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状况与效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继承传统治学理念的同时,又借鉴西方实用哲学,形成了自己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民主精神、实践创造精神、协作自立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和发展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在意义。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详细叙述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是立国之本。”“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陶先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1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陶先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去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陶先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去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陶先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陶先生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搞活搞深有效的教学要准备一整套的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陶先生的教学理念告诫了当今的中国教育:教育和教学应该高度统一、密切配合。教育和教学不是一个概念,教育大于教学,教育重于教学,教育统领教学。但是二者不能割裂,不能分离,不能自相矛盾,教育和教学是有机结合的。教育不能脱离教学,教育观从某种程度上涵盖教学观;教学观要受到教育观的影响,甚至是制约。因此,不研究教育,不懂教育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优秀的教师是既懂教育又精通于教学的教师。教育就是做事、做学问、做人;事做好了、学问做好了、人做好了,教育就做好了。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做真人、做好人、做有用的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正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有人说,教育就是爱和尊重。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讲“爱满天下”。教育教学需要爱,需要博大的、无私的爱;没有这种爱,就不要去搞教育,就不要去做教师。有爱才能会尊重,尊重是爱的具体体现。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爱,就没有民主。尊重就是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尊重就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主要指善于发现人才,创造条件重点培养,使更多的学生早日成才。尊重就是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四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主要指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消除师生对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陶先生的教学理念告诫了当今的中国教育: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进步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善于激励学生,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情感智力,发觉他们的潜能,唤醒他们的自信和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治和独立能力,促进他们的成功。激发学生潜能,同样也是符合我校目前生源特点和需要的。现代教育,必须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怀疑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与传统的勇气,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在一个“唯师”、“唯上”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只能培养出书呆子。社会并不太需要书呆子,而特别需要创造性人才。我们的教育缺乏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是典型的知识传授型教育,无法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鼓励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造欲望。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明与创造,都离不开怀疑。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是教师的根本使命。教师的教学动机与决策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基本准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和发展,是教师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进步与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都处于服从的位置。
陶先生的教学理念告诫了当今的中国教育:“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
2
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而如今,家长和老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忘记除此之外学生更需要学习的东西。老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应该有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不能相互促进,老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兴趣„„这些现象的出现难道不值得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进行反思吗?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他的座右铭,是他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敬业乐业”是他恪尽职守的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教书育人是他履行职责根本目的;“为人师表”让他在中国教育战线上树立伟大的形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真爱这才是陶行知教育教学理念的真谛。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