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计学 习题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 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2. 广泛性、数量性、总体性

3.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监督检查 4. 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5. 属性、特征 不变标志、可变标志 6. 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7. 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8. 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相对性 9.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10.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11.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C 5.D 6.D 7.D 8.A 9.C 10.C 11.D 12.A 13.C 14.D 15.B 16.A 17.D

三、多项选择题

1.BE 2.ADE 3.ABC 4.ACD 5.ABCD 6.BCE 7.ACD 8.AC

四、判断题

1. × 2.√ 3. × 4.× 5.√ 6. × 7.× 8.× 9.× 10.√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单一表、一览表

2.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统计报表制度 3.经常性、一次性 4.初级资料、次级资料 5.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6.总体单位、调查单位 7.重点单位、非全面 8.量表

9.功能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效率原则、可维护性原则 10.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二、单项选择题

1

1.D 2.D 3.D 4.C 5.C 6.A 7.B 8.B 9.A 10.B 11.B 12. B 13. D

三、多项选择题

1.BCE 2.ABCDE 3.ABE 4.ABCDE 5.BCD 6.CDE 7.AC 8. CD

四、判断题

1.X 2.√ 3.X 4.√ 5.√ 6.X 7.X 8.X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完整性、及时性、正确性 2.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全部不回答、部分不回答、隐含不回答 4.品质数列、变量数列

5.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应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考虑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 6.简洁具体、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7.统计资料分组、统计资料汇总、编制统计图表

8.分组、次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C 3.A 4.C 5.C 6.B 7.A 8.B 9.B 10.A 11.A 12.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E 3.BCDE 4.ABD 5.CDE 6.ABCE 7.ACDE 8. ACD 9.BCDE 10.ACD

四、判断题

1.X 2.X 3.√ 4.X 5.X 6.X 7.X 8.X 9.√ 10. √ 11. √ 12.X

五、整理题

1.

计划完成程度(%)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合计 2. (1)如下表。(2)略

产量(件) 人数(个) 频率(%) 工厂数(个) 3 6 6 5 20 2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合计

2 6 8 12 8 4 40 5 15 20 30 20 10 100 第四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2.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求得的比值或商数;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3.正指标、逆指标 4.总规模、总水平

5.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指标 6.分组 7.1

8.使用价值、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B 6.C 7.B 8.C 9.B 10.D 11.C 12.C 13.B 14.A 15.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BDE 3.ABCDE 4.BCE 5.BCE 6.CE 7.BCDE 8.ABDE

四、判断题

1.√ 2.X 3.√ 4.√ 5.X 6.X 7.X 8.X 9.X 10.X

五、计算题 1.解:

今年计划数105%已知 去年实际数

今年实际数108% 今年计划数今年实际数108%105%113.4% 所以,去年实际数

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13.4%。 2.解: (1)和(3)计算见下表。 学 校

招生人数动态相对数(%) 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 3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学校 121.82 125.64 61.19 38.8l (2)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1.37:1

3.解:

(1) 2000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492—2251=241(亿元),即顺差241亿元 2001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662—2436=226(亿元),即顺差226亿元 (2) 2001年进出口比例=2436/2662=91.51:100

2001年出口总额增长率=

26621=6.82% 2492(3)2001年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形势比较好,都有增长。进出口贸易连续顺差,但贸易顺差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占比减小,贸易平衡状况有所减弱。

4.解:

1990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40/84.4=0.4739(家) 1990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84.4/40=2.11(万人) 2001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56/126.5=0.4427(家)

2001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126.5/56=2.26(万人) 5.解: 企业 甲 乙 丙 合计

一月实际产值(万元) 125 200 100 425 二月份 计划产值(万元) 150 250 100 500 计划产值比重(%) 30 50 20 100 实际产量(万元) 165 250 60 475 计划完成(%) 110 100 60 95 二月实际产值为一月的(%) 132 125 60 111.8 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同质总体、一般水平 2.绝对数、相对数

3.比率连乘积、平均比率 4.大、小

5.各组权数相等 6.均匀、假定值

7.中间位置、最多、位置 8.标志值倒数、倒数 9.右偏 、左偏

10.异众比率、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1.标准差、平均数 12.3600

13.412.31、1.03

14.相等的、不等的、右偏、左偏

4

15.

A.D.xxff σ(xx)2ff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B 8.B 9.C 10.A 11.D 12.A 13.C 14.B 15.D 16.D 17.C 18.B

三、多项选择题

1.CE 2.ABC 3.ABD 4.ABCD 5.ADE 6.BC 7.AB 8.ABDE

9.BCDE 10.ADE 11.ABCE 12.AC 13.AB 14.ABD 15.BC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时间、发展水平 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

3.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绝对数 4.时期数列、时点数列、时期、时点

5459 5.

2001

6.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定基、环比 8.几何平均法

306.8%1 9.105%11

10.∑y=na+b∑t ∑ty=a∑t+b∑t2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C 6.C 7.A 8.A 9.B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BDE 2.BDE 3.BC 4.ACD 5.ABD 6.ACE 7.AE

8.ACD 9.ABC 10.ABCDE

四、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X 7.X 8.√ 9.√ 10.X

五、计算题 1.解:

5

该公司10月上旬的平均在岗人数是256人。

2.解:(1)这是个间隔相等而间断的时点数列

afaf2503262225822521259225632212

a0aa1a2a3an1n2a2n(2)

第一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5005204804502480(万元)a23 5205805506002566.67(万元) a23

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答:该银行2005年第一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480万元,第二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66.67万元,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23.33万元.

3.解:

第一季度平均人数:

5005804805506002523.33,或480566.67523.33a262

上半年平均人数:

10021050105010201222a1032(人)12

100210501050102010201008123222a1023123

上半年平均人数为1023人。

4.解:

某企业2005年上半年的产量和成本资料 月份 产量(件)a 单位成本(元)c 总成本(万元)b=a×c 1 2000 73 14.6 2 3000 72 21.6 3 4000 71 28.4 4 3000 73 21.9 5 4000 69 27.6 6 5000 68 34.0 合计 21000 — 148.1 试计算该企业2005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产品总产量:

a200030004000300040005000021000(件)

b14.621.628.421.927.634.0148.1(万元)

产品总成本:6

平均单位成本:cbabannb148.11000070.52(元/件) a21000

答:该企业2005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70.52元/件。

5.解: (1)计算表如下:

某地区2001--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2)

环比定基 环比定基 2001 40.9 — — — — 2002 45.11 110.3 110.3 10.3 10.3 2003 68.5 151.84 167.48 51.84 67.48 2004 58 84.67 141.81 -15.33 41.81 2005 61.9 106.72 151.34 6.72 51.34 aa40.945.1168.55861.954.88(万元)n5(3)平均发展速度:

an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10.91%—1=10.91%

答:该地区2001—2005年间的平均每年创造国民生产总值54.88亿元,2002—2005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0.91%,平均增长速度为10.91%。

6.某地区第四季度在业人口数和劳动力资源人口数资料如下: 日期 在业人口(万人)a 劳动力资源人口(万人)b 平均在业人口数: 9月30日 280 680 10月31日 285 685 11月30日 280 684 12月31日 270 686 an61.941.1091110.91%a040.9

平均劳动力资源:

a0a280270a1a2a3an1n285280222280(万人)a223

平均在业人口比重:

b0 b 680 686

 b  b  b    b  n  685  684 

1 2 1 2 3 n 2 2  684   2 b (万人 )

n 3

ca28040.94%684b

答:该地区第四季度在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平均比重为40.94%。

7.解:

某企业第四季度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资料

7

月 份 工业总产值(万元)a 劳动生产率(元)c 平均人数(人)b=a/c 10 150 7500 200 11 168 8000 210 12 159.9 7800 205 (1)劳动生产率由工业总产值与月平均人数相除耳得,因此,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首先计算每月的平均人数如上表。然后,再计算第四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cababnna150168159.9100007770.73(元/人) b200210205

(2)季度劳动生产率=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7770.73*3=23312.19(元/人)

8.解: (1)

某公司1990—2000年的产品销售数据移动平均计算表 单位:万元 年 份 甲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 某公司1990—2000年的产品销售趋势线参数计算表 年份 时间顺序t 销售额(万元)y t2 ty 趋势值yc 销售额 (1) 80 83 87 89 95 101 107 115 125 134 146 三年移动平均趋势值 五年移动平均趋势值 (2) — 83.33 86.33 90.33 95.00 101.00 107.67 115.67 124.67 135.00 — (3) — — 86.80 91.00 95.80 101.40 108.60 116.40 125.40 — — 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6 80 83 87 89 95 101 107 115 125 134 146 1162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506 80 166 261 356 475 606 749 920 1125 1340 1606 7684 73.29 79.76 86.23 92.7 99.17 105.64 112.11 118.58 125.05 131.52 137.99 — nt2(t)2

1176846611626.47 =21150666ybt11626.4766a66.82n11

bntyty 所以,产品销售量的直线趋势为:yc=66.82+6.47t

根据此方程计算的销售量趋势值见上表。

*9.某市某产品连续四年各季度的出口额资料及季节比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合计 季平均 第一年 16.00 2.00 4.00 51.00 73.00 18.25 第二年 28.00 4.30 6.70 77.50 116.50 29.13 第三年 45.00 7.10 14.20 105.00 171.30 42.83 第四年 50.00 5.10 16.80 114.00 185.90 46.48 同季合计 139.00 18.50 41.70 347.50 546.70 — 同季平均 34.75 4.63 10.43 86.88 136.68 34.17 季节比率(%) 101.70 13.54 30.51 254.26 400.00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市该产品的出口额变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在一年当中,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是出口旺季,特别是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点,季节指数为254.62%,第二季度 和第三季度是出口淡季,第二季度是全年最低点,季节指数为13.54%。企业应根据该产品的出口季节变动组织生产,特别是要注意为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出口准备好货源。

第七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9

1.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2.不能直接相加和比较、相对数 3.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4.个体指数 5.基期、 报告期

6.同度量因素、指数化因素 7.总体的结构 8.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

9.5.66% 10.相对影响程度、绝对数量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6.C 7.D 8.B

9.B 10.D 11.A 12.D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BC 3.AE 4.ABD 5.ABC 6.BD 7.CD

8.CD 9.AD 10.BCD

四、判断题

1.√ 2. X 3.X 4.X 5.√ 6.X 7.X 8.X 9.X 10.X

五、计算题 1.解:

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35650/36200=98.48% 零售物价指数=99.5%

零售量指数=98.48%/99.5%=98.97%

由于价格的下降,使得居民少支出179.14万元(35650-35829.14= -179.14)

2.计算结果如下表: 产品 A B C 合计 计量单位 件 个 公斤 — 出厂价格(元) p0 8 10 6 — 11产量 q0 13500 11000 4000 — q1 15000 10200 4800 — p0q0 108000 110000 24000 242000 产值(元) p1q1 127500 112200 24000 263700 p0q1 120000 102000 28800 250800 p1 8.5 11 5 — 总产值指数=

pq263700108.97% pq242000pqpq21700元 pq250800103.64%

产量指数=

pq242000pqpq8800元

pq263700出厂价格指数=105.14% pq250800元pqpq129000011000100010011011101 相对数分析 108.97%=103.64%*105.14%

绝对数分析 21700元=8800元+12900元 (文字分析略)

3.计算结果如下表:

10

水果品种 苹果 草莓 橘子 合计 价格指数=

本月销售额p1q1 68 12 50 130 11本月比上月价格增减(%) -10 12 2 ── kp 0.9 1.12 1.02 ── 1p1q1kp 75.56 10.71 49.02 135.29 pq1kpqp13096.09%

135.2911价格变动使居民减少的开支:(减少开支5.29万元)

130—135.29=—5.29万元

4.计算结果如下表: 产品 甲 乙 合计 计量单位 台 双 ─ 产量 q0 1000 320 ─ q00q1 920 335 ─ 基期产值 p0q0(万元) 650 290 940 kq 0.92 1.05 ─ kqp0q0 598 304.5 902.5 产量总指数=

kpqpq00902.596.01% 940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902.5—940=—37.5万元 即因产量变动而减少的产值为37.5万元。

5.计算结果如下表: 企业名称 符号 一厂 二厂 三厂 合计 单位产品成本(元) 上月 本月 产量(吨) 上月 本月 生产费用总额(元) x0 960 1010 1120 ─ 11x1 952 1015 1080 ─ 10f0 4650 3000 1650 9300 f1 4930 3200 2000 10130 x0f0 4464000 3030000 1848000 9342000 x1f1 4693360 3248000 2160000 10101360 x0f1 4732800 3232000 2240000 10204800 可变构成指数=

997.17—1004.52= - 7.35 元

xf/fxf/f001110101360/10130997.1799.27%

9342000/93001004.52x固定构成指数=

xf/f101

997.17—1007.38= - 10.21 元

f/f110101360/10130997.1798.99%

10204800/101301007.38 11

x结构影响指数=

x010

1007.38—1004.52=2.86元 对总成本的影响分析:

相对数分析:99.27%=98.99%*100.28% 绝对数分析:- 7.35元= - 10.21元+2.86元

分析:各分厂的单位成本水平下降了1.01%,使总厂的单位成本减少10.21元;各分厂产量结构上升了0.28%,使总厂的单位成本增加了2.86元;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总厂的单位成本下降了0.73%,总厂单位成本减少了7.35元。

第八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随机、均等

2.全及平均数、全及成数、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总体是非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3.唯一确定的、未知的 4.越大、越小

5.点估计、区间估计 6.所有单位、全面调查

7.登记性误差、抽样误差、由于没有遵循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系统性误差。

f0/f0f/f110204800/101301007.38100.28%

9342000/93001004.52p1pp1pn 8.p,p1

nnN 9.t

10.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C 7.D 8. C 9.C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C 4.ACDE 5.ABD 6.AB 7.ABC 8.A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五、计算题 1.解: (1)

按重量分组(克)

包数(包)f x xf (xx)2f 12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合 计

1 3 3 2 1 10 26.5 27.5 28.5 29.5 30.5 -- 26.50 82.50 85.50 59.00 30.50 284.00 3.61 2.43 0.03 2.42 4.41 12.9 xf xf s228428.4(克) 102(xx)ff12.91.29 10xs2n1.29(1)(11%)0.36(克) nN10xtx20.360.72xxXxx28.40.72X28.40.7227.68X29.12由于以95.45%概率推算该批食品重量范围在27.68克~~29.12克之间,低于30克,因

此,这批产品不符合规格要求。

(2)样本合格率p

110% 10

pp(1p)n0.10.99(1)(11%)9.9% nN10ptp29.9%19.8%

ppPpp10%19.8%P10%19.8%9.8%P29.8%

以95.45%概率推算该批食品重量合格率29.8%以下。

2.解: N=10000, n=100,x1800小时,s6小时

s2n36100(1)t1, xtx1 (1)(1)0.60(小时)nN10010000 极限误差为0.60小时。

(2)因为抽取的比例是1%,因此,可以用重复抽样的公式来近似不重复抽样的公式。

t2s2162 n2225(只)

x0.42

13

应抽取225只灯泡进行测试

t2s2462(3)n2900(只) 2x0.4 应抽取900只灯泡进行测试。

t2s2462(4)n2400(只)

x0.62 应抽取400只灯泡进行测试

t2s2 (5)由上面计算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n2表示。

x

3.n30,x45元,x2元, 2x48.92-41.08,x3.92元。

xtx

txx 3.921.962 t1.96, 对应的F(t)95%,所以,应以95%的概率才能保证平均每户每月书报费支出在41.08~48.92元之间。

s2s214.(1)x'x,即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1/2。

2n'4nt2s2t2s21(2)误差扩大为2倍时,n'2n,即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

'24x4xt2s2t2s24n,即抽样单位(3)当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倍时,n'1'2x2x4数是原来的4倍。

5.过去三年新栽小树是否成活的方差分别为:

0.8915(10.8915)0.0967 0.8950(10.8950)0.094

0.9010(10.9010)0.0892

选用最大方差0.0967。

nt2p(1p)p21.9620.09670.032412.877413(棵)

因此,这次调查至少抽选413棵树。

14

第九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 、不相关;直线相关、曲线相关;单相关、复相关 2.也由小变大、由大变小 3.—1≤r≤1

4.函数,r1 5.直线相关

6.无线性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 7.密切程度、回归分析

8.y轴上截距、回归系数、最小二乘法 9.回归分析、相关分析 10.变量变换、线性关系

11.估计标准误差 12.样本决定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

1.B 3.B 3.A 4.D 5.B 6.C 7.C 8.A 9.A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三、选择题

1.ACD 2.DE 3.ABCE 4.AB 5.ACE 6.AC

7.BC 8.AD 9.ABDE 10.CD 11.AD 12.ACD

13.ADE 14.AC 15.ABE 16.ABE

四、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 7.X 8.X 9.X

10.√ 11.√ 12.X 13.X 14.√15.√

五、计算题 1.解 : 企业编号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万元)x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318 910 200 409 415 502 314 1210 1022 1225 6525 工业总产值(万元)y 524 1019 638 815 913 928 605 1516 1219 1624 9801 166632 927290 127600 333335 378895 465856 189970 101124 828100 40000 167281 172225 252004 98596 274576 1038361 407044 664225 833569 861184 366025 2298256 1485961 2637376 680.4554 1210.7690 574.7510 761.9732 767.3480 845.2826 676.8722 1479.5090 1311.0986 1492.9460 24478.2922 36775.3494 4000.4360 2811.8415 21214.5051 6842.1683 5165.6131 1331.5931 8482.1521 17175.1509 128277.1017 xy x 2y 2yc (y-yc) 21834360 1464100 1245818 1044484 1989400 1500625 7659156 5668539 10866577 -- (1)

15

rnxyxynx2(x)2ny2(y)210765915665259801105668539652510108866577980122

0.9478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高度的正相关。

(2)

b

nxyxynx2(x)2

107659156652598010.895821056685369525ybx98010.8958652539.5 a 591nn1010所以,直线回归方程为:

yc=395.591+0.8958x (3) Se2(yy)cn2128277.1017126.64

102

(4)yc395.5910.8958*11001380.971(万元)

2.计算方法如第一题,可以列表计算,计算过程略。

(1) r=0.9558 (2)yc=20.4+5.2x (3)Se=6.532 3.计算方法如第一题,可以列表计算,计算过程略。

(1)r=0.91 (2)yc=77.37-1.82x

(3)产量每增加1千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 4.计算方法如第一题,可以列表计算,计算过程略。

(1)yc=-17.92+0.0955x,yc=-17.92+0.0955*500=29.83 (2)Se=0.9299

第十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国民帐户体系(SNA) 2.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 3.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

4.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价值、收入和产品;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5.指数体系法、经济模型法 6.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B 8.B 9.D 10.A 11.C 12.B

16

三、多项选择题

1.BCE 2.ABD 3.ABCDE 4.BCE 5.ACE

四、判断题

1.X 2.√ 3.X 4.√ 5.√ 6.X 7.√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2005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生 产 使 用 总产出 30000 居民消费 5600 中间投入 19713 公共消费 2510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固定资本形成 2010 劳动者报酬 5240 库存增加 27 生产税 610 出口 1200 生产补贴 15 进口 1060 营业赢余 2972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解: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30000-19713=10287(亿元) 2.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5240+(610-15)+1480+2972 =10287(亿元) 3.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5600+2510)+(2010+27)+(1200-1060) =10287(亿元)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