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伤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有些孩子确实,他们在说着成年人的话:
见了叔叔会问叔叔好,见了阿姨会跟阿姨打招呼,平时还
会关心老师、关心妈妈……
从我收到的几十万封来信当中,我就认识了这样一个小女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孩子确实显得乖巧、讨人喜欢。
孩。
她的懂事和乖巧,居然到了让幼儿园老师都觉得不安的地
步。
1让人心疼的乖巧
这个小女孩,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特别爱夸奖她,入
园第一周她就成了小班的“每周之星”。
1
她虽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儿园,但完全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哭,不但不哭,还帮着老师安慰别的小朋友,帮他们擦眼泪呢。
这个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做事过分小心翼翼,不符合这个可是没过多久,老师就发觉不对劲了。
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她显得过于“懂事和成熟”,说出来的话让人非常吃惊。
比如:中午吃饭,老师并没有说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师
走过来就主动说:“老师,我在加油吃饭,我会好好吃的,加油!”
比如:她第一次上厕所不会上(妈妈的来信解释说,因为
在家里都是用马桶,因此不会用学校的蹲坑),裤子弄湿了。老师教了一次,她会了,之后每一次她都要告诉老师说:“老
2
师,今天我没有弄湿裤子。”
比如:下午睡觉,别的小朋友都要求老师拍拍,想让老师
来哄哄自己。而这个孩子会说:“老师,你很辛苦的,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后来,幼儿园老师告诉孩子的妈妈,从孩子的眼神里能看
出来,孩子其实非常渴望被拍着睡觉,渴望被关注,但是她不直接说,却总是选择用各种迂回的方式来表达。
老师说:“我从教二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不哭也
不闹,这么会看脸色,会讨好人。小小年纪,这样太辛苦了,压力会很大,对今后成长可能不利。”
我为这个孩子感到庆幸,身边有这样一位有经验、有爱的
3
老师,给妈妈提了醒。
同时,也为她感到心疼,可以说,她是“懂事乖巧”的极端
代表,而她这样的表现一定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根源。
2孩子异乎寻常的懂事,从哪里来?
这位妈妈在给我的来信中,详细描述了她的家庭情况,孩
子问题的成因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孩子是我妈一手带大的。我妈脾气很大,凡事只要不符合
她的意思,全部都不可以。
我长这么大了,逛街、会朋友都要经过我妈同意,否则不
可以。
所以,我女儿小小年纪就必须懂得看外婆脸色,因为外婆
没有一天不骂她。
4
如果她和外婆因为看电视节目或者睡觉起冲突,外婆最后
肯定是要用暴力让女儿屈服。
而且我女儿可能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家外婆说了算自己人家是隔代宠,但在我妈身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能不惹外婆生气就不惹,同时她为了避免妈妈和外婆吵架,就更得乖巧。
她的“成熟”“懂事”实在令人不安,给人一种高楼在脆弱地这个“乖”孩子的情况,真是让人有“触目惊心”的感觉。
基上可能随时坍塌,花蕾在春寒料峭中可能马上萎靡的忧虑。
3表面乖巧懂事,心理残破不堪
5
这个孩子已经严重丢失自己,她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的
“懂事”“礼貌”“关心”等等,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扭曲,是这个孩子长期不被尊重,心理边界被长期侵犯,个人意志被长期践踏的后果。
这个孩子表面的“懂事”,都是在讨好别人,尽量让别人舒
服,以委屈压抑自己来迎合别人。
所以实际上,这个孩子不但不懂事、不成熟,而且心理已
经开始残破。
如果孩子每天在肉体上受折磨,浑身伤痕累累,我相信没
有父母能够坐视不管;
但孩子每天在心灵上受折磨,却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用心去
看,看见孩子作为一个小小的人,如何在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如何在惊恐中战栗,如何在竭尽全力地挣扎……
6
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
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幸福。
而这个孩子,在本该率真自我的童年时期,就被迫放弃成
为自己,她生命的能量无法用于正常成长,过多地消耗在了应付他人上。这种痛苦极为深刻,可能会成为携带一生的厄运和诅咒。
4孩子乖,是讨好压抑,还是身心健康?
像上面提到的小女孩一样,消灭自己的所有的欲望,消灭
自己所有的个性,来做符合成年人世界中的规则和要求。这种“乖”实在是太可怕了。
当然,我们也见过一些孩子,他们对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
父母的要求,也能顺利配合,他们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
7
比如:在幼儿园,他们很少给老师惹事,也不常和小朋友
发生冲突
比如:他们想吃的劣质零食妈妈不同意买,他们不会动不
动就撒泼打滚
比如:在不允许大声喧哗的公共场合,他们可以控制自己
说话的声音
比如:在成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以压抑自己为前提,
主动乐意地提供帮助
……
8
所以,并不是说,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
说明孩子养得好。
而是我们一定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你
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
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
的“乖”?
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他根本不需要通过
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
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
9
常放松愉悦的?
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它就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成人,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