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请选出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代表态度”。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其主要内容是劝说刘禅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同时陈述了自己对后主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D.“洗得干净”、“热爱工作”、“打量一番”都是后补短语。
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忍俊不禁 绞尽恼汁 骇人听闻 拈轻怕重 B.小心翼翼 明察秋豪 不求甚解 随声附和 C.心矿神怡 多姿多彩 莽莽榛榛 麻木不仁 D.毕恭毕敬 翻来覆去 畏罪潜逃 叱咤风云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lún)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B.果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zhù),按席摆下。
C.邻居见他不信,劈(pǐ)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把拉了回来。 D.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lǐng)。
4 . 下列各项中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巨大转变。”句中加点的词“在”“最”“的”分别是介词、副词、助词。
B.“忧心忡忡”“天涯海角”“千钧重负”“打扫干净”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形象地表明闻一多先生要寻找
第 1 页 共 10 页
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D.《陋室铭》是宋朝的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文章。“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比例跟现在考一本差不多。但我居然考取了,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
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儿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 父母深感为难是有原因的,因为除了我,我的下面还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而蔡新华只有两个弟妹,更主要的是蔡新华还有一个在县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
一旁的爷爷果断地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考取了就一定读。” “可是,我们比不得……”
爷爷打断母亲的话:“比得的,我们家不是马上要添劳力了吗?”爷爷说的添劳力是指二叔就要结婚了。爷爷停了停,接着说:“我不许他们闹分家,关口上得帮你们一把。”
就这样,我和蔡新华又成了初中同学。
公社中学离家很远,我和蔡新华只能当寄宿生。寄宿生的饭是蒸钵子饭,菜只能从家里带。
其实,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咸萊,而且就是这样一碗菜还要保证吃三天。蔡新华带的明显比我的要好,即便他偶尔也带萝卜或咸菜。但揭开碗盖,上面必定有一块白莹莹的冻猪油。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村里人说蔡新华肯长是吃了猪油饭,看来是对的。
读初二那年,因生产队收成较好,加之又添了二婶一个劳力,年前,爷爷砍回了八斤肉五斤猪油。猪油是母亲炼的,装在一口黄色的坛子里。
第二天,我偷着揭开坛盖一看,猪油冻结了,也是白莹莹的那种,散发出一股清幽幽的香,这香味让我眼前浮
第 2 页 共 10 页
现出蔡新华拌猪油饭的情景……
“快盖上,别让二婶看见了。”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我赶紧合上盖,像做了回小偷似的。 因为孩子多,母亲在二婶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每逢弟妹们一个接一个去锅里抢饭,母亲就放下碗等着,她怕二婶吃不饱,如果二婶吃过了,锅里还有剩饭,母亲再接着吃,反正收拾碗筷是她的事。
开学后,我还是每三天回家拿一次菜。
有一天早晨,我提着菜正准备去上学,母亲叫住我,刚是要叮嘱我什么,不巧,母亲刚出来,二婶从另一扇门里也走了出来,母亲看见二婶,对我说:“发点狠,多认几个字。”我知道母亲要说的不是这个,但二婶在场,我也不好问。我主动跟二婶告别:“婶,我走了。”这是母亲教我的,意思是要我讨好二婶。
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
母亲要跟我说什么,到学校后我就明白了,因为,我在咸菜的底层发现了一块猪油。
母亲将猪油藏在咸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
再回到家里,母亲像忘了那回事,我也不言及。我和母亲共同守着一个秘密,这秘密甚至连蔡新华也不知道。猪油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自从吃过几餐猪油后,我便秘和嘴唇裂口的现象就明显好转了。
随后不久的一天,我在体育课上脚了,便托蔡新华帮我回家拿菜。第二天早晨蔡新华按时返校,吃早饭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今天可以吃猪油饭了。”
我一惊,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 “二婶?我妈呢?”我越发吃惊了。 “你妈去你外公家了,这菜是你二婶弄的。”
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是我喜欢的榨菜丝,她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 一时间,我的眼里竟有了泪花,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跟蔡新华比,蔡新华有一个好姑妈,我有一个好二婶,而且我的二婶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接下来的一次菜,又是母亲弄的。母亲将网兜递给我,笑着说:“猪油不多了,要留给二婶吃。”
第 3 页 共 10 页
我还没来得及问,母亲又说:“你二婶怀宝宝了……”
这消息让我高兴不已,我提着菜,一路小跑地向学校走去。吃饭时,我端着只有咸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像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
5 . 蔡新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 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儿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找出本句两处需要重音朗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7 . “清幽幽的猪油香”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意蕴,结合小说内容概括。
8 . 有人说,最后三段纯属多余,应该删掉,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葡萄干面包 琦君
①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
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
③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中央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
④母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她总是说:“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我说:“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母亲笑眯了眼说:“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
⑤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说时迟,那时快,
第 4 页 共 10 页
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母亲笑骂:“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
⑥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我说:“你自己吃嘛!”她说:“甜的吃多了不舒服。”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
⑦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我马上说:“葡萄干。”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盒子上画的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是补血的葡萄干呀!”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
⑧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
⑨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选自《读者·校园版》)
9 .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0 .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 11 . 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12 . 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句子默写
13 . 古诗文积累,根据要求完成默写或相关任务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代诗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诗句(必须是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10 页
(4)古诗中经常借意象来抒发感情,请参照下面示例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或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任选两句(必须是连续两句),分析它的抒情方式。
示例:“行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借“归雁”这个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勤同学是位很勤奋的学生,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很苦恼,组长翻开他的作业本发现他订正的错题都只有答案,没有错题分析。如果你是组长,你会选择下列故事为中的那句来引导他?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于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4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第 6 页 共 10 页
(1)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 (2)不逾矩 逾:________ (3)俟其欣悦 俟:________ (4)卒获有所闻 卒:________ 15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俟其欣悦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
B.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成语) D.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16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来?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7 . 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第 7 页 共 10 页
长久,千里共婵娟。
18 .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20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他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 月到1935 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_________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七、综合性学习
21 . 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开展“大美潜山”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
潜山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现正以锐利的目光,宽广的胸怀,稳健的步伐迎接八方机遇与挑战。
划横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这句话后面加上 。
(2)请把以下潜山市旅游文化资源按一定标准分类,并归纳出分类理由。(除示例外在六项中任选四项分成两类,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天柱山风景区 ②程长庚故居 ③薛家岗遗址 ④逆水手工桑皮纸
第 8 页 共 10 页
⑤白水湾瀑布 ⑥痘姆陶器 ⑦张恨水文化园 ⑧野寨阵亡烈士墓 选项(限填两项) 分类理由 示例分类一 ③⑧ 历史遗址 分类二 分类三
(3)一位同学在游览潜山后,兴致盎然地撰写了一副对联,但为下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而犯愁,请你结合对联意境为他指点迷津,此处应填 。
上联 登天柱怡情天地 下联 逛二乔快 人生
八、作文
22 . 漂亮的小鸟,可爱的小猫,善解人意的小狗……人世间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你肯定也有过与它们交往的经历,与它们肯定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请选择自己以往经历中不凡的一段,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23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水的状态由温度决定,生活状态则是由心灵的温度决定,而社会风气由道德的温度决定……请以“温度”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中,父亲讲述了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你可曾想过你所敬重的先贤最高兴的是哪一天?你所钦佩的英雄最高兴的是哪一天?你所热爱的师、长高兴的是哪一天?……请仍以此为题目,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展开合理想象,站在这个人物的立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 -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