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理经济学》复习

《管理经济学》复习

来源:好走旅游网
MBA《管理经济学》

总 复 习

朱欣民编 第一次课复习题

一、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问? 答:管理经济学是用于经营管理企业的经济学理论,它主要指导企业如何获取规模效益,如何获取创新效益,如何获取博弈效益,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2.管理经济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管理经济学的作用是指导企业如何盯住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格波动,决定供给什么,为谁供给,供给多少,如何供给,也就是指导企业进行这些因素的选择和组合。

3.管理经济学的内容有哪些?

答: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包括商品需求理论、厂商供给理论、商品供求理论、供求弹性理论、消费行为理论、短期生产理论、长期投资理论、供给成本理论、完全竞争理论、完全垄断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寡头垄断理论、要素作价理论等。

二、简答题 需求

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与其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交点的轨迹,连接这些交点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揭示的是消费者在这种商品上的购买行为,因此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形势。 需求量

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整个顾客群对某种商品的既愿意购买又能够购买的数量,通常用Qd表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这个指标就是预计销量,因此对企业十分重要。 需求函数

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向市场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比关系,通常用Qd =a-bP来表示,其中的a表示当价格为0时该种商品的社会需要量,b是价格P每变化一单位所造成的需求量Qd的变化量,P是目前该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函数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 资源稀缺

这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其含义是对于整个物质世界来说,经济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也是指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任何经济资源都是不够的。

三项假设

这是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假设,包括供求双方完全理性、供求双方都能获得充分信息和供求双方交易不受任何人为或自然的约束。

三、计算题

1. 某公司25英寸彩电有中国、北美和拉美三个市场,其需求函数分别为Qd1=5000-2P,Qd2=3000-1.5P,Qd3=2000-P。请建立该公司全球市场的线性需求模型。

解:Qd= Qd1+Qd2+Qd3=(5000-2P)+(3000-1.5P)+(2000-P)

=5000-2P+3000-1.5P+2000-P =10000-4.5P

也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当价格 Pa=2000 时,Qd1=1000, Qd2=0, Qd3 = 0 Qd a = 1000 当价格 Pb=1500 时, Qd1=2000, Qd2=750, Qd3 = 500 Qdb = 3250

现在根据这两组数据写方程:

Qd b= Qda + ΔQd(ΔP/ΔP) = 1000+2250 X(2000-P)/500 = 1000+ 4.5 X(2000-P) = 1000+ 9000-4.5P = 10000-4.5P

验算:将Pa = 2000 代入得:Qda = 10000-4.5X2000 = 1000

将Pb = 1500 代入得:Qda= 10000-4.5 X 1500 =10000-6750=3250 因此 Qda = 10000-4.5P 是该公司全球市场需求模型。

2. 据厂商对去年全国中央空调市场需求进行的调查,发现供求均衡在5万套和120万元的平均单价水平上。经过市场测试,又发现如果去年下半年将中央空调价格调低10%,将会扩充产销量20%。请回答下述问题: (1)画出这一市场的需求直线; (2)建立这一需求直线的函数模型;

(3)预测如果去年下半年将均价降低20%,全行业将会扩充中央空调产销量多少套?

(4)预测如果今年市场行情与去年一样,全行业将产销量控制在8万套,平均价格水平会落何处。

答:(1)画出这一市场的需求直线如下:

p1=120 p2=108

0 5 6 (2)Qd2=Qd1+ΔQd=5+1ΔP/ΔP=5+(120-P)/12=5+10-P/12=15-P/12 (3)将均价降低20%,就是降到96万元,将此代入得 Qd2=15-P/12=15-96/12=15-8=7万台

(4)将产销量控制在8万台,代入价格函数得 P=(15-Qd2)12=(15-8)12=84万元

第二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供给

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商品的不同市场价格与其对应的供给量之间的交点的轨迹,连接这些交点所形成的曲线揭示了厂商的生产和供给行为,因此表明了个别厂商或全行业的供给形势。 供给量

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并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通常用Qs表示,这个指标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的表现,数值越大,综合管理能力越强。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生产和供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随其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发生同向变化的因果关系,通常可以用 Qs=-a + bP 的数学式表达,其中Qs代表个别厂商或是整个行业愿意供给并且能够供给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a表示在价格为零时的供给量, b为供给曲线的斜率倒数,即价格每变动一单位会导致的未满足的需要量的变化, P是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供给函数在坐标上表现为一条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向上倾斜的曲线。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形势的变动 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供给量发生变化,这叫做供给量的变动;而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供给形势发生变化,叫做供给变动。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与价格的交点在供给曲线上上下滑动,而供给的变动则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形势)的变化

供求定律

是指在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动的定律。其内容是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变动方向成正比;在需求不变时,均衡价格与供给变动成反比,均衡产量与供给变动成正比。 均衡价格

是指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会因居民户的抢购而上升至均衡价格,反之,厂商会竞相削价至均衡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达到均衡价格后,价格相对不再变动。 价格机制

是指由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给力和需求力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用简单术语表达即是:如果市场价格过高,供方会因为卖不掉而降价促销;而要是市场价格过低,买方会因为害怕买不到而抬高价格抢购,以至最终会形成由供给力和需求力的大小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原理。 价格补贴

是指一国政府对于人类不能左右其商品产量的行业提供的困难救济,在现代经济中通常是指农业,无论丰歉,农民都会受害,因此政府会提供生产者补贴,以在丰年减少耕种,或在歉年贴补损失。

二、计算题:

1.我国电解铝行业去年均衡在700万吨和每吨17000元的价格上,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扩产到充分利用产能的1000万吨,成本将被大大拉上,以致价格会上升到每吨19000元,请就此数据建立我国电解铝行业去年的成本函数。

答:因为全行业过度竞争,利润为零,所以可以假设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据此画出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市场均衡图如下:

1.9 1.7 0 700 1000

因此,Qs = 1000=700+300(△AC/△AC)= 700+300(1.7-AC/1.7-1.9) =700+300(1.7-AC/-0.2)=700+300*(1.7-AC)/-0.2 =-1850+1500AC

所以 AC=(1850+Qs)/1500

2.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学习曲线可以达到产量扩张一倍,单位成本下降30%。如果已知去年全球闪存一共产销40亿G,而每一G的供给成本是40美元,那么请建立去年全球闪存行业的供给函数。 根据题意画出均衡图:

40 28 0 40亿 80亿

据此 Qs=80=40+40(△AC/△AC)=40+40(40-AC)/12 =40+1600/12-40AC/12 =40+133.3-3.33AC =173.33-3.33AC 所以 AC= (173.33-Qs)/3.33

3.我国钢材行业2003年的市场均衡如下图。由于我国钢材线材为3400-3500元/吨,16-25mm螺纹纲为3450―3550元/吨,12mm以上中板为3800-3900元/吨,整个钢材行业均衡价格为每吨3600元,均衡销量为24119万吨。据计算,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72119-13.333P和Qs=-28810+14.7P。2004年,全国由于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继续借债投入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钢材市场需求量将增长10%。同时,因为上年钢材价格上涨导致投资力度加大,2004年将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投产。

Qs=-28810+14.7P 价格 3600元

Qd=72119-13.333P 0 24119 万吨 请:

(1)将2003年钢材行业市场需求函数更新为2004年的需求函数; (2)将2003年钢材行业供给函数更新为2004年的供给函数;

(3)预测2004年的钢材行业产销量、均衡价格水平和全行业销售收入;

答:(1)因为2003年为Qd=72119-13.333P, Qs=-28810+14.7P,均衡销量销量24119万吨,均衡价格3600元/吨:

2004年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应为:

Qd=72119+(10%×24119)-13.333P

=72119+2411.9-13.333P =74530.9-13.333P

Qs=-28810+3000+14.7P =-25810+ 14.7P

(3)2004年我国钢材行业的均衡价格水平将为: Qd=Qs=74530.9-13.333P=-25810+14.7P 74530.9+25810 = 14.7P+13.333P 100340.9= 28.033P

P= 100340.9/28.033=3579.38元/吨

在此价格水平的产销量为

Qd=74530.9-13.333P =74530.9-13.333x3579.38= 26806.626万吨 此时我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为:

TR= Qd x P = 26806.626万吨×0.357938万元/ 吨 = 9595.1101亿元

三、思考题:

为什么供给曲线由上升型和下降型之分?

答:这就是经济学上常称为的“U型”和“L型”供给曲线之分,前者是传统工业的供给曲线,后者是高科技知识产品的供给曲线。二者之间差别的来源在于前者生产导向型的(建立庞大的生产设施是生产出产品的前提),后者是开发导向型的(不需要庞大的生产设施,只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于研发,一旦产品研发出来,生产复制是很容易的)。所以前者要追求最佳规模效益,生产规模大了小了都会影响生产成本,后者则必须追求顾客数量,顾客越多分摊在每位顾客身上的研发费用就越低,因此产品越赚钱。因此这种成本和供给曲线的走势不同,也就决定了两类企业的全球战略的差异,前者梯度推移,后者同步扩张。

第三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

是指当商品或服务市场价格变化一定的百分比时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发生变化的百分比大小,用数学式表达为 Ed=△Q/Q / △P /P,其中△Q和△P分别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量,而Q和P则表示二者的基数。这个指标通常能够揭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强弱,比值小于1,说明依赖性强,而大于1则说明依赖性弱。对于大于1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实行薄利多销。 需求的收入弹性

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与居民收入变化之间的正比关系,通常用Ei=△Qd/ Qd / △I/ I 来表示,即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化的百分比。注意收入最好采用本企业或行业产品或服务主要销售地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基数,才能具有可比性。 需求的点弹性

是用数值来表示的整个行业或企业在需求曲线上的均衡位置,计量办法是用需求

曲线与横轴的交点a到目前均衡数量Qd的数值去除以目前均衡量Qd也就是(a-Qd)/Qd,所得值可能为大于一、等于一或小于一。所谓等于一,就是销售额最大化的均衡位置。反之,数值越小,说明行业恶性竞争越厉害。 供给的点弹性

是用数值来表示的整个行业或是企业在供给曲线上的均衡位置,计量办法是用目前的均衡价格P去除以P-供给曲线在中轴上的截距,即P/(P-X),如果截距在原点以上,所得值大于1;通过原点等于1;在原点以下小于1。这个数值表现的,使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的努力是否适度(仍有空间大于1,恰到好处等于1,过犹不及小于1)。 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每次所获得的增加的满足感,经济学认为增加的满足感是逐步降低。这是一种心理感受,原因在于最初的新鲜感最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多,新鲜感逐步降低,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也日益降低,以致最终将给消费者造成负面效应,即精神负担。就一般的情况而言,没有消费者愿意花钱消费又承受精神痛苦,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消费物品具有客观上的数量限制,并非越多越好。 预算约束线

这是边际学派用序数方法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用的一种工具,即以一定的预算收入能够购买到的X商品和Y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如果用Px 和Py 分别代表X商品和Y商品的价格,则一定的预算收入M=X·Px +Y·Py,据此画出的直线就是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均衡

是指消费者以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消费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各种商品消费的总效用的最大化,办法是使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MU1/P1= MU2/P2=MU3/P3。 替代效应

是指同时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时,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使人多消费这种商品而少消费价格不变商品的现象。其中原因在于价格下降使其每元的边际效用增大,因此应增加消费边际效用较大的产品,而增量的一部分应来自对价格不变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 收入效应

是指同时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时,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使人收入相对增多,而增多的收入将用于多消费这种降价商品,这种现象叫做收入效应,因为降价商品比非降价商品相对便宜一些,每元的边际效用就较高一些,增加消费的数量也就多一些。

二、计算题

1.长江公司里靠自己的技术开发出一种市场上崭新的小家电产品,准备首先投放本省城镇市场。在全省20个城市的市场测试中,营销部发现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形势可以用Qd=15,000-30P 来表示,请:

(1)计算出这种产品从产量2000件到7500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值; (2)计算这种产品从产量7500件到13,000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值; (3)计算这种产品从产量2000件到13000件的全线需求的价格弹性值。

答:根据Qd= 15,000-30P 首先计算出各组数据:

Qd 2000 7500 1300 P 433.3 250 66.7

计算 第一组弹性值 Ed1 = [(7500-2000)/2000] / [(250-433.3)/433.3] = (5500)/2000) / (-183.3 / 433.3) = 2383150/- 366600= 6.5

第二组弹性值 Ed2 = [(1300-7500)/7500] / [(66.7-250)/250] = (5500 /7500)/( -183.3 / 250) = 137.5000/- 137475= 1

第三组弹性值 Ed3 = [(13000-2000)/2000] / [(66.7-433.3)/433.3] = (11000)/2000) / (-366.6 / 433.3) = 4766300/-733200 = 6.5

三、思考题

1.如果你准备进入零售行业创业,并且终生从事零售业,为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1)你应该如何策划自己企业经营商品的结构?

(2)如果你进入零售业的时候正遭遇到连续多年的经济衰退,你应该如何策划自己企业经营商品的结构?

(3)如果遇到连续多年的经济高涨呢?

答:如果终生从事零售业,又要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应该将终生职业生涯分为创业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大阶段,相应地创业期的商品结构以弹性小、风险小、利润高为主,如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油盐酱醋,并在地理上尽可能贴近顾客经营。度过这一阶段之后企业进入成长期,经济实力壮大起来,抗风险能力也高了,就可以将这些油盐酱醋店连锁起来,新增弹性为一的日用品和一些弹性大于一的节日时髦用品。最后到了稳定阶段,由于企业竞争力更强了,就可专门开设弹性远远大于一的耐用消费品和奢侈品专门店,使企业能够大幅提高经营利润。 多年经济衰退,造成的将是人们捂紧自己腰包,所以要力避那些高档消费品,特别是不要进口外国的奢侈品。这些东西虽然仍有需求,但数量不大,顾客可能集中到奢侈品专门店去购买。因此,衰退时期进货应以弹性为一和低于一的商品为主,充分考虑实用实惠、价廉物美。

反之,要是遇到多年经济高涨,则需要具备超前意识,密切注意新的消费时尚,多进时髦货,甚至奢侈品,采取高撇脂作价,争取快速周转。

2.请你举出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其供给弹性的产品例子,也请你举出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其供给弹性的例子,还请你举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其供给弹性的例子,最后请分别说明为什么,以及这些产品该如何经营。

答: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例子,就是同样的价格升降幅度,造成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增加的百分比的商品,比如价格下降10%造成需求量增加20%,但价格上升10%只能带来供给量增加不到20%的商品,也就是需方胃口很大而供方能力较小的商品,比如农村市场上的肉类就是如此,城市市场上的住房也是如此。其中原因在于扩大供给能力受到时间或资源限制,前者生产周期较长,后者土地资源有限,采掘业产品也是如此。企业在这种行业中经营,最为重要的是要握有关键性的资源,如房地产行业的地皮,肉类远距离运输能力、石油储备等。

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例子,也就是经济学上讲的劣等品。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过去用来裹腹的粗粮之类现在日益从人们的主食中淘汰了。这些粗粮的价格弹性几乎为零,只是作为牲口饲料才使之没有退出市场,比如四川农村的红薯就是如此,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我国城市人对肉类的需求弹性也开始小于其供给弹性,特别是受到各种动物病菌影响时更是如此。总之,处于一个行业的衰落期的产品,大都是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此时企业一般都是实施收割战略,只要价格高于可变成本就生产和销售,比如我国目前的服装业、CRT彩电业、DVD均如此。

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的例子,就是需求涨幅与供给涨幅大体一致的产品,如城市人购买的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只要降价达到10-20%,销量就可能增加20-40%,同时各耐用消费品厂家要扩产20-40%也十分容易,因为原材料零部件不受资源限制,厂房设备加班加点开工就行了。所以我们说耐用消费品是供求弹性相当的产品,也就是十分容易发生井喷式增长的行业,抓住这种机会企业就容易做大。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学生们使用的闪存,如果销量扩大一倍,单位成本就降低30%,所以商家就能降价30%。而降价30%,必将促使销量扩大60%,甚至90%。而要扩产60%或是90%,对于已经建立起生产能力的厂家来说易如反掌,因为一座闪存芯片厂的投资需要42亿美元,建起来不容易,一旦建起来就可铺天盖地生产出产品来。对于这种行业,就不能按照需求空间来制定投资规划,而是反过来要相信供给能够创造需求,先建立起庞大的供给能力,然后去开发庞大的需求。

对上述三类产品,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资源约束型产业,要控制投资规模和产量,力争全行业产销保持在销售额最大的需求点弹性为一的地方。这样,全社会付出资源较少,获得的经济效益较高。行业内的各个企业也能以较小产能获得较大销售额和利润。

对于劣等品,国家要控制生产和销售,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劣等品十分普遍,许多根本无法卖出可变成本价,但企业仍在肆意生产。对于这些企业,国家应该用法律形式加以禁止。 对于供求弹性相当的耐用品,企业要有思想准备,一旦发现创新产品出现,就要大胆追随生产和销售,否则错过时机将机会不再。

3.什么叫做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如何防止合成谬误,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答: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是指对于一个企业有用的真理,如果盲目推行到一个行业,就会变成谬误。这是因为一个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的,如果大家都学习一个思路,劲都往一处使,势必造成同类产品或服务生产过剩,结果价格下跌,各个企业遭受损失。比如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邯钢因为大高成本否定,使全企业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因此可以降价销售,获得产量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但是,这种对邯钢有效的成本节约之道,却不弄推广到全行业,因为全行业都学邯钢,势必造成成本和价格都大为降低,而钢铁因为是中间产品,需求弹性不足,不会因为价格大幅度降低而扩大需求量,结果全行业学邯钢带来的是全行业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每个企业的利益都受损。 要防止合成谬误,需要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认真研究有关行业的特点,特别是行业的价格弹性和用途多少,并向企业提供足够的竞争信息,杜绝企业之间的模仿学习,提倡差异化的经营之道。特别要防止不断推出模范供企业学习的恶劣习气,利用各种机会鼓励企业各自创新,才能杀住我国企业创新不足、模仿有余、恶性竞争、结构趋同的习惯。

MU,4.在同样一种商品标价面前,人们的贵贱评价取决于 请说明此公式对P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指导意义。 答:这个公式的左边是指消费者的产出,即消费某种商品之后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也就是消费者每支出一元所获得的性价比,而右边是消费者的投入,即对于特定的消费者每一元钱的重要性。显然,唯有付出一元钱所获得的性价比要大于或等于这一元的重要性时,消费者才认为是划算的,才愿意购买。据此企业开发新产品,应该开发让消费者感到新颖的,此时边际效用和性价比才高,这样才能提高心理上的产出;同时还要专门卖给将每一元钱的重要性看得很低的人,既富裕阶层,这样才能降低心理上的投入。

5. 如果你经营的商品与别人的不一样,但处于马斯洛所说的同一层次上,那么根根 MUxMUyMUz,别人降价将会如何影响你的销售?别人提价呢?

PxPyPz答:如果我卖X商品,别人卖Y商品和Z商品,对于λ这个具有特定收入和每元钱重要性的顾客群而言,Y降价会增大其性价比,使顾客产生收入效应,同时也会产生的带效应,结果蜂拥去增购Y,结果使得X商品和Z商品的销售受到打击和降低。反之,会缩小其性价比,减少顾客购买量,转而增购X商品和Z商品。这就是麦克尔·波特所说的五力之中的替代力的作用,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和地点顾客群的收入和支出总是有限的,他们总会在变动的价格之间寻求最佳的性价比,结果造成不同行业的替代竞争。

第四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生产要素

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技能,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存在着依存关

系,这就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数量与产出产量之间的技术关系,通常用产品的数量表示产出,而用资本、劳动或是技术表示投入要素。根据投入要素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一元、二元或是多元函数,如 Q= aL+bL是产量与投入劳动之间的一元生产函数,而Q=AKªL是二元生产函数,而Q=aK+L³+T 是三元生产函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其它要素数量不发生变化而只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每次增加的产量递减的规律。其中原因在于每次增加的要素只能同越来越少的其他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因此组合效益越来越差。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是指企业在短期生产和供货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应该坚守的经营原则。在现代工业中,如果将产销量从零开始扩大,增加的销售收入会远远大于增加的总成本,但随着继续扩产,增加的销售收入会等于甚至小于增加的总成本。因此,企业一当发现增加的收入等于增加的总成本,就应该停止扩产,而将生产规模就停留在这个水平,此时就能获得最大利润。 边际产量

指多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增加量,可以用MP= △Q/ △L表示。有了边际产量这个概念,就可以测算每一个人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等产量曲线

即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特点是向右下方倾斜,同一平面可有无数条,任意两条不相交,以及每条都凸向原点。 规模经济规律:是指技术不变,两种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所形成的产量增加的比率先大于,再等于,最后小于规模扩大的比率的规律。可以用生产率弹性来表示这种规模经济:E=(△Q/Q)/ (△F/F) 单要素产出弹性

就是用主要要素投入增长的百分比去除产量增加的百分比,以便观察每一单位要素对于产量增长的贡献,这是用以测定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用于工业生产中成本主要由一种投入要素所决定的情况,如石化工业的原油投入、热电工业的原煤投入、航空运输中的航空燃油投入等行业,就可以用这一要素投入数量增长的百分比与产量增长的百分比 Es=(△Q/Q)/(△F/F)=(△Q·F/ Q·△F)=△Q/ △F·F/Q = MP/AP。 全要素产出弹性

是指用各种投入要素折算成资金后其增长的百分比,去除产量增长的百分比,以测定每单位总和要素所占用的资金投入对产量增长的贡献,这是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用以衡量多种要素投入才能产出产品的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全要素的产出弹性可用公式计算:Ec=(△Q/Q)/(△K/K)=△Q/ △K·K/Q = MP/AP。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是指在能够改变投入要素的数量情况下两种要素的数量如何最佳搭配,以便以一定成本获取最大产量,或是在一定产量下谋求最小成本的方法。如成本一定产量最大化的条件是:MRS=MP= △Q/ △L; Px X + Py Y=C; MPx/ Px = Mpy / Py.。 范围经济

是指企业从事多元化业务的情况下,各项业务之间因为共用设施、技术、品牌、渠道、管理等等企业资源而形成的销售额增长和利润增加的情况,最为有效的范围经济是企业共用技术设施和销售网络,其次是品牌和管理。 生产可能性线

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它是一条表明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社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曲线。

二、计算题

1.某企业去年的总产量TP与可变要素投入量综合指数VI的统计结果是: TP 8 12 12 8 VI 1 2 3 4

请据此建立该企业的生产函数。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提供的数据描图,检视为抛物线后,根据二次函数要求写出多个方程,以一一求取系数值。

12

8 4

0 1 2 3 4 因此根据 TP=a+bVI+cVI² 可以写出公式:8=a+b1+c1²(1) 12=a+b2+c2²(2) 12=a+b3+c3²(3) 8=a+b4+c4²(4) 用(2)-(1)得:4=b+3c (5) 用(3)-(4)得:4=-b-7c (6) 用(5)变为 b=4-3c 并代入(6) 4=-b-7c =-(4-3c)-7c=-4-4c 即4c=-4-4=-8 c=-2

将c=-2 代入(5)得:4=b+3c=b+3(-2)=b-6,所以b=10

将c=-2 和b=10 代入(4)得:8=a+b4+c4²=a+40-32,即a=8-40+32=0 因此可得生产函数:TP10FI2FI2

如果利用上述简便方法不能解出系数,就只能进行一元回归。

三、思考题

1. 请阐述职业经理人应该如何制定年度经营计划,以便竞争上企业的CEO? 答:一个年度计划通常要确定全年产量、计算销售额,还要预测最大利润,因此要求职业经理人做到三点:

一是预测全年的投入产出物品的价格水平。了解产品市场价格走势,需要在上年均衡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各企业产量的扩大和需求的变化,确定其新的均衡点;同时也要普遍调查企业投入物的价格水平,如劳力、燃料、物料、零部件、折旧等,以便推知全年投入物的价格水平。

二是要了解企业内部往年的产品产量与要素投入的关系,即我们常说的生产函数,通过财务部门拿到数据,就能做出增加一定要素投入所获得的相应边际产量;

三是将全年产销量从小规模往大规模推进,一直推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此时所获得的产销量就有最大利润,然后计算出产销量、销售额和毛利润。

2.如果我们要进入一个正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应该如何确定我们投资的产能大小?反之,如果我们要进入一个完全新创的市场,又该如何确定投资的产能大小?

答:从理论上讲,进入一个行业的产能大小,应该以确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销量为前提,否则将招致激烈反击,造成同归于尽。据此,在现有产业激烈竞争条件下,投资的产能应该等于你所创造的销售潜力。如目前其他企业产品的平均价格是100元,你如果采纳低成本战略,能将价格降低到90元,那么由此产生的新增销售增量△Q即为你能够销售的产量,而以此决定投资规模风险较小。反之要是采纳差异化战略,则要用各种广告和公关手段将消费偏好扩大,使需求曲线在上次均衡点以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形成的△Q即为投资规模。

100

90

△Q △Q

0 Q 0 Q

至于靠自己创新的产品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其他企业的行业,则应该考虑尽可能将产能做得大一些,以便降低单位成本,抵制模仿竞争。这是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大小、规模效益大小和价格水平。

如图,考虑市场需求,应该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年限,将各年市场需求曲线描述出来,以便确指企业产品各年的销售空间。而考虑规模效益,则是

按照学习曲线将产销量每扩大一倍造成的供给成本下降百分比用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在市场需求线上,由此可以看见每年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的单位成本水平。第三要考虑保本点规模,如五年期项目放在第二年,则可将产能定为第二年需求曲线与成本线的交点的垂线所决定的Q。这样,头年因为规模较小成本较高而亏,次年保本,第三年会开始盈利。 P

3.规划投资项目时需要进行设备选型,请问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设备选型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将购买日用消费品的价廉物美原则延伸到这儿,政府部门甚至经常组织专家组除国考察,一边为了价廉物美而货比三家。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其值将精力集中于一次购买价格和设备先进程度的性价比上,而忽略了设备是用于生产的,应该用这套设备安装在你布点的地区,满负荷生产的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最小为优。比如在劳动力便宜的落后地区,选择劳动密集型的设备就是最佳的,如果按照性价比选择,则不能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力而造成年年亏损。反之,如果安装在发达地区,则劳动力昂贵,就需要安装资本密集型设备,否则也可能年年亏损。具体选什么,不靠出国考察,而要靠对产能相同的各家设备所需投入物和维护费的计算与比较。

第五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固定成本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常用FC表示,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可变成本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要生产产量才会发生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费用,如原料、燃料、零部件、劳力等的费用,常用VC代表。 长期总成本

是指企业进行投资规划时确一定的产量规模会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可变要素费用相加的总成本,常用LTC来代表。 长期平均成本

是指在做投资规划时用以衡量规模效益的每单位产量耗用成本,即用长期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常用LAC表示。 长期边际成本

是指用总成本的变动除以总产量的变动所得值,常用LMC表示,其与LAC的焦点是利用目前最佳技术能够获得的最佳产能。 边际成本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要求的总成本的增加量,用数学公式表示是 MC= △TC / △Q。从其定义可知,这是一个经济指标,用来测算增加的产量与增加的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现代工业中,边际成本一般会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大的U型发展趋势,这就为合理决定生产规模提供了判断依据。 完全竞争

是指一种由中小企业占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特点的市场结构,判断完全竞争有四大指标,一是生产同质产品,二是有无数需方和供方,三是市场随便进入和退出,四是各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市场流行价格,没有单独作价权力。完全竞争被政府视为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结构,但却是企业最倒霉、最不赚钱的竞争领域,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差异化或大规模冲出这种竞争领域。 不完全竞争

是指市场竞争受到某些人为或自然因素的阻碍,不能达到要素和产品自然流动、供求双方也不能自然形成均衡的一种状态。这时,市场竞争是不充分的。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为三种状况:一是完全垄断,即一个企业复占了全行业的生产供给,完全排斥了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同其竞争;二是一个行业完全为几个大企业所垄断,不准中小企业进入,这叫做寡头垄断;三是一个行业为若干中小企业所垄断,但垄断的东西通常并非至关重要的,如品牌、渠道、配方或是包装试样等,所以竞争仍然很激烈,因为它们各自生产的是同类产品,相互之间替代性很强。 市场准入

是指一个行业是否准许新进入企业自由进去生产和销售产品,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不准许企业随便进入,如各国军工部门,就不允许外国企业,甚至本国的某类企业随便进入。当然,有时候市场不准入也指行业现有企业制造了壁垒,使得局外企业无法进入,比如资源控制、技术壁垒、规模壁垒、渠道控制等等都时的局外企业无法进入,或进入之后无法生产和销售。 作价能力

是指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产品定价,即自己产品是否相对于竞争对手有差异化特色,如无特色,就不能自己定价。否则定高了卖不掉,定低了光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产品作价最好随大流,即行市多高就取多高,所以我们就说此时企业无定价权。

二、计算题

1.某种机械设备的学习曲线是产量倍增而单位成本降低20%,但随着产量倍增,研发力度和营销力度将提高10%,才能顺利卖出设备。已知去年该设备的全国均衡点是150万台和每台35万元,此时尚有10%的销售利润率,请建立其线性平均成本函数。

答:综合考虑产量倍翻时生产成本降低和营销、销售、研发力度增大,可以确定其学习效率只有10%,而10%的销售利润意味着去年150万台产销量的平均成本点在31.5万元上,倍翻到300台时AC会下降到28.35万元,据此可画出该设备去年的全国市场均衡图和AC走势图。

D 35 31.5 28.35

0 150 300 AC

现在可以设定:Qd=300=150+150(△AC/△AC)=150+150(31.5-AC)/3.15 =150+150(10-AC/3.15)=150+1500-AC/3.15 =1650-AC/3.15

因此 AC=3.15(1650-Qd)=51975-3.15Qd

三、思考题

1.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点。

答: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就是有无数买方和卖方、只有同质产品、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和市场信息畅通的供求关系。

(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AR=MC=AC)。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可能存在超额利润的情况是短期中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

(4)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达到平均成本最低点,说明生产是以最低成本进行的,即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好发挥,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因而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且平均成本最低有利于消费者。这是一个社会最理想的市场结构或供求关系,同时也是企业最不赚钱、最容易破产的市场结构。

2.职业经理人如何能在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经营好一个企业?

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通常有五大特点,这就是需方无数,供方无数,产品同质,进退方便,无力作价。所以,要在这样一个市场上经营好一家企业,有两条思路可供考虑。

一是打破同质,实施差异化战略,即用档次、服务、特色武装自己的产品,使之能够有效地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这样就能设立进入门槛,建立垄断优势,形成自己作价能力。如果能够细致观察顾客消费偏好,这是一条较容易操作的思路。

二是做大规模,实施低成本战略,即在市场行情较好时,积累利润和折旧资金,用以在市场行情跌落时收购同业中的破产企业,以便扩大产销规模,降低成本和价格,将自己做大作强。这条思路操作起来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团结的管理团队、精明的公关能力。

第六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完全垄断

是不完全竞争中垄断程度最高的市场结构,表现为一个大企业独占生产供给,自己决定价格高低,其他企业不准进入。完全垄断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一个企业独创了技术和产品,利用专利和专有技术保护起来,是其他企业无法获得这些至关重要的要素,因此不能进入。也有政府规定其他企业不得进入,或是一定空间只允许率先进入者经营,其他企业进入后大家亏损。一般而言,完全垄断企业因为造成资源浪费和阻碍竞争与技术进步,要受到政府规制。 市场垄断力

是指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用其垄断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占垄断价格的比率来衡量,公式是M=(P-MC)/P,或M=(P-MR)/P,如图其值大于一就是垄断力超强。但是可以发现,如果市场需求是一条平线,垄断力大大减小,甚至降低为零。因此,垄断力与需求弹性成反比,只有弹性小于一的产品才能体现出企业的强大垄断力。 P

MC=MR

边际收益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带来的销售额的增加量,用数学式表示为 MR=△TR /△Q。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单个企业太小,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所以市场价格相对不变,于是MR=△TR /△Q= △Q P / △Q=P。 而在不完全竞争中,由于企业扩产往往能够影响市场价格,所以边际收益并不等于市场价格,而是一条与市场需求曲线相分离、比市场需求曲线下降得快一倍的直线。

垄断竞争

是不完全竞争中垄断程度最低的市场结构,表现为若干中小企业占领了全行业的生产与销售,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属于同类,但有各自的特色,如品牌、渠道、包装,甚至技术差异,因此构成既竞争又垄断的状况。由于相互之间替代十分激烈,所以这种市场结构中大量使用营销手段,以便造成自己产品的差异化。成本成本函数

是指用来测算产量如何决定总成本高低的数学模型,根据产业的复杂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第一、三产业的线性函数,轻工业的二次函数和重化工业的高次函数,总值生产过程越复杂,函数式就越复杂。成本函数的作用,是用以测算现代工业单位成本最低点所决定的最佳规模,以及最大利润。 利润函数

是指用以测算企业经营利润的数学公式,通常是用企业的需求函数和总成本函数合并而成,写作π=QP-TC,展开之后即可用以计算最大利润、保本经营、最小亏损或定额亏损的金额,以及价格、销量。销售额等指标。 保本决策

是指企业用销售收入弥补全部成本后没有亏损或结余的经营决策,即0=QP-TC,此时企业多半是因为前期亏损,所以力争达到这一保本目标;或是因为模仿竞争厉害而被迫放弃利润,将价格削减到成本水平,以便将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最大利润决策

是指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和成本水平下用销售收入弥补全部成本之后能够获得最大经营利润的经营方针,即Max π=Q·P-TC,通常应用于企业完全掌握了市场经营的主动权,能够有效对付竞争对手的情况。 最小亏损决策

是指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和成本水平下用销售收入弥补全部成本之后能够产生最小亏损的经营方针,即Lim>>-π=QP-TC,通常应用于市场恶性竞争、价格低于全行业平均成本,企业坚持生产和销售以度过难关的情况。 定额亏损决策

是指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和成本水平下计划用一定资金于亏损,以便获得最大销售收入,或是击败竞争对手的经营决策,如-300=π=Q·P-TC,通常用于企业新进入一个市场,或是压制竞争对手的情况。

二、思考题

1.为什么国家要限定高速公路公司、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公共汽车公司、铁路公司的服务价格?这些公司应该怎样经营才有最大利润? 答:根据管理经济学中的完全垄断理论,高速公路公司、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公共汽车公司、铁路公司无论依靠政府批准的专营权、资源垄断权和是空间垄断权,都是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内都具有不充分利用产能,而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决定小于产能的最大利润产量,以便以较少的产量获取较高的价格、销售额和利润。而在长期内,这些完全垄断厂商则不会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进步将产能扩大到成本最低的程度,而是据守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利润。

所以,国家为逼迫完全垄断厂商扩大生产、降低价格,往往以行政手段限制其服务价格,即将服务价格最高限定在短期和长期生产规模的最低水平,使得企业只有将产量推进到这一水平,才能获得平均利润,否则就容易亏损。在此情况

下,厂商的最大利润就是每一单位平均利润的总和,要增加这一总和,只能增产到充分利用产能。

2.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试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图形解释这一原则的运用。

答: (1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唯有此时该赚取的利润都最大限度地赚取完了。

(2)如果产量定在大于或小于与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Q点,超额利润都小于在Q点时的四方形(最大利润)。

(3)在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的长、短期均衡条件下均是如此。

MC

AC AVC

AFC D

3.产品差别为什么既会形成垄断又会引起竞争?简要说明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 答:(1)因为此时厂商们生产的是同类但有差别的产品,同类意即发挥同样的功效,但可以互相替代,由此造成互相竞争;差别表现在配方、品牌、口味等各方面,由此造成各自对自己产品的配方、品牌等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如饮料、食品、日用品均是如此。这个市场因此是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只是比起完全竞争市场来,具有一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

(2)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是指新企业加入竞争后整个行业如何均衡在没有经济利润的位置。如果个别企业在短期中获取经济利润,那么其他企业就会进入这一行业进行竞争,结果对于最初获取经济利润的企业来说,原来宽阔的需求曲线AR,就会逐步向左边收缩。而随着这一需求曲线的收缩,短期中存在的经济利润幅度也在收缩,直到AR收缩到与LAC相切于E点,此时长期边际成本LMC=SMC= MR,即是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均衡点,由此决定产量Q1。此时,价格正好等于长期平均成本LAC,企业不再有经济利润,于是不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如果进入过猛导致P第七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寡头垄断

是不完全竞争中垄断程度居中的市场结构,表现为几个大企业占据了一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不准中小企业进入。当然,这些大企业阻碍中小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的方法,不是政府的行政许可,而是技术壁垒、广告门槛,或是渠道控制,甚至投资规模。通常,这是指跨国公司竞争的竞争领域,也就是大型的工业公司利用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运作范围广的特点进行垄断性经营的行业。 双头垄断模式

是指一个行业的生产供给由两大企业垄断的市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最终会搏奕到各占有效市场销量的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来赚取利润的竞争局面,这就是法国人古诺的双头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

是指某个行业由一个大企业和若干较小企业组成,大企业的平均成本远远低于各个小企业,按其利润最大化作价往往容易将小企业淘汰掉,所以大企业愿意首先保证小企业的销量,但按小企业毫无利润的水平作价,以便既淘汰小企业而形成完全垄断,又不让小企业赚钱来同自己竞争。 价格稳定模型

是指一个行业由几个大公司垄断,每个公司既不愿意降低价格,又不愿意提高价格,以便规避折断的需求曲线的稳定价格办法。通常,如果跨国公司势均力敌,就会发生这种价格稳定现象。 企业间串谋

是指在几个大公司垄断一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时,大家就产量和价格形成公开或隐蔽的默契,不再相互竞争。但如果各方势力发生变化,价格与产量的串谋就会不攻自破。 折断的需求曲线

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扩产降价会招致竞争对手同样的扩产降价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曲线从扩产降价处垮塌的局面。而企业如果减产提价,竞争对手又不模仿,于是原有的市场需求曲线继续发挥作用。于是对个别企业而言,市场需求曲线就成了一条折断的曲线,结果只能维持现有产量和价格,而不敢轻易降价扩产。这就是为什么在几家大企业垄断的市场上,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需求曲线群

是指在做投资规划时,为了预测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市场需求形势而推算出的多条逐步递增的市场需求曲线,每条曲线代表一年的市场需求,相互之间的距离代表市场容量的增长率。这一工具的作用是为投资项目确定可能的市场空间,如果不存在逐年递增的市场空间,就没有必要进行投资。

0 D1 D2 D3 D4

价格控制力

是指投资企业对所投资市场价格走势的控制能力。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是创新者,则能够垄断新创行业,所以价格控制力很强,可以生产和销售成本以上市场需求量的一半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而且,也可以生产和销售现有市场需要量的一半产量,以追求销售额的最大化。反之,如果市场上有多家企业,那么投资企业将对价格走势失去控制力,比如市场上有五家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那么五家企业将生产和销售行业平均单位成本以上五分之四的产量,结果市场价格将跌落到仅仅略高于成本的水平。如果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计其数而又生产同质产品,那么市场价格将等于各企业的平均经济成本。 反击预案

是指新创市场的企业为了防范竞争对手模仿自己的产品,而制定的降价促销、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在新创产品市场上,创新者往往会面临竞争对手的模仿,它们会以更大生产规模、更低价格推出同类产品,以便将创新者的蛋糕夺过去。为了避免这种功败垂成的局面,创新者往往在产品投放市场前要制定反击预案,其基本思想是一当发现类似产品出现在渠道或终端中,就启动降价策略,并持续一段时间,以便将模仿者即出这一市场。

二、计算题

1.某家电企业希望创新自己的电吹风产品,加装湿敏和热敏传感器,以提高安全性。为了确定第一年的产销量和投资规模,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看重湿敏和热敏功能的主要是家有5-14岁儿童的城镇家庭,而在城镇此类家庭中进行测试时又发现大约有15%的受访者愿意购买价格为120元的装有湿敏和热敏传感器的电吹风。现请你:

(1)估算看重湿敏和热敏功能的家有5-14岁儿童的城镇家庭的数量; (2)计算愿意购买价格为120元的电吹风的家庭数量; (3)画出这一市场的需求直线; (4)建立这一需求直线的函数模型;

(5)如果企业决定头年以100元价格销售创新产品,应该准备生产和销售多少电吹风?

答: (1)全国现有13亿人,平均年龄72岁,每一年龄段有人口1800万人,

10年则有人口1.8亿人;其中三分之一为城镇人口,为6000万;假定城市人每户一个子女,家有5-14岁儿童的城镇家庭户数也就是6000万。

(2) 价格为120元时购买人数为 15%·6000万户=900 万户 (3) 做图如下:

P=120

X 0 900 6000 (4) 因为 X/P =(6000-900)/ 120 所以 X= P·5100/ 120

于是Qd= 900 =6000-X = 6000-P·5100 / 120

=6000-42.5P

(5) 如果以100元价格销售新品,则需准备生产

Qd= 6000-42.5P =6000-42.5·100 =6000-4250= 1750万

三、思考题

1.跨国公司相互之间的竞争属于什么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通常决策有些什么方法,为什么?

答:跨国公司相互之间的竞争领域,大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这些行业的企业数量都不多,如民用航空器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汽车也只有十几家,造船世界上也不到20家,甚至像CPU、数据库、操作系统之类行业,企业数不到三四家,因此跨国公司运作的领域主要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这些领域中竞争,企业通常不是简单地追求最大利润,而是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计较一时一地的损失,集中瞄准竞争对手的弱点,孜孜不倦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战胜之。为此,它们通常采用博弈方法、军事战略,甚至合纵连横的联盟方法,以达到自己的短中长期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企业已掌握巨额资源,能够动用往往比一个国家财富还多的资源进行全球竞争,所以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竞争战略和战术。

2.企业什么时候可以打价格战,什么时候不能打价格战?. 答:价格战是一个市场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企业常用的竞争手段,目的是为了淘汰弱小企业并夺取其市场份额。这一时期,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远远大于竞争对手(至少是竞争对手的两倍),就可以发动价格战,而且每次降价可以达到20%。这是因为产销规模增加一倍,单位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30%,所以发动价格战的企业并不会产生亏损,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能惧怕亏损而不敢跟着降价,于是失掉市场而被淘汰。有时候,即使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与自己一般大,但行业内尚有若干市场份额很小的企业,较大企业也可以一同发动价格战,将所有较小企业淘汰出局。

但是,当一个行业发展到寡头垄断阶段,行业内各个企业都较大,甚至市场份额势均力敌,就不能发动价格战了。否则,一个降价所有企业都降价,每个企业获得市场份额一仍其旧,但价格大为降低,结果销售额剧降,甚至导致亏损。

第八次课复习题

一、简答题: 资本成本

是指企业投资一个项目从内部或外部融资的代价,也就是必须付出的资金回报率。通常,这一回报率应该等于无风险的回报率,加上承担市场平均风险应得的回报率,再加上该项目高出市场平均风险应得到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一个投资项目失败风险越高,投资回报率或资金成本就会越高。 资本资产作价模型

是指对任何一项资本的定价应该坚持的基本方法,数学表达式为:

rrf(rmrf)

其中的r表示资本资产应得的收益率,rf 表示无风险的收益率,通常可以用同样期限的国债投资回报率来代替,rm为投资于股市的平均回报率,它减去无风险的回报率rf后就是投资股市的净风险回报率,β为企业或其投资项目的个别风险相对于股市平均风险的系数,如120%,既是指股市平均风险若为100%,个股高了20%。这样一计算,可知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向投资人付出三重汇报,一是无风险的回报率rf,而是股市平均风险净回报(rm-rf),三是个股或单个投资项目的特殊风险回报 β,没有这三重回报,投资人就不会下注,或是下了注也会用脚投票。

财务内部回报率

是用以评估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就是用以将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折为零的折现率,通常称为FIRR,其计算公式是: n (CICO)t(1FIRR)t0 t1

财务净现值

是用以评估投资项目前及效益的重要指标,也就是用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对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进行折现后,所余净现值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 n FNPV(CICO)t(1ic)tt1

就政府垄断的建设项目而言,只要净现值大于零,该项目就可以上马。但是如果是创业项目,除去投资人利益之后如果没有一定的回报率,那在新创企业不能按机会成本付给报酬的情况下,谁愿意来经营这家风险巨大的企业?因此,风险创业项目利用财务净现值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一定要在确保投资人利益之后,要设立一个经营人的恰当利益所要求的回报率,否则将没有激励机制。 投资回收期

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动资金)所需要的时间,这是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以年表示)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其表达式为: pt (CICO)t0 t1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中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求得,详细计算公式为: 上年累计净现金流绝对值二、思考题 Pt累计净现金流出现正值年份-1+()当年净现金流 二、思考题

1.如果一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个失败风险是20%,用于折现净现金流的折现率应取多高才较为合理?

科技成果产业化一般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这是因为在直接竞争或替代竞争市场上,一项新产品要开发出来再打入市场并站稳脚跟,通常每个阶段所需投资是下一个阶段的十倍。如一项科技成果技术开发花了100万元,那么产品开发就可能花掉1000万元,市场开发更可能花去一个亿,才能确保项目成功。由于这种较高的资金投入,加上每个阶段新增管理职能越来越多,以及累积管理职能多重交叉造成的管理复杂化,使得项目失败的机率很高,失败后造成的损失很大。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往往要根据失败机率来确定回报率和折现率。20%是失败风险中等的投资项目,如果风险投资进入5年后退出,最低要求200%的净回报,也就是增长到300%。据此可用3开五次方,得到1.245,意即每年需要24.5%的回报率。与此类似,如果一个投资项目具有30%的失败风险,风险投资5年期投资可能要求最低300%的净回报,也就是退出时投资价值要涨到400%。如用4开五次方,可得到1.3155,也就是年均31.55%的回报率和折现率。

2.为什么新创公司在外聘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时,要为他们预留10%的股份? 新创公司经营早期,一般是由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担任企业领导,来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但随着技术开发成功和产品逐步成型,接下来面临的重大任务将是为新创品开辟新市场,此时的管理职能与前两阶段的技术管理有相当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由实验室内部科研管理向全社会的营销和财务管理过渡,因此迫切需要专业营销和财务人才管理。但这些人后期加入,在新创企业没有股份,又由于新创企业往往没见效益,拿不出与这些人的机会成本相当的报酬,所以给与期权或是分红的股份,是新创公司外聘职业经理人的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新加入的管理骨干才能同原来的股东们同甘共苦,将项目开发成功。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经常忽略了产业化中这种管理职能转化的特点,盲目认为能将技术和产品做出来,就能将市场和效益做出来,于是由科技人员一包到底,结果往往在市场上和财务上出错,致使产业化项目半途而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