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单元《认识小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一位小数。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 此基础上,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进行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全单 元编写了四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三次“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还安排了 一道思考题和一篇“你知道吗”。
在本册教材第八单元“认识分数”里学生已经知道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 角是十分之几元,本单元以此为教学的起点。
通过第100页的两道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这两道例题先引起学生的回 忆:
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诉学生5/10 米还可以写
成0. 5米、4/10米还可以写成0. 4米、2/10元还可以写成0. 2元。上 而的一道例题写成零点几这样的小数,下而的一道例题写成几点几这样的小数。 通过把十分之几写成小数,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突出一位 小数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出来的,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道例题之后,列举了以前学过的数1、2、3……以及0,指出它们都是整数。 又列举了 0. 5、0.4……指出它们都是小数。引导学生在数的外部形态上认识小数, 但这不是小数的本质意义,教学小数的意义不能局限在数屮间有个小数点上。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1题把1分米、3分 米、
7分米、9分米先分别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第 3题的
图屮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数表示其屮的涂色部分,再写出相应 的小数。这两题都让学生从十分Z几写出一位小数,学生能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 示十分Z几。“想想做做”第5题在数轴上写相应的小数,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 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分数,但学生在看数轴上的点写数时,都需要先想到相应 的分数,又一次体会了零点几表示十分Z几,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
第102页的例题教学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的价钱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 8和0. 5这两个小数大小 的数学问题。教材让学生应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F1己想办法进行。无论是转化成 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Z八和十分Z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 义。教材统筹安排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试一试”里 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想想做做”里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
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 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怎样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题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别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数,最好 能既写成分数,又写成小数,可以又一次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第4题的教学可 以分三步进行。第一,联系数轴上的点理解0.7、1.3、1.9和2. 4这四个小数的 意义;第二,比较数轴下而的三组小数的大小;第三,看一看这四个数在数轴上 的排列顺序。
第104页的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了算。教材没有把法则作为“规定”告 诉学生,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屮体会这是“需要”,就“应该”这样算。例题计 算
0.5加0.7的和,先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5元和0.7元分别化成5角和7角 相加,
由此推理得到0.5加0. 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竖式计算,应该 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 5和0. 7中的“5\"与“7”上下对齐,这样就把这 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过1元,所以0.5加0.7要向 表示“元”的那位上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那一位上进io学生理解了小数加 法的计算方法,向小数减法迁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基本 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