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12(题后含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12(题后含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12 (题后

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某幼儿园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该老师没有遵循教师观的相关要求,其行为是错误的。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材料中老师只是单纯地把土豆这个知识传授给幼儿,而没有去引导和促进儿童自己探索。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尊重赞赏和引导学生,关注儿童道德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材料中,教师对明明和荣荣的回答并没有给予鼓励和肯定,而是直接否定,使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关注幼儿的主动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

2.在优秀班主任报告会上,有人这样总结古老师的教育工作:一个新生小磊刚刚转来,不喜欢说话,下课后也不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去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一般。于是,在课间活动中,古老师领着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磊在“鸡妈妈”的保护下玩得很开心。从此以后,小磊的性格逐渐开朗了许多,成绩也提高了。小明学习成绩不好,同学不喜欢他,古老师后来发现小明的手工玩具做得很棒,就鼓励他带领几名同学参加学校手工制作工艺品大赛,结果小明所在的小组还拿了第一名。这以后,同学们都请小明教如何做手工制品,小明也爱学习了,还担任了科学小组组长。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尽管古老师不喜欢她的行为,但还是做家访了解情况,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于是,古老师观察她的行为,找她谈心,给她讲道理,直到她改正。教学十余载,古老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最近又参加了网上教师职业培养活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知识素养。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古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第一,古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古老师注重责任意识,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尽职尽责地处理,不怕脏、不嫌烦,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一起游戏,教育实践中履行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第二,古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将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工作

中,以师爱为工作的核心动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耐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等,都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灵魂。第三,古老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古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小明的手工玩具做得很棒”,通过耐心的教导,改正“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古老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第五,古老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古老师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每周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参加网上教师职业培养活动”,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马卡连柯是苏联教育家,也是工读学校校长,学校有位叫谢苗的流浪儿童偷窃成性,但马卡连柯却对他委以重任。一天,马卡连柯叫来谢苗,交给他一张证明和一只手枪,叫他去远离教养院的一个地方取500卢布回来。谢苗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受命而去。傍晚,谢苗按时归来,如数把500卢布交给马卡连柯。过一段时间,马卡连柯又让谢苗去取2000卢布回来。校长对谢苗的信任让他激动不已,他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别人的信任对自己产生的强大情感力量。就是这样一次看似普通的信任,使谢苗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赢得了尊严。于是,他再一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向马卡连柯讲述了他宁死保护卢布安全的决心和体验。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马卡连柯的行为。

正确答案:马卡连柯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恰当地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马卡连柯没有因为谢苗曾经偷窃成性而对他产生偏见,反而信任他,委他以重任,最终感动小谢苗,并使其体验到获得尊重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长的做法。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材料中马卡连柯因材施教,通过尊重、信任小谢苗的做法,让小谢苗在获得尊重的基础上,得到了成长,这体现了他依据教育的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不愿意上课、听不懂的同学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XXX,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问题: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教师的做法欠妥当,没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要求教师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包

括《教师法》规定的相关内容,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材料中,教师肆意打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违背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权益。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教师不但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身心健康,还随意剥夺分数低的学生的受教育权.没有做到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材料中,老师在学生面前举止野蛮,给学生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缕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5.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正确答案:母亲是要教会乞丐懂得用自己的力气和能力挣钱。 涉及知识点:基本能力

6.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让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

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正确答案:母亲的话的意思是:对乞丐来说,不劳动而接受别人的施舍,是降低人格尊严的行为;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得到的钱财和报酬,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是光荣的。 涉及知识点:基本能力

7.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母亲是一位有同情心、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同时母亲还是一位自尊自立、很有骨气的人。 涉及知识点:基本能力

8.十一长假结束后,楠楠一进教室.就马上走到自然角去探望小金鱼和蝌蚪。“小金鱼没有了!”楠楠大叫起来。邓老师很吃惊地走过去看,以前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不见了,只剩下两个小鱼头躺在缸底的水草下,几只蝌蚪竟然正在啃鱼头。蝌蚪吃金鱼的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早餐结束后.邓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小金鱼的死因。孩子们分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1)天气闷热致死。因为放假期间,天气一直有些闷热。(2)水污染致死。因为涵涵曾经将肥皂泡吹到鱼缸里。大家觉得水污染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3)金鱼吃得太饱,胀死了。因为小杰家的金鱼就是这样死的。(4)金鱼是饿死的。因为放假期间没人给金鱼喂食,它们就饿死了。邓老师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的喂养方式是正确。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随后,邓老师指导孩子们把金鱼的尸体从鱼缸里捞出来。有的孩子还提出要把金鱼埋葬到草丛里,邓老师答应了,给孩子们借来铲子,孩子们很认真地把他们心爱的金鱼埋好了。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邓老师的保育行为。

正确答案:邓老师的保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幼儿为本”。(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幼儿的个性为本。幼儿园教育要从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幼儿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幼儿,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邓老师就小金鱼的死因和喂养方法,让幼儿大胆设想、积极发言,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讨论之后,邓老师指导幼儿把金鱼的尸体从鱼缸里捞出来,并帮助幼儿埋好了金鱼,注重陶冶幼儿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2)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在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邓老师在保育中,让孩子们讨论金鱼的死因,并讨论怎样正确喂养金鱼,让每个孩子获得平等发言的机会,体现了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的理念。

9.乡间读书过个年(有删改)张国功一近年关,苍茫的岁末时分总是格外地撩动着城里游子的心境。一时间周围总像有声音在急不可待地催促我踏上归家的行程,收拾好行李,常常丢三落四地忘却家人嘱咐携带的东西,却总忘不了整理好几册自己要读的书。说真的,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在祥和氤氲的冬日乡间,我有机会独自面对着收割后一派深沉平静

的田野,感受着漂浮在乡间晨曦里那种白露未曦的独特气息。村舍间红色的桃符、响亮的鞭炮交织起洋洋的喜气,院落里农事已毕的乡亲们围炉沽酒,在微微醉意中品味着日常生活小满足中的大幸福。在乡间读书总是让人有着太多的感动与联想,乡土、家园、传统、朴素生命里的浮世悲欢,纯粹中国式的生活感受,都在这样一个极其中国化的时节中凸显出来,让你远离尘嚣,亲近风土,走进民间与历史的深处,刻骨铭心地触摸到在庄稼与方言间 流淌的中国灵魂与东方血脉。走进异地城里读书已经多年,读出那份困惑与浮躁却是始料未及的。今天读书人的心灵早已失却了往昔的宁静与纯粹。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喧闹不堪,一切让人目不暇接,但心灵似乎更加苍白贫血。物欲横行代替了文雅从容的涵咏,膨胀的功利之心侵吞了悠游的读书之乐。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读书人忙碌于排行榜、传媒、畅销书和不着边际的研讨会,这种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身在香港繁华之地的董桥先生刻闲章一枚说:“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年头岁尾偶尔从生活的漩涡里平静下来,惊心岁月,又流年暗换,蓦然发觉生命里又有一些日子远去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过年时回乡间读书,在心灵宁静与平和的无穷感悟中,才能真的留住岁月,留住自我。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2)文段中“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正确答案:(1)因为在乡间读书能够让作者感受乡土、家园、传统、朴素生命里的浮世悲欢,走进民间与历史的深处,刻骨铭心地触摸到在庄稼与方言间流淌的中国灵魂与东方血脉,在心灵宁静与平和的无穷感悟中,留住岁月,留住自我。(2)表达了作者认为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及人们的功利之心,侵吞了读书人感悟心灵宁静与平和的读书之乐的观点。

解析:第一题,文段开篇作者强调自己回乡过年时总是不忘带几册自己想看的书,“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一个“再”字和一个“更”字,就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在乡间读书”的喜爱之情,文中第二段详细陈述了作者在乡间读书的感受、体会,这些感悟正是作者喜爱在乡间读书的理由,即感受乡土、家园、传统、朴素生命里的浮世悲欢,走进民间与历史的深处,感悟心灵的宁静与平和。第二题,文段倒数第二段指出现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物欲横行,使人们很难沉下心读书,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也就是作者说“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之意。知识模块:教师基本能力

10.2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成为了一名教师。2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生机勃勃地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追求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甄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时会被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

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向我时,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岁。我在师范大学时,不仅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阅读题干中该老师的成长经历片段,并结合自身感受回答:(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正确答案:(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 ①信息能力,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②教学能力,主要包括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 ⑤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学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