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加强人际交往
步入晚年生活后,人们的社会交往状况开始悄然发生改变。伴随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落寞,很多老年人的心态也开始转入“空巢期”。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老年阶段的人际关系,也是很多老年朋友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对此,心理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
一些老年朋友反映,退休之后失去了与社会的联系,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压抑、苦闷、悲观。除了无法适应退休生活之外,这些问题可能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有关。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大华副教授介绍,一些大样本的调查发现,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老,对待事物的开放形式会逐渐下降,即对新事物的包容和他人意见的接受会越来越难,性格会变得更封闭,给人以僵化、保守、固执等印象。尤其是男性,对退休生活的适应比女性更差,
需要更大的调整,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在传统的家庭里,男人在退休之前往往在事业上会付出很多,女性则更多以家庭生活为主导。退休后,女性老年朋友相对更活跃,而男性在这种调整上可能困难一些。”
老年人更渴望交流
“老年人其实非常愿意与人沟通。”王教授认为,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圈会变小,交往的机会也少,生活的重心转而以亲友、子女、近邻为主。之所以老人愿意与人交流,是源于其内心的孤独感。
退休后,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更多地需要依靠地缘关系。但事实上,由于现代居住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往往容易受限。对性格开朗的老年人,暂时的客观因素也许不会影响其心理状态,但对于性格相对内向,或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种种心理障碍。
切莫被商家“钻空子”
在采访中,王教授特别强调,老年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增强是非判断力,切忌误入商家的“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许对年轻人不算什么,但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很重要,这些不法商家往往采取拉家常的办法,正是钻了老年人内心孤寂的空子。他们之所以会受骗,常常是落入了商家埋下的‘情感陷阱’。”
王教授还提醒广大读者,商家常常会打出“专家牌”,借助某些“权威”的观点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老年人如果缺乏是非判断力,可能就会上当受骗。另外,随着衰老的延续,老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一些衰退,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太多知识。面对上门推销者的
“伶牙俐齿”,老年人可能来还不及反应,就被商家的宣传攻势“俘虏”了。现实中,这样负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老人会被一些上门推销的虚假产品所蒙蔽,造成上当受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