子面暴露时间,确保掌子面的稳定。减少因爆破装药量多而导致对围岩产生过大扰动。
弱爆破——采用可靠的开挖方式,如微震控制爆破的方法,减少装药量,以减少施工对围岩的扰动,以便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强度,确保安全高效。
强支护——采用径向砂浆锚杆加强围岩的整体性等措施,以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力,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喷射砼,增强支护结构的强度,以达
到控制围岩变形量在规定范围内。
早封闭——开挖结束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并用已预先制做好的格栅钢架对围岩进行支撑,特殊地段加强支护结构,及早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使隧道开挖后能够在围岩自稳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达到对围岩的保护,合理调节上下台阶长度,使支护结构能够快速形成封闭环。
勤量测——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全过程监控隧道围岩变化,以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保证结构施工安全。 5.1.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太行山隧道为我国最长的一座山岭隧道,除进出口外,均由斜井开辟工作面进入正洞施工,洞内施工作业面多,工序干扰大,作业环境差,工作强度高,持续时间长,且采用无轨运输,施工难度大,通风条件差,交通狭窄,工期紧。为安全优质、快速完成太行山隧道的施工任务,严格按照“爱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动态施工”的原则,投入大型开挖、装碴、支护、衬砌机械进行作业,全面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作业程度;对砼、钢架、锚杆等实行工厂化作业;广泛应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通过先进的监控量测手段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变形进行实时监制。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测量、探测技术取得围岩地质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并把在施工中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部门, 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动态设计及施工管理。
本隧道采用了HCB25N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微纤维喷射砼、ECB新型防水板等新技术、新工艺,施工中将制定先进的施工工艺标准,并通过实验进行完善。
Z3标正洞采用由三座斜井进入左右线单线正洞向前进方向单向施工,正洞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快速掘进,Ⅳ级围岩地段采取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斜井Ⅱ、Ⅲ、Ⅳ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Ⅱ、Ⅲ级围岩开挖流程见5.1.2-1图;Ⅳ、Ⅴ级围岩开挖流程见5.1.2-2图。
本标段隧道多工作面独头掘进距离长,施工通风十分关键,我单位拟采取以下备选方案,即在斜井转入正洞施工后,通过三座斜井开辟6个工作面先集中贯通左线正洞,利用左线正洞作为巷道通风,改善通风条件,然后由各斜井进入右线正洞开辟5个工作面,完成全隧道施工任务。 5.1.3.施工准备 5.1.3.1.内业准备
对设计图纸、资料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复核,并编写复核报告; 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具体设计;
组织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和甲方批准;
结合本标段的具体情况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书面交底;
进洞前,计算出隧道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制定出《标高表》,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根据合同要求,按规定时间内向甲方或监理工程师报送必需的资料。
图5.1.2-1 Ⅱ、Ⅲ级围岩开挖流程
稳定性安定性检二次衬砌 初 喷 监控量测 打锚杆、挂网 复 喷 通风洒水 找 顶 出 碴 测 量 布 眼 台 车 就 位 钻 孔 装药爆破
图5.1.2-2 Ⅳ、Ⅴ级围岩开挖流程
监控量测 边墙开挖初期支护 仰拱开挖 仰拱喷射砼 整体衬砌 仰拱及填充砼浇筑 复喷砼达设计要求 架立钢架 挂 网 锚杆施工 初 喷 分步开挖 超前小导管注浆 测量弧形导坑开挖轮廓线 5.1.3.2.外业准备
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详细调查与踏勘;
对标段线路中线、标高进行贯通复测,并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直至闭合贯通;
根据导线控制桩,放出中线控制桩橛,设置护桩; 现场的“四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修建;
建立合格工地试验室,安装、调试好所有检测设备、仪表仪器,提前做好工地用料、建材的检测工作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业技术资。 5.1.3.3.施工测量
经理部成立精测组,负责洞外控制网及洞内精密导线的测设,贯通测量以及施工复测。项目队成立测量组,负责全部施工测量、施工放线、洞内精密导线点的保护,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测量分工负责制、测量复核制,加强施工中的测量仪器维修保养,保证测量仪器的完好。 5.1.3.3.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由经理部组织成立专门测量小组,根据设计单位测设的中线、水平交桩点,实施贯通联测。贯通测量前对中线、水平控制测量进行测量设计,测量完成后编制测量成果书,经监理批准后作为施工的依据。
洞外水准测量使用S1水准仪,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4n/2(n为两水准点间单程测站数);相邻水准点高差之差的限差不大于3.0mm。
在隧道洞口布设三角网,保证洞口控制点不小于3个,洞口点到后视控制点的边长不小于300m。
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进行隧道GPS控制点的测量。外业观测前对GPS接收机按规程进行严格检查和编号,并编制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按照GPS网B级精度进行观测。
采用GPS数据处理的最优软件SKI-PRO,获取高精度的地心坐标,平差前对各基线向量进行严格的筛选。采用严密的平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平差使用统一的坐标和GPS广播星历基准数据。平差后最终坐标为本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洞外中线测量采用二等三角网测量。按《测规》二等三角网测量边长不小于600m,采用J1级全站仪,测量角中误差±1.0″,测回数为9个,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小于6″,距离及竖直角应往返测量各2测回,距离每测回读数三次,测距限差为同一测回各项读数互差小于6mm,测回间读数较差7mm,往返测平距较差2mD(m为标称精度、D为测距),使用光电测距时,测边两端高差不宜大于按公式计算的值。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不大于1/50000,起始边不大于1/100000,基线不大于1/200000。
横向贯通误差不大于50mm,高程贯通误差不大于50mm,横向中误差洞外不大于150mm,洞内不大于200mm,洞内洞外合计不大于250mm;高程中误差
洞外不大于18mm,洞内不大于17mm,洞外、洞内合计不大于25mm。 5.1.3.3.2.洞内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在出口设4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控制点。
洞内控制测量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测量,并定期复核,每次控制测量和复核均必须编制测量成果书。
洞内中线使用J2级全站仪,二等导线测量。导线布置形式为主副导线闭合环,每期测量的洞内导线根据角度闭合条件以供检核和评定测角精度,斜井的测设方法和精度与正洞相同,洞内直线段,测边长度不小于400m,曲线段不小于70m,同时两相邻边长不能相差太大。
正洞和斜井的水准控制测量使用S3级水准仪,控制等级为四级,以洞口的2个水准控制基点为基准,往返观测误差为±20L。每隔500m左右在洞内设水准控制基点,各洞内控制基点到洞口的水准控制基点的往返观测误差均不大于±20L,防止误差累积,以保证隧道贯通后的水平误差不超限。 5.1.3.3.3.洞内施工测量
洞内施工中线测量由项目队技术主管负责组织,采用J2级全站仪依据洞口中线平面控制点向洞内引入,直线上每隔150m左右,曲线上每隔60~80m设1个正式中线测点(正式中线测点用混凝土包铁芯桩),由项目经理部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在洞内设有导线控制点后,正式中线测点必须与导线控制联测并调整。
水平测量采用S3水准仪自洞口引入,每100m设1个临时水准点并在洞内有水准控制基点时联测并调整。在洞内各桩位两侧墙壁上必须将点编号,里程标注清楚,以利保护和使用。
施工中为缩短测量放线时间,在洞内设置激光准直仪。激光准直仪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测量复核,确保正确和准确。 5.1.3.3.4.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应进行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中线测量时每50m设加桩,必要时可加密到20m一桩。高程竣工测量时,应在适当地方埋设稳固的水准点。横断面竣工测量内容包括:隧道以线路中线为准的实际净空的测量并绘制竣工图。
5.2.斜井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2.1.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本标段隧道共设3座斜井,即寺坪斜井、咀子上斜井和坪上斜井。斜井设置参数见表5.2.1-1
表5.2.1-1 斜井设置参数
斜井长度名称 交汇里程 (m) 寺坪斜井 DK73+200.672 1093 1700 1510 5.98° 6.11° 6.06° 44.5° 35° 63.8° 线左 线左 线左 井身倾角 平面夹角 线路位置 咀子上斜井 DK75+800.899 坪上斜井 DK78+801.171 边仰坡开挖前组织人员将坡面危石及杂草清除干净,避免危石溜坍;边仰坡依据设计位置进行放样,并严格按照设计坡率进行开挖,保证坡面平整,开挖线符合设计要求。
做好边仰坡外侧的截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或泥石冲刷坡面;洞口临时排水施工,首先在边坡开挖前施工边坡及仰坡外截水沟,拦截场地外地表水,明挖槽内两侧边坡坡脚在挖方达到设计高度后及时施工浆砌排水沟,在支洞口结合洞内排水设置集水井,汇集明挖槽内雨水及地表积水,并设置足够排水设备,将水排至施工场地以外。 5.2.2.洞口开挖及洞门砌筑
寺坪斜井、嘴子上斜井和坪上斜井洞口明挖段采用挖掘机分层开挖人工刷坡,自卸车运输。必要时辅以松动爆破。
斜井当完成井口外土方开挖后,斜井进洞施工前,为防止洞外水倒灌,在洞口外2m处设横向截水沟一道。
斜井进口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均设端墙洞门,洞门的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并与路堑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洞门构造、洞门墙尺寸及基础埋深和圬工砌筑的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放样,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洞门基础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 混凝土浇注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均匀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现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端墙混凝土浇注必须保证位置准确,墙面坡平顺,灌注混凝土时杜绝跑模。
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硬化和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按期达到设计要求,在气温低于5℃时不能浇水,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模。洞门端墙与洞外挡护墙要配合施工。
洞门附属工程要选用无风化、无裂隙、无杂物、抗压强度大于30MPa的干净石料,按配合比拌制砂浆,砌筑时要砂浆饱满,尺寸准确,外露面平整,边、仰坡按设计要求进行覆土绿化。 5.2.3.斜井洞身开挖
Z3标段斜井按单车道断面设计,斜井井身每250m设一道错车道。井身Ⅱ、Ⅲ、Ⅳ级围岩断面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Ⅴ级采用台阶法施工,凿岩采用凿岩钻机配凿岩台车钻孔,周边眼光面爆破。
5.2.3.1.Ⅱ级围岩全断面开挖为爆破参数设计
炮眼直径d取42mm。
炮眼深度L=3.2m,掏槽孔比其它孔深0.3~0.5m。
不偶合系数:根据经验,周边眼不偶合系数在1.5~2.0范围光爆效果最好。据此周边眼选用Φ25mm药卷(长165mm,80g/卷)。其它部位炮眼选用Φ32mm药卷(长200mm,重150g/卷)。
周边眼距E与抵抗线W: E取60cm。
E/W一般为0.6~1.2,结合本隧道地质特征, W取80cm。 线装药系数I:周边眼线装药系数取为280g/m。 其它孔单孔装药量:按公式q=k·a·w·L·λ计算 其它孔孔距a:取a=18~25d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地质作局部调整,完善爆破设计。 掏槽方式:采用梅花中空直眼掏槽。
装药结构:周边眼采用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光爆药卷每隔一定距离绑扎在定位竹片上,导爆索连接。其它眼采用连续装药方式。
起爆网路:采用孔内微差控制爆破,电雷管起爆。微差时间用1~16段非电毫秒雷管控制,起爆顺序为:掏槽眼→扩槽眼→掘进眼→内圈眼→周边眼。
详见“图5.2.3-1 Ⅱ级围岩全断面施工炮孔布置图”。
6066666660667066Φ40药卷66Φ25药卷炮泥导爆管805805555549049056雷管1066444400305导爆索周边眼装药示意图6045661966665445666544453212325 25567675710057757566516315 25802515 3装药参数表炮眼类别装药量炮眼炮眼炮眼编号数量深度卷/每kg/每(m)个眼个眼11029276734.24.04.04.04.0294.2118.51095.39图中φ40炮眼布置4.17120.93φ40旁注1.8数字0.821.6φ25既起爆次4.4126.46φ40序53.9222.89段药药卷起爆炸药量种类次序单耗(kg/m)(kg) 3 中空眼掏槽眼1-3辅助眼4-5周边眼底板眼合 计67注:1、尺寸单位以厘米计。 2、未注字炮眼为中空眼,不装药。直径为100mm。 3、1-3分为直眼掏槽,4-5为辅助眼,6为周边眼,7为底板眼。 4、Ⅲ级围岩钻爆参数按本设计做适当调整。2512533图
5.2.3-1 Ⅱ级围岩全断面施工炮孔布置图
5.2.3.2.Ⅴ级围岩台阶法开挖爆破参数设计
炮眼直径d取42mm。
炮眼深度L=1.7m,掏槽孔比其它孔深0.3~0.5m。
不偶合系数:根据经验,周边眼不偶合系数在1.5~2.0范围光爆效果最好。据此周边眼选用Φ25mm药卷(长165mm,80g/卷)。其它部位炮眼选用Φ32mm药卷(长200mm,重150g/卷)。
周边眼距E与抵抗线W: E取50cm。
E/W一般为0.6~1.2,结合本隧道地质特征, W取65cm。 线装药系数I:周边眼线装药系数取为160g/m。 其它孔单孔装药量:按公式q=k·a·w·L·λ计算 其它孔孔距a:取a=18~25d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地质作局部调整,完善爆破设计。 掏槽方式:采用楔形掏槽。
装药结构:周边眼采用空气间隔不耦合装药,光爆药卷每隔一定距离绑扎在定位竹片上,导爆索连接。其它眼采用连续装药方式。
起爆网路:采用孔内微差控制爆破,电雷管起爆。微差时间用1~11段非电毫秒雷管控制,起爆顺序为:掏槽眼→扩槽眼→掘进眼→内圈眼→周边
眼。Ⅴ级围岩台阶法施工炮眼布置见图5.2.3-2。
图5.2.3-2 Ⅴ级围岩台阶法施工炮眼布置
4070405044380444444445682443243211174上台阶装药参数表4344342243434440370332211124040段装药量炮眼炮眼炮眼炮眼药药卷炸药数量深度单耗类别 卷/每kg/每量种类(kg/m)(m)(kg)个眼个眼335080掏槽眼6161.731.478.82φ400.244.32φ250.163.68φ250.850.161.12φ2517.94辅助眼2-318周边眼4底板眼5合 计2371.531.51.5226508095085010010073294.21011600尺寸以厘米计 5.2.4.装碴运输及弃碴
本标段3座斜井弃碴均采用无轨运输方式直接运至弃碴场弃碴,井身每250m设错车平台一处,斜井施工洞内弃碴装碴设备采用,挖装机2台,大于15t自卸式汽车6~8台,用于出碴运输。 5.2.5初期支护
本标段隧道初期支护主要以喷射微纤维砼、锚杆、钢筋网及格栅组成,具体支护技术参数见表5.2.5-1。
表5.2.5-1 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 项 目 类型 初期支护 系统 锚杆 长度 间距 钢筋网 喷射砼 直径 间距 厚度 单 位 cm cm cm mm cm cm Ⅱ 拱墙 8 拱部 HCB25 200 Ⅲ 边墙 拱部 HCB25 200 Ⅳ 边墙 Ф22 200 拱部 HCB25 250 Ⅴ 边墙 Ф22 250 150*150 10 120*120 纵向Ф6环向Ф8 20*20 10 100*100 纵向Ф6环向Ф8 20*20 15 格栅 纵距 cm 100 5.2.5.1.系统锚杆 5.2.5.1.1 HCB25N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注浆参数:
水灰比1:1,注浆料采用超细水泥单浆液; 初凝时间13min左右,终凝时间15min左右; 注浆终压0.8Mpa; 锚杆长度3.5m;
锚杆间距:环(1.0~1.2m)×纵(0.8~1.0m)。 注浆程序:
用喷混凝土20cm厚封闭掌子面。检查、调试注浆泵,连接好注浆管路,注浆管路布置见5.2.5-1图。
图5.2.5-1 注浆管路布置图
超细水泥水压力表孔口阀锚杆搅拌机搅拌桶注浆泵储浆桶混合器输浆管止浆盘
试泵,先做不少于5min压水试验,注意混合器中是否有串水现象,若无,
注浆管路布置图则双泵压水。注浆原则: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少水后多水处。水泥浆由
稀到浓,直到压浆正常。出现因凝结时间过快而堵管现象时,要根据理论注浆量和现场注浆量对比来调整比例。采用三次升压法注浆,由注浆油门阀调节压力,一般初始压力为0.4Mpa,正常压力1.0Mpa。终压为2.0~2.5Mpa。
注浆完每一根锚杆,立即将吸浆管放入清水桶中,
压入清水维持3~5min,清洗管路。
中空注浆锚杆(HCB25N组合式)支护施工工艺流程见5.2.5-2
图5.2.5-2 中空注浆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各项工前准备锚杆孔位测量放样锚杆钻机就位钻锚杆孔锚杆孔冲洗(仰角锚杆)安装锚杆及排气管注 浆锚孔成孔检查安装锚杆体注 浆锚杆抗拔力检查锚杆竣工验收搅拌砂浆注浆设备就位准备注浆材料5.2.5.1.2砂浆锚杆施工
钻孔:采用YT28型风钻钻眼,孔眼方向垂直于岩面,严禁打顺层锚杆,钻孔直径至少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
锚杆安装:采用砂浆锚杆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整直和除锈,在杆体外露端加工成螺纹,以便安装螺母,在杆体每隔1m设隔离件,以使杆体在孔内居中,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注浆前吹洗锚杆孔,清净孔内杂物。先将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将砂浆倒入泵内,将注浆管插至孔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在气压推动下,水在前,砂浆在后,水湿润泵体和管路,引导砂浆进入锚杆孔中,随着砂浆不断压入孔底,注浆管缓缓退出眼孔,直至砂浆注满眼孔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接着用推、锤击方法,把锚杆插至孔底,然后用木楔塞紧孔口,防止砂浆流失。
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保持在0.2MPa为宜。压注浆时,必须密切注视压力表,发现压力过高,须立即停风,排除堵塞。
锚杆孔中必须注满砂浆,发现不满时需拔出锚杆重新注浆。
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注浆管在未打开阀门前,不准搬动,关启密封盖,以防止高压喷出物射击伤人。
使用掺速凝剂砂浆时,一次拌制砂浆数量不应多于3个孔,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管中凝结。
最后抽样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是:在锚杆端头应安装垫板,垫板必须用螺帽紧固在岩面上,增强锚杆与喷砼的综合支护作用。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5.2.5-3图。
图5.2.5-3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断面修整并初喷 钻 孔 清 孔
注 浆 并 封 口 插 入 锚 杆 杆 体 固 定 结 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